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無比尊嚴與無上價值 故道白雲 修行的果實
06-15
生命的無比尊嚴與無上價值人,一定要活得有尊嚴!尊嚴,從個體意義上說,就是指人和具有人性特徵的事物擁有應有的權利,並且這些權利被其他人和具有人性特徵的事物所尊重。簡而言之,尊嚴就是權利被尊重。「人的尊嚴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他的信念。它比金錢、地位、權勢,甚至比生命都更有價值」——(埃及作家)海卡爾。「生命的尊嚴是普遍的絕對的準則。生命的尊嚴是沒有等價物的,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日本作家)池田大作。「對人來說,最最重要的東西是尊嚴」——(印度作家)普列姆昌德。這些名人的言論,實際上就是給尊嚴價值的定位。個人尊嚴,它包括自尊、受他人尊重和受社會尊重三個方面。受社會尊重就是「讓人民生活得更有尊嚴」的國家對社會成員的尊重;自尊就是要做到——「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出賣,無論如何都不能喪失自己的氣節、品質和骨氣;」一個人做到了自尊、自愛、自重和尊重他人,也必然會得到他人的尊重。「誰自重,誰就會得到尊嚴」——(法)黑格爾。丟掉了自我尊嚴,那就是自我作賤,就更談不上受到他人的尊重。一個人的自尊完全可以從他的言行中表現出來。我曾讀過這樣兩篇文章,第一篇是——第十六屆美國總統林肯出身於一個鞋匠家庭,在他競選總統前,卻遭到一些參議員的羞辱。一位議員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講演之前,我希望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林肯回答道:「我非常感謝你對我的忠告,我知道我做總統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那樣做得好。」他面對參議們接著說道:「我曾在父親那裡學到一些製鞋技術,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是我父親做的,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儘力幫忙。但我無法像父親那樣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可比的。」說到這裡,所有的嘲笑都化成真誠的掌聲。林肯的這種視樸素與平凡為人生尊嚴的品質,照亮了議員們的人格蒼白,同時也樹立了他自己人格的尊嚴。第二篇是——德國有位著名的醫生叫羅伯特·科赫,有一天,他被召到皇宮為國王看病。國王對他說:「你給我看病,不能像看別的病人那樣。」他回答道:「請原諒,陛下,在我眼裡,病人都是上帝。」好一個羅伯特,見了國王並不曾低聲下氣,一句「病人都是上帝」令人肅然起敬,詮釋了尊嚴的定義和內涵。由此看出,一個人的尊嚴——就在自己心中,在自己的思想中,在自己的人格中,在自己的理想中,在自己的人生價值觀中。尊嚴就在每個人的言語里,在每個人的行動上,在每個人的實踐中。尊嚴體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之中,它依靠人們的學問和道德的結合作支撐,才能找到它,才發揮出它的作用,才能釋放它的能量。尊嚴,它貫穿我國傳統的倫理道德,與倫理道德緊密結合在一起。很難想像一個有著道德缺陷的人有高尚的人格;尊嚴,它貫穿在人們的修養和文明之中。俄國著名哲學家——車爾尼雪斯基說過:「為人粗魯意味著忘卻了自己的尊嚴。」這就是說,尊嚴必須以修養和文明作基礎;尊嚴,它貫穿在團結友愛、和諧之中,只有人們相互理解、團結合作,人們才會在溫暖和友誼中感到尊嚴;尊嚴,它貫穿著誠信和善良。公元前古羅馬的政治家、哲學家——西塞羅就說過:「沒有誠信何來尊嚴。」這就是說,尊嚴必須做到誠實守信;尊嚴,就是要潔身自好,保持自身的清白。