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奶,是一門技術活兒!強烈推薦....

魔媽:

這個文章在兩年前魔媽曾發過,不過很多新朋友可能沒見過,所以後台留言諮詢這方面的魔粉依然非常多。魔媽家的大寶咕嚕在斷奶方面是非常成功的一個案例。差不多一歲過七八個月的時候,自然又循序漸進的斷掉,也沒刻意去隔離、沒有撕心裂肺的場面,也沒有痛的要死的脹奶。

魔媽認為,哺乳,不僅是媽媽喂孩子吃飯,它首先是一種餵養關係,一種撫養孩子的方式。

同樣,斷奶,不僅是改變孩子的口糧,也是改變孩子日常生活中吃、睡、心理需求的滿足等許多既有的習慣。所以,什麼時候斷奶,怎麼斷奶,媽媽需要考慮多個方面的問題,才能做出恰當的決定。自然離乳是非常好的選擇。但並不是唯一好的選擇。媽媽引導寶寶離乳也足夠好。母乳媽媽應該提前準備好給寶寶斷奶的知識。以防出現不得不突然斷奶的情況時手忙腳亂,糊裡糊塗的操作了。就像母乳餵養是最好的選擇。但並不是唯一的選擇。 如果媽媽懂得用其他方式滿足孩子對親密依戀的需求,配方奶餵養也是足夠好的選擇。

一、各種因素的考慮:營養、抵抗力、食品安全

對於1歲以下的寶寶,奶是寶寶攝取營養的主要途徑。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純母乳餵養到6個月,然後在逐步添加輔食的同時,繼續母乳餵養到至少1歲(有條件的到2歲)。不吃母乳了,就得用奶粉代替。這對寶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營養損失。比如,母乳中有大量的膽固醇,這是幼兒大腦發育必須的養料,但奶粉中是沒有的,因為膽固醇不能人工複製。有一個很普遍的誤解是,母乳8個月(或6個月,10個月,或1歲)之後就沒有營養了。這是非常錯誤的。科學研究已經證明,產後最初幾周媽媽的乳汁是初乳,之後就進入成熟乳階段。成熟乳的營養成分在整個哺乳期都是比較穩定的,不會因為月份增加,媽媽來月經之類的原因而降低質量。6個月後,寶寶對營養的需要逐漸多樣化起來,因此需要添加輔食了。輔食和母乳,都是6個月之後的孩子必需的。

那麼1歲以上的寶寶呢?奶,仍然是必需的,儘管不再是主要的營養來源。WHO最新資料表明,1到2歲寶寶的總能量需要為894千卡,其中346千卡的能量需要從母乳或配方奶中獲得,而另外548千卡的能量需要從輔食中得到。斷了母乳,還是得吃奶粉或者鮮牛奶。從營養角度看,仍然是捨棄最優,反取其次。而且,雖然配方奶在維生素、微量元素、酶、脂肪酸等重要營養上遠遠次於母乳,但在加工時卻保留了牛奶中蛋白質、脂肪、能量高的特點,所以吃配方奶比吃母乳更不容易餓。寶寶喝了太多的奶粉,反而沒有胃口再吃別的東西,不願意再吃那些有營養的飯菜。或許寶寶的體重增加仍正常,但是這樣的飲食結構並不均衡。所以,從營養角度考慮,1歲之前不應該斷奶,1歲之後繼續母乳,也會讓孩子攝入更全面更均衡的營養。何況母乳還能給寶寶提供抵禦疾病的抗體。即便孩子生病了,茶飯不思,至少還有母乳能吃進去,不至於脫水,不至於形容憔悴。食品安全,是目前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吃國產的奶粉,擔心奶源的質量和生產標準;吃進口的奶粉,價錢就幾近翻倍。而無論吃什麼奶粉,奶粉里各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率都大大低於母乳。還要額外操心補鋅補鈣補維生素的問題。這些東西怎麼補,是否安全,又是個心病。寶寶能從飲食中攝入基本足夠的微量元素和維生素,要等到1歲之後能吃到均衡搭配的飯菜了才行。如果在1歲之前斷奶,顯然會讓孩子失去最有效的、最安全的 「補品」。

