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顏色釉瓷器收藏人物誌

其實,蠻多複雜的事情呢,它又蠻簡單;但是蠻多簡單的事情後面呢,又蠻複雜。電視劇《士兵突擊》里的團長操著一口濃重的四川口音把這個簡單又複雜的真理告訴木頭疙瘩一樣的士兵許三多。

這確實是個真理,無處不在,在龐雜的中國古陶瓷收藏界亦同樣適用。顏色釉瓷器正是其中最簡單卻又最複雜的一個類別。

清康熙 天藍釉柳條紋缸 暫得樓舊藏

顏色釉,港台地區更習慣叫做「一色釉」或「一道釉」。與五彩斑斕的青花和彩瓷相比,顏色釉瓷的魅力全靠單一而美麗的釉色配合器形來展現。乍看之下,這種美一目了然,堪稱至簡;但凝神細看,其中所蘊含的含蓄淡雅、寧靜致遠的藝術效果卻勝過其他任何品種。從燒造技術來說,至簡卻至美的顏色釉也比彩瓷更具複雜性和難度,燒造條件極為苛刻,稍有不慎就會失敗。因此導致燒造成本昂貴,廢品率高。故傳世的發色正確、造型優美的顏色釉瓷,數量稀少。對於私人收藏者而言,要形成顏色釉瓷專門收藏系列,首先要有一雙慧眼——具備獨特而脫俗的藝術品位,深刻認識到顏色釉之美;其次要有一顆雄心——具備足夠的耐性和毅力來實踐集腋成裘的壯舉;最後,雄厚的財力當然不可或缺。放眼望去,世界上收藏中國古陶瓷的人不計其數,但能以顏色釉瓷名聞遐邇的卻寥寥無幾。以下幾位便是全球範圍內完成了這項簡單又複雜的事業的佼佼者。

  

暫得樓主胡惠春:清代康雍乾三朝顏色釉瓷的集大成者

  

生平:生於1911年,卒於1993年,名仁牧,字惠春,號渭村,江蘇邗江人。其父胡筆江是民國時期聞名上海的金融家,與宋子文、張嘉姍人等並稱「中國十大銀行家」。1933年被宋子文指派為交通銀行董事長。上海淪陷後,離滬赴香港。1938年8月初,胡筆江奉詔回重慶議事,乘坐飛機起飛不久即遭日本軍機掃射,不幸遇難。中共領袖毛澤東、朱德在輓聯中稱其為「金融巨子」。胡惠春為胡筆江長子,少年時期由名師在家教授,接受中國傳統教育。畢業於燕京大學地質系。27歲其父遇難後,胡惠春繼承父業,成為一個銀行家,曾任中南銀行總經理等職務。

清康熙 豇豆紅釉印盒(一對) 暫得樓舊藏

然而,他的興趣卻在文史與藝術,在燕京大學讀書時就好收藏。1940年代,胡惠春就購藏了大批精美貴重的古瓷,在長期的徵購賞玩中練就了非同尋常的鑒別能力,並由收藏進而研究,成為一方大家,先後於1945年與1950年被聘為北京故宮博物院陶瓷專門委員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

清雍正 仿官釉貫耳瓶 暫得樓舊藏

1950年代,胡惠春移居香港後,仍然醉心於古陶瓷的收藏,並且特別鍾情於明清景德鎮瓷器的研究。為了凝聚藏家力量,並使之有一個切磋交流的平台,胡惠春於1960年發起創建了香港收藏家協會——「敏求精舍」,並擔任主席職位長達八屆之久,會員尊稱其為「胡大哥」。

從胡惠春為「敏求精舍」成立所撰的一副對聯可以看出這個協會的宗旨。上聯:求美更求精,就憑我仔仔細細清清楚楚窮究物理;下聯:自娛無自若,莫管他是是非非真真假假徒亂人心。協會堅持會員把自己的藏品拿出來展覽,並進行學術討論和交流。胡惠春本人的收藏品味之精,眼光之嚴,藏品配對、配座、裝潢、題籤、編目之考究,滬港收藏家無出其右。「敏求精舍」集中了香港地區品位高雅的收藏家、鑒賞家,至今仍保持著很高的收藏層次。