做到:手不伸貪贓之邊,身不涉污垢之壑,就是要走正路、行正道;尊嚴,就是要有骨氣、有正氣:做人正直,為人公道,堅持真理,主持正義。社會在發展,人類在前進,堅信真理永遠是真理。尊嚴,體現著人性的源泉。「人類的全部尊嚴,就在於思想!」——(法國哲學家)帕斯卡爾。人不同於其它動物,是有思想有精神的,懂得愛與被愛,懂得享受,追求幸福。這種愛和享受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精神上的愉悅本身就包含著尊嚴,尊嚴裡面本身也包含著幸福。我們可想而知,那種沒有尊嚴的幸福是一種什麼樣的幸福?那種不顧尊嚴得到的東西是一種什麼樣的東西?那種認錢不認人、有奶便是娘的人是一種什麼樣的人?!尊嚴既是每個人思想和人生價值觀的體現,又是每個人思想和精神的支柱,不可丟掉的支柱。人生的完美不光靠一個好身體一個好工作,還要有一個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身是人生的一片領土,人格尊嚴才是領土的完整。尊嚴是做人的準則,尊嚴是靈魂的至尊,尊嚴是生命的骨架,尊嚴是價值的底線,尊嚴是幸福的本質。所以,人,一定要活得尊嚴。故道白雲76.修行的果實雨季安居即將結束之際,憍薩羅和摩揭陀展開戰爭和消息突然傳來。阿闍世毗提醯子王親自帶領的軍隊,已經越過了恆河,進入了憍薩羅的施法區伽屍。他與屬下將軍的統領的部隊,陣容非常強大,包括了大象、馬匹、戰車、軍備武器和士兵。因為事出突然,波斯匿王未及通知佛陀,便要出發前往伽屍。於是,他吩咐祗陀太子代他向佛陀解釋。佛陀早已知道,在波斯匿王獲悉阿闍世王把親父殺害以能奪取王位時,他已向阿闍世討回昔日送給頻婆娑羅王在婆羅奈斯國附近的一個地域,以表示對他的不滿。多年來,這個地區為摩揭陀帶來了超過十萬兩黃金的稅徵。為了不願失去這個地區所能帶來的利益,阿闍世王便向憍薩羅宣戰。舍利弗尊者叮囑所有的比丘與比丘尼都暫時留在舍衛城,因為在激戰中出門,實在太危險了。他又請佛陀也留下在舍衛城,直至戰爭結束為止。兩個月後,舍衛城的人民接到報訊,獲悉軍隊在伽屍戰敗的壞消息。波斯匿王和他的主將,都被迫退回城都。這時的局勢非常緊張,阿闍世王的部隊日以繼夜的攻城。幸而城都的防守鞏固,舍衛城才不至被攻陷。後來,全靠槃度羅將軍的機智謀略,波斯匿王才得以作出反擊,因而把局勢扭轉。在這次的戰役中,憍薩羅終於獲得大生。阿闍世與他的大將,全都被活擒。超過一千名士兵被俘虜。另有一千多士卒殉戰或逃亡。憍薩羅更充公了他們的大象、馬匹、戰車和軍備。這場戰役歷時六個月。舍衛城的人民都為勝利而歡騰,大事慶祝。解散了軍隊之後,波斯匿王便前往祗園精舍探望佛陀。他告訴佛陀今次的戰役犧牲慘重,但憍薩羅是在阿闍世王的侵略下,出於自衛而戰的。他又相信阿闍世今次的行動,是受了詭言影響所致。「世尊,摩揭陀的君主是我的甥生。我是不能殺他的,也不想把陀囚禁。請你教我最明智的處理方法吧。」佛陀說:「陛下,你身邊都是賢能忠良之士,戰勝實是早可預料的。阿闍世王被詭臣圍繞,無怪他誤入歧途。『如來』建議你待他以摩揭陀國君之禮,並且花點時間,對對甥生的態度提點他。你一定要讓他知道結交忠臣義士與良朋益友誼的重要性。之後,你便可以用正確的禮儀送他回摩揭陀去。你們兩國日後的長期友邦關係,便要視乎你今次是否處理得恰當了。」佛陀召來一個名戒拔特的年青比丘來介紹給婆斯匿王認識。這個比丘原是頻婆娑羅王其中一個女兒,阿闍世王同父異母的弟弟。戒拔特是個聰明伶俐的青年,十六歲開始,便以在家弟子的身份,跟隨目犍連尊者研習正法。摩揭陀轉政之後,他便請求目犍連尊者給他授戒為比丘。跟著,他便被尊者派往舍衛城,在祗園精舍繼續修學。雖然目犍連尊者深知戒拔特對王位全無興趣。但為免招惹妒忌,他仍認為讓戒拔特遠離阿闍世王會比較安全。波斯匿王向這年青比丘詢問王舍城的局勢。戒拔特於是便給他報告他離開摩揭陀之前的一切所見所聞。他又告訴大王,曾經有人從摩揭陀前來想剌殺他。但最後,那人反被戒拔特說服而改變初衷。那人後來更成了比丘,住在城外的一個修道中心。波斯匿王聽完後,便告辭回宮了。不到多久,阿闍世王便釋放,並被送回摩揭陀。波斯匿王欲以愛心來化解仇恨,自願把女兒跋吉羅公主許西給阿闍世王。這樣,阿闍世王便是他的甥生兼女媚了。