二、時間的考慮

其實並不存在一個「應該斷奶」的時間。什麼時間斷奶合適,應該由媽媽綜合考慮寶寶的生長發育情況和日常照料安排來決定。那麼媽媽在決定何時斷奶的時候,應該考慮哪些因素呢?一是營養,二是寶寶更深層次的情感需求和發展需要。世界衛生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都建議母乳餵養到2歲或2歲以上。美國兒科醫學會建議母乳餵養到至少1歲,1歲以後根據母子雙方共同意願「愛喂多久喂多久」。

1歲以內

希望寶寶身體健康、頭腦聰明的媽媽,一定要重視1歲以內的母乳餵養。尤其是6個月以內的嬰兒,應該純母乳餵養。多數在1歲以內停止母乳餵養的母親是由於遭到了母乳餵養方面的困難,缺乏專業的幫助,也缺乏家人的支持。這是很可惜的。衛生部資料顯示,我國6個月嬰兒的母乳餵養率大約是67%左右,與《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 2010)》提到的85%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

1歲到1歲半

這個階段,寶寶的幾個特點決定了這是斷奶最困難的時期。

1寶寶的分離焦慮已經很強了,對與媽媽的任何分離都非常敏感和抗拒。2口欲期還沒有過去,吸吮母親的乳頭仍然是寶寶緩解焦慮不安,感受安全的重要方式。3奶癮也開始大起來,進入了為期半年左右的奶癮旺盛期。4還沒有發展出完全依靠自我安撫入睡的能力,吃奶還是輔助寶寶入睡的重要手段之一。

註:寶寶發育的節奏各有不同。以上幾點一般說,也會出現在1歲以前,和1歲半甚至2歲之後,只是在1歲到1歲半這個階段表現得最為集中和典型。這個階段繼續吃母乳,還有很多巨大的好處。

從身體健康角度講,寶寶還有1/3的營養需要從奶中獲取,斷了母乳之後還需要改吃配方奶,這就造成了營養上的損失。從心理健康和性格培養的角度講,繼續母乳的重要性更是非同一般。1歲之後寶寶進入學步期。學步期的孩子每天都在探索,在成長,探索就難免有挫折,成長就難免有不安。母乳這種最直接的和媽媽相連結的方式,從出生起就是孩子安全感和安慰的重要來源。對學步期的孩子來說,繼續吃母乳會讓他們少些不安,多些勇氣,很快從挫折感中恢復到積極探索的狀態。《西爾斯育兒經》 里寫道,那些非常自信、安全感非常好的孩子,都不是斷奶過早的孩子。所以,如果媽媽的目光不只停留在寶寶的體重和飯量上,還看到孩子將來在幼兒園的適應問題,看到孩子上學後應對學習和社交上的各種情況的能力,看到孩子是否 、能以安全而自信的姿態去面對一生中婚姻事業等重大問題,最好慎重考慮斷奶的時間和方式。在媽媽的時間和精力能承受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孩子的需要。讓斷奶成為孩子經歷的第一次勇敢成長,而不是被迫的悲痛分離。

斷奶的原因站得住腳嗎?

實際生活中,在這個月齡斷奶的原因,往往既不是孩子已經不需要吃奶了,也不是媽媽不能繼續餵奶了,而是出於一種並不科學的「傳統」——1歲了,該斷奶了。而這個「該」到底是因為什麼,往往堅持此時斷奶的人也說不出科學道理。還有很多情況下,是母乳成了其他錯誤的育兒方式的替罪羊。比如很多家長成天追著孩子喂飯,造成孩子厭食,卻以為吃母乳的緣故。有的家長對孩子身高體重的增長沒有科學認識,一旦孩子身高體重的增長達不到他們不切實際的要求,就把斷奶提上日程。還有很多其他為了大人方便的原因,比如斷奶了其他家人帶孩子會更容易。家長應該自問,孩子的成長需要和家長一時的方便,到底哪個更重要?

