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事業是父親
從鄉下土孩子,到康乃爾大學博士、高盛公司副總裁、哈佛最年輕的副教授……這位父親用一生打造六名子女的菁英之路!當大部分父母忙於事業、疏於管教子女的時候,他全心全意養兒育女,為孩子打造精英之路,培育出留美博士、名校教授、醫生、跨國企業領導人…… 蔡笑晚向世人證明:扮演好父親的角色,就是巨大的成就....
人才魔術師寫給天下父母的勵志書!從鄉下土孩子,到康乃爾大學博士、高盛公司副總裁、哈佛最年輕的副教授……這位父親用一生打造六名子女的菁英之路!當大部分父母忙於事業、疏於管教子女的時候,他全心全意養兒育女,為孩子打造精英之路,培育出留美博士、名校教授、醫生、跨國企業領導人……他向世人證明:扮演好父親的角色,就是巨大的成功! 如果有一張名片,他會在正面印上:蔡笑晚,頭銜:父親。「父親」是他的終身事業和人生理想,子女就是最大榮耀。他的人才養成術:他要孩子盡早接受教育,因為「機遇青睞有準備的頭腦」。他說:「做人才,不做書獃子」。他讓孩子從小培養認路能力,習慣自立、自學。他帶全家遍覽名山大川,拓展孩子的眼界和閱歷。機遇青睞有準備的頭腦 ~ 蔡笑晚/作者這些年來,經常有許多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們來電或來人詢問關於培養孩子成才的許多具體問題,而且無一例外地都問到教子成才最重要的祕訣是什麼。 我再三向這些用心良苦的父母們講明,教子成才是「一條苦不盡的河流,是耗費人的整個身心的巨大工程」。如果一定要問到「祕訣」兩個字,我們可以提供給朋友們最重要的祕訣是: 一、當其他的父母把三歲以內的幼兒期看成是無知的蒙昧階段,讓孩子最寶貴的智力開發期白白流逝過去時,我們卻認為孺子可教,盡早地開始了早期教育。二、當其他父母把五歲左右的孩子託付給不懂教育的人或者進入不正規的幼兒班而讓孩子染上許多不良習慣時,我們在策畫如何讓孩子早讀。 三、當其他父母發現孩子智力不俗,滿足於各種比賽獲得的優勝獎狀時,我們卻在策畫如何利用優勢,爭取時間,讓孩子進行跳級或讀大學少年班。四、當其他父母發現孩子很優秀,拚命地給孩子到處宣揚、預支鮮花,徒然增加孩子心理壓力時,我們卻盡量讓孩子不露鋒芒,保持平靜,使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輕鬆地按照自己的願望去發展自己,而不必不斷地向別人證實自己的優秀,這大大有利於他的成長。五、當其他父母把考上大學作為孩子的最後勝利而感到心滿意足、鬆一口氣時,我們正在鼓勵孩子說考上大學是求學的真正開始……總而言之,我們只是天下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中的普通一員,培養孩子沒有靈丹妙藥。我們無非是做了一些人們沒有想到或不敢想的事,犧牲了一些人們不願意犧牲的東西。如果你懂得犧牲意味著什麼,就算是達到比較高的境界了。只有把教子成才當做一種人生事業去追求時,你才會發現艱苦所換來的是精神上的滿足,而這種滿足是人生的最大幸福。這些年來,正是由於這種精神上的充實,我們從來沒有忌妒那些投機者的風光,更沒有羨慕聚光燈下當代人物的短暫光彩,而是一步步艱難地走自己的路。從孩子出生開始,我們就把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信念逐步滲透到他們的靈魂之中,並且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孩子,讓孩子與自己一起去經歷壯闊而坎坷的人生歷程,去創造光輝的未來。鼓勵孩子們從小立志,是我教子的第一步。我的六個孩子個個都有小名,依次叫孟子、孫子、荀子、潤子、曾子、西子。我就要用這些不平凡的名字來激勵他們從小立大志。出人才,不出書獃子。人的智力相差無幾,真正決定成才的,是經常為人們所忽略的非智力,諸如意志、道德、健康、社會交往能力等素質。我的六個孩子,之所以個個成才,而不是成為書獃子,關鍵在此。【作者簡介】 蔡笑晚1941年生,浙江省里安市人。家庭教育專家。 初中畢業後隨父學醫,並自學考入杭州大學數學系,後因政治因素被迫返鄉,遂選擇從醫,成為個體執業醫師。在「讀書無用論」盛行的年代,他以自己的遠見卓識,精心培養六名兒女走讀書成才之路,並取得了豐碩成果,他的家庭被譽為「人才衛星發射基地」。 蔡笑晚從小熱愛讀書,考上重點高中後,由於正值1957年「反右」,他因父親曾擔任國民黨法醫而被學校除名。年輕的他開始自學,終以三門科目滿分的成績考入杭州大學物理系,圓了自己的讀書夢。 1962年,父親的去世讓蔡家陷入困境,身為長子的蔡笑晚不得不從杭大退學,擔負起養家活口的重任。不久,「文革」襲來,動盪的時局讓蔡笑晚感到前途渺茫。得知妻子懷孕後,「多生幾個孩子,把他們培養成材」的念頭占據腦海。孩子的到來不僅帶來安慰,也為本已絕望的人生開啟了一線生機,「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的想法有了具體落實的對象。蔡笑晚的父親事業就這樣拉開序幕。他把自己的名字改為「笑晚」,期待不能在青春年少時開懷暢笑,就要讓自己笑在最晚,笑得最好。1967年至1977年的十年間,蔡笑晚和妻子共生養培育了六個孩子,五男一女。他深知家境對讀書成才的重要性,推己及人,於2006年底在家鄉設立「蔡笑晚獎學助學基金」,資助每年考入知名大學的優秀考生與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目錄】我的事業是「父親」哈佛教授問我教子經天下的父母,我想對您說 1. 理念起點篇 養兒育女,特立獨行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因材施教,拒絕尋常路 早一點,再早一點 以遠見規畫成才之路2. 能力開發篇 一磚一瓦,奠定基礎磨難成為意外的胎教 以「早」為原則、以「恆」為方法 語言訓練要能少中求精 用數學啟發思維 能力的培養重在自學 興趣的培養需有規範 3. 品格養成篇 塑造品格,培養氣概 道德決定一個人「志」的方向 道德教育以「孝」為先 從小立大志才能做大事 故事是塑造靈魂的材料 讀書貴在堅持 自信從父母的愛而來 良好習慣奠定學習根基 自立的培養始於認路 全方位的生活教育 初入社會的心理建設 4. 情境經營篇 教育氛圍,主動營造 好名相伴,好運相隨 數次擇校,尋覓合適環境 良師讓孩子終身受益 孩子成才是學校與家庭的合作結果 專業選擇宜反覆思量 兄弟間的良性疊加效應適時開導化解心結 旅遊是氣概培養的絕妙形式 休閒愛好增加人生情趣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才時間表 祖孫情誼薰陶心性 寵愛與規範使孩子正向成長 家書往返深化親子關係 抓住機遇的關鍵時刻 永遠向更大的成功邁進 博士之家的光輝紀錄 心裡話:願天下的父母都好夢成真 「蔡氏神奇家教」談話錄
0-2 【作者自序】我的事業是「父親」
在介紹我自己之前,我要先介紹我的六個子女,因為對於一個未能親自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來說,「父親」就是我的終身事業和人生理想,子女就是我的最大榮耀。如果有一張名片,我一定會在正面印上:蔡笑晚,頭銜:父親。背面印上:長子蔡天文:1967年生,1995年獲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賓州大學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之一。次子蔡天武:1970年生,由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公派就讀美國羅徹斯特大學李政道主辦的CASPEA博士研究生,獲鐳射物理學博士學位,現在美國高盛公司出任副總裁。三子蔡天師:北京外國語學院畢業,曾被美國聖約翰大學錄取,為家中唯一的創業家。四子蔡天潤:華西醫科大學醫學系畢業,曾被美國阿肯色州立大學錄取為博士生,現正在上海籌備私立醫院。五子蔡天君:中國科技大學碩士,現在中國建設銀行工作。小女蔡天西:1977年生,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18歲考入麻省理工學院的博士生,22歲獲得哈佛大學生物統計學博士學位,現為哈佛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之一。「父親」,不得不做的事業有人會奇怪,我的職業分明是醫生,在里安當地也有些名氣,為什麼還強調自己的事業是「父親」?個中緣由,說來話長。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一九四一年,我出生在一個殷實的知識份子家庭。一九六二年,父親病逝,我從杭大物理系退學回家。那時,家中連一日三餐也成了問題。兄弟姊妹十人,留在家中的屬我年齡最長,不能不分擔家庭的重擔。那時我二十二歲,正是風華正茂、躊躇滿志的年齡,但現實讓我一次又一次陷入絕境。我一個人跑到父親墳頭,跪在父親墳前暗暗發誓,身上要有一滴血冷下來,我就不是人!我一定要讓自己振作起來,讓整個家振作起來!一九六七年,妻子小湘懷孕了。這是我生命中第一個孩子。從那時起,我決定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讓一個二十六歲的熱血男兒拋棄自己的人生理想,將希望寄託在還未出生的孩子身上,聽上去多麼荒唐可笑,但在當時,這卻是我不得不作的選擇。我深知自己必須韜光養晦,把自己的智慧、知識、追求延續到下一代身上,轉化為下一代的發展優勢。於是,我改名為「蔡笑晚」,不能在青春年少時開懷暢笑,就要讓自己笑在最晚,笑得最好!機遇青睞有準備的頭腦從一九六七年到一九七七年的十年時間裡,我一共生了五兒一女。