關於專業選擇:經濟還是金融?

導言:經濟學是理論,是範式,是一種分析人類社會資源配置以及人類行為的理想化的工具。金融學是對經濟學的應用,是脫胎於經濟學又自成體系的應用型專業。兩者相通,但又有許多不同。

在中國人的傳統語境下,「經濟」這個詞多少帶有一些「經世濟民」的意思,是個人修身成就之後普利天下蒼生的結果,具有濃厚的東方儒家文明色彩。然而西方經濟學的邏輯起點偏偏就是從自私自利的「理性人」出發,通過一系列類似於「摩擦係數為零」的假設,最終得到的結論是每個人自私自利的經濟行為會像一隻「看不見的手」,最終增進全社會的福利。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學分析,就是從這個基本假設開始演進的。

最新的經濟學研究成果可能在不斷突破「自私自利的理性人假設」,然而長期在大學經濟學教科書占統治地位的說法依舊是從「理性人」假設出發的論證與推演。如果接受了4年經濟學教育的學生在人文素養方面沒有得到任何的鍛煉,很有可能是一件比較危險的事。

經濟學家薩繆爾森說過,「一種思想或一個理論一旦被寫進教科書,即便它是完全錯誤的,也會被當成真理來被信奉」。然而,正是因為這些嚴重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假設條件使得現代經濟學能夠用數學的語言、類似於自然科學的方法去建立和推進自己的理論,也使得經濟學成為了社會科學中比較獨特的存在。支持者奉之為「社會科學的皇冠」、「社科中的物理學」等等,反對的觀點如經濟學「對數學濫用」、「缺少哲學基礎」、「脫離實際自說自話」……

金融則是對經濟學的應用。從最樸素的觀點來看,金融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讓存在資金盈餘的部門流向資金短缺且能創造價值的部門,亦即如何把錢最有效率地利用起來。這裡說的資金,可以是跨部門的流動,甚至也可以是跨時間的流動:把未來的現金流量拿到今天來用,反過來說也可以是:今天的錢放到明天去用如何才能保證它不貶值。在這個過程中催生出的兩個基本問題就是收益和風險。圍繞著這兩個基本點,理論的分析和實戰上的創新層出不窮,目標無非是讓資金的流動更有效率,並且讓資金融通的過程儘可能風險降到最低。

值得一提的是,主流金融學的理論大廈對經濟學的各種假設和分析範式的依賴程度很高。比如金融學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一上來就必須假設「人是理性的」、「不存在交易成本」、「交易者是短視的(Myopia)」、「不存在稅收」等等(詳見博迪《投資學》)。所有這些都受了傳統經濟學分析範式極大的影響,所以說金融學作為一門學科(專業)實際上脫胎於經濟學,這種說法是完全不為過的。

但無論怎麼說,金融畢竟是一門應用經濟學,在很多院校它被劃分於商學院,而非經濟學院或經濟系。這都是由於金融的根本屬性是對經濟學的應用,而非經濟理論的延伸。

在大學專業的課程設計上,國內的本科生在大一大二的時候應該是不太能感受到經濟學和金融學各種專業的不同之處的。經濟學的核心課程就是微觀、宏觀、和計量。把這三門課儘可能地深入學,學到中級難度甚至是高級的水平,是一名經濟學專業學子在大學四年里需要做的事情。金融學各專業的本科生也必須修學至少初級水平的微觀、宏觀和計量,一些比較好的院校也會對金融專業開設中級微觀、宏觀和計量的課程。但實際上,微觀經濟學到了中級水平以後,將近半本書都是博弈論的內容,而宏觀經濟學到了後期更像是各種學派理論之間的「互懟」,更能聽到一些學生抱怨高級宏觀簡直就是數學。在研究內容和理論體系上,中等水平的經濟學從其實已經和金融學逐漸分道揚鑣了。

一個常見的誤會就是金融專業到了後期會越來越像數學專業,幾乎都是公式的推導和計算。事實上,這個說法是很不嚴謹的,且帶有一定的誤導性。事實上,一個專業越是學到後期,大類分流和方向選擇就越來越多、分工越來越細。之前說過,金融學的主要研究的問題是資金配置,然而具體到各個方向,可以是公司金融、資本市場、國際金融專題、固定收益市場,以及衍生品市場等等。在大類的金融學科里,學生只需對各類市場的基本知識和傳統金融學理論有所了解就可以了,研究生階段才會面臨方向選擇的問題。通常需要高密度用到數學的方向是資本資產定價和衍生品定價,其他方向當然也需要用到數學,但不至於那麼高難度和高密度。

金融衍生品這一塊差不多就是我們平常講的「金融工程」,對衍生工具的定價、設計、組合以及風險管理真的是會用到非常高難度的數學知識的。對於想要往這個方向發展的同學而言,筆者真心建議你最好把數學從頭到尾按照數學系本科生的標準去學一遍,光學微積分、線性代數和初等概率論到了後期肯定是遠遠不夠用的。資本資產定價方向也是一個高密度運用數學的方向,然而這一塊更注重的是統計學和計量經濟學,還有實戰方面的編程技能。比如實證檢驗Fama-French的因子模型是否適用於中國的A股市場,處理數據的過程如果能運用編程將會大大提高效率,實證檢驗的過程則是統計和計量的功底。所以筆者也建議,金融的各個方向如果要讀到研究生及以上,最好把高級計量經濟學系統地學一遍。

計量經濟學和數學長得很像,但它的根本屬性不是數學,只是金融人經常會使用的一系列定量分析方法而已。這個問題我們今後會出推文來具體說明。經常會給人造成一種誤會就是金融好像就是數學,這是因為剛好在金融領域的兩個最熱門最受青睞的小方向(資產定價和金融工程)需要高密度運用數學以及運用那些和數學看上去差不多的東西,即計量經濟學。

最後,筆者認為在就業方面,我們實在沒有辦法一刀切地斷定經濟和金融背景的學生到底孰優孰劣。因為如果僅僅是大學本科畢業生,還不太容易能見到這兩個專業大類之間過於顯著的區別。不過筆者建議無論是經濟還是金融的畢業生,加強在自己專業之外的人文素養、廣泛閱讀經典、加強體育鍛煉以及多參加志願者活動或許比一上來就一門深入地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更有意義、更有長遠價值。經驗表明,最後誰的路可以走得更寬更廣,往往並不是由專業選得好不好來決定的,很多時候這只是一個非常次要的因素。

END

植根於優秀中國傳統文化

科普金融經濟知識

傳播正確的金融觀和投資倫理

展示新時代金融人的精神風采

推薦閱讀:

經濟學家是如何「忽悠」人的?
馬克思主義是經濟決定論的嗎?
國企混改,長久夫妻還是露水一夜?
祝恩浩:從莎普愛思治白內障到王老吉延壽10% 虛假宣傳有多猖獗
經濟科普(6):未來十年中國的大趨勢是怎樣的?│脫苦海

TAG:金融 | 經濟 | 選擇 | 專業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