1歲半以後

多數吃奶到2歲左右的寶寶很好斷奶。那不是因為寶寶聽話,而是寶寶在生理和心理上都發育到了準備好斷奶的程度,依戀需求得到了充分滿足,內心已經打好了安全而自信的基礎,也自然就能坦然面對斷奶——這個人生第一次與媽媽的分離,這個出生以來第一次重要的成長事件。需要一提的是,成功斷奶的前提是寶寶得到了充分的滿足,而並非單純年齡到了。有些寶寶,雖然一直母乳到2歲以後,但並沒有得到恰當科學的撫養,比如日常生活單調,沒有充足的材料和空間去探索和玩耍,媽媽除了餵奶不懂的用其他方式給孩子安慰和親密,家庭關係不穩定,生活缺乏秩序,安全感不足。這樣的孩子,往往會對母乳過度依賴。吃奶成為了他們填補空虛的手段,成為感受安全和親密的唯一途徑。這樣的情況下,孩子年齡雖然不小了,但斷奶會非常困難。總的來說,斷奶應該是一次成長,而不是戒斷。如果媽媽餵奶有困難,隨時可以斷奶。但如果沒有,請不要著急。請給寶寶時間,相信一定會有那麼一天,媽媽和寶寶一起愉快的和母乳再見。

三、方法的考慮

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習慣,每個媽媽都是最了解寶寶的人,最合適的斷奶方式,是媽媽用心為寶寶專門制定的。斷奶的方式視寶寶年齡應有所不同。

1歲以前

很多在1歲以前給寶寶斷奶的媽媽,都用幾個星期左右的時間,逐步斷奶。先減少白天餵奶的次數,逐漸到白天不再餵奶,再逐漸斷掉夜奶。這樣,孩子可以慢慢適應,媽媽也不受漲奶的痛苦。這樣斷奶的媽媽,通常最後沒有漲奶的過程。首先要選擇春季或秋季,避開容易生病的冬夏兩季。選擇寶寶身體狀況良好,家庭生活穩定的時期。避開生病,受驚,打預防針,更換照料寶寶的人,搬家,媽媽出差等時期。

應該先斷白天的奶,後斷入睡時和夜裡的奶。因為白天寶寶有很多活動可以做,不吃奶很容易做到,甚至有的寶寶白天會想不起來吃奶。入睡和夜裡的奶對寶寶來說是一種重要的睡眠輔助手段。媽媽需要在斷夜奶之前,早早開始培養寶寶熟悉其他的輔助入睡方式。比如睡前講故事,唱搖籃曲。斷奶前,一定要先讓孩子接受了奶粉或者奶瓶。很多人以為寶寶餓極了就會吃奶瓶了,其實不是的。有的孩子斷奶之後也就接受奶粉了,但很多孩子斷奶之後仍然不喝奶粉,寧可每天餓著,或者只吃飯菜。再加上上火,吃不好睡不好,幾天就病了。還有很多孩子,斷奶之後雖然接受奶粉了,但拉肚子,大便乾燥,或對奶粉過敏,起濕疹。看看網上各種關於斷奶後的餵養問題,斷奶之後才發現問題嚴重了跑來焦急求助的父母很多。所以,一定要做好過渡的準備,確認把母乳換成奶粉不會影響孩子的正常生活了再斷奶。不能懷著僥倖心理貿然行事。有的孩子,比較敏感,或者性格倔犟,或者心理發育較早,10個月甚至更早就已經像1歲之後的寶寶那樣,開始有了奶癮和較大的分離焦慮。這種情況下,媽媽應該同時參考1歲以後斷奶的注意事項。

1歲到2歲

前面提過,這個階段斷奶困難比較大。而對媽媽來說,多數媽媽此時奶水還很充沛,至少是夠孩子每天吃幾頓的。斷奶時,通常媽媽的乳房也漲得很痛苦。此時斷奶,媽媽要有同時應付寶寶的反抗和自己漲奶不適的心理準備。這個階段斷奶的操作和1歲前有很多相似之處,要選擇合適的季節和時間,逐步減少母乳供應,一頓一頓的增加牛奶。要提前幫助寶寶適應奶睡之外的其他入睡輔助方式。斷母乳後奶製品的選擇和喝奶的方式需要媽媽格外注意一下——不一定要配方奶,不要用奶瓶。1歲後的寶寶可以繼續配方奶,也可以選擇巴氏滅菌的全脂鮮牛奶,都是最符合1歲後寶寶營養需要的選擇。1歲後的寶寶也不應該使用奶瓶了,奶製品要用小杯子,或者吸管杯喝。這才有利於寶寶的牙齒和口腔健康。以上是世界主流醫學界的觀點。很多媽媽覺得,讓寶寶吸吮奶瓶來替代吸吮母乳,斷奶會容易些。但這樣孩子以後又面臨個斷奶瓶的問題,還要再經歷第二次「斷奶」。尤其是睡前吃奶瓶很容易讓孩子形成對吃著奶瓶入睡的依賴,這樣對孩子牙齒的健康也非常不利。這一階段的另一特殊性是寶寶的反應可能會很強烈很複雜。所以,如果不得已一定要在這個時候斷奶,媽媽首先要在心態上做好準備。一定要明白,寶寶在沒準備好的時候被迫離開了媽媽的乳房,肯定會有不愉快甚至抵觸的情緒。孩子需要至少幾個星期的時間來適應。有個煩躁的過程很正常。媽媽不要對孩子這個煩躁的過程有抗拒情緒,也不要擔心孩子恨自己。媽媽要在孩子心煩的時候做到:

