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成》針灸歌訣 (轉載)
《針灸大成》的作者為楊繼洲,他是明代著名針灸醫家。據《中國醫籍考》卷二十二載,楊繼洲家學淵源,其祖父楊益曾任太醫院太醫,聲望很高。楊繼洲一生行醫40多年,治病時常常針葯並重。《針灸大成》總結了明代以前我國針灸的主要學術經驗,尤其是收載了眾多的針灸歌賦;重新考定了穴位的名稱和位置,並附以全身圖和局部圖;闡述了歷代針灸的操作手法,加以整理歸納,如「楊氏補瀉十二法」等;記載了各種病證的配穴處方和治療驗案。
《針灸大成》是我國針灸學的一次重要總結,也是明代以來至今流傳最廣的蜚聲針壇的歷史名著,是目前最受歡迎、知名度最高的針灸專著之一。如今,《針灸大成》已有50種版本,並有日、法、德等多種譯本,堪稱我國古代醫學古籍瑰寶!
此系轉載!僅供參考! http://www.zysj.com.cn/lilunshuji/zhenjiudacheng/index.html(針炙大成全書)
針灸忌日《大成》 四季避忌日 春甲乙 夏丙丁 四季戊已 秋庚辛 冬壬癸 男避忌日 壬辰 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辛未 除日:戌日 女避忌日 甲寅 乙卯 乙酉 乙巳 丁巳 辛未 破日:亥日
針灸服藥吉日 丁卯 庚午 甲戊 丙子 壬午 甲申 丁亥 辛卯 壬辰 丙申 戊戍 已亥 己未 庚子 辛丑 甲辰 乙巳 丙午 戊申 壬子 癸丑 乙卯 丙辰 壬戌丙戌 開日 天醫 要安。
針灸忌日 辛未乃扁鵲死日 白虎 月厭 月殺 月刑 十干日不治病 甲不治頭,乙不治喉,丙不治肩,丁不治心,戊己日不治腹,庚不治腰,辛不治膝,壬不治脛,癸不治足。
逐日人神歌 初一十一甘一起,足拇鼻柱手小指。 初二十二二十二,外踝髮際外踝位。 初三十三二十三,股內牙齒足及肝。 初四十四甘四又,腰間胃脘陽明手。 初五十五甘五並,口內遍身足陽明。 初六十六甘六同,手掌胸前又在胸。 初七十七二十七,內踝氣沖及在膝。 初八十八甘八辰,腕內股內又在陰。 初九十九二十九,在尻在足膝脛後。 初十二十三十日,腰背內踝足跗覓。
禁針灸穴 禁灸穴歌 《大成》 啞門風府天柱擎,承光臨泣頭維平, 絲竹攢竹睛明穴,素髎禾髎迎香程。 顴髎下關人迎去,天牖天府到周榮, 淵液乳中鳩尾下,腹哀臂後尋肩貞。 陽池中沖少商穴,魚際經渠一順行, 地五陽關脊中主,隱白漏谷通陰陵。 條口犢鼻上陰市,伏兔髀關申脈迎, 委中殷門承扶上,白環心俞同一經。 灸而勿針針勿灸,針經為此嘗叮嚀, 庸醫針灸一齊用,徒施患者炮烙刑。
禁針穴歌《醫統》 腦戶囪會及神庭,玉枕絡卻到承靈, 顱息角孫承泣穴,神道靈台膻中明。 水分神闕會陰上,橫骨氣沖針莫行, 箕門承筋手五里,三陽絡穴到青靈。 孕婦不宜針合谷,三陰交內亦通論, 石門針灸應須忌,女子終身孕不成。 外有雲門並鳩尾,缺盆主客深暈生, 肩井深時亦暈倒,急補三里人還平。 刺中五臟膽皆死,沖陽血出投幽冥, 海泉顴髎乳頭上,脊間中髓傴僂形。 手魚腹陷陰股內,膝髕筋會及腎經, 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關節皆通評。
流年主部《大成》 九部人神禁忌歌 一臍二心三到肘,四咽五口六在首, 七脊八膝九在足,輪流順數忌針灸。
九宮尻神禁忌圖 坤踝震膞指牙上,巽屬頭兮乳口中, 面背目乾手膊兌,項腰艮膝肋離從, 坎肘腳肚輪流數,惟有肩尻在中宮。 此神農所制。其法一歲起坤,二歲起震……逐年順飛九宮,周而復始。行年到處,所主傷體,切忌針灸;若誤犯之,輕發癰疽,重則喪命,戒之戒之!
