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那不是好得很嗎?

又一個甲午年已經過去了,甲午戰爭的記憶,卻沒有這麼容易過去。

維基百科: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國際通稱第一次中日戰爭,是大清帝國和大日本帝國在朝鮮半島、遼東、山東半島及黃海等地進行的一場戰爭。按照中國干支紀年,1894年(光緒二十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清朝政府戰敗,並於1895年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甲午戰爭失敗,標誌著大清帝國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再次成為列強鯨吞蠶食的對象,而日本則躋身為列強之一。甲午戰爭摧毀了滿清王朝的軍事力量,嚴重地削弱了其經濟實力,使其元氣大傷。日本為了取得戰爭勝利及保持住勝利成果,在中國內部製造混亂,對革命黨人提供了大量的秘密資助,所以客觀地說,甲午戰爭為後來孫中山及其他革命團體領導的革命創造了勝利的先決條件。

甲午戰爭動搖了滿清皇朝的統治基礎,毋庸置疑。以孫中山為首革命黨人是否接受了日本帝國的大量秘密資助呢?應該也是事實。同盟會就是在日本東京成立的。

同盟會政綱為孫中山提出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十六字綱領。「韃虜」是誰?就是滿清皇朝的權貴集團。「驅除韃虜」,就是要推翻滿清皇朝,叫滿族人滾回老窩去。

今天的人們,是怎麼評價孫中山的革命行動的呢?百度百科:孫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為名。生於廣東省香山縣(即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是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二千年帝制」。

孫中山無疑是得到了今天主流輿論的肯定的,好些人還把他看成「國父」呢。順便說一句,「國父」這個名號也比較扯淡。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有3000多年,生於1866年的孫中山是誰的國父?既然肯定了孫中山「驅除韃虜」的偉大功績,那麼,「摧毀了滿清王朝的軍事力量,嚴重地削弱了其經濟實力」的甲午戰爭」,就功莫大焉。如果沒有甲午戰爭,孫中山的豐功偉績說不定就是「神馬」?如果甲午戰爭是日本帝國戰敗了,孫中山的豐功偉績也可能是「浮雲」。「起共和而終二千年帝制」,甲午戰爭可謂居功至偉,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顯而易見,要肯定孫中山推翻滿清皇朝的歷史功績,滿清皇朝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就是好事,就應該感謝大日本帝國。如果把滿清皇朝在甲午戰爭中的失敗看成壞事,就否定了孫中山的歷史地位。

關於這一點,偉大領袖有深刻的認識。

網上資料,毛澤東在會見日本社會黨議員黑田壽男等人說:「日本軍閥過去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因此中國人民接受了教育。如果沒有日本的侵略,中國人民既不能覺悟,也不會團結起來,這樣一來我們現在還在山裡,就不能到北京看京劇了。正是因為日本皇軍佔領了大半個中國,對中國人民來說已沒有其它出路了,所以才覺悟起來開始武裝鬥爭,建立了許多抗日根據地,為以後的解放戰爭創造了勝利的條件。日本壟斷資本和軍閥給我們做了件『好事』,如果需要感謝的話,我倒想感謝日本軍閥。」

中日甲午戰爭,打垮了滿清皇朝,抗日戰爭,打垮了中華民國。兩場戰爭,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2015年03月

推薦閱讀:

克爾白的懸詩:關於甲午戰爭的七日談(上)
中日甲午戰爭之遼東戰役【上】
甲午戰爭滿清為何會輸?
甲午戰爭慘敗帶來的幾點啟示
河豚、春帆樓與刺殺者

TAG:戰爭 | 甲午戰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