對我來說,生兒育女已經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傳宗接代,更不是養兒防老,而是另一種形式的對人生理想的追求,是我畢生為之奮鬥的事業。從杭大退學之後,有人建議我到生產隊做會計,到車木廠當車木工,到二姊夫家裡做篾工,到學校任代課老師,思前想後,我重拾了父親的職業——不為良相則為良醫。對於從醫我有自己的考慮。作為個體醫生,我可以自由支配時間,可以時時刻刻關注孩子的成長變化,實施早教、早讀、跳級的家庭教育方案。對於早期教育的理念,不少人持反對態度。但是,我從第一個孩子開始就堅信並奉行這個理念。為了使農作物有好的收成,農民必須要抓住農時,該耕地播種的時候就耕地播種,該施肥除草的時候就施肥除草;教育孩子也是同樣,抓住最佳教育時機至關重要。我早早就為孩子們的成長規畫了一張清晰的藍圖。剛行醫那幾年,我們一家人住在九里村一間租來的百年老屋裡。十六平方米的兩層樓,坐南朝北,夏熱冬冷,樓下是店堂,樓上是一家八口的臥室兼書房。房間龜裂老化的木板壁上拉開一條兩釐米寬的縫隙,完好的牆壁上貼著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牛頓等科學家的畫像。我只要有空,就輔導孩子們學習讀書,晚上更是雷打不動的自習時間。我和小湘幾乎犧牲了一切娛樂活動,連親戚朋友的婚宴喜酒也很少參加。一到夜幕降臨,全家人圍坐在燈下,我看我的專業書,他們看他們的課本,有不懂的就向我提問,每天自習到深夜。孟母三遷為擇鄰,而我們多次舉家搬遷,從莘塍搬到南陳橋頭,又搬到九里村,再搬到里安,為的是讓孩子盡早入學、順利跳級。孩子入學時年齡小,正規小學不讓進,我就找簡陋的農村小學,讓兒女入了學再轉學。大兒子天文六歲進了里安莘塍當時最簡陋、甚至連圍牆也殘缺不全的九里村小學,隨後轉入莘塍五七小學就讀。天文成績好,我打算不讓他讀「過渡班」就直接跳級上初中,但莘塍中學對年齡有限制,我只好先「曲線」將他轉到另一所中學讀初一,然後再轉回莘塍中學繼續學業。初三分快慢班時,成績優異的天文被分到了慢班,我心生疑惑,分到慢班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於是我又一次為天文辦了轉學手續。在老大的影響下,老二天武只有四歲就吵著要跟哥哥去上學,哥哥在教室裡聽課,他就站在教室窗外旁聽,放學後跟哥哥一起回家。五歲我設法送他正式上學,十歲考入里安中學初中部。對許多家長來說,讓孩子上中科大少年班是他們想都不敢想的事,而我,從老大開始就為孩子設計好了這條求學路。老大沒有如願,等到老二唸高一時,我自己就壯著膽子,寫信與中科大少年班連繫。七月七日考試,我們三月五日終於得到參加少年班考試的通知。在四個月零兩天的時間內,我陪天武啃完了一年半的書,天武順利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兩個哥哥給弟弟妹妹樹立了榜樣,我的孩子一個比一個入學早,到小女兒天西,十四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二十二歲拿到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常有家長問我,你的孩子個個成才,有什麼祕訣嗎?我想,我們的不同之處在於,我們的準備更早更長遠,機遇青睞有準備的頭腦,的確如此。在我的抽屜裡珍藏著小女兒天西的一封家書,信裡抄錄了一句詩詞:「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當時有人問女兒,從小這麼高強度的讀書學習,會不會累,會不會後悔?女兒用這句詩做了回答。女兒的回答令我感動,更令我驕傲。現在的父母總抱怨孩子的逆反心理太強,不願和父母溝通。在我看來,這是家長的教育方法存在問題。把自己的意志轉化為子女的自覺行為,需要技巧和藝術。記得上世紀七○、八○年代那會兒,一天之中的清晨是我們家最熱鬧的時候。六點鐘光景,我開始在樓下拉二胡,二胡的聲音悠悠揚揚地飄進孩子們的耳朵裡。不用多久,樓上開始窸窸窣窣,孩子們陸陸續續地起床。那時候清晨廣播裡播放英語、日語節目,我把廣播聲音放大,孩子們每天聽,漸漸對外語產生了興趣。後來我就乾脆每天用外語廣播節目來叫孩子們起床。我們家還有個傳統,六個孩子每人都有一張我給他們製作的「存摺」。這個「存摺」存的不是錢,而是孩子們的學習成績和一點一滴的進步。逢年過節,孩子們就把「存摺」上的數位兌換成零花錢,高高興興地挑選自己喜愛的東西。當然,在與子女的溝通上,我也不是沒有遇到過困難。就像現在流行「超級女聲」一樣,上世紀八○年代初,《霍元甲》、《少林寺》等武俠片風靡大陸,李連傑成了老四天潤崇拜的偶像,天天嚷嚷著要練功習武、除惡揚善,周圍人怎麼勸阻都無濟於事。一九八六年九月的一個清晨,老四鄭重其事地向我們道別,獨自前往河南嵩山少林寺學習正宗武術。對於兒子的決定,我心中也是七上八下、提心吊膽,但我沒有阻攔他,而是告訴他:做自己想做的,做有個性的你,但是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要留心體察社會。個性倔強的老四當場寫下保證書:今生絕不後悔。 老四走後,我們父子之間一直保持著通信,終於有一天,他在信中寫道:「習武雖有用,但是未來社會,還是先掌握知識要緊。」離家一年以後,老四又回到了高三課堂,後來考上了重點大學。出人才,不出書獃子「三十三天天外天,白雲裡面有神仙。神仙本是凡人做,只怕凡人心不堅。」如今,我的孫子孫女常圍在膝前用童稚的聲音朗誦這首兒歌,這是我當年教兒女的第一首兒歌。如今,六個孩子個個成才,成績不俗,多少人投來豔羨的目光,多少人稱我們的孩子為天才。但是,我心裡很清楚,人的智力相差無幾,真正決定成才的,是經常為人們所忽略的非智力,諸如意志、道德、健康、社會交往能力等素質。我的六個孩子,之所以個個成才,而不是成為書獃子,關鍵在此。鼓勵孩子們從小立志,是我教子的第一步。我的六個孩子個個都有小名,依次叫孟子、孫子、荀子、潤子、曾子(後改為君子)、西子。有人說我給孩子取的名字狂妄,但是我就要用這些不平凡的名字來激勵他們從小立大志。年輕時,我最崇拜愛因斯坦,因為崇拜,我如饑似渴地研習他的相對論,還曾經把寫成的厚厚一遝論文投寄給國內外知名的科學家,科學家錢學森就曾回信鼓勵我。所以,孩子出生以後,我們家裡到處貼有愛因斯坦、牛頓、居里夫人等科學家的頭像,科學家的故事孩子們耳熟能詳。小女兒天西五歲就口口聲聲對我說,要當「中國的居里夫人」。要做「居里夫人」,沒有健康的體魄不行。孩子剛出生那幾年,「文革」還沒結束,我每天戰戰兢兢偷看幾個病號,掙得一點錢,買回滿滿一籃子既便宜又新鮮的海鮮,讓孩子們吃個夠。家裡沒有運動設施,我就自己動手做了一張多功能乒乓球桌,撐起來是球桌,放下來就是張床。放學回來,兄妹六人常常圍著這張桌子鏖戰一番。一家三口外出旅行在當今司空見慣。但是,在一九七八年夏天,我和小湘就自己設計旅遊路線,帶著天文、天武、天師、天西四個孩子走遍了大連、瀋陽、長春、哈爾濱,並渡過松花江登上太陽島,接著又去了赤峰、錦州、北京、天津、秦皇島、北戴河、青島、上海。一九八五年的旅遊更是與眾不同,我們一家人帶著乾糧和飲用水,一路風餐露宿,浩浩蕩蕩向杭州進發,在岳王廟「盡忠報國」的題詞前,一家人莊重地留影紀念。像這樣大規模的關內關外、大江南北的旅遊,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雖然在班級裡,他們年紀偏小,但是在見識閱歷上,他們並不稚嫩。相反地,他們興趣廣泛,視野開闊,顯示出一般孩子所不具備的自強自立的能力。這種能力,使他們能夠經受得起漫長歲月的各種考驗。總之,我們把教子成才當做自己的人生事業去追求,做了一些人們沒有想到或者不敢想的事情,犧牲了一些人們不願犧牲或者不敢犧牲的東西。有道是「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正所謂「世事如棋,一著爭來千古業」。
早一點,再早一點每個人小時候都會經歷一個記憶敏感階段,這種記憶敏感期是從事學習的最好時機,一旦錯過這個時機,無異於把孩子的智力進行了閹割。盡早地抓住記憶敏感,對人的一生有絕對重要的作用。幾乎所有偉大的人物,都歸功於記憶敏感的良好把握。 原則一旦確立之後,具體操作只是一些技術性細節。我們當時只知道早期訓練嬰兒對智力開發有好處,但是並沒有一套現成的操作方案可供參考。所以實際操作方法都是根據我們自己的醫學知識編制而成的。這就像武林中的派別一樣,南拳、北腿、少林、武當,只要持之以恆,都能訓練出高手,半途而廢則一事無成。所以,我們當時一項最重要的決定是:按照孩子的實際情況,確定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法進行早期訓練。絕不輕易聽信別人的傳言,朝三暮四地改變育兒方法。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指出,人腦一旦發育成熟,那些沒有來得及開發的神經元就很難充分利用,因此要想挖掘大腦的潛力,只有在出生後到大腦發育成熟前的發育旺盛期進行早期教育。人的腦細胞越使用,大腦就越靈活。腦子開始積極工作的時間越早,延續使用的時間就越長,它的細胞就老化得越慢。因此,「天才命短,神童早夭」的說法純屬無稽之談,沒有任何科學根據。恰恰相反,早慧總是遲衰,天才都比較長壽。大腦功能開發的典型表現,便是形成記憶敏感,年齡越小就越容易形成,越大就越困難,因為,這時大腦已被一些無用的東西擠占充滿,即使是新鮮事物也被排斥在外。因此,兒時形成的良好優質的記憶敏感對人的一生有絕對的重要作用,只有深刻的優質記憶敏感才會有偉大的創造力,所有傑出人物都有這種良好的優質記憶敏感。當人的大腦裡形成記憶敏感後,在潛意識裡就會大量吸收這方面的資訊,從而形成更為突出的直覺。幾乎所有偉大的人物,他們的成功不僅來自刻苦的鑽研,還來自他們對此項內容的極其良好的直覺。