十二部人神禁忌歌 一心二喉三到頭,四肩五背六腰求, 七腹八項九足(十)膝,十一陰(十二)股是一周。
逐月忌《大成》 逐月血忌歌 行針須要明血忌,正丑二寅三之未, 四申五卯六酉宮,七辰八戌九居巳, 十亥十一月午當,臘子更加逢日閉。
逐月血支歌 血支針灸仍須忌,正丑二寅三卯位, 四辰五巳六午中;七未八申九酉部, 十月在戌十一亥,十二月於子上議。
逐時禁《大成》 逐時人神 子時踝,丑時腰,寅時目,卯時面,辰時頭,巳手,午時胸,未時腹,申時心,酉時背,戌時項,亥股。
干支人神《大成》 十二支人神 子目,丑耳,寅胸,卯齒,辰腰,巳手,午心,未足,申頭,酉膝,戌陰,亥頸。 十幹人神 甲不治頭,乙喉,丙肩,丁心,戊腹,己脾,庚腰,辛膝,壬腎,癸足。
四季人神《大成》 四季人神歌 春秋左右脅,冬夏在腰臍, 四季人神處,針灸莫妄施。
太乙歌 立春艮上起天留,戊寅己丑左足求, 春分左脅倉門震,乙卯日見定為仇。 立夏戊辰己巳巽,陰洛宮中左手愁, 夏至上天丙午日,正直膺喉離首頭。 立秋玄委宮右手,戊申己未坤上游, 秋分倉果西方兌,辛酉還從右脅謀。 立冬右足加新洛,戊戌己亥乾位收, 冬至坎方臨姚蟄,壬子腰尻下竅流。 五臟六腑並臍腹,招搖戊己在中州, 潰治癰疽當須避,犯其天忌疾難瘳。 按《難經》太乙日游,以冬至日居葉蟄宮,數所在從一處至九日復反,如是無已,終而復始。
百症賦 <大成>引《聚英》 百症俞穴,再三用心。囪會連於玉枕,頭風療以金針。懸顱、頷厭之中,偏頭痛止;強間、豐隆之際,頭痛難禁。 原夫面腫虛浮,須仗水溝、前頂;耳聾氣閉,全憑聽會、翳風。面上蟲行有驗,迎香可取;耳中蟬噪有聲,聽會堪攻。 目眩兮,支正、飛揚;目黃兮,陽綱、膽俞。攀睛攻少澤、肝俞之所,淚出刺臨泣、頭維之處。目中漠漠,即尋攢竹、三間;目覺,急取養老、天柱。觀其雀目汗氣,睛明、行間而細推;審他項強傷寒,溫溜、期門而主之。廉泉、中沖,舌下腫疼堪取;天府、合谷,鼻中衄血直追。耳門、絲竹空,住牙疼於頃刻;頰車、地倉穴,正口喎於片時。喉痛兮,液門、魚際去療,轉筋兮,金門、丘墟來醫。陽谷、俠溪、頷腫口噤並治;少商、曲澤,血虛口渴同施。通天去鼻內無聞之苦,復溜祛舌干口燥之悲。啞門、關沖,舌緩不語而要緊;天鼎、間使,囁嚅而休遲。太沖瀉唇喎以速愈,承漿瀉牙疼而即移。項強多惡風,束骨相連於天柱;熱病汗不出,大都更接於經渠。 且如兩臂頑麻,少海就傍於三里;半身不遂,陽陵遠達於曲池。建里、內關,掃盡胸中之苦悶;聽宮、脾俞,祛殘心下之悲凄。 久知脅肋疼痛,氣戶、華蓋有靈;腹內腸鳴,下脘、陷谷能平。胸脅支滿何療,章門不用細尋。膈疼飲蓄難禁,膻中、巨闕便針。胸滿更加噎塞,中府、意舍所行;胸膈停留瘀血,腎俞、巨髎宜征。胸滿項強,神藏、璇璣已試;背連腰痛,白環委中曾經。脊強兮水道、筋縮,目眩兮顴髎、大迎。痙病非顱息而不愈,臍風須然谷而易醒。委陽、天池,腋腫針而速散;後溪、環跳,腿疼刺而即輕。夢魘不寧,厲兌相諧於隱白;發狂奔走,上脘同起於神門。驚悸怔忡,取陽交、解溪勿誤;反張悲哭,仗天沖、大橫須精。癲疾必身柱、本神之令,發熱仗少沖、曲池之津。