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濱海新區功能區建設與產業布局分析

  內容摘要: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被提升為國家戰略,標誌著濱海新區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隨著濱海新區大開發開放的不斷深入,作為國家綜合改革試驗區,從戰略高度對其功能區建設與產業布局進行研究分析意義重大。筆者運用所學經濟學理論,全面分析濱海新區的發展現狀,並嘗試從整體開放度、產業聚集度、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等方面對新區的發展戰略提出了幾點思考及對策建議。

  關鍵詞:濱海新區,功能區建設,產業布局

  「十一五」規劃綱要在「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篇中明確指出:「繼續發揮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的作用,推進天津濱海新區開發開放,支持海峽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資相對集中地區的經濟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發展」。天津濱海新區被首次寫入國家中長期規劃。為進一步落實這項規劃,國務院專門出台20號文件,明確強調:「推進天津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是在新世紀新階段,黨中央、國務院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做出的重要戰略部署。」把濱海新區納入國家總體戰略布局,標誌著濱海新區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經過十多年的開發建設,天津濱海新區已經具備了進一步加快發展的條件和基礎,並逐步成為環渤海地區乃至中國北方地區的一個重要「增長極」。

  天津濱海新區的形成與發展

  開發建設天津濱海新區,是1994年天津市委、市政府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改革開放的戰略部署,結合天津實際做出的一項重大決策。在「十年建成濱海新區」的衝刺階段,天津濱海新區曾提出決戰「三、四、五」的奮鬥目標,即完善三大功能、實現四個突破、強化五大優勢等目標舉措。經過十幾年的開發建設,濱海新區取得了顯著成績。隨著被提升為國家發展戰略,近兩年來,濱海新區的開發開放更是步入了「快車道」。據統計,濱海新區2006年完成生產總值1960.5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完成工業總產值5200.52億元,增長31.3%;完成財政收入380億元,增長31.7%;完成外貿出口226.2億美元,增長22.5%。2006年,濱海新區基本完成了產業布局規劃和八大功能區的規劃,今年將加大這些功能區的招商引資力度,使更多的項目投入建設、投產運營。

  濱海新區目前已經形成了電子通訊、石油開採、石油產品加工、海洋化工、現代冶金、機械製造、生物醫藥品加工;電子信息、生物醫藥、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新能源和環保七大主導產業和六大高新技術產業群。七大支柱產業占濱海新區工業產值的比重超過90%,對區域發展的帶動作用已十分明顯。與此同時,濱海新區現代物流與北方國際航運、物流「雙中心」的作用日益顯著,濱海旅遊和中心商務商業區建設方興未艾,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

  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確定的主要目標與任務

  到2010年,天津濱海新區生產總值預計達到3200億元,年均增長17%,地區財政收入達到500億元,城市化水平達到90%;到2020年,濱海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1萬億元,城市化水平達到97%。實現濱海新區「依託京津冀、服務環渤海、輻射『三北』、面向東北亞,努力建設成為我國北方對外開放門戶、高水平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的基本定位。

  要繼續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到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1120億元,年均增長20%。要大力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2010年新區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3%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0%。要進一步提升、完善濱海新區的服務功能,2010年港口貨物吞吐量將超過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000萬標箱;口岸進出口總值2000億美元。要努力建設節約型社會,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單位生產總值能耗5年下降20%以上,取新水量下降30%左右。

  濱海新區的產業功能區建設和產業布局

  (一)濱海新區的功能區建設

  依據國務院批複的天津城市總體規劃,確定濱海新區總體發展布局為「一軸」、「一帶」、「三個城區」、「八個功能區」。一軸: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軸」。一帶:沿海岸線和海濱大道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帶」。在軸和帶的T型結構中,建設三個城區和八個產業功能區。同時,按照海洋功能區劃,搞好海域和灘涂的開發利用。三個城區:即建設塘沽、大港、漢沽三個生態城區。