1不責備,連心裡悄悄有責備情緒也不可以;2不焦慮,連心裡悄悄焦慮也要趕快調整;3勤安撫,讓寶寶知道媽媽雖然不餵奶了,但還有無數種方法來表達溫柔體貼。

讓孩子在媽媽寬容的接納和溫柔的安撫下,把不滿情緒表達出來,很快就會恢復正常的。媽媽自己在斷奶期間要勇敢而有耐心。有決心給孩子斷奶,就該也有決心陪伴孩子度過斷奶的艱難日子。總的來說,在這個月齡斷奶,只有少數的孩子可以平靜接受。「慘烈」的斷奶經歷一般都是出現在這個月齡段的。有的寶寶沒有激烈的反抗,但之後會出現一些讓大人操心的表現或莫名其妙的不良行為。在這個月齡給孩子斷奶的媽媽,盡量不要躲著孩子。當然,這個時期順利斷奶的例子也是有的。但是需要媽媽本人有著非常良好的心態,堅定而平靜,並且對寶寶的狀態有清楚的了解,小心謹慎的操作,並且能正確處理斷奶期間和之後寶寶的反應。還有,盡量不要母子隔離斷奶。斷奶的孩子不光想念母乳,更想念媽媽,想念和媽媽的那份親密。儘管看不到寶寶可憐的樣子媽媽心裡會好受些,可寶寶的痛苦和驚恐豈不是加倍了么?如果斷奶遭遇了寶寶的慘烈哭泣,媽媽要記住「溫柔的堅持」五個字。溫柔可以給寶寶無比的安慰;而堅持可以讓寶寶最終明白,媽媽的決心是不可動搖的,自己勢必要和母乳告別了。溫柔著堅持的媽媽,最後必定會在這場毅力的較量中勝出。而「敗給」媽媽的寶寶雖然失去了母乳,卻也看到了媽媽的溫柔和耐心,看到了媽媽的毅力,確信了媽媽是一個會陪伴自己渡過無論什麼艱難困苦的人。當然,如果堅持斷奶並非絕對必要,媽媽應該在遇到寶寶慘烈抵抗的時候放棄斷奶。沒有什麼比尊重寶寶的意願和接受能力更重要的了。這種謹慎的放棄是理智而明智的。很多斷奶到一半就後悔了的媽媽,往往因為怕「復吸」會折騰孩子,或者怕孩子覺得家長可以出爾反爾,或者怕前面的罪都白遭了,就硬著頭皮流著淚堅持。這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必要的「復吸」會讓孩子覺得媽媽是寬容溫柔的,懂得如何平衡堅持與通融。讓孩子有機會在擁有更強大的內心和更豐富的生活後,更輕鬆的去面對離乳。至於怕前面的罪都白遭了的想法,還是別要了。怎麼不怕寶寶覺得媽媽刻板又狠心,特別恐慌絕望呢?

小提示:有的寶寶不大挑剔誰來哄睡,怎樣入睡,但有的寶寶則絕對偏愛吃著媽媽奶入睡。對於這樣的寶寶,媽媽可以白天多陪伴寶寶,把晚上哄睡的任務交給爸爸。讓寶寶既不至於太想念媽媽,也不至於受明明在媽媽懷裡卻不能吃奶的煎熬。(2歲以上,語言發育較好的寶寶,斷奶時這個困境就輕多了,很多媽媽不必在睡覺時避開了。)

2歲半以後(尤其是2歲半以後)