波斯匿王又答應將波羅奈斯國附近那地域再送給阿闍世王作為女兒結婚的禮物。今次,波斯匿王真是盡了全力依照佛陀的建議去做。因為戰爭經已結束,比丘和比丘尼都再次上路,四齣弘法。波斯匿王下令在城外的郊區興建了一座精舍,定名為「皇家精舍」。佛陀連續兩年都在祗園精舍安居,其餘的時間也是在這一帶說教正法。他只從來自摩揭陀比丘的口中,才知道一些關於那兒的消息。這些比丘說,自佛陀離開之後,提婆達多尊者已再沒有被阿闍世王重用。那時仍然追隨他的百多名比丘,已經有八十人重回竹林。提婆達多已日漸被人孤立。他最近更患病,因而不能離開伽耶山。自從那戰役之後,阿闍世王沒有探望過提婆達多一次。但他也沒有到過竹林。他只有與其他教派的領袖保持聯絡。不過,僧團在那裡的弘法活動卻沒有被阻礙。摩揭陀的僧俗的二眾,都很渴望佛陀回去。佛陀不在,靈鷲山和竹林都變得非常冷清。戌博迦也等著佛陀回去。那個冬天,憍薩羅的末迦利王后逝世。波斯匿王甚為悲痛,前來向佛陀請示。王后一向是大王的知己,因而大王對她十分鐘愛。王后又是佛陀的虔誠弟子,深得法要。在大王還未認識佛陀之前,王后已經與丈夫分享她對大道的理解。大王還記得有一次,他作了一個似是凶兆的夢,十分困惱。因他當時堅信婆羅門,於是便請祭師替他以牲畜祭神,以求趨吉避凶。王后當時極力勸陰。她一向都有從旁參政,在解決國家的難題上幫了大王不少。因為她是佛陀其中一個最虔誠的在家弟子,而且喜歡研讀法義,所以她在一個種滿了美麗的柿樹的公園裡,建了一座研法堂。她時常禮佛陀和他的大弟子到這裡主持研討會和說法。她又把會堂公開,給不同教團的主要人物借用。頓時失去了四十多年的老伴,大王為見佛陀,希望得到一點指示。他靜靜安坐在佛陀旁邊之後,心裡已漸覺平復了不少。他曾依照佛陀的教導,多習禪修。佛陀提醒他上次講及的教理,要多替周圍的人創造快樂。佛陀鼓勵他把國家的法制與經濟改革。他說體罰酷刑與判監處死,都不是撲滅罪行的最有效方法。罪惡與暴行,是飢餓與貧困的結果。要使人民感到安穩,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一個健全的經濟環境。給貧困農民配給食物與種植的原料,使他們可以做到自給自足,是很有需要的政策之一。政府應該給小商戶借貸,給工人儲退休金,和給窮苦的家庭免除稅收。對勞工的欺壓必需停止。人人都應該有自由去選擇職業。國家應該提供足夠的訓練機會給技工,以使他們精於自己的行業。佛陀說,一個正確的經濟政策,是應該基於自發性的參與的。阿難陀尊者因為坐在佛陀旁邊,所以全部談話的內容,他都可以清楚地記下來,日後錄成佛陀在政治經濟上見地的矩吒唐特經。一天黃昏時份,阿難陀看見佛陀在鹿子母法講堂外坐著。他是背著太陽而坐的。阿難陀感到有點奇怪,因為佛陀一向都是喜歡看日落的。他問佛陀背日而坐的原因時,佛陀說是因為想讓陽光溫暖他的背部。阿難陀於是先替佛陀按摩上背,繼而一直按至雙腳。他一邊按摩,一邊說道:「世尊,我已侍奉你十五年了。我記得你的肌膚,從前是透著健康的光澤的。但現在,你的皮上已有很多縐紋,而且腳上的肌肉,也都又松又軟了。哎喲,我還可以數得到你有多少條骨啊!」佛陀大笑起來。「阿難陀,你活得長久的話,也會變老。幸好我的眼睛耳朵都仍很靈。阿難陀,你有惦念靈鷲山和竹林的樹木嗎?你想再爬上靈鷲山看日落嗎?」「世尊,如果你想回到靈鷲山的話,請讓我陪你同行。」那年的夏季,佛陀回到摩揭陀。他不緩不急的步行著,把遙遠的路程分成幾段,中途到各個修道中心探訪。每到一處,他都對比丘開示,又給在家的信眾說法。他沿途經過了釋迦國、未羅、毗提迦族和跋耆族,才越過恆河到摩揭陀。在進入王舍城之前,他在那爛陀停下來探訪那裡的僧團。竹林和靈鷲山都美麗依然。城都與村裡的人,成群結隊的前來拜見佛陀。一個多月之後,佛陀才有機會應戌博迦之邀,前往他的芒果園。戌博迦在里興建了一座很大的法講堂,可以容納一千多的比丘。當他們一起坐在房子外面的時候,戌博迦便訴說佛陀離開後所發生的一切。知道毗蝗醯王后已心情平復,佛陀也感到十分安慰。她現在已轉吃全素,而且更學習禪修。阿闍世王反為在精神上受著極度的折磨。他對父親的死十分內疚,心裡不得安寧。他的精神非常緊張,幾近崩潰。他常被惡夢纏擾,因而不也熟睡。不財教派的醫師與教士,都被召來替他解消此種心理病況。