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學記第四講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學記第四講——大願法師(三) (2013-11-02 14:50:52)

轉載

分類: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學記

導入大乘願(安立大道願)

【第四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這個是導入大乘願,也可以稱為安立大道願,也可以稱為建設精神文明願。我們從五個方面來討論藥師佛的第四大願:

一、第四大願是成就「明行足」。

藥師如來因地發願的時候就說:願我未來世中,能夠得成無上菩提、圓滿成佛時,如果有眾生行邪道者(行邪道,就是說他不能夠按照八正道來修行,身、語、意三業都造罪業,所以是行邪道者),藥師佛的願力就能夠引導他們,安住於三乘菩提正道之中;對於已在正道之中,但是停滯不前的聲聞乘、緣覺乘的修行者,則引導他們發菩提心,修大乘佛法,「皆以大乘而安立之」。其實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乃至於佛乘,都是以八正道為基礎,為根本。

八正道之中,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正見是成就「明」,後面的七種是成就「行」。「明足」就是智慧足,「行足」就是福德足,所以福慧兩足尊。我們看這個就知道了,原來藥師佛十種尊號裡面的明行圓滿或者明行足,就依這個第四大願而得成就。

並且我們看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一開始第一個是正見,後面最後是正定,這個第四大願是側重於講定無漏學。前面的第三願是側重於修慧無漏學,以種種的「智慧方便」來讓眾生成就資生物質,那是慧無漏學。這裡面側重於講修定無漏學,引導眾生都能夠走到正道上來,進一步都能夠求成佛道導入大乘。

凡夫是不覺,外道是邪覺,藥師佛的願力能夠引導他們出離邪道,歸於三乘的菩提正道之中,也就不會再退轉到凡夫的地位了;二乘,進一步引導他們,來發自利利他的廣大菩提心,趨向佛果,不會再退墮到二乘的果位。所以我們看第四大願裡面有四個字,就是「安住」和「安立」。「若諸有情,行邪道者,悉令安住菩提道中」,然後「若行聲聞、獨覺乘者,皆以大乘而安立之」。事實上「安住」和「安立」都有定的意思,都有不退轉的意思。所以本願是側重於講修定無漏學。並且這個願也可以稱為導入大乘,如來的究竟義趣都是幫助眾生成佛。

二、第二願是開曉事業願,第三願就是智慧資生願,都是側重於事業的開發和資生物質的豐富,所以都可以說是建設物質文明;第四願是側重於培養眾生的正知正見,是建設精神文明。

藥師佛在因地發願說:願我未來世時,成就無上菩提時,遇到行邪道的有情,不信因果,否認三寶功德,作殺盜淫妄種種罪業,將要趨向於三惡道的有情,我都能夠幫助他們舍離邪道,擺脫惡趣,永遠安住在三乘菩提正道之中來。

對於下根的眾生,讓他們明因識果,修苦、集、滅、道四聖諦,安住於聲聞菩提正道之中;對於中根的眾生,令他們修十二因緣,安住於緣覺菩提正道之中;對於上等根機的眾生,成就出離心以後進一步發菩提心,修六度萬行,安住於大乘菩薩菩提正道之中來。這個是對於凡夫和外道,讓他們回邪歸正。然後對於已經在菩提正道之中,但是止於化城停滯不前,只是在修聲聞緣覺的法門,對於這些修二乘法門的修行人,藥師佛就以大乘究竟法門「而安立之」,引導他們成就佛的果位。所以第四大願也包括了回邪向正、回小向大。

三、「若諸有情,行邪道者」。

什麼是「邪道」呢?事實上如果我們對佛法沒有正見,雖然掛名是佛弟子,往往是在邪道之中而不自知。行正道首先要有正見,世間正見就是業果如理取捨;出世間正見就是空性智慧。所以說世間的倫理道德,等等世間善法,以及出世間的三乘菩提法,這個是正道,其它的虛妄分別的見解都是邪見,如果你執著於它為有道都是邪道。並且外道他會執著於他們的學說,執著他們的見地,然後他所執著的這些與諸法實相,和世間的倫理道德相違,好像日本那個邪教麻原彰晃,那種事實上就是引導眾生行邪道。但是邪見重的眾生安住於邪見之道中,雖然有菩提正道,跟他們說也不相信,所以要由諸佛威神之力,方便善巧之用,才能夠醒其頑迷,使他們舍邪道,安住於菩提正道之中來。

