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語電影該如何續寫「戛納」光環?


5月13日至24日,第68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在法國南部海濱小城戛納舉行。

戛納國際電影節,創立於1939年,是當今世界最具影響力、最頂尖的國際電影節,與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柏林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是「金棕櫚獎」。

在戛納電影節上獲獎,似乎是無數電影人畢生追求的夢想。相比那些戛納紅毯上的八卦娛樂,我們似乎更應該關注電影本身,因為這才是「正道」。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華語電影也曾站在世界電影潮流的前端,僅在上海,大大小小的電影公司就超過百家。而真正讓華語電影走進戛納電影節,就要從50年前說起了:

— 60年代至80年代 —

1962年,李翰祥的《楊貴妃》獲最佳內景攝影色彩獎,成為第一部在戛納獲獎的華語電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獲戛納電影節榮譽獎。

1975年,胡金銓的《俠女》在戛納電影節上奪得技術成就大獎。

— 九十年代 —

1993年,陳凱歌的《霸王別姬》獲金棕櫚獎,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獲此殊榮的話語影片;

當年,侯孝賢的《戲夢人生》獲評委會獎。

1994年,張藝謀的《活著》獲評委會獎,主演葛優成為首位戛納華人影帝。

1995年,同樣是張藝謀的《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奪得技術成就大獎。

1997年,王家衛憑藉《春光乍泄》成為首位獲戛納最佳導演獎的華人導演。

1999年,陳凱歌的《荊軻刺秦王》獲技術成就大獎。

— 2000年 —

2000年,姜文執導並出演的《鬼子來了》獲評審團大獎。

2000年,楊德昌憑《一一》獲最佳導演獎。

2000年,王家衛《花樣年華》,梁朝偉獲得戛納電影節影帝。

— 2000年以後 —

2001年,侯孝賢的《千禧曼波》與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同獲戛納技術大獎。

2004年,張曼玉憑藉與前夫奧利維耶—阿薩亞斯合作的《清潔》,成為亞洲首位戛納影后。

2004年,楊超《旅程》獲金攝影機特別關注獎。

2005年,王小帥《青紅》獲評委會獎;

同年,鞏俐獲戛納特別大獎。

2006年,王超《江城夏日》奪得一種關注最佳影片。

2009年,婁燁《春風沉醉的晚上》獲得最佳劇本獎,編劇為梅峰。

2013年,賈樟柯執導並編劇的《天註定》奪得最佳劇本獎。

2015年,賈樟柯《山河故人》與侯孝賢《聶穎娘》攜手角逐金棕櫚,兩部電影的男女主角共同競爭帝後殊榮。


推薦閱讀:

寄生獸的主演是誰?
一念天堂的為啥票房不高?
但丁密碼(一):人口問題是根源
史上最長的11部電影
《冰封迷案》密室八人行必有兇手,人性猜疑鏈引人深思

TAG:電影 | 華語電影 | 戛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