那些經過早期識字教育的人物,記憶力通常都比較好,這可能與他們在兒時形成的符號敏感有關。 人腦有一種與所有動物都不同的機能,那就是學習的機能——即智本能。智本能的發展只有一個短暫的過程。良好的早期教育使智本能達到較高的層次。智本能的發育也有敏感期,一旦錯過了敏感期,也就無異於將其閹割。因此,有人指出,我們人類到目前為止最大的浪費不是官僚主義,而是對兒童的智力閹割。由於錯過了早期教育,使一個本來可以成為天才的兒童發展成一個庸人。大部分人都認為孩子還小,來日方長,浪費一段時間不要緊,只要以後好好教育同樣會成才,因此無意間錯過了孩子教育的黃金期,對孩子的智力造成了不同程度的閹割。許多人的前程就是在這種麻痹、大意裡被父母的雙手葬送的。這絕對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科學的結論,也是我們親身實踐的經驗。 天才既不是遺傳的,也不是單靠勤奮所致,而是早期良好教育的結果。早期教育讓先天遺傳基因更加充分地發掘出來,也使後天勤奮更加有效。人們錯誤地忽視了早期教育,大量的天才就在這種疏忽中荒蕪凋零。現在很難找出一位大師級的人物來教孩子,孩子從小因不能接觸到第一流的人物和思維方式,一切都從最末流的開始。 我們常常聽到有錢人們為了讓孩子進入好的高中或大學,慷慨地拿出幾萬甚至幾十萬讓孩子進去混一張文憑。很少聽說有人用重金去聘請一位優秀的保姆或高級教師為孩子進行早期教育,其實這是本末倒置。如果早期教育沒有做好,孩子各方面素質很差,即使花大錢混到一張文憑,對孩子成才也是毫無益處,只是個冒牌貨而已。反之,如果願意在早期教育上用心思,那麼孩子長大後用不著父母花大錢去「買」學校,也會自己爭得一條好的成才之路,考上好的學校。 如果有適當的條件,絕大多數的兒童幾乎都是可以挖掘出巨大潛力而成為「超常」兒童的,而這些適當條件就是早期教育。智力超常事實上都是早期良好教育的結果。根據中科大少年班的有關資料分析及我們自己的實踐經驗證明:所謂「超常兒童」與一般兒童之間並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最主要的差別在於前者接受了良好的早期教育,而後者沒有。 一般人都沒有認識到早期教育對兒童成長的極端重要性,事實上早期教育比任何教育都更加重要,它是所有後期教育能否成功的基礎。 一個興盛的時代,毫無疑問是早期教育和家庭教育興盛的時代。中國歷史上最昌盛的唐代,由於早期教育的成功,造就了一大批神童,諸如王績、王勃、徐齊朋、楊炯、駱賓王、王維、張九齡、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從世界上看,良好的早期教育為文藝復興時代造就了一大批大師級的人物,像但丁、薄伽丘、佩脫拉克、契馬布耶、喬托、多納太羅、拉斐爾……都是接受了早期教育而成長為大師級人物。這些大師為那個時代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明。另外,由於猶太家庭特別重視孩子的早期教育,幾乎所有的猶太天才都是神童出身。 這些事實可以說明,天才從神童開始,神童由早期教育培養而成。因此,早期教育是一切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是四兩撥千斤,牽一髮而動一生。偉大的控制論創始人維納是一位早期教育成就的大師級人物,他在自傳《昔日神童》一書中,以親身經歷告誡人們:「所有兒童的早期教育都將獲得奇蹟,即使愚笨的孩子也是一樣。」這個告誡給人們的反思是:並不是早期教育創造了奇蹟,而是人類本來就具有這種潛能,只不過大多數人不懂得及早去開發它,錯過了這種潛能的發揮機會。而那些能夠進行早期教育、及時開發潛能的人,相對來說就創造了奇蹟。我們的幸運是:為了爭取時間,在沒有任何人或任何書籍的教導啟發下,無意中自覺地遵守了大腦早期開發法則,於是創造了人們認為的「奇蹟」。 對於一個孩子的大腦,可以擬出一個功能發育時間表,孩子身上有一個先天生物鐘,它指示著教育機會上正在流逝不返的時間,而現在大部分父母都在看著這個時間白白地流逝過去,而沒有抓住這一去不返的教育良機,然後去感歎別人的奇蹟。 現代心理研究指出,兒童頭三年的發展可以造就人的一生;在生命的頭四年裡會發展出百分之五十的智力水準;在八歲之前又會發展出另外的百分之三十;最後在八到十七歲之間完成最後的百分之二十。經濟學家預測,早期教育是社會發展的推動力,一年的早期教育可使兒童未來的工資提高二.五三倍,學前時期給兒童的投資可使社會得到翻四番的回報。因此可以看出,早期教育對於我們國家的四化建設何等重要。現在人們最致命的問題是片面強調遺傳基因的差異,而沒有認識到早期發展,尤其是生命最初三年個體的分化實際上是由環境和早教品質所決定的。正是孩子和主要教養人之間構成的教育微環境左右著孩子智力發展的方向、水準和速度。當今的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在國際競爭日益激烈的二十一世紀,教育競爭的前沿領域不在大學,也不在中學,甚至也不在小學和幼稚園,而是在這三歲之內,在嬰兒的搖籃中。也就是說,家庭的早期教育決定了一切。因此有人指出:推動世界的手是搖搖籃的手。 母誤子半輪,便誤了一生。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童。要想造就一代人才,只能從幼兒時期開始。所有創造豐功偉績的偉大人物之所以出類拔萃,都可以追溯到兒時的特殊經歷和啟蒙,在兒時失去的機會很難在以後的歲月中得到補償。 早期教育不僅是智力教育,而是智力、意志、品德和氣概四者合一的教育,是保證人生幸福的教育。為了孩子成才,也為了孩子有幸福的人生,必須要盡一切的力量,不惜一切代價把孩子的早期教育抓好,千萬不要錯過孩子智力開發的黃金期。這是我們教子成才的最重要經驗之一。 以遠見規畫成才之路孩子一出生,我們就計畫好讓他們讀博士。像這樣的超前培養是我們教子成才的關鍵所在。在我們實施超前計畫的征途中,眼前的名次對未來的發展實在不重要。就像馬拉松賽跑,選手前半程所處的位置並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調節好氣力,在最後衝刺中最先到達終點。 有些人認為,目前的處境決定了他們將來的命運。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中喪失了鬥志,向眼前的環境屈服了,覺得沒有別的出路。可是,這一屈服,使他們把本來努力去做的事情沒有堅持去做好。等到以後機會來臨的時候,由於沒有事先進行好充分的準備,眼巴巴地看著機會溜走,從而失去了未來歲月中騰飛發展的希望。所以,人生最重要的是能夠把目前的努力與未來的希望正確地連繫起來。這就需要有超前意識,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遠見。超前意識是我教子成才走向成功的關鍵經驗之一。在七○年代那個普遍流行「讀書無用論」的時代,甚至出現「白卷英雄」,很多家長對讀書失去了信心。當時,我們卻憑著自己的遠見,認為讀書不可能無用,相信烏雲不可能永遠遮蓋國家的天空,華夏五千年燦爛文明不可能到此結束,暴風雨不管多麼猛烈總有消退的時候,等到我們的子孫長大的時候,肯定是雨過天晴的好日子。正是憑著這一遠見,我作出了把希望寄託在下一代身上的重大決策。雖然,一個二十五歲的熱血男兒放棄了自己的人生理想去把希望寄託在還未出生的孩子身上,看起來似乎有點荒唐,但是後來的事實證明,這是我一生最重大也最具遠見的選擇。正是由於這一遠見,使得我的人生理想在另一形式上--即透過父輩傳承到子輩方式--得到了實現。也正是由於這一遠見,使我們在人們普遍不重視讀書的時候做了全力以赴的教子成才工作,使得後來機會來到的時候,就被我們緊緊地抓住了。我們的另一個遠見是:超前的母親意識。當今社會的有識之士宣導一種良好的母親意識,認為無論從生物學角度、優生學角度,還是從人才學角度,女人的名字都叫母親。因此,女人必須回到母親的崗位上。這種良好的母親意識,早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經在我心中根深柢固了。我和妻子小湘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觀點是完全一致的,並認為孩子是人一生中的最大財富,教養好孩子是父母對社會的最大貢獻,而絕不僅僅是私事。正是由於這種超前意識,小湘自從生了第一個孩子之後,就自覺地走上了母親崗位,而且永遠不再離開,我則長期擔任兼職家庭教師,這樣孩子就能夠在最佳的家庭教育環境中獲得德、智、體的全面早期培養,為他們以後的成才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我們的第三個重大遠見是:在當年不提倡早期教育和限制早上學的情況下,我們卻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們全面地實現了早期教育和早讀。現代科學在腦研究方面的進展證實,早期教育不僅為孩子贏得了寶貴時間,而且還大大有利於大腦的開發和利用,對孩子以後的發展非常有利。正是由於這一遠見,使我們的兩個孩子有機會進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得到較好的培養。即使沒有進少年班的,也因為早教而獲得年齡上的優勢,使他們在高層次的競爭中處於有利的地位。我們的第四個超前意識是:在孩子出生以後就計畫好讓他們讀博士。在這一遠見中,我們放棄了許多參加比賽和過量做練習的小選擇。我們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告訴孩子:沒有意義的課外作業可以不做,老師那邊我們出面去解釋。我們總是按照自己的遠見來規畫孩子的成才策略,沒有跟在別人後面跑,也沒有和別人去爭眼前的名次。因為在我們的超前意識中,眼前的名次對以後的發展實在不重要,只是徒然增加壓力而已,而那個寶貴時間才是真正重要的東西。我們經常告訴孩子,在馬拉松賽跑中開頭所處的位置是不重要的,真正重要的是調節好氣力,爭取在最後衝刺中最先到達終點。