藥師佛的第四大願很重要,在物質文明成就的同時,要能夠開醒我們內在的智慧,要能夠安住於菩提正道之中。

四、在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也要發展精神文明,否則,人類物質文明越發展,其實就慾望更多。人類的文化包括了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

我們看兩千多年以前的孔子和亞里斯多德,他們那個時代跟現在這個時代來比,物質文明是進步了很多:原來他們住在草房子裡面,我們現在住在高樓大廈裡面;原來他們是依靠步行和馬車,我們現在乃至於有航空的工具——飛機,交通也非常便利了。所以物質文明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人類的衣、食、住、行更加便利,物質更加豐富了,但是人文文化還是停滯不前,人類的道德修養跟孔子和亞里斯多德相比,不單單是沒有進步,可能還是退步了。

所以科學文化的發展,它並不能夠必然地提高人的精神修養。如果沒有提高人內在的精神修養,那麼物質文明越發展,就越會刺激眾生的慾望的膨脹,就好像打開了所羅門王的魔鬼瓶子一樣,凡夫對於財富和物質的追求,就好像夸父追日一樣,永遠都不滿足,至死方休。

現在看我們這個世界就是如此,人類的種種問題,不管是環保問題也好,自然災害問題也好,很多其實都是因為人類瘋狂地向大自然索取和掠奪資源,那麼就導致環境污染和水災、沙塵暴等等,種種的自然災害,並且也導致了戰爭等等種種的人禍。

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衣服,但是不是這些衣服都是我們所需要的呢?並不是我們真的用得上那麼多,而是只是我們的慾望需要。人類不是不知道問題的存在,不過是很難控制凡夫的慾望。

科學文化就好像一匹馬一樣,人文文化就好像騎在馬上的主人,失去主人駕馭的馬,就將沖向懸崖,走向毀滅而不自知。人類片面發展科學文化,也就好像這匹失去駕馭的馬一樣,不知道提高道德修養,萬一將來如果出現一個好像希特勒這樣子的政治瘋子、戰爭狂人,那麼人類就可能是自取滅亡。

所以我們要能夠了解藥師佛的第四大願來導邪歸正,讓眾生將身心安住於菩提正道之中來。我們遵循藥師佛的願力,在發展物質文明的同時,能夠將無量的眾生安住於菩提正道之中,並且讓他們有定力,不會被邪見所干擾。好像儒家的四書《大學》上面所說的:「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由定而生慧。同樣的,我們也要能夠有定力,安住於菩提正道,才能夠開顯智慧。

五、「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這一句就可以概括全部的佛法,也可以包含整個的《妙法蓮華經》。釋迦牟尼佛出現於世的本懷就是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也就是引導眾生都成佛,也就是藥師佛這個願力裡面的「皆以大乘而安立之」。如來說五乘、三乘,歸根結蒂都是要引導眾生修一佛乘。

對於根機沒有成熟的人,首先教他們修五戒、十善,讓他們能夠明因識果,這是講人天乘;對於中等根機的眾生,跟他們說四諦、十二因緣;對於上等根機的眾生,教他們修六度萬行。最後都是為了要會三歸一,開權顯實,匯三乘五性,同成佛道。所以其實五乘佛法、三乘佛法,歸根結蒂都是要歸入到一佛乘。「無二亦無三,除佛方便說」,事實上全部的《妙法蓮華經》也就可以用這一句——「皆以大乘而安立之」。

1932年的藥師法會的願文也就說:「第四遵行世尊本願,服務社會,盡瘁人群,使一切人民咸歸大乘,捨身救世。世尊第四本願,如實成就。」
推薦閱讀:

(藥師七佛經)灌頂 
藥師法門教您怎樣與自然共事
藥師經功德利益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講記(21)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學記 第一講

TAG:經學 | 藥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