胡惠春和另一位也已過世的著名藏家仇焱之,均為連接上海與香港二處收藏重鎮更替的關鍵人物。民國時代,上海是中國藝術品主要的收藏重鎮,當時有名的收藏家有吳湖帆、龐元濟、張珩、朱靖侯、錢鏡塘等等,因沒有離開大陸,新中國成立後,只有通過香港熟人出手藏品,香港成為中國藝術品收藏界的另一個據點。借著上海和香港的關係,胡惠春、仇焱之這些人幾乎影響了近40年的香港藝術收藏走向。1995年,胡惠春逝世,香港延續民國初年來的上海收藏餘風從此划上了句號。

清乾隆 仿汝釉觚(一對) 暫得樓舊藏

收藏特色:胡惠春收藏豐富,自名其齋為「暫得樓」。這一名稱源於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獨以序中「暫得」二字作齋名,乃是取其「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之意境——以畢生精力與巨大財力購得的文物瑰寶,並不可能永遠擁有,能夠暫得便已是人生樂事。這位收藏家的胸襟和修養從中可見一斑。

「暫得樓」的收藏不僅僅局限於陶瓷,但以陶瓷器最成體系,也最負盛名,包括了不少晉、唐、宋、元、明的名品。明清官窯瓷器尤其精、雅、美,是其收藏核心。而在各代瓷器中,胡惠春最鍾愛的還是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顏色釉。他認為盛清三代宮廷所鍾愛的其實是顏色釉瓷。康雍乾三朝是中國古代瓷器燒造歷史的高峰,這段時期的官窯顏色釉瓷器則可說是整個清瓷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這些顏色釉瓷購藏之初並未受人重視,因此價格相對便宜,如今都已價值連城。

清乾隆 茶葉末釉如意尊 暫得樓舊藏

「暫得樓」的清代官窯顏色釉瓷幾乎每一件都是經典之作,而且大多見於檔案記載。但在胡惠春早年收藏之時,《清宮造辦處活計清檔》及其他有關歷史文獻尚未發表,主要是基於個人的品味與少數古董商的參考意見,不可能對照檔案去尋找宮廷重器。因此大半個世紀以後再來審視這些藏品,收藏家的品味和識見不能不令人稱奇叫絕。其中一件康熙天藍釉柳條紋缸,器身柳條紋恰好一百根,形制規整,釉色恬靜,製作工細,是傳世完整器中屈指可數的器皿。另一件康熙孔雀綠釉帶蓋梅瓶,形體修長,造型優美,是迄今所見清初孔雀綠釉中最精湛的器皿。「暫得樓」顏色釉瓷的另一個更為獨到的特點是成雙結對或相近的器皿很多,十分難得。如上世紀40年代胡惠春在上海斥巨資購得的一對豇豆紅印盒,器外釉色大多呈蘋果綠色,只在頂部、蓋口沿處微見豇豆紅色,極為罕見。從相關古陶瓷文獻的記述看,在清末能覓得一件蘋果綠盒已屬千載難逢,到了近現代仍能使之成對更是曠世奇緣了。

清乾隆 青釉夔龍紋瓶 暫得樓舊藏

捐贈、展覽經歷:胡惠春和上海博物館有著不解之緣。上個世紀50年代初,上海博物館剛剛成立,文物基礎極為薄弱,時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委員的胡惠春捐贈了所藏280餘件青銅器、瓷器精品。「文革」時期,胡惠春在上海的老宅未能躲過抄家一劫,當時上海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其中的文物進行了整理和搶救,並一一登記,作為「代管文物」寄存在博物館。1988年,上海博物館開始籌劃選址建新館,胡惠春有意捐獻這批「代管文物」,便委託其女婿、美籍華裔收藏家范季融與上海博物館洽談。上博後來在新館專門開設了「暫得樓陶瓷陳列專室」,使其多年收藏終獲歸宿。

除捐贈上海博物館之外,胡惠春的另外一部分文物長期以來一直貯存於美國紐約。在范季融與已故上海博物館副館長汪慶正的促成下,2005年9月底,「暫得樓清代官窯顏色釉瓷器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轟動一時。展出的54件(組)康雍乾顏色釉瓷器,40件(組)來自美國「暫得樓」,14件(組)為胡惠春捐贈上海博物館的藏品。所涉顏色釉品類包括豇豆紅釉、天藍釉、孔雀綠釉、仿汝釉、仿官釉、仿哥釉、青釉、白釉、爐鈞釉、祭藍釉、黃釉、茶葉末釉等等。2006年2月16日,展覽移至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同年4月28日,再轉至北京首都博物館展出。出版有展覽圖錄《暫得樓清代官窯顏色釉瓷》。