用數學啟發思維培養孩子的數學能力是開啟孩子智力最好的手段之一。幼年階段的孩子接受數學訓練和數學思維的培養,可以使他們的潛意識裡埋藏強大的數學因數,會使他們將來在事業上的發展獲益匪淺。與其說孩子的數學愛好和特長是透過父母的基因遺傳給孩子的,還不如說是透過早期教育傳給孩子的。據我們所知,歷史上的神童早教成功大都得益於早期的識字教育,而我們的早教成績主要是由數學訓練取得,早期的數學訓練給我們的孩子帶來了料想不到的效果。在孩子的嬰兒階段最初輸入語言資訊時,我們就是從數字開始的。在孩子的下巴劃一下時就讓孩子唸「一」,劃兩下就唸「二」……兩、三個月時,就在他手心上輕拍,邊拍邊唸「一、二、三、四、五」,然後在他手心上輕輕地擼幾下,並唸數字,他就會發笑。這樣的動作每天重複多次,他就感興趣了。天文一歲多一點就能認識一至十的阿拉伯數字,然後是一至十的中文數字,再然後是壹至拾的大寫數字。我們用硬紙板做成一塊塊的小四方塊,每塊上寫著一個數字,背後畫上對應的點數,一個一個教他認,唸不出來的時候,讓他看後面的點數。沒有多久,他就能把這些數字全部認出來。 正當我們著手對孩子進行更多的數學訓練時,偶然的機會遇到一位多年不見的在教育界工作的朋友。他大力反對我的數學訓練方法,並向我們介紹了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所謂自然教育理論,就是指遵循自然原則,對兒童進行分階段教育,教育要與兒童各個階段的身心發展相一致,不能超前,也不要錯過最佳教育時間。這樣美好的理論,乍聽起來似乎是無懈可擊。因為稍懂科學的人都知道人類的任何一種活動都不能違背大自然的法則,否則必將受到大自然的無情懲罰,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界的鐵則。況且,盧梭作為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大師級人物,曾經是我青年學生時期熱愛和尊敬的對象之一,我曾經拜讀過他的《懺悔錄》《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論科學與藝術》等著作。他的天賦人權理論和社會契約理論召喚了一個嶄新世界的到來,他獨特的思想和具有號召力的語言、文風曾使我為之傾倒。 因此,我沒有理由不去考慮盧梭的自然教育理論,更沒有理由拒絕好心朋友的善意忠告。但是,我仔細分析盧梭的理論之後,發現這裡有一個關鍵的問題有待解決:對人類來說,究竟什麼樣的教育與兒童各個階段的身心發展相一致,怎樣的教育不至於稱之為超前,又如何才不致錯過最佳教育時間?盧梭正是在這個關鍵問題上作出了錯誤的解答,他在沒有關於大腦功能發育的科學資料情況下,提出各個階段相適應的教育方法,認為十二歲之前是孩子的「理性」睡眠時期,這一階段只能以感覺經驗來認識世界,讓孩子去摸、去看、去聽,用感覺器官去感覺世界,而不應該運用讀書等理性手段來改變他身心的自然發展。認為早熟的果子雖然外表誘人,但並不甘美。因此提出十二歲之前絕不讀書,不希望造就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龍鍾的兒童。我們無意判斷盧梭的教育理論是否正確,但有一點我們是堅決持保留態度的,即他所說的十二歲之前是「理性」睡眠時期,十二歲之前絕不讀書,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主觀臆斷,最多只能是他所觀察到的一些個案經驗,並非嚴格的科學結論。我們不能輕信,萬一錯了,豈不錯過了孩子的最佳教育時間嗎?而不要錯過孩子的最佳教育時間,又正好是盧梭教育理論的精華。因此,我們堅定地選擇數學作為訓練孩子思維能力的方法,堅持按既定的早教原則培養孩子。絕不因為輕信和誤判而延誤了孩子的最佳教育期,使得一個本來可以成才的孩子淪為平庸。 大約兩歲半以後,我們就開始在認阿拉伯數字的基礎上,對孩子進行最簡單的加減運算訓練。不久我們就發現,即使在幼兒階段,孩子也具備進行「理性」思考的能力,而且教得越多就學得越快,根本不存在「理性」睡眠問題。 數學運算的訓練,加上語言方面的培養,使得孩子很快就變得「聰明」起來。孩子智力的超前成熟,給人的感覺是天真可愛,並不是人們所擔心的「老態龍鍾」,只有那些錯過了最佳教育時間,智力發育滯後的愚鈍孩子才會給人「老態龍鍾」的感覺。 孩子三歲之前,我們就特別重視培養孩子對數字的根深柢固的認識。當時我們家做飯常用的是煤球爐,每天上午都要生火,我們讓孩子打扇,一邊打扇,一邊唸數,很快就能唸得很正確。兩歲以後就能從一唸到一千,然後倒數過來,從一千退到一。由於對大數字的熟悉,所以後來我們教多位數的加減非常輕鬆,孩子很快就能用豎式進行多位的加減運算。孩子三歲以後,我們開始在數學訓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開頭階段讓他用手指頭做輔助進行運算,或者用豌豆和算盤做計數工具進行計算。稍後就進行比較規範的教育,讓他背熟加法表,並教他排豎式。 在多個相同數字的加法基礎上,引入了乘法概念,孩子也很快地接受了,四歲左右就能進行簡單的乘除運算。我們平時還經常用一些趣味數學題,以故事的方式講給孩子聽,然後讓他來解答故事中的數學問題。這不僅培養了孩子的數學思維能力,而且也培養了他對數學的興趣。諸如牛吃草問題、童子分桃問題、雞兔同籠問題、等差級數求和問題等等,都是數學訓練的內容。 也許正是這些幼年階段開始的數學訓練和數學思維的培養,使他的潛意識裡埋藏著強大的數學因數,為他後來在事業上的發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礎。能力的培養著重自學自學能力的強與弱,是衡量一個人成就大小的重要指標之一。學校教育是有限的,個人自學的知識卻是無限的。家長有意識地從小引導孩子獨立進行超前學習,孩子就能輕而易舉地獲得這種神奇的能力。教育是建立在學習之上的。學習的能力是人類的先天特性,但更需要後天培養。優秀的教育無非是使學生獲得好的學習效果。因此從本質上講,所有的教育都是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如果能夠有意識地引導孩子獨立地進行超前學習,往往會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自學能力是優秀人才最重要的基本功。據我對中科大少年班和蘇州中學中科大少年預備班的孩子的瞭解,他們最大的共同特點就是有很強的自學能力,並且都能進行超前學習。我們的幾個孩子也都有過自學的經歷。天文為了報考中科大少年班,曾用半年時間學完高中全部課程。雖然因報名受阻未能實現進少年班的願望,但那時候培養起來的自學能力對以後的學習、特別是高層次的競爭有極大的好處。天武為了報考中科大少年班,曾停課四個月在家學完高二下學期和高三全年共三個學期的全部課程,結果一舉成功,考進了中科大少年班。天君和天西小學畢業後僅用了一個暑假時間,自學完初中一年級的全部課程,跳級進入初二就讀,而且成績優秀。 自學能力的培養,不僅為孩子們跳級創造了條件、爭得了許多寶貴的黃金歲月,而且更重要的是較強的自學能力會大大促進孩子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的開發,為他們在以後的高層次競爭中贏得優勢,這種優勢越到高處就越明顯地發揮出來。 我的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師陳建功夫人曾語重心長地說過:教書無非是教人如何讀書,給你們講多少內容是無關緊要的。如果你懂得了如何讀書,那麼你就不在乎老師教多少。大學畢業也不過是學會讀書的方法而已,真正的學問是靠你自己去學習的。 因為我有自己的自學經歷做底,所以在培養孩子們自學方面就比較胸有成竹,在具體操作上,有如下幾點經驗: 一、家長或老師必須有能力判斷孩子是否具備超前學習的能力或潛力。判斷的標準有三點:第一是以前的基礎是否扎實,如果連以前的基礎都不扎實,何來能力去自學後面的課程?第二是對新事物的興趣,一般對新事物不感興趣的孩子,不大可能自覺地進行超前學習,只有那些對新事物有強烈興趣的人才具備強大的自學潛力。第三是對目標有強烈的追求慾望,這種孩子具備超前學習的強大精神動力,這種動力會轉變為一種實際的物質力量,這是我親身經歷的切實體會。 二、自學能力必須從小開始培養,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生活中讓孩子自己獨立解決各種問題,讀書方面讓孩子自己把以前不懂的地方弄懂,養成預習功課的習慣,這是培養孩子自學能力的三個關鍵。三、發現孩子自學潛力不錯的時候,要盡快地制定一個階段性總體目標,讓孩子有一個追求的方向,這會使孩子產生強烈的興趣和動力。另外,要把總體目標分成一個個切實可行的小目標,製成詳細時間表,讓孩子一步步完成,讓他在過程中嘗到成功的喜悅,並從自己的勝利成果中取得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四、首先選擇自己認為最有優勢的課程開始自學,因為有優勢的課程學起來有興趣,而興趣又會使自學的勁頭更大、效果更好。學好這一科之後,你就能以這一科的經驗推廣到其他的科目上,千萬別在基礎差的課程上開頭。 不僅自學和超前學習如此,即使正常學習也是如此,這叫做「優勢發揮法」。但現在的學生和家長都喜歡「劣勢補救法」,總是想辦法把最差的課程進行補救,專門請老師輔導,這樣補來補去還是補不好。而且由於時間分配不當,把原來較好的課程也拖下去了,甚至把學習興趣也消磨殆盡,弄得不可救藥。