這些教派包括珊闍耶毗羅胝子,阿耆多翅舍欽婆羅。末伽梨拘舍梨,富蘭那迦葉,迦羅鳩馱迦旃延和尼乾陀若提子等。雖然這些教士都儘力而為,以期將來會受到大王的特別護持,但可惜他們全都找不到有效的方法。一天,阿闍世王與他的妻子、兒子烏達衣巴達和母親毗提醯太后一起晚飯。烏達衣巴達太子已經三歲。但因為大王對他什麼溺愛,以致他寵壞了。吃飯時,太子要求他的小狗也與他同桌作伴。雖然這不是慣常所容許的,但大王這次也破例批准。感到自己似乎有點過份從容兒子,大王對母親解釋:「有狗只同桌吃飯,我也知道是不太雅觀。但小孩硬要這親,我也沒他奈何。」毗提醯太后答道:「你是因為愛惜你的兒子,才由得他這樣做,這實在不足為奇。你可記得你父王曾因為對你呵護,替你擔心,因此也不能入睡。他抱你到他的枕邊,把你的小手指放進他的嘴裡。跟著,便把你的手指吸啜,以使你的疼痛減輕。他一直這樣,替你吸啜了整整四日四夜,直到惡瘡熟破。這時,他又把膿夜吸去。過程之中,他仍不敢把你的手指從口裡拿出,恐防你的疼痛未有全消。因此,惡瘡的膿液,他都全吞下肚裡。從這次的事伯,你應該知道父親是如何的愛護你了。你現在讓你的兒子與狗同食,也只不過是愛子心切罷了。我是非常了解的。」大王突然又手抱頭,走出房間,再沒有回來吃他未吃完的晚餐了。那夜之後,他的精神狀況更趨惡化。他終於請戌博迦前來替他診治。阿闍世王向戌博迦申訴他的悔疚與內心的折磨,又告訴戌博迦所有的婆羅門和教士都幫不了他。戌博迦只坐著,卻一言不發。大王問題:「戌博迦,你為何不說話?」戌博迦這才答道:「我只可以告訴你,喬達摩導師才是唯心一可以幫助你的人。你去請示他吧。」大王一時沒有回應。後來,他自言自語的說:「但我肯定喬達摩導師必定對我仇恨。」戌博迦不同意他的想法。「別這樣想吧。喬達摩導師是不會憎恨別人的。他是你的父親的導師和好朋友。你去找他,就如同去見你的親父。如果你去見他,你一定會找到內心的安寧。你應該可以因此而補救你所造成的破壞。我的醫術遠遠不及佛陀的醫術高明。他雖然不是一個正統訓練的醫師,但他卻不是醫師中的醫師。很多人都稱他為『大醫師』。」大王同意會對戌博迦的建議作考慮。佛陀在靈鷲山逗留了幾個月。他前往區內各修道中心探訪,又答應到芒果園住了一個月。就在這段時間,戌博迦安排了阿闍世王與佛陀的會面。在一個月色優美的夜晚,大王乘著大角,在一列侍從、妃妾和毗提醯太后的陪同下前來。抵達果園的時候,四周一片寂靜。大王頓時感到慌張畏懼。戌博迦迦曾告訴他,佛陀與一千個比丘同在這裡居住。果真的話,怎會是如此悄靜?會是對他故意戲弄?還是戌博迦給他埋伏的陷井?他對戌博迦直問這是否對他作出的報復。戌博迦大笑起來。他指向法講堂那連圓窗透著的微微燈火。戌博迦說:「佛陀和他的比丘,此刻都全在裡面。」大王從大象上下來,進入講堂。他的隨從家眷都尾隨而入。戌博迦指著坐在台上,背倚支柱的人,說道:「佛陀就在那兒。」大王被這集體注的沉默感動。一千個比丘寧靜地圍繞著佛陀。就是衣袍的摺動聲也聽不到。阿闍世王與佛陀僅曾有數百之緣,因為他一向都沒有跟父親一起參加佛陀的法會。佛陀請他們坐下來。大王鞠躬後說道:「世尊,我記得我小的時候曾在宮中聽過你說話。我現在問你一個問題。究竟是什麼修行的果實,能令千萬的人出家修道以期得證呢?」佛陀問他有沒有同樣的問過其他的導師。大王說,他曾同樣詢問過許多不同的導師。包括提婆達多。但他始終未有獲得一個滿意的答案。佛陀說:「陛下,今晚『如來』將會告訴你正法教理的果實,一些可以在當下享用的果實,又可以在未來收割的果實。你不需尋求高遠的答案。你只需要看清楚你手裡持著的芒果。」「陛下,拿個比喻。一個僕人從朝到晚都要聽隨主人的意思,去滿足他的要求。一天,他問自己:『我和主人都是人。為什麼我要某願被他奴役』?這僕人決定不要再當僕人,而出家去當比丘。他過著貞潔、勤奮和專念的生活。他日中一食,修習行禪坐禪,在生活中的言行都表現著安詳與尊嚴。他變成了一個賢德和受尊敬的僧人。雖然你知道他昔日曾是僕從,但當你現在見到他的時候,你會否對他這樣說:『過來,伙子,我要你從早到晚把我侍奉,全聽我的吩咐。』」大王說:「世尊,當然不會。我一定不會用這種態度對他說話的。我會恭敬的對他作禮,給他供食,並會保證他受到僧人在法律上應有的庇護。」佛陀說:「陛下,這就是比丘修行所得的第一個果實。