歲熱時行,陶道復求肺俞理;風癇常發,神道須還心俞寧。濕寒濕熱下髎定,厥寒厥熱湧泉清。寒慄惡寒,二間疏通陰郄暗;煩心嘔吐,幽門閉徹玉堂明。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陰陵、水分,去水腫之臍盈。癆瘵傳屍,趨魄戶、膏肓之路;中邪霍亂,尋陰谷、三里之程。治疸消黃,諧後溪、勞宮而看, 倦言嗜卧,往通里、大鐘而明。咳嗽連聲,肺俞須迎天突穴;小便赤澀,兌端獨瀉太陽經。刺長強於承山,善主腸風新下血;針三陰於氣海,專司白濁久遺精。 且如肓俞、橫骨,瀉五淋之久積;陰郄、後溪,治盜汗之多出。脾虛谷以不消,脾俞、膀胱俞覓;胃冷食而難化,魂門、胃俞堪責。鼻痔必取齦交,癭氣須求浮白。大敦、照海,患寒症而善蠲;五里、臂臑,生癧瘡而能治。至陰、屋翳,療癢疾之疼多;肩髃、陽溪,消隱風之熱極。 抑又論婦人經事改常,自有地機、血海;女子少氣漏血,不無交信、合陽。帶下產崩,沖門太沖宜審;月潮違限,天樞、水泉細詳。肩井乳癰而極效,商丘痔瘤而最良。脫肛趨百會、尾翠之所,無子搜陰交、石關之鄉。中脘主乎積痢,外丘捜乎大腸。寒瘧兮商陽、太溪驗,痃癖兮沖門、血海強。 夫醫乃人之司命,非志士而莫為;針乃理之淵微,須至人之指教。先究其病源,後攻其穴道,隨手見功,應針取效。方知玄里之玄,始達妙中之妙。此篇不盡,略舉其要。
針經標幽賦 《針經指南》 拯救之法,妙用者針。察歲時於天道,定形氣於予心。春夏瘦而刺淺,秋冬肥而刺深。不窮經絡陰陽,多逢刺禁;既論臟腑虛實,須向經尋。 原夫起自中焦,水初下漏。太陰為始,至厥陰而方終;穴出雲門,抵期門而最後。正經十二,別絡走三百餘支;正側偃伏,氣血有六百餘候。手足三陽,手走頭而頭走足;手足三陰,足走腹而胸走手 要識迎隨,須明逆順;況乎陰陽,氣血多少為最,厥陰太陽,少氣多血;太陰少陰,少血多氣;而又氣多血少者,少陽之分;氣盛血多者,陽明之位。先詳多少之宜,次察應至之氣。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既至也,量寒熱而留疾;未至也,據虛實而候氣。氣之至也,若魚吞鉤餌之浮沉;氣未至也,似閑處幽堂之深邃。氣速至而效速,氣遲至而不治。 觀夫九針之法,毫針最微,七星可應,眾穴主持。本形金也,有蠲邪扶正之道;短長水也,有決凝開滯之機;定刺象木,或斜或正;口藏比火,進陽補羸。循機捫而可塞以象土,實應五行而可知。然是一寸六分,包含妙理;雖細楨於毫髮,同貫多歧。可平五臟之寒熱,能調六腑之虛實。拘攣閉塞,遣八邪而去矣;寒熱痛痹,開四關而已之。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後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氣隨。神不朝而勿刺,神已定而可施。 定腳處,取氣血為主意,下手處,認水木是根基。天地人,三才也,湧泉同璇璣百會;上中下,三部也,大包與天樞地機。陽蹻陽維並督脈,主肩背腰腿在表之病;陰蹺陰維任帶沖,去心腹脅肋在里之疑。