飲食營養在這個階段已經不是斷奶的主要考慮了。孩子對固體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很好了,如果媽媽上班,很多孩子1歲半甚至1歲之後白天已經不吃母乳了。無論是否能接受牛奶,都沒有關係。日常飯菜提供的營養已經足夠。有的孩子已經可以自己入睡了。即便仍然吃奶入睡,自己入睡的生理基礎也已經悄悄的發展起來了。在季節上也不必太在意春夏秋冬了。因為孩子的免疫系統已經比2歲以下的小寶寶強大許多。應該以斷奶期間媽媽是否能給孩子連續幾天的陪伴為主要時間考量。這個階段斷奶的關鍵之一是,給孩子一個合適的放棄母乳的理由。很多時候,這個理由是自然出現的機會。比如媽媽生病了需要治療,或是乳頭被咬破了,試探著和孩子商量是否可以不吃母乳了,結果發現孩子非常配合的答應了。其體諒和承受能力讓媽媽很是驚喜。很多媽媽選擇了在計劃好的時間,為孩子選擇一個放棄母乳的理由。比如給乳頭貼上創可貼,說nainai受傷了。比如很浪漫的說,奶精靈飛走了,飛去給更小的寶寶吃奶了。有的大一點的孩子能夠直接接受「寶寶大了,不吃奶了」的建議。也可以理直氣壯地告訴寶寶,「媽媽不想餵了」。任何能讓寶寶感到公平合理,符合邏輯的理由都是合適的理由。不要讓寶寶覺得大人給出的理由是一種借口,是欺騙的,不會讓寶寶覺得不能再吃奶是因為自己做錯了事表現不好而內疚的。媽媽們最好避免傷害孩子心中對母乳美好的感覺,避免把乳頭塗上顏色不好,味道不好的東西,用奶髒了,臭了,酸了,辣了之類的理由來讓寶寶放棄母乳。孩子對於給了他們無限滋養和溫暖的乳房是熱愛的,即便隨著年齡增長對吃奶的熱情降低了,媽媽的乳汁和乳房在他們心中仍然是非常非常美好可愛的,是完美的媽媽身上完美的一部分。為什麼不讓他們保留著這份美好呢?

這個階段斷奶的關鍵之二是,在斷奶期間給孩子高質量的陪伴。要知道,你的孩子正在主動配合放棄母乳,真是個多麼偉大勇敢的成長。他的心裡必定會有些遺憾,有些焦慮,有些無所適從。他會想念吃母乳時和媽媽之間無比的 親密。這個時候的孩子,需要媽媽用行動告訴他,告別了母乳,媽媽對他的關注和愛一點沒有減少,他和媽媽之間仍然有著無比的親密。他需要切實的體會到,告別了母乳,他沒有失去任何美好。所以,很多媽媽選擇在長假期間和孩子一起告別母乳。用至少三五天的時間,陪伴小勇士的人生第一次成長。甚至在這個年齡段,有些對媽媽的依戀已經充分得到滿足的寶寶已經能夠主動不吃奶了。主動離乳會讓媽媽很驚喜。有的媽媽可能還會因此焦慮或悵然若失。其實不必,媽媽想一想,一個主動離乳的孩子,他的內心會是多麼的滿足和自信,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媽媽慈愛哺乳的功勞啊。總的來說,此時的斷奶對媽媽和寶寶來說,可以是溫馨的,滿足的。這是寶寶的成長送給媽媽的禮物。如果媽媽耐心等到這個階段再溫柔斷奶,收穫的幸福感是巨大的。但也別期待寶寶完全不哭,在媽媽引導下斷奶的寶寶,有些悲傷要表達是正常的,寶寶也會從這悲傷中成長。這完全不同於小寶寶由於生理和心理上無法接受失去母乳而絕望而煎熬的哭泣。如果你喂到了2歲半甚至3歲以上,那麼斷奶將會非常的容易。稍加引導,寶寶就平和地離乳了。甚至可以看到完全不用家長引導,寶寶自己主動不吃了,所謂「自然離乳」。

四、斷奶前的準備

不打無準備之仗。斷奶前,媽媽做做下面的自測題:你和寶寶做好斷奶的基本準備了么?