他已從種族、社會以至階級的偏見中解脫出來。他已重獲作為一個人的尊嚴。」大王說:「好極了,世尊!請你繼續說多一點。」佛陀又說:「陛下,一個人的尊嚴只是第一果。一個比丘它持二百五十條戒律以能常往於平和之中。沒有守戒的人,比較容易誤入歧途。他們可能會犯欺騙、醉酒、姦淫、邪盜、甚或謀殺等罪行。這種種的行為,都會帶給他們的身心可怕的懲罰,更會在被捕時被嚴刑處分。一個比丘因為守持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和不喝酒,以及二百多條其他的戒律。這樣,他便可以比一般人容易實踐心裡上較自在的生活。這也就是另一個可以在刻下享用的果實了。」大王說:「真好,世尊!請你繼續吧。」佛陀說:「陛下,一個比丘只擁有三衣一缽。他從不會怕被賊劫,也絕不需要防夜盜。他可以隨意的睡在樹下,了無憂慮。從恐懼釋放出來的自由,是一種最大的快樂。這又是另一種修行所致的現受之果。」大王感動得全身顫抖,說道:「很好,世尊!請再說下去。」佛陀繼續:「陛下,一個比丘過的生活非常簡單。雖然他每天只吃一餐,但他缽里的食物,卻是來自千百個不同的家庭。他不會追逐利。他只用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別無他求。住在此種無拘無束的自在之中,便是此刻可以享受之果。」大王又說:「了不起,世尊!請繼續說下去。」佛陀說:「陛下,如果你懂得怎樣修行呼吸的覺察和觀想,你便可以體驗到修行大道的人那種快樂了。那是禪修的悅樂。一個比丘觀察六根以能降服心性的五種障礙,貪慾、瞋恨、痴迷、怠隋、懷疑。他專註地觀察呼吸以能創造滋養身心的喜悅。這能幫助他在開悟之道上有所進展。感官上所產生的快感,絕不能與禪修而得的悅樂相比。禪悅能費徹身心,消除所有的焦慮、哀傷與悲愁,使行者經驗生命的奇真。陛下,這是當下可享受的最重要修行果實之一。」大王說:「太奇妙了,世尊!請你繼續。」佛陀繼續說:「陛下,又因為一個比丘常住於正念而且堅守戒律,他便可以生起正定而洞悉萬法。由於洞悉萬法,他便可見到一切法無常無我之性,因而不再為世法所纏縛。他於是便可以切斷所有有煩惱的纏結,貪念、瞋恨、欲求、懈怠、懷疑、身見、邊見、妄見、邪見和誤以為是正見的錯見。斷除這所有的纏結之後,這個比丘便可證得解脫和自在。陛下,解脫就是真正的快樂,而且是修行的最大果實之一。今晚在這裡坐著的比丘,有些已證得此果。陛下,這是即生可證之果。」大王讚歎道:「妙極了,世尊!希望你再多說一點。」佛陀又說:「陛下,由於徹照萬法的實性,一個比丘知道一切法皆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不是一不是多、不來不去。因為有了這樣的了解,一個比丘便不再分別。他以平等心視一切法,全無罣礙。他乘駕著生死的波濤,以救渡眾生出離苦海。他給眾生引見大道,以使他們能一嘗解脫悅樂的滋味。陛下,能夠幫助他人從貪、瞋、痴的迷宮中解放出來,是最大的樂事。這種快樂,是可以從現在伸展到未來的修行極果。陛下,在他的所有接觸中,一個比丘都不會忘記要導人人賢德與解脫之道的重任。比丘不會黨羽參政,他們只會為社會的和平、道德和快樂作出貢獻。修行的果實並不是只為比丘所利樂的。它們也是國家人民可承繼的利業。」大王站起來,至誠恭敬的合上雙掌。他說:「至尊之師!世尊!你用簡單之詞,卻已把我燃亮了。你已讓我見到正法的真正價值。世尊,你已幫我在迷失中找回正確的方向,將黑暗變為光明。我請求你,世尊,接納我為你的弟子吧,就如你昔日接納我的父母一樣。」大王俯伏在佛陀面前。佛陀點頭答允。他請舍利弗尊者教大王與王后念三皈依文。他們讀誦之後,大王說道:「現在已很晚了,請容許我們先行告退,因為明早我還要有早期。」佛陀再次點頭應允。佛陀與阿闍世王的會面,對所有在場的人都有利益。大王精神上折磨大為好轉。那夜,他夢見父親對著他微笑,使他感到以往所造的創傷,都得以復原。大王的心性,已全然改變過來,這為他的國民帶來了無限的喜悅。自此之後,大王常私自往訪佛陀。他再沒有騎象前來,更不需要有侍衛同行。他就知他的父親昔日一般,爬著盤旋山坡的精雕石級而上山。在這些會談之中,阿闍世王向佛陀剖白自己的內心世界,更當著佛陀面前懺悔他過往的罪行。