清雍正 黃釉杯暫得樓捐贈上海博物館

軼聞:1989年9月,「暫得樓」在上海部分的陶瓷捐獻給上海博物館,美、英、日等國及港台地區的陶瓷界主要學者出席了開幕式。開幕式後,范季融包下兩節火車專列,組織各國專家赴景德鎮參觀,在當時可說是壯舉。

霍爾:歐洲最全的明清顏色釉瓷系列收藏

生平:很多收藏家都熱衷於對自己的藏品進行歷史、藝術方面的研究,但極少有人能像英國的霍爾(Edward T. Hall)教授(1924-2001)一樣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進行真正的嚴格意義上的科學研究。他是一位化學家,也是物理學家,正職是英國牛津大學考古和藝術史研究實驗室主任。

清康熙 豇豆紅釉印盒 霍氏舊藏

霍爾教授是一個極有毅力的收藏家。早在伊頓公學念中學時,他就收藏了超過一百萬張煙畫(紙煙盒中附帶的印有彩色圖畫的硬紙片,20世紀上半葉曾風靡一時,與郵票、錢幣並列成為世界三大收藏品之一)。在他後來日漸龐大的收藏體系中,還包括一批珍貴的古董鐘錶(2003年7月在倫敦佳士得拍賣)和科學儀器。

作為一個興趣廣泛同時又極具創造天分的科學家,霍爾教授把對藝術、考古的熱愛融入到自己的工作中,發明了古陶熱釋光測年法。具體到顏色釉瓷上,他對中國明清顏色釉瓷胎體分析的突破性研究是他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在上世紀50年代初做博士論文時,他便對X熒光分析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82年11月,在上海的一次國際學術會議上,他和另一位專家共同發表了一篇題為《利用X熒光分析法對中國顏色釉瓷器的釉面分析》的學術報告。他倆在實驗室用幾年的時間研究的無損分析法為揭示中國顏色釉各種呈色形成原理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資料。

清乾隆 豆青釉凸蓮瓣花口碗 霍氏舊藏

收藏特色:霍爾教授收藏的中國瓷器大約有600件。最初從收藏明初青花瓷開始,其中一些瓷器被他用來當作研究標本,放在一個由他自己製造的儀器上利用X熒光分析法進行釉和彩成分的分析測試。上世紀50年代,因為青花瓷價格飆升,他決定放棄這一門類,轉而收藏顏色釉瓷。從倫敦Bluett&Sons公司的日記帳的記錄可以查到,他從該公司買下的第一件顏色釉瓷是在1954年3月22日,一件帶乾隆款的紫釉龍紋盤,貨號3192,花了30英鎊。他從梅費爾(倫敦的上流住宅區)和全倫敦的古董商手裡廣泛購進,40年後,最終的霍氏珍藏明清官窯顏色釉的收藏規模幾乎囊括了所有著名的品種以及絕大部分的珍稀品種,成為私人藏家裡最為全面的明清顏色釉瓷系列收藏。這些藏品被精心擺放在他位於牛津大學附近的家中,各種器型和釉色讓到訪者嘆為觀止。

清乾隆 爐鈞釉鋪首耳燈籠瓶 霍氏舊藏

拍賣經歷:已悉數拍賣。2000年5月2日,香港蘇富比「霍氏家庭珍藏明清官窯顏色釉專場」,共70件拍品,總成交額為港幣2562.74萬元。2004年6月7日,倫敦佳士得「霍氏珍藏重要明清顏色釉瓷器專場」,共286件拍品,總成交額為240.7159萬英鎊。

軼聞:霍爾教授的興趣十分廣泛,熱衷於解決各種問題。他曾經乘熱氣球飛行,也喜歡發明各種千奇百怪的儀器來測量各種東西,或者動手對自己和別人的製作冰激凌的配方做改良。除了收藏鐘錶,他還在業餘時間動手製造了一個號稱有史以來最精確的傳統鐘錶,安裝在一個重達12噸的座上,放在花園裡。25歲時,他研究斷定英國考古學家發現的所謂史前人化石「皮爾丹人」純屬偽造。1988年,經過梵蒂岡教庭的批准,他的實驗室和美國、瑞士的兩個實驗室共同對著名的基督教「聖物」「都靈裹屍布」進行了鑒定,最後得出結論,這是一件不折不扣的中世紀贗品,並非耶穌遺物。

