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青銅器:賞析(2)

   

  【雲紋銅禁】     春秋時期。1978年至1979年於河南省淅川縣下寺出土。高28厘米,長107厘米,寬47厘米。銅禁 是古代安放酒器的案形器,大約始於西周早期,至遲到春秋中晚期仍未被淘汰。此為長方體,禁的中心為平整光亮的素麵,禁的四邊和四個側麵飾多層立體透雕雲紋,器下有十個昂首前行的虎形器足。禁麵四側等距離地攀附著12條龍頭怪獸,頭均向禁麵,呈現群龍拱衛的壯觀場麵。這是一件鏤空透雕、浮雕和立雕狀附加飾物完美結合的青銅工藝品。銅禁四周攀附龍頭怪獸,框邊紋飾結構均為多層雲紋,表層紋飾與內部多層銅梗構成複雜的空間立體鏤空裝飾,層次豐富,花紋精細,精確度也極高,應該是使用失蠟法鑄造的。現藏於河南省文物研究所。

【戰國.青銅大缶】     此器70年代出土於湖北省隨縣曾侯乙墓,為戰國時期的一種儲酒器,器形高大,高為1.26CM,腹徑為1.22CM,重量為327.5公斤,鑄造也十分精美。     現藏湖北省博物館
  

【蟬飾銅方缶】     蟬飾銅方缶高9.6厘米,口沿邊長久5厘米,寬已7厘米,重僅以75公斤。觀其體形,似不便做飲器,而測其尺寸,似又不適於盛儲酒,推測它是一種有特殊用途的酒器。

   

【 鴨 形 盉 】     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771年)   通高25.2厘米 長31.8厘米 1988年河南省平頂山應國墓地出土。 盉與爵配套可以盛酒,與盤配套亦可盛水。鴨形盉以鴨腹為器身,背部開口,上麵加蓋,腹下鑄柱狀足,鴨首當流,鴨尾作?, ?上站立一小銅人,以其手足將器身與器蓋巧妙地連為一體。蓋沿與口下飾長尾鳳鳥紋一周。蓋內有陰刻銘文43字,筆畫均勻,字跡清晰。銘文記述應國使者「匍」到氐這個地方探訪邢國的國君邢公,邢公派一名叫的官員會見了他,並贈送給他一些禮物。後來匍用邢公所賜的銅做了這件盉,以作紀念。  該盉構思巧妙,造型優美,之所以設計為鴨形事出有因。它是根據西周嚴格的等級製度所製造,像匍這種卿大夫一級的貴族,隻能用鴨、鵝之類造型的器物。由此可見這件鴨形盉不僅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亦是研究西周時期禮儀製度的實物資料。