佛陀就視他如自己的兒子一般,提醒大王要親近賢良之士。安居行將結束之際,戌博迦請佛陀讓他出家成為比丘。佛陀接納他的要求,並給他起了維摩維憍陳納法號。佛陀准許他繼續在芒果園居住。那裡已信有將近二百名比丘。這裡也是佛陀在靈鷲山的意久中受傷後被照顧的地方。這兒的芒果樹長得非常密茂,使精舍的居住環境十分怡人。維摩維憍陳納比丘繼續在這裡種植草藥,以供僧團的比丘享用。75.快樂的熱淚十日後,佛陀披上外衣,持著乞缽,離開了王舍城。他越過恆河,朝北而行,沿途往訪大林精舍之後,便前往舍衛城。又快將是雨季了。他要回到祗園精舍準備一年一度的安居。阿難陀、舍利弗和目犍連三位尊者,偕同三百比丘與佛陀同行。抵達舍衛城之後,佛陀直往祗園精舍。許多的比丘和比丘尼都已齊集來歡迎他。他們對摩揭陀發生的事故都略有所聞。現在見到佛陀安然無恙,他們才較為安心。契摩比丘尼也在場。她現在是尼眾的主持。波斯匿王知道佛陀抵步,便立刻前來謁見。在談及王舍城的情況時,佛陀給他細說每一事件,包括了曾與他的親妹毗提醯夫人的會面。他告訴大王雖然毗提醯夫人表面仍然保持安祥,但她其實內心充滿悲凄。波斯匿王說,他已派遣了人員前往王舍城,要求甥生阿闍世王解釋軟禁頻婆娑羅王一事。這是一個月前的事了,但到現在還沒有回覆。波斯匿王已有再傳口訊,告訴阿闍世王如有需要的話,可以隨時到舍衛城親自向他解釋。為了表示他對此次事件的不滿,波斯匿王已下令討回他妹妹嫁給頻婆娑羅王時,送給摩揭陀的一區地域。這地區就在伽屍的婆羅奈斯城外。安居的第一天,所有的修道中心和精舍都住滿了比丘。每十日,佛陀便會在祗園精舍給所有的僧尼說法開示。這些法會通常都是午飯後舉行的。從遠處前來的僧尼因為趕不及乞食,在家眾便竭力的造飯供養,以確保他們不會餓著肚子聽法。佛陀這次第一講的主題是關於快樂的。他告訴會眾,快樂是真實的,而且可以落實在日常的生活之中。佛陀說:「首先,快樂並不是感官之欲的滿足。感官的享受,只是真正的快樂的幻象,也其實是苦惱的根源。」「就如同一個患了痳瘋病的人,他被迫在森林裡獨處。他因皮肉潰瀾而日夜受著疼痛的折磨。他於是掘坑燃火,站在火坑上由得皮肉燒焦,以能使疼痛短暫消除。這便是他唯一可以感到比較舒適的方法。像奇蹟一般,他幾年後竟然病徵暫退,可以回到村中過正常的生活。一天,他在森林裡見到一群有痳瘋的人,一如他從前一般,在灼燒他們的身體和手腳。他非常同情他們,因為他現在了解到,一個健康正常的人,是不可能忍受這般的火灼的。如果現在有人要把他拉進火里,他必定會極力反抗。他了解到他曾以為是舒適的感覺,實在是一個健康正常人痛苦的源頭。」佛陀說:「欲樂就是火坑。它只會給有病的人帶來快樂。一個健康的人是會退避欲欲之火的。」佛陀解說,真正快樂的來源,是自由與自在,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可以經驗到生命的美妙。快樂就是察覺著現刻發生的一切,而同時絕無執著和憂懼。一個快樂的人會珍惜現刻正發的每一奇境,一陣涼風、清晨的天空、一朵金黃的鮮花、一棵紫竹樹、一個小孩的微笑。一個快樂的人懂得欣賞這一切,而卻毫沒有被它們系縛著。明白了一切法的無常無我,一個快樂的人是不會被這些享受吞噬的。因此,這個快樂的人便可活得自在,無憂無懼。他明白一朵鮮花早晚會凋謝,因此它凋謝時,他不會傷心。一個快樂的人了解萬法生死之必。他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因為他對死亡全不擔憂或懼怕。佛陀告訴他們,有些人相信要在未來得到快樂,首先要在目前受苦。他們在身心上作出犧牲和承受痛苦,以為這樣才會獲得日後的快樂。但生命是當下的存在。他們這樣的犧牲,是在浪費生命。另一些人認為要得到平和、喜悅和解脫,一定要先折磨自己。他們修習異常的苦行,把自己的身心刻意摧殘。佛陀說,這類修行只會令人現在在與未來都產生痛苦。又有一些人認為既然生命短促,轉眼即逝,他們便應完全不顧未來,而盡情去滿足他們目前的慾念需求。佛陀說,這樣執於欲樂,只會替現在和未來都帶來痛苦。佛陀的教導,就是要避免兩極。他所教之道,是要理智地生活,以能為現在和將來都得到快樂。解脫之道並不需要勉強身體受苦以得到將來的快樂。