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紹雷:普京在烏克蘭局勢中的精打細算
(3月4日,普京召開記者會全面闡述烏克蘭局勢後,俄羅斯和西方圍繞克里米亞危機又開始新一輪交鋒,本文是俄羅斯問題專家馮紹雷教授于飛機上完成,為觀察者網獨家供稿。)
一日之內,特別是3月6日和7日之間,圍繞著烏克蘭的國際局勢再次急轉直下。形勢頓顯危急之時,還是有必要看看普京的應對和想法。
一日多變
首先,3月6日克里米亞議會通過決議,把原定全民公決的從5月30日提到3月30日之後,再次提前到3月16日進行,以此來決定烏克蘭境內這個唯一的自治共和國的去留。基輔新政權當然對此予以否決,「代總統」圖爾奇諾夫公開宣布決定克里米亞去留的許可權在基輔。
一日之間,奧巴馬已經一改原來對烏克蘭事態的邊緣政策,不再像前幾日那樣隨波逐流,僅僅是施加外交和經濟影響,而是在美國國內強大壓力之下,決定輔之以軍事威懾介入衝突。美國的導彈驅逐艦,以及稍後巡洋艦在黑海的出現,以及在波蘭和波羅的海三國的頻頻軍演,是這一變化的標誌。實際上,原來對烏克蘭形勢下可能發生軍事對峙毫無準備的美國,一旦驚醒過來,若真要從附近各處基地調動幾艘軍艦和戰機在東歐地區的南北兩翼集中,還不算是太費力氣的事。在歐洲的這些北約基地本來就閑得無事。
與美軍劍拔弩張的姿態相比,俄方在保持軍事壓力的同時,似乎還稍有收斂,宣布了原定的軍事演習已經結束,收兵回營。但是對於克里米亞的全民公決,俄羅斯民意高漲,除了普京尚未有新的表態,整個上下兩院積極都予以支持。
值得關注的是輿論的動向。6日至7日這兩天,媒體最熱傳的新鮮消息:歐盟外交負責人阿什頓和愛沙尼亞外長之間的電話通話被曝光,而且愛沙尼亞外長確認有過這一對話。這一確認接近於證明:2月18日在基輔獨立廣場向反對派和政府警察兩方面都同時開冷槍射擊的狙擊手,原來另有指使者。看來,導致烏克蘭政局激變的這場血腥屠殺,還真是「事出有因」。
7日奧巴馬和普京之間又一次長達一小時的通話。火候未到,當然還是要討價還價。雖美聯社已經怒不可遏地稱普京是「十大謊話」製造者,希拉里則收回了把普京比附於希特勒的說法。實際上,小布希在2008年喬治亞和俄羅斯的「五日戰爭」之後就如此言說,不算新鮮。
烏克蘭新政權一邊忙不迭在各方遊說化緣,一邊端出強硬姿態,斷然否認克里米亞未來公決的合法性。一度傳出俄羅斯和烏克蘭之間已經斷交的消息,之後被迅速否認,這說明俄方不想事態擴大,同時也表明目前信息系統已經大面積混亂。要知道,這類信息實際上意味著已類同於宣戰。
值得注意的是兩個位居側面但相當重要的角色:一個是歐盟,特別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德、法、英列國,還是扭扭捏捏不願追隨美國在對俄制裁問題上輕易作出表態;另一方面,國際視線則越來越轉移到中國身上,儘管,中方表示了謹慎原則立場,但人們感受得到中國在這一問題上隱而不露的影響力。
3月7日這一天消息真真假假,目不暇接。但是,總的來說,各方還是按照各自角色邏輯在進行表演,可謂是「亂中有序」。在此時刻,普京作何選擇呢?
3月4日,普京主持記者會,全面闡述烏克蘭局勢。
大丈夫普京及其精打細算
7日晚間,索契近旁的海域與陸疆已經是戰雲密布,而普京還是笑眯眯、神定氣閑地端坐於索契體育場,宣布國際殘奧會的開幕。這是俄羅斯人繼索契冬奧之後,還必須了卻的一件大事。
當然,在此情境之下,普京腦中裝滿了所有以上這些一日之間紛至沓來的信息,考量著未來的各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那就是隨著克里米亞和俄羅斯國內民意的水船高,支持克里米亞非常可能的獨立,使之歸附於俄羅斯,以此了卻1954年赫魯曉夫當年一念之下的這樁公案。
克里米亞之於俄羅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光這是黑海艦隊之所在地,佔有了這一塊戰略要地,等同於在黑海、而後是地中海地區張開一張可進可退的大網,而從奧斯曼帝國拿下克里米亞,乃是18世紀俄羅斯帝國崛起的一個標誌性進程,具有深刻的歷史與心理蘊含。
從法理上說,作為單一制國家的烏克蘭和聯邦制國家不一樣,任何地方自治和獨立都會受到來自於中央政府的制約。但是,克里米亞議員克留齊尼科夫提出,作為自治共和國的全民公決完全符合烏克蘭憲法第69和第138條,因為全民公決是人民權力的最高體現和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另一個更為直接的原因,是因為無論在莫斯科還是在克里米亞多數居民看來,基輔新政權自身並不具備必要的合法性,因此,從其前提就不存在否定地方自治公決的權力。