清乾隆 茶葉末釉長頸瓶 霍氏舊藏

卡爾·坎普:蔚為壯觀的中國古代白瓷系列收藏

生平:卡爾·坎普(Carl Kempe)博士(1884-1967)是一位瑞典實業家,他成功地將家族經營的木材採伐公司擴展成一家大造紙企業。

收藏特色:卡爾·坎普從20世紀的20年代開始收藏中國陶瓷,最初以明清彩瓷為主,但後來卻越來越被明清及更早時期的白瓷所吸引,最終決定致力於收集一組能夠「揭示瓷器在中國自出現伊始直至十九世紀的發展」的藏品。逐步追尋一種歷史發展的源頭是戰前的大收藏家們的典型特徵之一。因為獨到的眼光和大師級的品位,20世紀早期還未受到大多數收藏家青睞的中國隋唐白瓷、宋代定窯白瓷、明代永樂甜白瓷以及清代德化白瓷等在坎普手中逐漸形成系列,蔚為大觀。

從20世紀30年代起,他開始收藏當時同樣鮮有人涉足的中國古代金銀器,同樣建立了一個浩大的系列。直到今天,他仍可以說是亞洲以外最重要的一位中國金銀器收藏家。國外以大英博物館、美國弗利爾博物館、日本白鶴美術館收藏中國金銀器最負盛名,但據說這三家的中國古代金銀器都不及卡爾·坎普個人的收藏多。

卡爾·坎普收藏的部分中國瓷器

展覽、拍賣經歷:卡爾·坎普生前十分樂於將自己的藏品出借給國際性的展覽會,如1935年和1954年曾分別在倫敦和威尼斯展覽。卡爾·坎普的朋友兼顧問,瑞典國家博物館遠東部的負責人波·蓋倫斯瓦德教授對其藏品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於1953年出版了坎普所藏金銀器的圖錄,1964年出版了瓷器圖錄,問世後即成為相關領域的重要參考資料。

在去世三四十年後,卡爾·坎普獨具慧眼的收藏得到了市場的熱烈追捧。2008年6月12日,巴黎蘇富比「卡爾·坎普博士珍藏中國白瓷」專場,共124件拍品,總成交額將近360萬歐元。此前4月11日香港蘇富比春拍推出的「帝廷金輝——珍貴明清御制金器」專場拍賣,25件拍品均為卡爾·坎普的舊藏,成交17件,總成交額達1.7億多港元。其中一件明宣德金胎鏨趕珠雲龍紋嵌寶石三足蓋爐最終以1.168億港元的高價成交,創下中國金銀器的世界拍賣紀錄。而在5月14日的倫敦蘇富比為坎普舊藏推出的「中國早期金銀器精品」專場上,126件拍品成交123件,總成交額高達1.9億元。其中一件唐代鎏金大蓋碗和一件鎏金銀碗分別拍出158萬英鎊和114萬英鎊的高價。

軼聞:對於自己的稀世珍藏,卡爾·坎普從不孤芳自賞。他把自己所有的收藏列出了目錄,給學術界大開方便之門。他的家就像一個名副其實的研究機構,他十分歡迎那些對中國文物感興趣的學者住進家裡,管吃管喝,甚至資助好學者家庭以使其能夠安心繼續深造。

在他去世之後,他的藏品留給了兩個女兒——維朗妮卡(Veronica)和黛安娜(Diana)。他在遺囑中聲明,如果他的藏品要出售,必須賣給瑞典的博物館。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對這批藏品產生興趣,維朗妮卡和她的妹妹黛安娜在如何處理這批她們共有的財產的問題上分歧越來越大,將這些藏品賣掉平分成為唯一的解決辦法。1993年,她們委託倫敦著名古董商吉瑟普·埃斯肯納茨(Giuseppe Eskenazi)對這批藏品進行評估。1998年,經人介紹,她們最終把藏品賣給了一位瑞典的實業家安德斯·文倫德森(AndersWelandson)文倫德森表示將把這些藏品放進當地的博物館,並且在合約中承諾十年之內不會出售。老坎普的遺願似乎得以完美實現。