單靠日中一食、禪修,修習四念處、四無量心和對呼吸的覺察,一個比丘便已經可以替自己和周圍的人創造現在和將來的快樂了。日中一食,可使身體健康輕盈,又可節省時間來多習修行。活得輕快自欺欺人,便可以更容易幫助到別人。比丘們獨身無子,並非是一種苦行,而是為了有更多時間為要守清凈之身而被剝削了快樂,那他便不是生活在教理的精神之中。一個依著貞潔之精神而生活的比丘,是會散發自在、平和與喜悅的。這種生活才會成就現在和未來的快樂。法會之後,在家弟子富樓那納問佛陀可否與他私談。她告訴佛陀,她的丈夫善提婆給孤獨長者現在病重。他受著很大的痛苦,以至不能前來參加法會。他的病況已漸趨嚴重,生命危在旦夕。他恐怕沒有機會再見佛陀最後一面。翌日,佛陀與舍利弗和阿難陀兩位尊者,一起前往探望著提婆。善提婆見到他們,非常感動。他臉色蒼白枯瘦,差點兒不能坐起來。佛陀對他說:「善提婆,你的一生充滿快樂和意義。你曾替無數的人解除痛苦,因而打動民心,被賜『給孤獨長者』的美譽。祗園精舍,更是你創建之偉績。你為弘揚正法,也不遺餘力。你一生依教奉行,替你自己、你的家人和其他人都造福不淺。你現在可以安息了。我會請舍利弗尊者多些來探望你,給你特別的指引。你不必到精舍到了。保留你的體力吧。」善提婆合掌以表示感恩。十五日後,佛陀的法會講題是關於在家眾的生活。他告訴在家眾怎樣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午到真正的快樂。他再一次檢討他在早前給僧尼開示過的生活原則,『現在的平和、未來的平和』。佛陀說:「一個比丘過貞潔的獨身生活以能享受現在的平和喜悅。這種生活也肯定可以替未來產生快樂。但並不只是無家室外的比丘才可享愛這種快樂的。在家眾也可以信教奉行而獲得同樣的快樂。首先,不要為了金錢而過份沉迷於工作,以致影響目前的家庭幸福。你和你家人的快樂是首要。一個體諒的目光、一個衷心接受對方的微笑、一句關懷的話、分享著溫馨和專註的一頓晚餐,這全都可以為現在這刻創造快樂。培養當下此刻的覺察,可以避免令你身邊的人和你自己受到痛苦。你對別人的目光、你的微笑、以及對別人關懷的表現,全都可以創造快樂。正直的快樂,並不是靠財富與名氣得來的。」佛陀還記得幾年前在王舍城與一個名叫私伽羅的商人一次的對話。一天清早,佛陀持缽離開竹林不久,在城外一條小徑上遇到一個年青男子。私伽羅正向東、南、西、北、上、下等六方叩拜。佛陀停下來詢問他這樣做的目的。私伽羅說,這是從小他父親便教他每天清晨必做的儀軌。他一向就是這樣跟著去做,但卻從來不知道有什麼意思。佛陀告訴他說:「叩拜是一種可以為現在和未來增長快樂的修行。」他告訴私伽羅向東方叩拜的時候,可以觀想對父母親的感恩。他向南方叩拜時,可以觀想對師長的感恩。向西方時,可以觀想對妻兒的愛護。向北明,可以觀想對朋友的關懷。向下方時,可以觀想對同事們的感謝。向上方時,他可以觀想對所有聖賢的景仰。佛陀教私伽羅五戒,以及怎樣徹視一切,以能不再被貪念、憤怒、激情和恐懼等影響他的行徑。佛陀又告訴他要遠離六種導致墮落的行為,酗酒、夜間在城裡的街道上蹓躂、嗜賭、涉足歡場、與損友往還、懈怠。他又教私伽羅如何斷定一個人是否良朋。他說:「一個好朋友應該是恆常的。無論你是貧是富、歡喜或憂愁、成功或失敗,一個好朋友對價錢的感情,都是不會動搖的。他會聽你的傾訴,與你分擔苦惱。他又會讓你分享他的喜樂和分擔他的悲傷,同時又視你的悲喜如他自己一樣。」佛陀繼續他的開示:真正的快樂,可以在此生實現,尤其是當你們奉行以下幾點:1、與賢德的善者結交以及避免跌入墮落之途。2、在對修行有幫助的環境中生活,以建立良好的品格。3、培養機會讓自己多學習正法、戒律、以及你自己的行業。4、騰出時間來關心父母和妻兒。5、與別人分享時間、資源和快樂。6、盡量找機會去培養美德。不要嗜酒和賭博。7、學習謙遜、感因和簡樸的生活。8、找機會親近比丘,以研習大道。9、一生的生活,都以四聖諦為基本。10、學習禪修以能消解苦惱憂慮。佛陀讚美那些在家庭和社會裡都活用教理的在家眾。他特別提到善提婆給孤獨長者,並且說他是個一生致力於創造快樂、服務他人,以及作有意義生活的表表者。善提婆的心量非常深廣,一生都依教奉行。佛陀說,那些比善提婆更多財富的人,他們的快樂,遠遠不及善提婆給予別人的快樂為多。