【「折」銅斝 】    西周(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771年)   通高34.1厘米 1976年陝西省扶風縣莊白家出土 陝西省周原博物館藏   根據考古發現,銅在二裏頭文化時期就已經出現。西周時期,銅斝數量減少,形式漸趨單一化。這件銅斝,腹部肥大,高領,侈口,柱足,一 ?,兩柱呈傘狀,蓋上有雙首蛇形半環紐,兩側有半圓形缺口,扣合時以便納柱。腹部飾雙道折線紋,肩飾饕餮紋,以雷紋為地,蓋飾斜角雷紋,間以目紋。蓋內有銘文2行7字,?內有銘文2行8字,記折為父乙鑄祭器。
----------------------------------------------
 青銅器分類    相當於現在的鍋,煮或盛放魚肉用。大多是圓腹、兩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    (li,音曆) 煮飯用:一般為侈口、三空足。  (yan,音演) 相當於現在的蒸鍋。全器分上、下兩部分,上部為甑,置食物;下部為鬲,置水。甑與鬲之間有一銅片,叫做箄。上有通蒸氣的十字孔或直線孔。    飲酒器。形似爵,前後都有尾,無兩柱。有的有蓋。   (jia,音甲) 溫酒器。形狀像爵,有三足,兩柱,一?。  (gu,音姑) 飲酒器。長身、侈口、口和底均呈喇叭狀。  (zhi,音誌) 飲酒器。圓腹、侈口、圈足、形似小瓶,大多數有蓋。  兕觥(sigong,音四公) 盛酒或飲酒器。橢圓形腹或方形腹, 圈足或四足,有流和?,蓋作成獸頭或象頭形。  盛酒器。形似觚,中部較粗,口徑較小,也有方形的。  (you,音有) 盛酒器(是盛酒器中的主要一種)。一般形狀為橢圓口、深腹、圈足,有蓋和提梁,腹或圓或橢或方,也有作圓筒形、鴟鴞形或虎食人形。  (he,音和) 盛酒器,或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一般是深圓口、有蓋、前有流、後有?,下有三足或四足,蓋與?之間有鏈相連接。  方彝 盛酒器。高方身,有蓋,蓋形似屋頂,且有鈕。有的方彝上還帶有觚稜。腹有曲的,有直的,有的在腹旁還有兩耳。   取酒器。一般作短圓筒形,旁有柄。   盛酒或盛水器。有方形和圓形兩種形式。方形罍寬肩、兩耳,有蓋;圓形罍大腹、圈足、兩耳。兩種形狀的罍一般在一側的下部都有一個穿係用的鼻。   盛酒或盛水器。如《詩經》上說:「清酒百壺」,《孟子》上說:「簟食壺漿」。壺有圓形、方形、扁形和瓠形等多種形狀。   盛水或承接水。多是圓形、淺腹,有圈足或三足,有的還有流。  (yi,音儀) 《左傳》有「奉匜沃盥」,沃的意思是澆水, 盥的意思是洗手洗臉,說明是古代盥洗時澆水的用具。形橢圓,三足或四足,前有流,後有?,有的帶蓋。   盛水或盛飯的器皿。侈口、深腹、圈足,有附耳,很像有附耳的簋,但比簋大。   (gui,音軌) 銅器銘文作「毀」,相當於現在的大碗,盛飯用。一般為圓腹、侈口、圈足、有二耳。  (fu, 音甫) 古書裏寫作「胡」或「瑚」。盛食物用。長方形,口外侈,四短足,有蓋。  (xu, 音須) 盛黍,稷,稻,粱用。橢圓形,斂口,二耳,圈足,有蓋。  (dui,音對) 盛黍、稷、稻、粱用。三短足、圓腹、二環耳、有蓋。也有球形的敦。   盛肉醬一類食物用的。上有盤,下有長握,有圈足,多有蓋。  (jiu, 音決) 飲酒器。相當於後世的酒杯。圓腹前有傾酒用的流,後有尾,旁有?(把手),口有兩柱,下有三個尖高足。     -----完-----
中國人的驕傲     青銅,是指紅銅與錫、鉛等其他化學元素的合金,因顏色呈青灰色而得名。青銅器在中國原始社會末期已經被製造出來,之後中國經曆了長達十六個世紀的青銅時代,創造了輝煌燦爛的文明。    目前已知最早的青銅製品是在甘肅東鄉林家馬家窯文化遺址中出土的一件單範鑄造的青銅刀,裝飾較少,反映出遠古先民純樸的審美意識。    夏代(21世紀B.C~16世紀B.C)的青銅器中已經有了象徵身份等級的禮器,與禮製的政治製度相呼應。    商代(16世紀B.C~11世紀B.C)青銅器發展到鼎盛,大型器物迭見,花紋繁縟精緻,並有一些神秘主義的色彩。    西周時期(11世紀B.C~776B.C)青銅器與禮製的結合更加緊密,冶鑄技術日趨成熟,出現了長篇銘文,成為珍貴的曆史資料。    春秋戰國(776B.C~221B.C)時青銅器一改過去的設計,風格纖巧、清新,普遍採用更高水平的製作工藝,極富地方性和生活色彩。    秦代以後(221B.C~1840A.D),禮器比重大減,錢幣、度量衡和銅鏡經過更新、創製,成為中國封建社會青銅器的主流,在漫長的時間裡,中國的青銅器鑄造技藝一直保持著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水平。    青銅器,集造型、雕塑、繪畫等多種藝術之成,具有極高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審美價值,是中國文物藝術中的瑰寶,也是世界美術史上的精華。
虎有「百獸之王」的美稱,進入階級社會之後,自然為統治階級所利用。龍形象徵君威,虎形象徵軍威,標誌軍權的兵符便被鑄造成了虎形,稱之為「虎符」。虎符均由左右兩半組成,各自的銘文完全相同,其右半由中央保存,左半則發給統領軍隊的將領。當帝王任命新的統帥或者調動軍隊時,便派使節持另半隻虎符去目的地合符;倘若虎符能合在一起,並絲毫不差,將領就得按照使者傳達的意見,調動軍隊或者調換將領。作者聲明:本帖為本人原創,未經本人和華聲論壇許可,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北陂杏花》賞析
古詩詞對句賞析
徐悲鴻素描作品賞析
陶淵明《歸田園居·其三》賞析 - 雜文 - 紅袖添香

TAG:青銅器 | 賞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