但在2008年初,就有消息傳出蘇富比準備在香港拍賣坎普收藏的明清金器,隨後還會有更多的藏品被拍賣。這一消息令維朗妮卡和黛安娜瞠目結舌,震驚不已。原來在合約規定的十年之期剛滿之時,文倫德森就把坎普的藏品賣給了一個新加坡的投資集團。據說,曾負責蘇富比中國區幾十年的朱利安·湯普森(Julian Thompson)是這個集團的顧問。2008年4月至6月,老坎普的畢生珍藏終於在香港、倫敦和巴黎的蘇富比拍賣場上掀開蓋頭,昭告天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工業家和收藏家的身份之外,卡爾·坎普還是一位出色的運動家。他在1912年斯德哥爾摩夏季奧運會上奪得男子網球雙打銀牌。

明永樂 暗花纏枝蓮托八吉祥紋僧帽壺竹月堂藏

竹月堂簡永楨:元明清顏色釉瓷系列收藏

生平:簡氏為香港世家,其先祖孔肇輝系南陽兄弟煙草公司創辦人,香港東半山司徒拔道肇輝台即以其命名。簡永楨為執業土木城規工程師。酷愛古董,熱衷收藏,現為「敏求精舍」會員。

清雍正 秋葵綠釉小碗(一對) 竹月堂藏

收藏特色:簡永楨的收藏涉及陶瓷、錢幣、相機、美酒等,尤對景德鎮顏色釉瓷器和希臘古錢幣情有獨鍾。簡氏竹月堂是近年所見的一個比較突出的私人顏色釉器珍藏,既精且豐,時代自元至清,以清代作品為主。簡永楨自述「嗜古凡三十餘載,尤好中國顏色釉瓷器」。他認為中國顏色釉自元至清凡六百餘年,道盡不浮、不囂、不靡、不媚之態,表達出單純簡潔的美感,既可獨立觀之,又可組合相映成趣,其樂無窮。

清雍正 松石綠釉小碗 竹月堂藏

簡氏所藏顏色釉瓷器中,霽藍釉合碗(缺蓋)堪稱是一件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孤品。除內底中心署「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楷書體款外,該款右側又署了「御賜純一堂珍藏」青花楷書體七字一行款。據考證,「純一堂」系康熙四十二年御賜給郎廷極的堂號,「御賜純一堂珍藏」款的發現對「郎窯」的研究意義重大。另有一件醬釉梅瓶,署有標準的萬曆官窯青花六字年款,進一步印證了以往人們對於同類造型但不署款的青花梅瓶的斷代,對研究萬曆瓷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清雍正 檸檬黃釉瓣口盤 竹月堂藏

白釉瓷是竹月堂顏色釉瓷的一大門類,從元代的「樞府」銘卵白釉到明代永樂、宣德甜白釉以及成化、弘治、正德、嘉靖、萬曆、崇禎白瓷,以至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咸豐白釉瓷器,一應俱全。其中一件永樂甜白釉暗花纏枝蓮托八吉祥紋僧帽壺和一件永樂款甜白釉暗花雲龍紋高足碗,均署有清晰的永樂官窯年款,極為少見。

展覽經歷:2005年3月-9月,「五色瓊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展覽」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物館舉辦。該展精選了178件元明清景德鎮顏色釉瓷器,按釉色分為紅、白、藍、青、綠、黃、醬、黑、廠官釉及其他等九組,按時代順序予以展示,系統反映出元明清景德鎮顏色釉瓷器的發展脈絡。出版有展覽圖錄《五色瓊霞——竹月堂藏元明清一道釉瓷器》。

清雍正 粉青釉鼓釘花插 竹月堂藏

本文刊於《文物天地》2008年第九期


推薦閱讀:

明星示範8種顏色大衣最上鏡
睡什麼顏色的卧室才最旺你,一定要知道!
秋冬大衣穿這幾個顏色,顯瘦顯貴氣!
三原色是哪三種顏色?
綠茶紅茶白茶到底有什麼區別?當然不只是顏色不要一樣啦!

TAG:顏色 | 人物 | 收藏 | 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