善提婆的妻子富樓那納伽納聽到這裡,已被佛陀對她丈夫的讚美感動得流下淚來。她站起來,恭敬的對佛陀說道:「世尊,一個有錢人的生活,尤其有很多產業的,通常都是非常忙碌。我認為那些以簡單的職業維生的人,他們的生活會比較適合修行。當我們看見比丘們無家庭妻室,只擁有三衣一缽時,我們都很渴望過簡樸無憂的生活。我們雖然都想活得悠閑一點,但畢竟卻有太多任務纏身。我們應該怎辦?」佛陀答道:「富樓那納伽納,比丘們也有他們的任務啊。獨身的生活是有需要日夜都專念於戒行之中。一個比丘,把自己的生命奉獻大人。各位在家弟子,『如來』想你們也一嘗比丘的生活。我們就叫此種修行方式『八關齋式』吧。每月兩次,你們可以到寺院來受持此八戒一日一夜。你們要如比丘一般,日中一食。你們又可以行禪坐禪。你們可以全日享受貞潔、覺察、專註、輕鬆、平和與喜悅的僧尼生活。一天過後,你們便可以回到俗家的生活,如常的守持三皈五戒。」「各位在家弟子,『如來』將會叫比丘安排八關齋式的事宜。它可以在寺院甚或家裡舉行。你們可以請比丘到家裡替你們主持受式儀式,和指點你們當天的修行。」富樓那納伽納對佛陀這個提議非常滿意。她說:「世尊,請問那八戒是什麼?」佛陀答道:「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不穿帶華衣寶飾、不坐卧高軟大床、以及不用金錢。此八戒可以使你們免墮昏沉顛倒。這天只日中一食,會讓你們有更多時間修行。」眾人都很高興佛陀作出這項提議,讓他們在一些指定的日子裡守持八戒。十日後,善提婆害里僕人前來告訴舍利弗尊者,說善提婆的病情突轉惡化。舍利弗於是便叫阿難陀與他一起入城。他們到達善提家裡,看見他在床上卧著。一個從仆拉來兩張椅子給他們坐在床邊。見到善提婆正受著肉體上的煎熬,舍利弗尊者便建議他觀想佛、法、僧以能減低痛楚。「善提婆居士,讓我們一起觀想佛陀,徹悟的覺者;正法,智慧與慈悲之道;和僧伽,生活在和合覺察之中的高潔團體。」知道善達婆再活不了多久,舍利弗尊者對他說:「善提婆居士,再讓我們觀想以下的,我的眼睛不是我,耳朵不是我,我的鼻、舌、身、意都不是我。」善提婆依照舍利弗的指示去做。舍利弗又繼續說:「讓我們繼續觀想,我能見的不是我,能聽的不是我,能嗅的、嘗的、觸摸的、想的都不是我。」舍利弗又教善提婆怎樣觀想六種意識,我所見的不是我,所聽的不是我,所嗅到、嘗到、觸摸到、想到的,都不是我。舍利弗又說:「『土』,這樣原素不是我。水、火、空氣、空間和意識等都不是我。我沒有被任何一樣原素抑制或纏縛著。生與死都不能碰我。我笑,因為我從沒有生,也永不會死。生不能使我存在。死也不能使我存在。」忽然,善提婆哭起來。阿難陀驚見淚珠流下居士的面頰,便問道:「善提婆,怎麼了,你不否因為不能這樣觀想而覺得傷心?」善提婆答道:「阿難陀尊者,我一點也不傷心。在觀想上,我絕對沒有問題。我是因為太感動而落淚。我有幸侍奉佛陀和比丘超過三十年,但卻從未聽過像信天這樣的高深教義。」阿難陀說:「佛陀時常都有這樣教導比丘和比丘尼的。」阿難陀尊者,在家弟子也能明白和修行這些教導的。請你告訴佛陀,希望他也與在家弟子分享這樣的教理。」當天稍後,善擔婆便去世了。舍利弗和阿難陀兩位尊者,都繼續留在他身邊,替他誦經。給孤獨長者這一個家庭,是其他家庭的典範。他全家的成員都皈依了佛陀,而且更在日常生活中虔修正法。善提婆去世的前幾天,他剛獲悉排行最小的女兒善摩揭陀,在鴦伽與眾人分享教理。她家了一個在鴦伽做官的丈夫,但他卻是追隨那些不穿衣服的異行頭陀的。他每次叫善摩揭陀與他一起探訪頭陀,她都婉然拒絕。過了一段時日,她對佛道的精深理解終於打動了她的丈夫,更替很多當地的人開啟了心窗。請放過自己痛是一種鈣春暖花開讓命運在平和中運轉生命的意義只留幸福只有看不透說禪放下學會停下來心是人生戲的導演佛性一個人的境界燒香的含義你是否放得下安樂的方法心靈的崩潰學會寬容與感恩過好每一天人生 因從容而優雅人生的修行平常的心一切還來得及隨遇而安進寺院注意的九件事
推薦閱讀:
※我活得很有尊嚴
※「尊嚴死」,想接受不容易
※力量與尊嚴—高清直擊紅場閱兵
※臨盆一跪,殺掉女性最後的尊嚴
※挽回系列1丨理論:拒絕跪舔!教你有尊嚴地挽回女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