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淚紛紛——悼外公、外婆
06-15
我記得三月底見金子的時候,和她講了很多外婆的事情,都沒有對她談到我外婆的去世,因為,我真覺得她仍活著。四月初,我到了重慶,見到幺妹,在大街上,她抱著痛哭,說:爸爸走了,外公走了,嘎嘎走了,外婆走了……我一震,如同被人在腦袋上狠狠打了一下,眼淚飛出,原來,我們這個家族,最後的一位老人已經在三月份去世了。我和幺妹不同,我對外公的感情深厚,對外婆卻總是隔著一層紗,雖然,理論上講,我應該和外婆親近才對,因為媽媽在外婆身邊長大。外公是當地最好的土木工程師,年輕的時候,也是翩翩少年。外婆出身有錢人家,受過高等教育,做得一手好菜,還是女紅高手。在那個動蕩的年代,外婆的家族為了自保,把漂亮的外婆許配給了國民黨的軍官做姨太太,外婆毅然逃婚,隱姓埋名躲避到江畔的一家小裁縫鋪,依靠盤紐扣的女紅為生。外公在江另一面,卻因為愛慕,日日渡江做衣。一來二去,兩人的心事被裁縫鋪老闆看透,在他的撮合下,外公外婆走到了一起,在當時,也算自由戀愛了。但是,這樣一段在戰火紛飛中,浪漫旖旎的愛情以離婚為結局。外婆帶走了媽媽,遠走他鄉,外公留下了姨媽,仍住於江畔。關於他們的離婚,有很多版本,我所一直知道的版本,是媽媽從幺外公那裡聽來的,大概意思就是外婆的性格問題,是外婆一手導演了這個悲劇。我曾在外公身邊生長,在我心中,外公的地位無限尊崇,所以,我心裡把這出延續了兩代人的悲劇,若有若無地歸罪於外婆了。這次,我回到故里,從另外一個角度,聽著隻言片語對這個故事的不同版本的解釋,我驚訝、困惑,因為這個故事版本,和媽媽的版本有出入。外公、外婆的分開,從性格原因,變成了時代的悲劇,因為兩人的家庭成分,為了活下去,外婆選擇了離開。我不知道該選擇相信哪個版本,因為這個家族中,最後的老人,我的外婆已經剛剛去世了。媽媽在電話中帶著哭音說:我在給你外婆上墳——在那個不是外婆的故鄉的地方。而我在外婆的故鄉,要給外公上墳。我很想知道,那個少年真的日日渡江,來做衣,只為了看一眼那個盤扣子的女子嗎?我想知道,那個遠走他鄉的女子,真的再也沒有回頭望過嗎?我有太多的想知道,可是,都不能知道了。所有的故事,都變作了流言,在隱隱約約中被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清明:生者與逝者的對話
※一咒消百災,清明學佛人必修的咒語,超度、還陰債!
※清明祭親(竹林聽雨)
※清明節為什麼按公曆算?
※◆清明時節雨紛紛……
TAG:清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