二陵二蹺二交,似續而交五大;兩間兩商兩井、相依而別兩支。足見取穴之法,必有分寸;先審自意,次觀肉分。或伸屈而得之,或平直而安定。在陽部筋骨之側,陷下為真;在陰分郄膕之間,動脈相應。取五穴用一穴而必端 取三經使一經而可正。頭部與肩部詳分,督脈與任脈異定。 明標與本,論刺深刺淺之經;住痛移疼,取相交相貫之徑。豈不聞臟腑病,而求門海俞募之微;經絡滯,而求原別交會之道。更窮四根三結,依標本而刺無不痊;但用八法五門,分主客而針無不效。八脈始終連八會,本是紀綱;十二經絡十二原,是為樞要。一日刺六十六穴之法,方見幽微;一時取十二經之原,始知要妙。 原夫補瀉之法,非呼吸而在手指;速效之功,要交正而識本經。交經繆刺,左有病而右畔取;瀉絡遠針,頭有病而腳上針。巨刺與繆刺各異,微針與妙刺相通。觀部分而知經絡之虛實,視沉浮而辨臟腑之寒溫。且夫先令針耀而慮針損;次藏口內而欲針溫。目無外視,手如握虎;心無內慕,如待貴人。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氣散;右手輕而徐入,不痛之因。空心恐怯,直立側而多暈;背目沉掐,坐卧平而沉昏。推於十干十變,知孔穴之開闔;論其五行五臟,察日時之旺衰。伏如橫弩,應若發機。 陰交陽別,而定血暈;陰蹺陰維,而下胎衣。痹厥偏枯,迎隨俾經絡接續;漏崩帶下,溫補使氣血依歸,靜以久留,停針候之。必准者,取照海治喉中之閉塞;端的處,用大鐘治心內之獃痴。大抵疼痛實瀉,癢麻虛補。體重節痛而俞居,心下痞滿而井主。心脹咽痛,針太沖而必除;脾痛胃疼,瀉分孫而立愈。胸滿腹痛刺內關,脅疼肋痛針飛虎。筋攣骨痛而補魂門;體熱勞嗽而瀉魄戶。頭風頭痛,刺申脈與金門;眼癢眼痛,瀉光明與地五。瀉陰郄止盜汗,治小兒骨蒸;刺偏歷利小便,醫大人水蠱。中風環跳而宜刺,虛損天樞而可取。由是午前卯後,太陰生而疾溫;離左酉南,月死朔而速冷,循捫彈怒,留吸母而堅長;爪下伸提,疾呼子而噓短。動退空歇,迎奪右而瀉涼;推納進搓,隨濟左而補暖。慎之大患危疾,色脈不順而莫針;寒熱風陰,饑飽醉勞而切忌。望不補而晦不瀉,弦不奪而朔不濟。精其心而窮其法,無灸艾而壞其肝;正其理而求其原,免投針而失其位。避灸處而和四肢,四十有九;禁刺處而除六俞,二十有二。抑又聞高皇抱疾未瘥,李氏刺巨闕而得蘇;太子暴死為厥,越人針維會而復醒。肩井、曲池,甄權刺臂痛而復射;懸鐘、環跳,華佗刺跛足而立行。秋夫針腰俞,而鬼免沉痾;王纂針交俞,而妖精立出。刺肝俞與命門,使瞽士視秋毫之末;取少陽與交別,俾聾夫聽夏蚋之聲。 嗟夫!去聖逾遠,此道漸墜。或不得意而散其學,或衍其能而犯禁忌。愚庸志淺,難契於玄言;至道淵深,得之者有幾?偶述斯言,不敢示諸明達者焉,庶幾乎童蒙之心啟。