  八個功能區:先進位造業產業區,包括經濟技術開發區、海河下游石油鋼管和優質鋼材深加工區,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現代冶金等高新技術產業和加工製造業;濱海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規劃面積36平方公里,包括開發區西區以北、空港物流加工區以東25平方公里的渤海石油生活基地和臨空產業區的中國民航科技產業化基地,重點圍繞我國科學和技術的長遠規劃,突出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培訓和科技成果轉化;濱海化工區,規劃面積80平方公里,包括大港三角地石化工業區、油田化工產業區和臨港工業區,重點發展石油化工、海洋化工和精細化工;濱海新區中心商務商業區,規劃面積10餘平方公里,包括開發區商務區、于家堡地區、天鹼和解放路地區,重點發展金融保險、商務商貿、文化娛樂、會展旅遊;海港物流區,規劃面積100平方公里,包括天津港、保稅區、保稅物流園、散貨物流中心,重點發展海洋運輸、國際貿易、現代物流、保稅倉儲、分撥配送及與之配套的中介服務業;臨空產業區,規劃面積102平方公里,包括天津機場、民航學院、空港加工區、空港保稅區、空港物流區,重點發展航空運輸、加工物流、民航科教、研發與產業化、航空設備製造和維修等;海濱休閑旅遊區,規劃面積75平方公里,包括漢沽城區以南、京山鐵路以東、永定新河以北、重點發展濱海旅遊、休閑度假和濕地生態旅遊;臨港產業區,目前正在編製規劃,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擴港造陸,建設臨港產業區,建設若干生態農業基地,發展沿海都市型觀光農業。

  (二)濱海新區的產業布局

  打造現代製造業基地。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石油和海洋化工、汽車和裝備製造、石油鋼管和優質鋼材、生物技術和現代醫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優勢產業,提高現代製造業綜合競爭力。爭取到2010年,濱海新區工業總產值達到7500億元。

  建設科技研發轉化基地。全面提升科技資源集聚、創新引領和輻射帶動三大功能,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一批高水平的研發中心和科技孵化基地。整合資源,拓展空間,規劃和建設國家級濱海高新區。

  加快「兩個中心」的建設。首先,建設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拓展海港功能,建成25萬噸級深水航道和高度開放的國際化深水大港。通過填海造陸建設30平方公里的天津東疆保稅港。到2010年,天津港進入世界港口十強行列。拓展空港功能,改造天津濱海國際機場,建設中國北方航空貨運基地。建設國際貿易與航運服務中心,增強國際航運與貿易物流功能。其次,建設國際物流中心。依託區位、交通和產業優勢,構建以港口為中心,海陸空相結合的現代物流體系。

  發展金融商貿和休閑旅遊等服務業。加大金融開放力度,開辦離岸金融業務,建設金融創新實驗基地。建設大型交易市場,積極承辦國際性、區域性會展活動。發展休閑旅遊,重點開發4個旅遊集聚區,打造8個旅遊品牌,形成區域性休閑旅遊中心。到2010年,接待國內外遊客突破1000萬人次。

  (三)對濱海新區功能區發展及產業布局的基本認識

  濱海新區功能區的特徵:製造業占絕對優勢地位,而且門類較為齊全,支柱產業作用比較突出;以港口為代表的現代物流業興旺發達,物流手段多樣;區域經濟發展的外向型特徵明顯;高新技術產業及先進位造業發展迅猛,具有較強的競爭力;經濟總量增長迅速,CDP區位商優勢日益突出,總體上表現出經濟「增長極」的諸多特徵。

  濱海新區作為「增長極」,在產業布局方面存在的問題:第三產業的比重偏低,新興服務業發展滯後;區域內產業關聯度低,產業鏈條較短,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導產業地位不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弱;由歷史等原因造成產業布局分散,行業布局集中度較差,如新區的化學工業就遍布了塘沽、漢沽、大港三個行政區等。