1歲以前1寶寶已經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接受配方奶了。2除了奶睡之外,寶寶至少有時,也能在其他的輔助方式之下入睡,比如拍哄,唱歌,抱著走等等。3寶寶在煩躁傷心的時候,除了吃奶,也有別的安撫手段可以幫他平靜下來,比如做寶寶喜歡做的事情,唱歌,撫摸,擁抱等。

要記住,這個階段是不應該斷奶的。以上3點全部符合,並不意味著寶寶到了應該斷奶的時候,只意味著如果非要斷奶不可,可以基本保證斷奶不會給孩子帶來大的傷害。

1歲到2歲1寶寶已經能接受一些奶製品了,包括鮮牛奶,乳酪,或酸牛奶。營養快線,爽歪歪,優酸乳等乳飲料不算。2除了奶睡之外,寶寶至少有時,也能在唱歌、講故事、撫摸等其他的輔助方式之下入睡,或者有時能自己躺著翻滾一會兒入睡。3寶寶在想吃奶時能做到「延遲滿足」。如在戶外要求吃奶,媽媽說回家再吃,寶寶可以配合等待。4寶寶平時有足夠的材料和自由度去玩耍探索。吃母乳不是因為無所事事,不是為了排解無聊。5母子之間除了母乳還有許多其他的親密時間和親密方式。吃母乳不是唯一能和媽媽親密的時候。

要記住這個階段絕大多數寶寶還沒有從母乳中得到滿足,斷奶是不理想的,牽扯的因素很多,困難會比較大。以上5點全部符合,並不意味著寶寶到了應該斷奶的時候,只意味著如果不得不斷奶,孩子有了一個最最基本的準備,也不能保證斷奶會順利。斷奶期間,媽媽要對寶寶的反應保持敏感。一但寶寶出現反覆的慘烈哭泣,和強烈的抵抗,或者出現消化不良,生病等情況,說明寶寶接受斷奶確實困難很大,應該慎重考慮是否把斷奶繼續下去。

2歲以上1寶寶最好能接受一些奶製品。如果完全不接受,只要身體發育正常,也沒有關係。2除了奶睡之外,寶寶晚至少有時,也能在其他輔助方式之下入睡,或者自己躺著翻滾一會兒入睡。3寶寶平時有足夠的材料和自由度去玩耍和探索。寶寶吃母乳不是因為無所事事,不是為了排解無聊。4母子之間除了母乳還有許多其他的親密時間和親密方式。吃母乳不是寶寶唯一能和媽媽親密的時候。5寶寶已經可以用語言來表達基本的意思和思想。6寶寶已經有了一定的為自己解決問題,安慰自己,體諒他人的能力。

哺乳到這個階段的媽媽,很多已經不急於斷奶了,願意繼續哺乳到孩子能順利平靜接受斷奶的時候了。但也有很多媽媽,是在斷與不斷的矛盾想法中一路糾結著走過來的。這樣的媽媽多數是出於某種原因非常想斷奶,比如夜奶次數太多休息不好,孩子體重不長,不好好吃飯,孩子吃奶太頻繁等,但出於不捨得,或者知道繼續母乳的好處,所以一直沒有斷奶。以上6條雖然並不意味著寶寶已經到了應該斷奶的時候,但是媽媽們可以參考著衡量一下寶寶的情況,看看媽媽和寶寶的哺乳關係是不是在向著有利於寶寶發展,有利於寶寶告別母乳的方向前進。

不良的哺乳關係

「不良的哺乳關係」在1-3歲之間這個學步期的體現是,孩子會時常為了打發無聊吃母乳,或者,吃母乳成了孩子感受安全和與媽媽之間的親密的主要手段。也就是3、4兩條的反面。這意味著大人缺乏科學育兒知識,沒有給孩子的發展提供充足的輔助和支持。此時應該先糾正大人的育兒方式,改善孩子的日常生活內容,然後孩子對母乳的過度依賴自然就消失了。如果企圖通過斷奶來解決問題,卻不改善大人的育兒方式,那孩子只能轉而從其他方面尋求依賴和滿足,產生更糟糕的習慣,比如吮指癖。另外一種「不良的哺乳關係」也很常見,就是過於頻繁的夜奶。一歲多的孩子,夜裡會醒來幾次是正常的,要靠吃母乳重新入睡也是正常的。但過於頻繁的醒來,每次都要吃很長時間的母乳才能入睡,甚至整夜無法進入深度睡眠,那就是不正常的了。這樣的情況,原因在媽媽身上。媽媽基本上都是一面因為頻繁的夜奶又疲憊又煩躁又無奈,一面又不忍心斷掉。經常會一面餵奶,一面勸寶寶別吃了,或者有時會煩躁的把寶寶推開,然後又後悔了,拉回來繼續喂。這種情況下,寶寶對夜奶產生了一種複雜的心態。引用李躍兒在《誰了解孩子成長的秘密》中的一段話來解釋就是:「媽媽波動的情緒會使孩子感到非常恐怖和難過,孩子在吃她的奶,並試圖通過吃奶獲得安慰時,獲得的卻是痛苦和焦慮」。焦慮讓寶寶入睡困難,而入睡困難使得寶寶更加需要輔助才能入睡,於是更想要媽媽奶,這個她從出生以來就賴以入睡的輔助,而吃上奶了卻又體會到焦慮。於是母子二人都在對夜奶的焦慮和需要中糾纏,都感到挫敗和無助,沒有滿足感。其實這種不良的哺乳關係在1歲之前也常常出現,只不過通常表現為漫長的厭奶期。這種過於頻繁的夜奶和睡眠困難,通常只在學步兒階段出現。媽媽們可以對照這6條,看看自己和寶寶的哺乳關係是否良好。如果已經出現了偏差,那就要及時糾正。要記住,斷奶,不會僅僅因為寶寶大了就變得很容易。