永遠不要忘記在教育和學習的領域裡,人們對有興趣的東西會學得更好、更快。五、自學一門課程時,第一遍要盡量抓緊時間一口氣從頭至尾學完,這叫初讀,不必多做習題,只做一些課後練習。初讀的目的是獲得該課程的整體形象。掌握整體形象之後,第二遍學時就能以整體來理解局部,並能分出重點和非重點,理解得也就會比較深透;第二遍讀時要多做習題,以鞏固所學的知識;第三遍讀時再以局部回到整體,使知識系統化,有一個全面的認識。看任何書都要先認真地看目錄、序言和內容介紹,使自己心中有數,並確定學習計畫。 六、在自學過程中遇到什麼重大的難關或比較枯燥的基礎部分不要怕,能啃多少就啃多少,不能啃的就先擱置下來,把那些內容當成公理接受下來、背下來,大膽地向下衝刺,等學完了下面的東西之後再回頭來解決它,可能就很容易了。華羅庚早就說過,數學上有些問題如果停留在原有基礎上是很難弄清楚的,但是等學習了下一步之後,再解決前面的問題就很簡單了。其實其他學科也未嘗不是這樣。重要的是不要被困難所嚇倒,不要半途而廢,不要碰到什麼問題就問,要盡量自己鑽研、自己解決。 七、在一個階段性目標範圍內,不必追求百分之百完全弄懂,能夠真懂百分之八十五就很不錯了,否則會大大地影響自學的速度,而且對總體來說也不會有好處。這裡最重要的技巧是分清主次,把主要的徹底弄懂,把次要的暫時放開。要知道,懂百分之八十五和一知半解是絕對不同的兩碼事,學習上的大忌是一知半解。八、就技巧而言,自學必須做筆記。先把書上的重要內容畫上紅線,然後把畫好紅線的部分記在筆記本上,因為光看書是很難記住的,動筆對加強記憶有很大的好處。另外,在做筆記的過程中,由於對所學的內容進行了整理,因此會加深理解。在複習的時候再把筆記本上的重要內容畫上紅線,把那些尚未熟練的內容精要記在小筆記本上。最後再把小筆記本上記不住的內容要點抄在小紙片上,把這張小紙片放在口袋裡經常拿出來看看,這樣很快就把所有的內容記住了。另外,把一些不懂的東西記在專門的本子上,等學習了這方面的內容後,隨時翻開來,看看有哪些不懂的東西可以再次解決掉,並做上記號。 做筆記是讀書絕對重要的技巧,很厚的一本書,做好筆記之後就一下子變成了一本薄薄的書,複習起來很方便,學習後面的課程時查閱起來也很方便,應付考試更方便。所以,讀書有沒有讀好,就看你筆記有沒有做好,家長監督起來也很方便。 九、自學過程中做習題不在於多,在於精。一個題目要徹底弄清楚,解題必須從一開始就學會規範化,一步一步要清清楚楚,切忌草草書寫,認為已經懂了就可以了。另外,要盡量做一題多解,把所學的內容融會貫通。自學在本質上是培養思考能力,開始時並不在乎很快地學很多知識,重要的是學會如何自學,等到自學能力提高之後,自學的速度自然會跟上來。 十、找一位氣概恢宏的人為導師,導師的作用並不在於由他來給你上課,也不在於由他來指導你解難題,而是在於他指導你如何學習,幫助你區分什麼是該深入鑽研的、什麼是可以暫時放過的,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次要的。 之所以要找氣概恢宏的人,是因為這樣的人可以激發你的鬥志,使孩子常保持良好的心態。只有這種人才懂得奇蹟會在人們沒有想到或不敢想的地方發生,而不會總是用常規來限制孩子思維的發展。所謂名師出高徒的道理就在這裡。高徒從名師那裡得到的其實不只是知識和學問,最重要的是出奇制勝的思維方式和所向無敵的氣魄。千萬不能請一個兩腳書櫥當輔導,這種人雖然有很多知識和學問,卻缺乏足夠的氣概膽略,經常會用常規思維方式來扼殺孩子的智慧火花,最終會影響孩子的上進。家長本人如果具備條件,自己親自擔任輔導是最理想的人選。 十一、最好有個伴,可以互相比較、相互促進。在比較中可以發現自己的成績,產生更大的勁頭。在比較中也可以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可以及時糾正。但是,這個伴必須是認真學習而且是有志氣的人。這樣的兩個人在一起可以產生加成效應,激發出更大的積極性,對自學非常有利。 以上幾點關於自學的經驗,同樣適用於一般的正常學習。有能力的家長應及早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使孩子在以後各種層次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這是我教子成才最重要的經驗之一。 李政道主辦的CASPEA留美博士研究生班在中國共招收了十屆,天武在科大讀了三年正好趕上最後一屆考試,並一舉成功。如果沒有天武的自學以贏得時間作為基礎,就會在這個關鍵的時刻錯失了良機,就會給人生留下永恆的遺憾。當然,人生的道路有千萬條,成功的方式也有無數種。一個自學能力強的優秀學生,不成功於此,便成功於彼。 興趣的培養需有規範早期的興趣培養當然應廣泛一些,但如果讓孩子自由自在、隨意地玩,玩習慣了之後,再去培養他認真學習的習慣,是很困難的事,至少是事倍功半的蠢行。我們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方面,是透過一些巧妙的設計與引導以達到目的的。因為智力教育、道德教育、習慣教育都帶有規範性,因此必然需要一定程度的強制性。事實上,教育和學習本質上都是對自然的糾正和對野性的改造,沒有強制性也就談不上教育。我們只給孩子定量的玩具,而且一定要玩得有名堂、有花樣,按照一定的要求去玩。例如,積木和拼板,每天要求他擺新花樣,而且要把每一塊積木都用上,由此來培養他的創新精神和完成計畫的習慣。 天文四歲左右,我們開始鼓勵他收集香菸盒和火柴商標,以此來發展他的興趣和愛好。他特別喜歡看連環畫和收藏連環畫,總共收藏了兩百多本連環畫,至今還保存著。我還教他如何編號和分類。藏書和編號分類的習慣養成後,對他今後的學習和處事都有很大的好處。從五歲開始,我們就教他愛惜財物、懂得節儉,並培養他儲蓄存錢的習慣,把每年過年時親友給他的壓歲錢和我們平時獎勵給他的錢儲蓄起來。這習慣不僅使他從小學會了理財的方法,而且培養了一種節約的德行。這德行對於人生來說,是超越金錢之上的無價之寶,由它可以發展出其他方面更多的崇高品格,而這些品格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天文這習慣一直堅持到現在,出國留學時,他把他多年來的儲蓄全部交給我們,竟有八千元之多。 有人說要讓孩子自由自在地玩,我們的經驗恰恰相反。如果自由自在地玩習慣了之後,再去培養他認真學習的習慣,是很困難的事,至少是事倍功半的蠢行。而一開始就去培養孩子認真學習的習慣,則是很輕鬆很自然的事。當今科學的發展,使人類全方位地去改造世界,從無機的自然界到生物界到人類,從分子原子到基本粒子,甚至連人類的基因都屬於被改造之列。為什麼唯獨在決定人類智慧發展的早期教育這一重大問題上,必須停留在無能為力的原始階段,採取等待成熟的消極態度,而讓孩子像野花一樣自由自在地生長呢?為什麼不能透過有效的「強制」手段使其朝有利的方向發展呢? 人類由動物進化而來。根據現代科學理論,人類自出生也具有動物的本性,而人類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是因為其具有學習的本能。如果不從一開始就充分利用這一本能,讓孩子的智慧得以開發並學習規範的行為習慣,則其動物的本性便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等到以後開始正規教育時,必須用很大的力氣才能把這些「本性」糾正過來。於是人們只得與孩子一起去經歷「再教育」的艱難歲月,這對孩子來說不僅是時間上的浪費,而且也是一種精神負擔,大腦皮層上動力定型的改變不是一件輕鬆的事。這就是善良的人們對兒童的真誠關切所帶來的苦果。作為父母,我們何嘗不疼愛自己的孩子?但是為了培養孩子成才,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我們總是咬咬牙關,在重大的原則問題上一絲不苟,總是做出一副很嚴肅的樣子,儼然一副嚴師的外表,該強制的地方,我們從不放鬆。我始終牢記孟子的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 當然,我們平時總是以真誠的慈愛去關懷他們,哪怕是最細小的細節,我們都能關懷備至,在家庭中營造一個極其良好的氛圍,使他幼小的心靈能夠在我們愛的雨露中健康地成長。
從小立大志,才能做大事從小立大志的孩子,不會滿足於現狀,有追求完美、追求更高境界的強烈慾望。取得成績之後,還有更上一層樓的決心和氣魄。這樣的人不成功於此,必成功於彼,有著較大的成功規模。 我們培養孩子成才的一個最重要經驗是培養孩子從小立志。以前很多人來採訪時,我都強調這一點。孩子在童年和少年階段還沒有明確的奮鬥目標,也不可能有具體的人生理想。所謂「從小立志」,實際上就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胸襟、氣度和魄力。所謂「志」就是一個人胸襟、氣度和魄力的總和,是度量一個人偉大或平庸的尺碼,它是一個人綜合素質最重要的一個方面。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很多關於「志」的句子,最著名的要數王陽明先生的<教條示龍場諸生>: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今學者曠廢隳惰,玩歲愒時,而百無所成者,皆由於志未立耳。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古人常拿「渴不飲盜泉之水,饑不吃嗟來之食」來比喻一個人有「志氣」。 這些句子中「志」的含義雖各不相同,但大體上可以認為有「志向」和「志氣」兩方面的意思。「志向」即是人心中的嚮往和追求;「志氣」即是人對自己行為準則的要求。 我們所謂的「從小立志」就是從小引導孩子對偉大與高尚的追求和嚮往,同時從小培養孩子嚴格要求自己,以歷史上和現代的優秀人物為榜樣,編織自己童年的夢。 