  對第三產業比重偏低的個人認識:在某一特定區域內,不一定要人為地追求三次產業結構比重上的「完美」,因為在濱海新區這樣製造業較發達的區域,如果沒有特殊的拉動因素,儘管其增加值也在逐年增長,提高第三產業比重比較困難。關鍵是看第三產業,特別是生產型服務業的發展能否基本滿足新區定位的要求,是否朝著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方向發展。

  對濱海新區功能區建設與產業布局的思考

  強化特色,提高產業聚集度。按照濱海新區總體定位及市政府《關於加快推進濱海新區功能區規劃建設工作的意見》的要求,強化各功能區的特色,進一步提高功能區產業聚集程度。充分體現濱海新區產業聚集的空間性、外部性和規模性,進一步擴大產業規模,降低單位產品的成本,增強區域吸引力和輻射力。要圍繞七大支柱產業打造、延長新區製造業產業鏈,提高功能區和企業的專業化生產程度,實現功能區和企業間的緊密配合,降低發展成本,實現「雙贏」。要對功能區發展和支柱產業的生產流程進行科學分析,通過招商引資,將產業鏈較短的環節予以補足,使新區功能區和產業集群的生產鏈條更加完整。

  踐行「共贏」理念,從全局高度協調處理三方面關係。嚴格按照國務院批複的天津城市總體規劃和濱海新區規劃,做好濱海新區功能區及各產業的發展規劃。首先要處理好中心城區和新區的關係。其次是在規划上由側重空間布局轉向更加註重空間協調,從功能區發展、產業發展、城鎮化等方面做出統籌安排,濱海新區要著力創新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新區的整體優勢;再次是處理好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與空間布局的關係,科學合理地規劃好新區的經濟、社會未來發展目標,並與區域的功能區布局、產業規劃、總體定位有機結合起來。

  努力實現功能區預設功能與實際建設功能的統一。濱海新區的功能區劃,與深圳、浦東有明顯不同,這是由於歷史原因形成的。必須加快研究探索招商引資項目流轉統籌協調機制,即,由某一功能區引進項目,從全局看放在另一功能區更加合理,則實行未來項目收益由雙方共享的政策,這樣既實現了濱海新區的合理布局,又不影響相關區域招商引資的積極性。

  提高開放度,儘快實現「中國北方對外開放的門戶」的區域定位。依託良好的區位優勢,濱海新區必然成為連接北方廣闊腹地和國際市場的橋樑和紐帶。因此,從空間範圍上講,濱海新區的開放,應包含對外和對內的雙向開放,包括濱海新區內各功能區間的互相開放與產業關聯,新區與市區的開放與互動,新區對環渤海地區及「三北」、東北亞的開放,以及向更廣大的亞太地區的開放等;從產業性質上講,要堅持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發展方向,成為全市產業升級的先導地區;從區域帶動上講,要成為開放程度深、領域寬、水平高、功能齊全、輻射帶動和為經濟發展服務能力強的重要地區,並成為推動全市體制創新的一個重要力量。

  穩步推進濱海新區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在重點發展現代製造業和研發轉化基地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加快「兩個中心+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步伐。從注重現代製造業向現代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並重轉變,優化新區的產業結構,使新區各功能區產業鏈更加完整。現代製造業基地的生產活動,必然要求輔之以現代物流與信息手段。加快北方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物流中心的建設,有利於提高製造業的生產和流通效率,特別是伴隨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而來的專業化服務外包業務、生產型服務業已滲透到供應鏈的各個環節,發展空間十分廣闊。因此,推進濱海新區產業結構的升級,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對天津實現北方經濟中心的定位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作者:賈隨園

  來源:《商業時代》2008年第3期


推薦閱讀:

《計程客運服務產業監管條例(示範法)》起草說明 | 發布
謠言粉碎機第四彈:中國半導體產業落後是因為中國的種種問題?
日企退出中國可能性大增:倒閉數量劇增 產業東南飛
圈下「五城一鎮」 華夏幸福要在武漢「搞事情」?
產業資本增減持再創年內次高-2013-1-5

TAG:天津 | 布局 | 產業 | 濱海新區 | 功能 | 建設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