五、怎樣判斷斷奶是否成功

每個孩子最終都會告別母乳的。斷奶是否成功,不是看寶寶是否不再吃母乳了,而是看寶寶不再吃母乳了之後,是否繼續展現出健康的、良性的發展狀態。成功斷奶的寶寶,不再吃母乳了之後,展現出滿足的狀態,生活有序,能享受玩耍和探索並沉浸其中,與媽媽之間仍然親密和相互信任。如果寶寶斷奶後出現了持續若干天的哭泣,生病,茶飯不思,消瘦,脾氣大,煩躁,哭鬧,對玩耍興趣降低,對母親的親密和信任明顯降低,或者吃手、啃東西,攻 擊性強等反應,說明斷奶的時機和方式是有問題的。也有的孩子在斷奶後會變得特別「乖」,但細心的媽媽會發現,這種乖與既活潑好動又遵守規矩的健康的乖巧是不同的。是一種被動的聽話,或者對父母過於主動的取悅。這種「乖」是安全感降低後的一種自我保護,也是一種退化行為。這也是不恰當的斷奶方式和時機的後遺症。大一點的孩子在經歷了非常不情願的斷奶後,適應的能力會比較強。尤其是一直以來發展得比較好的孩子,負面反應會比較小。被迫斷奶的創傷往往以悲傷的形式表 現出來。出現了負面的結果,媽媽首先要避免責備孩子「表現不好」。需知那不是孩子的本意,更不是孩子的過錯。只是成年人的冒失造成的後果在孩子身上表現出來了而已。媽媽也不必自責——因為自責並不能使事情自動好轉。所幸孩子的童年很長,媽媽還有很多時間和機會去修補貿然斷奶的後果。推薦心疼孩子的媽媽讀一讀李躍兒的《誰了解孩子成長的秘密——關鍵期關鍵幫助》,和孫瑞雪的《愛和自由》。閱讀之後會發現,原來媽媽能給孩子的幫助和保護這麼多,這麼豐富。尤其是那些迫於家人壓力不情願的斷了母乳的媽媽,更要讀一讀這兩本書。有的家長給孩子斷奶的目的比較欠考慮,是為了讓孩子睡整夜覺,多吃飯,甚至為了讓孩子接受配方奶。於是也用是否睡整夜覺,是否多吃飯,是否接受了配方奶為標準來衡量斷奶的成敗。家長們需要知道,這些問題,有些只是孩子成長中階段性的表現,是時間和耐心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有些是家長不當的養育方式造成的結果,或者根本就是家長不恰當不科學的願望。為此放棄了繼續母乳的巨大好處,本來就是丟西瓜撿芝麻的做法。如果再以這些作為標準來衡量斷奶的成敗,會造成對斷奶的負面結果視而不見, 更失去了修補的機會。這樣的家長應該接受已成事實的無論什麼結果,學習科學的育兒知識,以便更好的前進。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不犯錯誤的父母。隨時檢視自己,修正自己的父母,就是好父母。


推薦閱讀:

近年精彩好看的科幻片推薦
【好書推薦】重溫經典—四大名著之《西遊記》
專為住家宅女推薦 清新廚房櫥櫃裝修設計(1)(2)
適合圓臉的短髮髮型推薦,好看顯瘦超上鏡。

TAG:推薦 | 技術 | 斷奶 | 強烈 | 技術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