長桑君天星秘訣歌 徐氏《針灸大全》 天星秘訣少人知,此法專分前後施。 若是胃中停宿食,後尋三里起璇璣。 脾病血氣先合谷,後刺三陰交莫遲。 如中鬼邪先間使,手臂攣痹取肩髃。 腳若轉筋並眼花,先針承山次內踝。 腳氣酸疼肩井先,次尋三里陽陵泉。 如是小腸連臍痛,先刺陰陵後湧泉。 耳鳴腰痛先五會,次針耳門三里內。 小腸氣痛先長強,後刺大敦不要忙。 足緩難行先絕骨,次尋條口及沖陽。 牙疼頭痛兼喉痹,先刺二間後三里。 胸膈痞滿先陰交。針到承山飲食喜。 肚腹浮腫脹膨膨,先針水分瀉建里。 傷寒過經不出汗,期門三里先後看。 寒瘧面腫及腸鳴,先取合谷後內庭。 冷風濕痹針何處,先取環跳次陽陵。 指痛攣急少商好,依法施之無不靈。 此是桑君真口訣,時醫莫作等閑輕。
梓岐風谷飛經走氣撮要金針賦 徐氏《針灸大全》 觀夫針道,捷法最奇。須要明於補瀉,方可起於傾危。先分病之上下,次定穴之高低。頭有病而足取之,左有病而右取之。男子之氣,早在上而晚在下,取之必明其理;女子之氣,早在下而晚在上,用之必識其時。午前為早屬陽,午後為晚屬陰。男女上下,憑腰分之。手足三陽,手走頭而頭走足;手足三陰,足走腹而胸走手。陰昇陽降,出入之機。逆之者,為瀉為迎;順之者,為補為隨。春夏刺淺者以瘦,秋冬刺深者以肥。更觀原氣厚薄;淺深之刺尤宜。 原夫補瀉之法,妙在呼吸手指。男子者,大指進前左轉,呼之為補,退後右轉,吸之為瀉,提針為熱,插針為寒;女子者,大指退後右轉吸之為補,進前左轉,呼之為瀉,插針為熱,提針為寒。左與右有異,胸與背不同。午前者如此,午後者反之。是故爪而切之,下針之法,搖而退之,出針之法;動而進之,催針之法;循而攝之行氣之法。搓則去病,彈則補虛。肚腹盤旋,捫為穴閉。重沉豆許曰按,轉浮豆許曰提。一十四法,針要所備。補者一退三飛,真氣自歸;瀉者一飛三退,邪氣自避。補則補其不足,瀉則瀉其有餘。有餘者為腫為痛,曰實;不足者為癢為麻,曰虛。氣速效速,氣遲效遲。死生貴賤,針下皆知。賤者硬而貴者脆,生者澀而死者虛,候之不至,必死無疑。 且夫下針之法,先須爪按,重而切之,次令咳嗽一聲,隨咳下針。凡補者呼氣,初針刺至皮內,乃曰天才;少停進針,刺至肉內,是曰人才;又停進針,刺至筋骨之間,名曰地才,此為極處,就當補之。再停良久,卻須退針至人之分,待氣沉緊,倒針朝病。進退往來,飛經走氣,盡在其中矣。凡瀉者吸氣,初針至天,少停進針,直至於地,得氣瀉之。再停良久,卻須退針,復至於人,待氣沉緊,倒針朝病,法同前矣。其或暈針者,神氣虛也,以針補之,以袖掩之,口鼻氣回,熱湯與之。略停少頃,依前再施。 及夫調氣之法,下針至地之後,復人之分。欲氣上行,將針右捻,欲氣下行,將針左捻。欲補先呼後吸,欲瀉先吸後呼。氣不至者,以手循攝,以爪切掐,以針搖動,進捻搓彈,直待氣至,以 龍虎升騰之法,按之在前使氣在後,按之在後使氣在前,運氣走至疼痛之所,以納氣之法,扶針直插,復向下納,使氣不回。若關節阻澀,氣不過者,以龍虎龜鳳通經接氣大段之法,驅而運之,仍以循攝爪切,無不應矣。此通仙之妙。 況夫出針之法,病勢既退,針氣微松;病未退者,針氣如根,推之不動,轉之不移,此為邪氣吸拔其針,乃真氣未至,不可出。出之者,其病即復,再須補瀉,停以待之,直候微松,方可出針 豆許,搖而停之。補者吸之去疾,其穴急捫;瀉者呼之去徐,其穴不閉。欲令腠密,然後吸氣;故曰下針貴遲,太急傷血;出針貴緩,太急傷氣。以上總要,於其盡矣。 