我一向認為,真正成功的家教並不僅僅是智力教育,應該同時把孩子的非智力素質如意志、感情以及道德素質培養好,而更重要的是把孩子的「志」立好。我早在十多年前就提出家庭教育不僅僅在於教孩子多識幾個字、多做幾道題,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透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逐步使孩子形成一個童真的「夢」。以後隨著知識的增加、眼界的擴大,便慢慢地形成一個畢生為之奮鬥的人生理想。在這理想之前的童真的夢,便是我所說的「志」。 童年、少年時期是「志」形成的階段,這一階段父母如果能抓好立「志」這一根本環節,就能使孩子有大的人生規模和高的品流歸屬。這個時期孩子雖然還沒有具體的人生理想,但開始有了明確的品流歸屬。在心中編織起來的童年「夢」中,已開始將自己的未來定位在高層次或是低層次、偉大或是平庸。這可是根深柢固的自我定位,以後基本上沒有什麼力量可以更改它。一個沒有好好立志的人,不管他的智力、意志、品德有多好,都不可能形成大的人生規模,更不可能有大的事業成就,頂多是個二三流的。現實生活中經常可以看到很多才智不錯的人物淪為平庸,做任何事情達到一定高度之後就容易滿足,不再有進取之心,難以再上台階。 而一個從小立大志的孩子,則對任何一件事都不會滿足於現狀,有追求完美、追求最高境界的慾望。取得一定成績之後,總有更上一層樓的決心和氣魄。這樣的人不成功於此,必成功於彼。而且成功的規模也往往比較大。因此,千萬不能錯過童年、少年階段的立志。它比其他所有教育和培養都更重要,也更不可彌補。一個人錯過了其他東西或許可以補救,一旦錯過了立志的最佳時期,則永遠無可救藥。 但是,立志也不是說立就能立起來的,而必須從小由志高的人透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逐步感化出來。因此,作為教育者或家長,本身首先必須是一個志高的人。所謂志高的人是指對偉大懷有嚮往和追求的人,並不是單單指成就偉大事業的人。如果父母缺乏對偉大的理解和追求,一般來講就不可能培養出志高的後代,即使知識再多也不過是個兩腳書櫥而已。這時孩子如果沒有得到一位強有力的教育者的啟蒙,就不可能形成崇高的品流意識,將來發展的前途將是可悲的。立志除了身教感化之外,適時地進行說教,誘發出一種崇高的意境,使它與此時此地的美好外景融合在一起,將會有非常有效的感化效果,這是我多年教子的重要經驗之一。 如在遊覽名勝古蹟、觀看動人的電視劇或拜訪名人時,抓住關鍵時刻給予說教,誘發孩子心中的崇高意境,使它與眼前的真實事物融合在一起,孩子便會產生模仿和自比心理,這就是很好的感化。 除了上述的重要經驗之外,我們總結出下列幾點具體操作經驗: 一、根據我們多年觀察的事實表明,在一個充滿自私、庸俗的家庭裡不可能培養出一個志向遠大、士氣高昂的人。所以,作為教育者的家長必須首先教育好自己。 二、經常向孩子講述一些偉大人物的傳奇故事,經常教孩子背誦一些偉大的詩篇、偉人的格言和語錄。記得我們經常教孩子們背誦一首古希臘《荷馬史詩》中的一段:莫辜負你一片聰明美質, 你須抖擻精神, 留個芳名在青史。 三、到了高中階段,我們開始逐步看出孩子發展的大方向,在以前立志的基礎上,讓孩子樹立一個遠大的目標。由於現代科學具有高度精細分科的特點,除非到了最後階段,才能選擇自己的具體目標。所以,高中、大學階段所謂的奮鬥只能是一個大概的歸類。就這時的目標而言,是爭取考上理想的大學和研究所。其實人生的大目標並不要求詳細精確,但必須有,而且要高尚、偉大。 四、大目標確立以後,還不能影響一個人的具體行動,只有把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中短期的、現實可行的具體計畫之後,才能成為行動的指南。所以,訂好小計畫是一項關係到能否實現大目標的重要事項。否則,大目標或人生理想都將是一句空話。比如,高中階段的中期目標有兩個:其一是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全面發展身體等各種素質;其二是熟練掌握應試技巧,爭取考上重點大學。 另外,把每個學期作為短期目標,計畫在本學期中如何提高素質並取得優秀成績。再細一點可以把每個星期怎樣分配時間、怎樣自學、怎樣複習、怎樣應付考試、怎樣安排假期自學和活動等等,都訂一份詳細的切實可行的具體計畫表。 五、具體計畫訂立之後,最重要的是立即開始行動,絕不能制定空頭計畫,絕不能拖延行動,絕不能忽冷忽熱,更不能一曝十寒。 時時想現在、想今天,千萬不能老是等明天、等下星期、等以後,否則會永遠不能實現計畫。我們當年經常讓孩子們背誦《昨日歌》《今日歌》和《明日歌》,而且還寫成大字貼在牆上,以鼓勵孩子們立即行動。 故事是塑造靈魂的材料 我們喜歡精選好故事講給孩子聽,故事不在於多,關鍵的是能夠引起好的感覺和興趣,並能深深地烙印在孩子的幼小心靈之中,成為構築靈魂的材料。而且每次給孩子講完故事後,都要求他們總結出一個主題,要求他們再把故事講給我們聽。老大天文從三歲開始就喜歡聽故事,我們每天只要有空就給他講故事。開始正規訓練之後,我們每天就安排一個時間專門為他講故事。由於他對聽故事特別感興趣,所以我們就以講故事作為獎勵,來鼓勵他每天堅持按時學習。 我們先是講一些簡短的童話和寓言故事,稍後慢慢地給他講長篇的故事,把故事分成一段一段,就像現在的電視連續劇一樣,這樣對他的吸引力很大,更能激發他的興趣,直到今天聽了之後明天非聽不可的地步。這種強烈的求知慾望形成習慣之後,對他今後的讀書學習有很大的好處。 我一開始就把那些曾經塑造過我靈魂的美好故事講給他聽,最常講的有《安徒生童話》《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以及祖孫買驢的故事、塞翁失馬的故事、韓信胯下受辱的故事、岳母刺字的故事、孟母三遷的故事、甘羅十三歲做丞相的故事、姜太公八十歲遇文王的故事,還有整部的《三國演義》《水滸傳》和《天方夜譚》等。 特別引起天文興趣的是《天方夜譚》中的「王子取寶」故事。「王子取寶」說的是兩個王子先後去取寶,由於沒有聽取智慧老人的忠告,在惡獸的恐嚇和魔鬼的誘惑欺騙下回頭了,結果非但沒有取到寶物,自己也變成了石頭,失去了勝利和勝利的報酬。最後,王子的妹妹下定決心,聽取智慧老人的忠告,用泥沙塞住了自己的耳朵,不去理會任何恫嚇的聲音和甜言蜜語的欺騙,勇往直前、絕不回頭,最終登上了山頂,勝利地取到了三件寶物,並救出了兩個哥哥。 天文當時年僅四歲半,但他能從故事裡總結出一個道理:做事要勇往直前,絕不回頭,不要輕信傳言。這個故事對他影響極深,使他養成了處事果斷的習慣。重大的事情一經作出決定之後,任何外來的阻力都不能使他輕易改變主意。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給天文講故事時,他只有五歲多,卻曾向我提出許多尖銳的問題:「既然世界萬物都是上帝主創造的,為什麼在創造人類之前首先創造了魔鬼?」「為什麼讓亞當和夏娃生長在長有禁果的伊甸園裡?」「上帝法力浩大無邊,為什麼不把魔鬼殺掉,反而將亞當和夏娃趕出了伊甸園?」當時我曾向他開玩笑地說了一段書上的話:「膽敢提出這樣高深問題的人,上帝為他們準備了地獄。」 我們每次為他講故事之後,都要求總結出一個主題,而且反過來要他把故事講給我們聽。這有很大的好處,不僅可以培養他的口語能力,而且還可加深記憶。我們始終認為好的故事不在於多,重要的是能夠引起好的感覺和興趣,並能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幼小心靈之中,成為構築靈魂的材料。如果講的故事多而爛,那麼對孩子來說無非是消磨時間而已,沒有任何教育意義。曾有人說過「治國齊家數卷書」、「半部論語治天下」之類的豪言壯語。我不是政治家,不敢妄談治國平天下的深奧道理,但是在人生的征途上,我知道真正有用的哲理並不複雜,幾個簡單的故事,曾激勵過我們蔡家三代人。我們在故事裡找到了做人的原則和應付困境的策略。雖然歷盡坎坷,飽經滄桑,世間的一切都在瞬息萬變,但這原則和策略卻是永恆不變的,而這原則和策略是我們在幼小的時候由祖輩、父輩一代一代從簡單的故事裡傳授過來的,然後再由我們發揚光大傳授給後代。 早教的重要性似乎就在於此,在靈魂的塑造過程中迫不及待地需要材料,就看你這個時候提供了什麼樣的材料。一旦塑造完成之後,你再想把其中的壞材料調換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至少是非常困難的。 讀書貴在堅持 讀書成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一點堅持精神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目前社會上有「讀書無用論」重新抬頭的傾向,受此影響的家長和孩子如果在這個問題上仍然猶豫不決,等醒悟之時,難免已錯過成才的最佳時機。 沒有壯志豪情,世界上就不會有偉大的理想。但是,如果沒有恆心和毅力,即使有偉大的理想,也不可能成就偉大的事業。 讀書貴在堅持。半途而廢,前功盡棄;堅持到底,就是勝利。這道理雖然很簡單,幾乎盡人皆知,但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卻不多。這些年來,我們遇到很多家長,他們開始時決心很大,行動也很積極,為了培養孩子成才,不惜一切代價,真的願意用家財百萬「買個太陽不落山」。可是,曾幾何時,大部分人改變了主意。 因為,培養孩子成才畢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需要走一段很長的路。過去有十年寒窗苦讀的說法,現在則更漫長,一個人從小學到博士要經歷二十年的漫長歲月。這條坎坷不平的路走起來並不容易。