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強大的邏輯教育:多說這5句話讓孩子成長為完整的人!

作者:父母課堂/荀營

因為工作的關係,接觸過一位德國朋友,他有著德國人非常典型的特徵:做事滴水不漏,以一套自己舒服的方式來專註一件事情,絕不容他人破壞。一方面十分欽佩他的認真嚴謹,另一方面,據我了解德國人非常重視家庭教育,也是唯一把父母教養兒童的義務明文寫入憲法的國家。我的好奇心使我開始探究,這些德國人究竟受到了怎樣的家庭教育?

經過研究發現,比起傳授知識,德國人貌似更注重培養孩子一生的習慣與邏輯思維教育(即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德國家庭教育中體現於很多方面。很多教育專家清晰地扒過很多德國父母與孩子之間對話,發現親子生活中有5句話出鏡率最 高,通過以這樣的態度與孩子交流,會讓其覺得自己被尊重、被期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把困惑告訴我"

給孩子充分心理支持

「孩子,我們都愛你。雖然現在媽媽圍著你轉、爸爸圍著你轉、爺爺奶奶圍著你轉,但將來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會圍著你轉。從幼兒園到學校,你都不再是世界的中心, 你可能不再受關注,不再是焦點,會被忽視,被無端指責、甚至被其他孩子欺負。所以,請把你的困惑告訴我,我願意聽完你的話。」

反觀個別中國父母,一言不合就指責孩子「一定是沒聽老師的話才被罵」,或者慫恿「你都不敢還手嗎?窩囊廢」! 聰明的家長理應適度地包容孩子,讓他知道,爸爸媽媽很尊重你,這裡很安全,「請把你的困惑告訴我」,讓孩子知道自己不是孤立無援的,避免孩子走錯路、彎路。

「怎樣做更合適呢」

培養孩子的自我價值

父母空出時間陪孩子做手工,孩子遇到困難,不知道下一步該做什麼。此時,父母在指導孩子做好一件手工之後,就可以問問他:「讓我們開動小腦筋想一想,除了這種方法,怎樣做更合適呢?」這句話能很好的啟發孩子的想像力,讓他慢慢養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久而久之,孩子自己解決的問題多了,自我價值感就慢慢養成了,而這種自我價值感,便是孩子成長心理健康的基石。

「我愛你」

增加孩子安全感

回想過去,大多數和我同齡的孩子就算考了100分,家長也只是意思意思:「嗯,應該的,要努力。」我們那一代的家長,受中國儒家文化的影響,貌似從未發自內心的對我們進行讚美。而我會寫文章這個後來被別人表揚的優點竟然是上大學以後才知道。更不要說對孩子講「我愛你」了。

國人普遍感情內斂,像「愛」這樣的字眼羞於出口,同時親子間也缺乏擁抱、親吻等必要的身體接觸。但有時候,愛要說出口,別人才能明白。尤其在親子相處時,當孩子做了一件不好的事,除了就事論事,還要告訴他「爸爸媽媽愛你」。讓孩子明白,犯錯誤並不意味著自己是個不好的人,批評的目的是為幫助他,不是為了懲罰而懲罰。讓孩子知道,無論發生任何事情,我們都是愛他的,從而建立起安全感。

「對不起」

提高孩子的責任感

中國家長不愛向子女道歉舉名矚目。明明犯了錯,卻沒有意識到或者不好意思向孩子認錯。但父母這一任老師很大程度上是德育老師,不願承認錯誤,也會導致孩子喜歡推卸責任,長大了也沒有責任感。所以,父母犯錯了,要及時向孩子說聲「對不起」,要知道,向孩子道歉、坦承自己的錯誤,以身作則,對孩子的道德培養來說很重要。

「好的,你先……!」

尊重、接納孩子為對話的基礎

當孩子向父母提一些不合理的請求時,不少人會下意識地果斷拒絕。比如孩子想去公園玩,媽媽卻說:「不可以!你作業寫了嗎,一整天就想著出去玩?」這樣的直接結果,要麼孩子今後不願意再向父母提要求,親子關係日漸疏遠,要麼變得愈加叛逆,愈加難以管教。所以,不妨在回答前加一句「好的」,比如,「好的,我們先把作業寫完,然後就帶你出去玩」。幾個字的變化,但這樣的回答卻讓孩子感受到被接納被尊重,比否定式的回答效果要很好。

父母課堂(微信號:fumuketang)原創文章內容,轉載請務必註明來源!專註於0-8歲寶寶成長與教育,父母掌握一點,孩子受益一生。


推薦閱讀:

家中有這3個生肖的孩子,一生好運纏身
果殼精選 · 優秀的孩子早年接受的教育都有什麼共同點?
別讓孩子缺失了異性教育
別在你的孩子面前哭窮好嗎!
女人生孩子早晚有什麼區別?

TAG:教育 | 孩子 | 成長 | 德國 | 邏輯 | 強大 | 多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