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今天不妨再講講「禮」(深聚焦·關注文明校園建設②)
在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創建工作中,文明校園創建有著特別的意義,不僅關乎良好校風、教風、學風的形成,關乎一所學校精神風貌和文明水平,更關乎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民族未來的提升。繼上一篇《今天,如何好好做同學》探討如何倡導良好校園人際關係,本周繼續探討校園禮儀。
——編者
不久前,安徽師範大學在食堂推行新規,「文明用語特價菜」,學生只要說出「您好」「請」「謝謝您」「您辛苦了」等基本禮貌用語,就可享受特價菜。校方表示,此舉旨在促進學生文明禮儀活動。新規一出,引發了不少關注與討論。包括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在內的多家媒體給予報道,但也有網友評論,學校初衷良好,但用這樣的方式來倡導基本的禮貌用語,已說明了目前校園文明禮儀並不令人樂觀的現狀。那麼,校園文明情況究竟如何?又有哪些新的現象和趨勢需格外引發注意?
「不學禮,無以立」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類似的經歷,冬天,為遮蔽冷風,食堂或宿舍的門口會掛上厚厚的棉簾或塑料門帘,前面的人走過,不經意間,會把門帘打在隨後進來的人身上、臉上,著實很痛。但假如前面的人稍加註意,經過時將門帘扶住,或輕輕放下,就會有效避免「誤傷」後面的人。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細節,便已經折射出一個人的禮貌與修養。
遺憾的是,放眼當前的大、中、小學校園,儘管校園文明禮儀一再被提倡,但校園內的不文明行為依然時有發生。
記者在採訪調查中得知,當前,校園內不文明現象主要表現為課堂上的不文明,如上課遲到、早退、玩手機、睡覺、在教室內嬉戲打鬧等;行為舉止的不文明,如踩踏草地,亂扔紙屑、煙頭等垃圾,個別同學穿拖鞋、背心進入教學區,或在圖書館、浴室等公共場所大聲說話等;宿舍行為的不文明,如不遵守作息時間,不能保持寢室整潔規範等;食堂的不文明,如不自覺排隊、不節約糧食、不自覺將餐具放到回收處等。
對此,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院教授許燕認為:「校園文化也可分為物態文化和精神文化。物態文化都發達了,精神文化的缺失就體現出來了。」
「禮,體也。言得事之體也」「道德仁義,非禮不成,教訓正俗,非禮不備。分爭辯訟,非禮不決」。有學者分析,中國為禮儀之邦,「不學禮,無以立」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耳熟能詳。但如何讓孩子們真正將文明禮儀內化於心,還需要學校、家庭等教育主體繼續努力。
「吐槽文化」與不雅橫幅為何頻現校園
如果說顯性的不文明行為應當注意避免,那麼,隱形的不文明行為以及隨著時代發展,在校園內出現的一些新的不文明現象,也需要特別引發關注。
「你若不穿我送的婚紗,我便披上你送的袈裟」「打倒高富帥、搶佔白富美」……在被稱為「女生節」的「三八」婦女節當天,此類橫幅頻現大學校園,令人不適。不少學校還為此專門出台《校園內懸掛橫幅等有關事項的規定》,對懸掛橫幅的方式和內容進行引導。
為此,不少學者評價:大學校園是教學與科研的場所,大學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風向標,在倡導兩性平等、尊重女性的今天,類似文字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校園內,應當反思。
中國人民大學心理系副教授張登浩分析:「當前,社會上有不少現象,出發點是為了博眼球、博出位,這就不可避免地挑戰法律與道德底線。而校園不是孤島,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社會風氣的影響與浸染。」
同樣需要關注的,還有校園內流行的「吐槽文化」。登錄學校的BBS,不少學生會在討論區板塊發布「吐槽帖」,表達對某人某事的不滿,或調侃戲謔,或犀利批評,若觸中了大部分學生的「痛點」,還極有可能引起熱鬧的討論。
吐槽還不僅出現在線上的網路生活,線下的校園生活內也隨處可見。記者採訪中就了解到,某中學舉行演講比賽,一位同學因一直以來嫌棄組內一個學生動作慢,常常拖全組後腿,便將「豬一樣的隊友」作為演講題目。
「無論是吐槽還是個性橫幅,都是青年學生彰顯個性、表達自我主張的方式。」許燕認為,「需要注意的是,要引導學生理性表達。不能將宣洩、批判、嘲諷、牢騷等同於個性表達,應該在表達情感之餘理性思考,提出建設性的方向和意見。」
北京市垂楊柳中學校長鍾雅麗也認為,「應該告訴學生不能只是為了吐槽而吐槽,簡單發泄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卻只會讓校園充斥負面情緒,通過合理途徑正當表達主張,並提出建設性的思考才是應被提倡的。」
校園健康文化如何引導
除了吐槽與不雅橫幅,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目前,校園裡還有一種趨勢應當引起重視,對奢華生活的追求以及學生之間的攀比之風。
每到開學季,校園內往往會掀起一股「開學消費」潮,無論是添置新裝備還是同學聚會,不少學生出手相當闊綽,而這紅火的「開學經濟」背後,多少反映出學生崇尚奢華、盲目攀比之風。還有小學生髮百餘元微信紅包後截圖曬朋友圈、大學生為了購買奢侈品,冒用同學信息申百萬校園網貸……這些現象都令人擔憂。
「青年學生還未完全建立起理性的自我認知,會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追求大部分人認同的價值與標準。」張登浩分析,「人生的價值是多維的,應當鼓勵學生與其看重那些體現個人身份的外在物質,不如追求內在涵養的提升。」
那麼,面對校園內諸多有違校園文明的現象,究竟該如何進行有效引導?採訪中,不少學者以及教學管理的實踐者們一致認為,開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活動是重中之重。
專家們指出,要堅持實踐育人,讓青少年在實踐中提升思想認識,養成良好品行,並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積極運用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和文化活動潛移默化地進行價值觀引導。
同時,還要避免生硬說教,而是善用多種載體,潛移默化地在學生中倡導文明禮儀風尚。
記者採訪中得知,不少學校進行了類似的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塗鴉牆長730米,平均高2.5米,由來自中央美術學院、798廠藝術天地的學生與海外留學生等人所創作。其中,中央美院學生創作的「北京一日」,捕捉北京芸芸眾生之態,栩栩如生;根據漢拓片造型畫出的古人形象,惟妙惟肖;每年畢業季的「塗鴉告別」,更是極富創意與青春向上的氣息。據介紹,這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面積最大的一面塗鴉牆,已經成為高校校園內一道亮麗的人文風景線。
山東省臨沂市第一實驗小學副校長張淑琴也介紹,校園文化建設是系統工程,要軟體與硬體相結合,理念與實踐並重。山東省臨沂市第一實驗小學就通過班級文化、走廊文化、樓層文化、牆壁文化、校門文化,名人名言、家長寄語,以及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教育等多種方式在校園內弘揚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
「當然,在校園內倡導文明禮儀、倡導向上的校園文化,除了學校的努力,還離不開整個社會文明風尚的提升。希望未來,社會文化能為校園文化提供更優秀的文化土壤,校園文化也能成為社會文化的引領。」張淑琴認為。
展開推薦閱讀:
※從一個男人關注的事情上 可以看出他的修養和抱負
※糖尿病飲食不跟風走誤區,「它」你值得關注!
※眼神追蹤:15幅圖揭示人們都關注什麼?
※關注張海:古稀新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