前人曾講過,科學上沒有平坦大道可走,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輕輕鬆鬆成博士或者一路玩著成天才,那是自欺欺人的鬼話,世界上沒有那麼便宜的鮮花,即使有也只能是預支來的。但是,誠如王東華先生所說的,預支鮮花的下場是可怕的。在培養孩子成才過程中,不僅孩子需要付出艱苦勞動,而且父母也要作出很大的犧牲。任何投機取巧、僥倖取勝的做法都沒有立足之地。所以,如果沒有強大的恆心和毅力,遇到困難和曲折時,就無法堅持下來,就會改變主意,像《天方夜譚》中取寶的王子一樣,因經不住魔鬼的威脅和引誘而回頭,結果變成一塊石頭,失去了勝利和勝利的報酬。 另外,雖然千載難逢的太平盛世為當今的孩子成才提供了絕佳的好機會。但是,任何美好的事物都有它的負面效應。商品經濟本身具有一種強大的誘惑力,這種誘惑力比《天方夜譚》中魔鬼的誘惑力具有更大的現實性,因而也具有更大的危險性。很多家長有向錢看的傾向,而且這種傾向在無意之間也會滲透到孩子的心靈之中。受影響的孩子會認為:反正讀書也是為了賺錢,而讀書也賺不了大錢,現在如果有其他賺錢的機會又何必去苦苦地讀書呢?懷有這樣的情緒就會影響讀書的興趣,特別是遇到曲折的時候就會作出錯誤的選擇。延誤了成才的最佳時機,等到醒悟過來的時候,年華已逝,青春不再。 在培養孩子的恆心和毅力的具體操作方面,除了自己帶頭以身作則之外,還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一、從小培養孩子從頭至尾完成一件事情的能力和習慣。在學習或生活中的任何一件該做的事情,我們都嚴格要求孩子有始有終地按預定計畫完成,絕不允許半途而廢。這種能力必須從小培養,長大之後,拖延成了習慣,就難以更改了。完成能力和習慣是一項很重要的品質。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缺乏恆心和毅力的人,做事往往半途而廢。因為從小沒有嚴格要求,做任何事情一遇到困難就沒有堅持下來的習慣,達到很小的高度就心滿意足。這是讀書成才的大忌,這種人永遠達不到高的層次。 二、培養責任感。做什麼事情都必須讓孩子負責任。不用負責任的事情,不可能有恆心和毅力去完成它。因為反正沒有責任,對他來說就不存在緊迫感。 現在很多家長都對孩子這麼說:「書讀得好不好是你自己的事,與我們無關,讀得不好你自己沒前途,將來吃苦頭。」其實這種說法很不好,是把孩子的心給推遠了。我們必須讓孩子明白,書讀得好,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父母負責,更是對社會、對國家負責。這是從小培養孩子做人的責任感。在責任感的驅使下,孩子才會有恆心和毅力去完成他的學業,才會在漫長的成才路上堅持到底。三、有了偉大的目標,你就會把艱苦的勞動視若等閒。偉大而明確的目的性是產生恆心和毅力的根本基礎。如果讀書的目的性尚不明確,何來恆心和毅力去忍受二十多年的寒窗之苦?因此,必須把整個人生過程的影像放大、放清楚,讓孩子知道讀書在其中處在怎樣的位置上,使他懂得讀書對人生是何等的重要,特別是當今的高科技社會,如果沒有把書讀好,將來就沒有你的位置。 四、在引導孩子讀書成才的過程中,千萬不能讓孩子有被強迫的感覺,要處處培養孩子的主動性。任何被強迫的感覺都會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造成一種可怕的惡性循環。在叛逆心理驅使之下,非但沒有恆心和毅力可言,就連眼前的積極性也會受到抑制。在商量任何事情時,特別是學習方面的事情,都要盡量引導孩子自己得出結論,然後讓孩子自己主動去做。 五、欲獲得強大的毅力,要多與有毅力的人接近。盡量避開那些意志消沉的人。遇事不要和態度消極的人商量。這些人總是提出許多負面的理由,促使你後退,甚至提出「高明」的見解來否定你的追求,使你變得動搖起來,最後化解了你的恆心和毅力。若遇到困難曲折,你就可能被拖下水。六、讓孩子長期堅持某項體育活動或洗冷水澡,最好自己帶頭,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從不間斷,每天按時進行,不得以任何藉口改變。這不僅可以鍛鍊身體,而且能夠磨鍊意志、培養毅力。 七、立志和自信是恆心和毅力的前提,胸無大志或缺乏自信的人不可能有強大的恆心和毅力。這些非智力素質是相互關連、相輔相成的,必須同時予以關注。 美國《成功學》的創始人希爾.拿破崙說:「自然經常是先給某些人重重的一擊,讓他們倒伏在地,看誰能爬起來再投入人生的戰場。那些毅力強大的勇敢者,就被選擇為命運的主人。」 從我父親穿草鞋走出里安的農民家庭,到天西問鼎哈佛大學博士寶座,我們的家庭經歷過多次倒伏在地的厄運。但是,我們每次總能爬起來,重新投入人生的戰場,從而成了命運的主人。在孩子成才的路上,免不了有這種坎坷、那種曲折,但是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沒有忘記那句古老的名言:堅持到底,就是勝利。最後,我們終於感動了上蒼,我們真的勝利了。 自信從父母的愛而來心理學大師佛洛依德指出:「受到母親無限寵愛的人,一輩子都保持著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著對成功的信心,在現實中也經常取得成功。」對孩子自信的培養只能從小由家庭潛移默化,用母愛誘發出來。一個人可以被別人歧視,但萬萬不能被自己的父母歧視。 在我孩提時代,外祖母就教給我一首民謠,叫做<凡人與神仙>: 三十三天天外天, 白雲裡面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堅。 這首小小的民謠伴隨著我的一生,它曾激勵我做過許多美好的夢。雖然因生不逢時,未能好夢成真。但是,「神仙本是凡人做」的思想卻成了我教子成才的一項重要內容。從孩子會說話開始,我就教他們背誦這首民謠,使得他們從小就懂得凡人也能做「神仙」。古往今來的偉大人物原本就是普通孩子成長起來的,天才和凡人之間並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就看你有沒有這個自信。這不僅促使孩子們對「神仙」的嚮往,有利於孩子編織童年的夢,而且無意間也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也能做到。別人不能做到的,我們也要去爭取。永遠不要消極地認為什麼事情是不可能的。一個人相信自己能夠做到,他就能夠做到。自己沒有自信的事情,肯定不可能實現。 孩子們還沒有上學,我們就對他們說,長大了做博士,使得他們的幼小心靈中對博士這「東西」很熟悉,而且認為是肯定可以得到的「東西」。也就是說,博士本是凡人做的思想,就在他們心目中根深柢固了。因此,長大之後就會很自然地去努力爭取。因為人們總是去爭取自己認為可以得到的東西。反之,如果認為「神仙」不是凡人做,那麼自然就不會有凡人去爭取做「神仙」了。有人說,人類最無可彌補的一種損失就是:不知道可以經由一種明確的方法使普通人發展出充分的自信來。學生在完成他的學業之前,竟然沒有一位老師把發展自信的方法傳授給他們,實在是人類文明的一大損失。因為,對自己缺乏自信的人,並不能算已經接受過正常的教育。自信作為人的一種非智力素質,正如「志」一樣是孩子成才的一項重要素質,而且同樣是不能透過簡單的說教而發展起來的,而只能從小由家庭潛移默化,用愛誘發出來。心理學大師佛洛德指出:「受到母親無限寵愛的人,一輩子都保持著征服者的感情,也就是保持著對成功的信心,在現實中也經常取得成功。」培養孩子的自信得從母愛開始。自幼給予孩子最慈祥、最純真的愛是培養孩子自信最根本的環節。一個人可以被別人歧視,而且有可能由於這種歧視帶來發憤圖強的效應。但是,任何人都萬萬不能被自己的父母歧視。一個被父母歧視的人不可能有自信,沒有自信的人根本上就是一個病態之人,更談不上成才了。因此,要想家庭教育獲得真正的成功,父母必須用愛的雨露去滋潤孩子的心田。用脈脈溫情去營造孩子成才的軟環境,讓孩子永遠生活在和諧愉快、奮發向上的氛圍中。當一切順利的時候,需要這樣做;在困難曲折的時候,更需要這樣做。為人父母者千萬不能因為孩子的一時失誤或過錯做出過度激烈的反應或懲罰,這樣會傷了他的自尊和自信。自尊和自信一旦失去之後,就永遠無法挽回。在很多失敗的家教中,可能都有過這樣一段痛苦的經歷,等到後悔時已經來不及了,以致一失足成千古恨。我的一生經歷過無數的困頓和曲折,就是憑藉著一份由偉大的父母之愛孕育起來的堅強自信,使我一次又一次走出了人生的低谷,擺脫了困境。我又將這份從父母那裡承襲下來的愛給了我的子女,培養了他們的自尊和自信,使他們能夠在困難曲折中創造出輝煌。 在培養自信的具體操作方面,除了上面所說的那些最根本的環節之外,我們還注意以下幾點: 一、尊重孩子。任何有關孩子的事,不管是生活方面還是學習方面,都要盡可能聽從孩子自己的意見,即使我們認為是不正確的,也要尊重他的想法,給出誠懇的建議,從不粗暴地予以否定。 二、讓孩子帶路。每次出門,不管是拜訪親友還是外出旅遊,總是讓孩子走在前頭,為我們帶路。 三、除非對號入座,一律挑最前面的位置坐。不論是開會、聽課、看演出,都堅持這樣做。 四、經常有意識地與孩子爭論問題。自己站在錯誤的立場上,讓孩子在爭論中取勝,然後及時予以表揚鼓勵。千萬不能老是讓孩子輸,更不能在日常生活的爭論中以老壓小,使孩子難堪。五、練習當眾發言,培養當眾辯論的能力。六、經常練習正視別人,用有力的目光注視對方,並且保持笑容。 七、保持良好的走路姿勢,昂首挺胸,兩眼看向遠方。經常有意識地把走路速度加快。 八、經常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自己是個特殊人物,將來必定有出息。這樣能使孩子經常保持良好的自我感覺,而且對自己也會有較嚴格的要求,這對培養孩子的自信確實有很重要的作用。 九、即使遇到最大的失敗,如高考落榜,也不能用嚴厲教訓或懲罰的方式對待孩子。相反,應該加以特別的關懷和安慰,還要用暗示的方法使孩子相信天無絕人之路,並用塞翁失馬的故事進行開導,使孩子相信有時壞事會變成好事。