考夫治病之法有八:一曰燒山火,治頑麻冷痹,先淺後深,用九陽而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插針除寒之有準。二曰透天涼,治肌熱骨蒸,先深後淺,用六陰而三出三入,緊提慢按,徐徐舉針,退熱之可憑。皆細細搓之,去病準繩。三曰陽中之陰,先寒後熱,淺而深,以九六之法,則先補後瀉也。四曰陰中之陽,先熱後寒,深而淺,以六九之方,則瀉後補也。補者直須熱至,瀉者務待寒侵,猶如搓線,慢慢轉針。法其淺則用淺,法在深則用深,二者不可兼而紊之也。五曰子午搗臼,水蠱膈氣,落穴之後,調氣均勻,針行上下,九入六齣,左右轉之,千遭自平。六曰進氣之訣,腰背肘膝痛,渾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補,卧針五七吸,待上行。亦可龍虎交戰,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針。七曰留氣之訣,痃癖癥瘕,刺七分,用純陽,然後乃直插針,氣來深刺,提針再停。八曰抽添之訣,癱瘓瘡癩,取其要穴,使九陽得氣,提按搜尋,大要運氣周遍。扶針直插,復向下納,回陽倒陰。指下玄微,胸中活法,一有末應,反覆再施。 若夫過關過節,催運氣血,以飛經走氣,其法有四:一曰青龍擺尾,如扶舡舵,不進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撥動。二曰白虎搖頭,似手搖鈴,退方進員,兼之左右,搖而振之。三曰蒼龜探穴,如入土之象,一退三進,鑽剔四方。四曰赤鳳迎源,展翅之儀,入針至地,提針至天,候針自搖,復進其元,上下左右,四圍飛旋。病在上吸而退之,病在下呼而進之。 至夫久患偏枯,通經接氣之法已定息寸數。手足三陽,上九而下十四,過經四寸;手足三陰,上七而下十二,過經五寸。在乎搖動出納,呼吸同法,驅運氣血,頃刻周流,上下通接,可使寒者暖而熱者涼,痛者止而脹者消,若開渠之決水,立見時功,何傾危之不起哉?雖然病有三因,皆從氣血。針分八法,不離陰陽。蓋經絡晝夜之循環,呼吸往來之不息。和則身體康健,否則疾病競生,譬如天下國家地方,山海田園,江河溪谷,值歲時風雨均調,則水道疏利,民安物阜。其或一方一所,風雨不均,遭以旱澇,使水道涌竭不同,災傷遂至。人之氣血,受病三因,亦猶方所之於旱澇也。蓋針砭所以通經脈,均氣血,蠲邪扶正,故曰捷法最奇者哉。 嗟夫軒岐古遠,盧扁久亡,此道幽深,非一言而可盡。斯文細密,在久習而能通。豈世上之常辭,庸流之乏術,得之者若科之及第,而悅於心。用之者如射之發中,而應於目,述自先賢,傳之後學,用針之士,有志於斯。果能洞造玄微,而盡其精妙,則世之伏枕之痾,有緣者遇針到病除,隨手而愈。
|
推薦閱讀:
※針灸真髓整理
※19個常見病的針灸常用方(背背背!)
※中醫針灸、拔罐、推拿、刮痧、氣功療法的好處
※中醫針灸取穴歌訣,你值得擁有!
※針灸入門歌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