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祛除疼痛艾灸療法有奇效

進入冬季,因寒而致的各種疾病多了起來。艾灸則可溫經散寒、扶陽固脫,對寒疝腹痛、泄瀉、痛經、寒濕痹痛等病症有良好的療效;且因其簡便易行,方便有效,不失為一種家庭治療保健的良法。

艾灸的分類

  1.艾條灸:艾條即為包裝成柱狀的艾絨,可在醫藥器材店裡買到。將艾條一頭點燃,手如持筆狀握艾條,以燃頭對準穴位或病位施灸,距離以有溫熱感為度,此為「溫和灸」;在施術部位上方作環轉運動,稱「迴旋灸」;像鳥雀啄食般上下施灸,稱「雀啄灸」。

  2.艾炷灸:把艾條包裝去掉,將其中的艾絨捏成蓮子大小的圓錐形艾炷,置於施灸部位點燃施治。使用時常在艾炷下墊以鹽、薑片、蒜泥等作介質。一般病症每次施灸3~5壯。

  常見病自我艾灸法

  腹痛、泄瀉:對受寒而致的腹痛、泄瀉,宜採用隔鹽、隔姜灸神闕法。準備些許食鹽及薑片一枚,薑片的面積略大於肚臍,切成0.2~0.3厘米厚的薄片,中間以針扎數孔。受術者仰卧於床,暴露腹部,家人將食鹽填敷於臍孔,與臍周皮膚平齊為度;再將制好的薑片放於其上。將艾絨捏成底面略小於薑片的艾炷,置於薑片上,將艾炷頂部點燃。隨著艾炷的燃燒,熱量穿過薑片,滲透到鹽層,直至到達肌膚。至艾炷燃盡後,再換一艾炷重新施灸,共灸3~5壯,每日一次。若薑片乾枯皺縮,可在更換艾柱時將其一併更換。此法有溫里祛寒、緩解疼痛、扶陽固托、升提止瀉之效。如伴返胃、吐食者,可將點燃的艾條懸於中魁穴(中指屈曲,近掌指間關節中點)施艾條灸,每次10~15分鐘。伴厭食乏力者,可用艾條灸於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每次10~15分鐘。

  呼吸系統疾病:感冒者可用艾條獨灸大椎穴(低頭,頸根部突出骨節之下凹陷中是穴),每次20分鐘,每日一次。也可用艾炷隔姜灸法,患者俯卧,家人把薑片置於其大椎穴,上放置艾炷,點燃施灸,共3~5壯,每日3次。寒痰咳嗽者可用艾條灸於列缺穴(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橈骨莖突上,指間下凹陷是穴)及合谷穴(虎口後方肌肉豐隆處)20分鐘,每日一次;哮喘者可用艾條灸於天突穴(胸骨上窩中點)及上氣海穴(平卧,兩乳頭連線中點),每次20分鐘,每日一次。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俯卧,暴露背腰部,操作者將搗爛的蒜泥適量鋪於大椎穴(蒜泥餅直徑2~3厘米,厚度1厘米),再沿脊柱依次向下每隔1.5厘米置一同樣的蒜泥餅,直至股溝處。然後在每一蒜泥餅上放一壯艾炷(製法同上),同時點燃,燃盡易炷,如此每次灸2~3壯,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對於上肢疼痛,活動受限較明顯者,可加艾條灸曲池穴(曲肘90度,肘橫紋外側端)、外關穴(掌背橫紋上2寸)、合谷穴;對於下肢癥狀較重者,可加艾條灸於陰市(髕骨外上緣2寸)、風市(直立垂手,中指間觸腿之處)。

  注意:

  1.在艾灸過程中要注意防寒保暖,以免因受涼而加重病情。

  2.使用隔蒜灸時應注意灸治時間,以免刺激量過大而引起皮膚髮泡。但發泡也無須驚慌,適當的發泡療效更好。小泡無須處理,待其自然吸收即可,大泡可將其刺破,外塗龍膽紫。

  3.對於病情較重者,不可拘於艾灸一法,應配合藥物等治療手段,方可收到良效。

推薦閱讀:

無煙艾條能用來烤羊肉串嗎?
如何鑒別蘄(qi)艾,蘄艾與普通艾的區別
瑞賢怡坊艾灸養生||艾灸養護陽氣 防病保健為上醫
一刻艾-對症下灸丨前列腺增生的艾灸療法
家庭艾灸一看就會,從零開始學艾灸五步配穴方法

TAG:疼痛 | 艾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