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戊戌變法取得成功

● 葉銘葆歷史沒有假如,因為歷史是已經發生的事實。但是,研究歷史,不僅可以假設,而且需要假設。胡適先生「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名言,可以為證。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從今天回望歷史,這一場革命並非不可避免。距辛亥僅13年之前的1898年,以光緒皇帝為主導,實行戊戌變法,實質上是一場政治體制的變革。變法的背景,是中日甲午戰爭中,中方遭到慘敗,處於當時世界一流裝備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堂堂東方大國,竟被自己一向看不起的倭寇打得沒有還手之力。朝野上下痛定思痛,深感沒有政治體制的變革,僅有物質層面的堅船利炮,仍然難以保境安民。於是,在清朝統治集團上層,以光緒為代表的開明改革派,採納梁啟超、康有為等人的建議,推行一系列新政,內容涉及教育、經濟、軍事、政治等多方面的政策和體制。其最終目標,是推行君主立憲制。變法的推行,儘管尚未動搖清朝統治的根基,但是卻威脅到統治集團的既得利益。在存在滿漢民族矛盾的情況下,整個滿族統治集團很快意識到,無論變法給中國帶來多大的好處,但都要讓滿族親貴這個主要既得利益團體付出沉重的代價。變法利中國,不利滿洲;中國興則滿洲亡。於是抱定「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的頑抗心態。以慈禧太后為代表的頑固保守派,發動戊戌政變,囚禁了光緒皇帝,殺害了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梁啟超等被迫流亡海外,僅僅存在103天的新政就此終止,戊戌變法以失敗告終。暴力可以鎮壓改革,但卻解決不了社會矛盾。在世界走向現代化的大背景之下,民主憲政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潮流。和平改革被暴力鎮壓,那就只有通過暴力革命走向民主共和。作為革命派首領的孫中山,當年也曾對清朝統治者實行自我改良抱有希望,1894年曾上書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提出一系列改革建議。只是在改良希望破滅之後,才不得已走上革命的道路。僅此足可看出,如果戊戌變法能夠取得成功,中國完全有可能走上君主立憲的道路,辛亥革命也就不可能發生。從人民的立場來看,革命實在是一種不得已的選擇。辛亥革命雖然成功了,但接下來卻是幾十年的軍閥混戰以及國共內戰,而且遭到日本入侵長達8年之久,幾千萬人死於非命,如此的代價,實在過於沉重。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肯定的應當是革命先輩追求民主共和的理想,而非流血革命的形式。一部人類文明史已經表明,人類的進步,靠的是一點一滴的改良積累,而不是改朝換代、走馬換將式的所謂革命。從當權者的立場來看,主動改革不失為一種明智的選擇。因為改革的主導權掌握在當權者的手中,改革過程中自身的利益可以得到合理的保護。如果不思改革,甚至鎮壓改革,那就必然要激化社會矛盾,最終催生革命,當權者將會失去所有的一切。前車之鑒,歷歷在目。從戊戌變法到辛亥革命,對於今天的我們,仍然有著多重的啟示意義。(2011年3月7日)
推薦閱讀:

(1)?變法:王安石與司馬光的互掐
朱永嘉:中國古代變法改制思想資源之歷史回顧
【戊戌變法風波】光緒帝頒發《上諭》對寇連材的影響
1901年:《江楚會奏變法三折》出爐記2
戰國風雲之變法達人

TAG:成功 | 變法 | 戊戌變法 | 假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