我們的孩子在成才的路上也曾經歷過幾次山重水複疑無路的時刻,我們就是用這種方法助他們度過難關,贏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老五天君因為半分之差進不了上海交大少年班,但在我們的關愛下,他保住了自信,後來透過努力考上了中國科技大學的研究所。十、盡量找出優點及時給予鼓勵,這不僅對一般孩子有效果,即使是優秀的孩子也很需要鼓勵,天才也需要從自己的成果中獲取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如果自己的成果得不到及時的承認,天才也會因為缺乏動力而枯萎。對那些成績較差的孩子來說,更需要用這種方法來培養他的自尊和自信。以上寫到的幾點既是前人的經驗,也是我們自己親身經歷的總結,確實有很好的效果。但是關鍵是持之以恆,不能半途而廢,否則於事無補。 用愛去培養和保護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讓孩子一輩子保持著征服者的感情,保持對成功的信心,這是我們二十多年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經驗之一。 良好習慣奠定學習根基 十七世紀,英國大哲學家洛克曾提出:「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訓,而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 一個從小就有著良好習慣的人,長大後必定是一個受大家歡迎的人。 如果說早期的數學訓練對孩子的智力開發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他的潛意識裡埋藏了強大的數學因數,為他後來在數學上的發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礎,那麼早期的習慣培養對他未來的成才則更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果沒有後者的配合,即使具有最聰明的頭腦、最強大的數學根基,仍然無法登上數學知識的高峰,因為科學的道路上到處布滿荊棘,一個沒有良好習慣的人往往會經不住「魔鬼」的誘惑和「惡獸」的恐嚇,結果半途而廢,一事無成。相反,對於一個擁有良好習慣、具備非凡的非智力素質且氣概恢宏的人來說,即使沒有很好的數學根基,也仍能在別的領域裡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不成功於此,必成功於彼。 天文三歲以後,我們開始對他進行正規訓練。十七世紀英國大哲學家洛克曾提出:教育的手段不是教訓,而是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我們當時也正是以這個原則為指導,特別注意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天文沒有進過幼兒班,學前階段的教育全部是我們親自做的。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使孩子能夠在自己的親自引領下接受全方位的早期教育,包括早期智力教育和行為習化,避免在不正規的幼兒班裡染上一些不良的習慣。 我們給他專用的書包,裡面放紙、筆、書、簿等學習用品,而且給他固定的學習座位,一切仿照學校的模式。在開始正式上課前,還特別在爺爺的孝庭上焚香燃燭,三拜九叩,告知爺爺,孫兒天文今天開始正式讀書了,目的是讓孩子有一個新起點的感覺。 以後,每天嚴格按規定時間上課、講故事,然後在故事裡提出數學題目給他去做,培養他的興趣,讓他一開始就養成遵守時間和正規學習的習慣。雖然每天安排的時間不多,只有一兩個小時,但對他養成良好的習慣卻很有作用。 遵守時間是人生最主要的良好習慣之一,也是人的一項重要品格,必須從小培養而成。世界上有太多不遵守時間的人,主要是從小沒有培養好遵守時間的習慣。自立的培養始於認路 對孩子辨別道路能力的培養,可以很好地提升孩子各方面的整體能力。同時,我們悟出一條真理:人生的路本來就是從不會中走出來的。在天武的早教中,新增加的內容是讓他辨別道路。 天武一歲半時,我們就經常帶他外出散步,有時候還帶他到我的診所裡,診所離我家有點遠,帶了兩次以後,我們就讓他走在前頭,給我們帶路,培養他識別道路的能力。開始時每走到岔路口,他就會停下來,回頭看看我們,想讓我們給予指點;經過一兩次指點之後,他很快就能記住,以後就不必指點了,而且自告奮勇走在前頭,走得很快,離我們很遠。走的時候頭也不回,一直向前,總是走得很正確。 有一次在家裡,老大天文去上學了,他媽媽哄老三睡覺了。當時還不滿兩歲的天武本來也在睡覺,醒來之後,一個人感到無聊,他知道我在診所裡,竟一個人跑到我診所裡來了。當時我和我弟弟兩個人在診所,我們感到很奇怪,因為從家到診所有一里多路,而且要經過一座用竹杆子搭成的很高很窄又很長的橋,大人過橋都有點害怕,這個不滿兩週歲的孩子竟獨自走過來了。 另一次是天武四週歲的時候,我們全家到鄉下姊姊家裡做客。那時的交通工具是河輪,回家的時候碼頭上人很擁擠,輪船從溫州方向開過來,停靠的時候我們因疏忽忘了抱他上船,等到我們發現的時候,輪船已離開碼頭。我們只得高聲地叫他回到阿姨家裡去,因為阿姨家就在輪船碼頭附近。他聽到了,並答應我們回到阿姨家裡去,所以我們也就放心了,沒再當一回事。過了三個多小時,天快黑的時候,我們在吃晚飯,突然有人推門進來,一看竟是天武!我們大家都感到很驚奇,就問他是怎麼走過來的,他說他沒有回到阿姨家,看著輪船開走以後,就按著輪船去的方向一直沿河路走過來。途中經過岑其時,還走到對岸拿了一株甘蔗邊走邊吃。我們問他路上怕不怕,他說不怕。因為以前曾多次乘過輪船,憑著從小培養起來的辨別道路的能力,他能從方向上判斷出該怎樣走。從壙下輪船碼頭到九里家中有十五里路,一個四歲的孩子竟能憑著方向上的記憶,獨自一人大膽地走過來,確實是一件不簡單的事。 從那次以後,我們總結出一個經驗:任何一種能力都是訓練出來的。同時也悟出一條真理:人生的路本來就是從不會中走出來的。 全方位的生活教育從小經過全面素質培養的孩子,長大後也往往較容易博取親友和同學的好感,這不僅為他們自己建立了良好的人緣、人望,而且也為他贏得了許多機遇。 如果說素質教育是現在大力宣導的教育方針,那麼我們在二十年前就已經是這一教育方針的忠實執行者。 天武從進入初中開始,我們就注意對他進行全方位的素質培養。在生活方面我們除了培養他樸素、整潔衛生、遵守時間的習慣之外,還特別注意培養他的獨立自理能力。當時天武就讀的里安中學沒有初中住校生,我們本擬把他寄養在親友家中,但為了培養他的自理能力,就借用了親戚鄭建華在瑞安中學校園內的空房子,讓他一個人住在這個房間裡。當時天文在里安中學讀高中,每天經常抽空去看看他,指導他的生活和學習。我們也經常去看他,給他送菜、送水果,檢查他的學習情況,給予必要的輔導。天武每個星期六下午回家,然後在星期天傍晚返校,在家裡我們指導他進行課外學習,課內的學業全部由他自己安排。經過一段時間適應之後,他居然生活得有條有理,每天按時去上課,按時到食堂去吃飯,放學之後就回到房間裡做作業,晚上能按時睡覺。有空的時候也與同學一起到里安城裡走走,或看一些課外書籍。這段時間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為他以後讀中科大少年班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作為素質培養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堅持不懈地進行身體鍛鍊,除了強調參加學校規定的一切體育活動之外,還應每天抽出一定時間跑步、舉鐵棒,堅持冷水洗臉等。由於對體育鍛鍊的重視,天武的體質一直很好,從小到大從來沒有進過醫院,即使有點感冒之類的小毛病,也吃幾片藥就會痊癒,從來沒有打過針,更沒有住過院。從初中階段培養起來的重視體育活動的習慣,一直堅持到他上大學、留學。到美國攻讀博士時,他還特地買了一套多功能健身器,堅持鍛鍊身體。 在學習方面我們強調勤學巧學、博覽群書、全面發展,並在此基礎上培養興趣和發展強項。我們歷來注重真才實學,而不僅僅為了應付考試。我們從來不安排他做大量的課外習題,即使學校裡布置的課外練習我也經常給予精簡,重複的就不讓他去做,寧可讓他多看一些課外書籍開拓思想境界,並允許他有自由活動的時間,這樣使他精神上和身體上都沒有壓力,身心發育都比較平穩正常。很快,他就與那些比他大兩歲以上的同學相處得很融洽,看不出有年齡上的隔閡。另外,由於強調全面發展,使得他能在各方面都有比較扎實的功底,對今後的競爭大大有利。 在中學階段,關於道德素質方面的教育,我們以尊師、誠信為重點。因為小時候我們曾以孝為先對他進行過道德感化和教育,所以現在的尊師教育基本上沒有任何困難,我們曾對他說過「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古訓,尊師本質上是孝的派生,他記得很熟,並做得很好,所有教過他的老師都對他有很好的印象。由於誠實、守信的培養,使他從小就得到所有親友和同學的好感,這不僅為他自己建立了良好的人緣、人望,而且也為他贏得了許多機遇。考中科大少年班和考CASPEA班留美的成功,雖然取決於他在學業上的實力,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人緣,也無法獲得發揮實力的機會。
推薦閱讀:
※禽獸父親成我們姐妹噩夢※朱永傑:關於父親的冥思※父親 5※父親的愛真實而深沉 你能讀懂父親沉默的愛嗎?
TAG:父親 | 事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