這樣一種選擇的後果也非常清楚,那就是剛剛獨立不過二十來年的烏克蘭領土主權完整統一的終結,俄羅斯與美歐之間長期陷入難以自拔的衝突甚至於戰爭。這種後果無論對於俄羅斯還是西方來說,都將是一場噩夢。
第二種可能,那就是俄羅斯在西方壓力之下,完全放棄對於克里米亞獨立的支持和接納,轉而與西方妥協,其中包括著對於烏克蘭新政權的承認。這一選擇的後果一方面是烏克蘭的統一獲得確認,西方有可能與俄羅斯重歸於好;但在西方朋友目前的思想認識和覺悟水平之下,也非常可能重演蘇聯解體之後的一幕:當年是接連不斷地對原蘇聯空間進行擠壓,或稱為「民主陣營的擴大」,而今是對俄羅斯利益相關國家諸如亞美尼亞、摩爾多瓦、乃至於更為接近於俄羅斯的中亞,實際上一個個地被蠶食。因此,在當前情勢之下,這也無異於是俄羅斯的一項自殺性政策。不僅俄在克里米亞地區,包括整個烏克蘭東部地區的影響力將會受到深重挫傷,也為當下俄羅斯民意之所不能接受,尤其是不合於大丈夫普京的硬朗個性和一向的處事原則。
是否有第三種選擇呢?筆者以為,不光實際上還是存在,甚至於局勢還一步一步正在朝這樣的方向在發展。那就是,推遲對於克里米亞公決的最終決策,而將其作為與西方周旋的一個槓桿,在今後一個或長或短的一個有限期限內,最大程度上保存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實際影響力,同時給西方留下面子,為未來可能也是必須的合作與妥協留下餘地。
縱觀危機以來普京的決策風格,至少有這樣幾個特點:
第一,在最終底線和可接受方案之間留下充分的餘地。在普京向議會提出用兵要求,並取得議會同意之後,實際上已在國內法基礎上站穩腳跟的普京並不輕易動用這一權力,而是以此為底牌轉而積極與西方溝通,力圖在這一時間差內最大限度實現效益,護衛實際利益和道義目標,但避免最後用兵。
對於克里米亞的處理,普京非常可能如法炮製,也即既亮出底牌,接受公決結果,這是不得已而為之;但是在此之前,儘可能地爭取實現為各方接受的妥協目標。
第二,普京充分發揮了他個人的影響力——這不光包括他一向以來擅長直接與民眾和媒體溝通的出色本領,不光以非常適宜於現代人文心理條件下的異常坦率的細節披露,而且以他特有的冷靜、善於說理和充沛的體力——發表了一篇使輿論不能不為之動容的在記者招待會的精彩即席演說。危機之下的一位大國領導人,天大壓力也不為所動,既是敢作敢當,又是柔腸蜜意;或是靜如處子,或是動若游龍。難怪,如網友所說,人們也明明知道他是站在俄羅斯立場說事,但只要說得在理,你就不得不認。一場成功記者招待會的效果可能會比得上打贏一場核戰爭。
第三,普京看準了一點,那就是無論是美國、還是歐盟,總的來說還不願意、尤其是也沒有準備好當下就進入一場冷戰式的全面對抗,自然,這也不是俄羅斯之所願。只要有妥協的一線機會,哪怕是推遲決裂的可能性,實際上,作為各方的最高決策者還是會全力爭取實現這樣的目標。3月7日美國開始調兵遣將之前,多方信息證明,美國並沒有一個在烏克蘭問題上全面用武的方案;北約也沒有類似的計劃,眼下的軍事行動多半是在既定軍事演習的基礎上加碼或延伸而已。
而歐盟之所以在制裁俄羅斯問題上左顧右盼、三心二意;除了害怕俄羅斯的報復,以及一旦鬧開,歐洲將是首當其衝的「災難攸關者」——難民、恐怖主義、經濟混亂、還有俄羅斯手中的能源龍頭——這是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人不關痛癢之處;問題還在於,美國之所以在烏克蘭插上一手,恐怕除了「民主」、「安全」、「穩定」等一系列堂而皇之的理由之外,在歐俄之間留存一個鍥子,以防自己日後的生機與空間受到擠壓。
簡而言之,歐亞大陸如果真的「民主和平」而走向穩定,無論是美國,還是北約,歐洲還真的是會和它說一聲「再見」。其實,冷戰後二十多年的國際史上已經不止一次地被公開提到了這樣的話題。
這樣一個多少有點謹慎樂觀的出路,似乎與眼下的刀光劍影相去甚遠,但請不要忘記普京還是個柔道專家——他的至少八張「省部級」以上柔道冠軍的獎狀,看來貨真價實,因為柔道所主張的拳腳功夫,恐怕不光在於單是講究何時出手,還在於進退之間的選擇和學問。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註明本文鏈接:http://www.guancha.cn/feng-shao-lei/2014_03_08_212072.shtml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觀察者網 | 責任編輯:梁福龍 更多
|
專題 > 烏克蘭之殤 |
相關閱讀
推薦閱讀:
※烏克蘭政府,怕是要「坑」自己人了!
※留學烏克蘭的八大理由
※烏克蘭留學優勢詳覽
※烏克蘭留學之優勢專業
※俄軍進入烏克蘭克里米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