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汶川重建之爭——裹挾民意之舉 作者:hubeiyichang1981

汶川重建之爭——裹挾民意之舉  作者:hubeiyichang1981  汶川,這個無名小城因5.12四川大地震而世人皆知。大地震發生之時,大半個中國都感受到了那次大地顫動。處於對災民的同情和親身感受到地動山搖而引發的強烈共鳴,中國人民展示出了空前的凝聚力,或踴躍捐款捐物,或親往災區做志願者。即使在宜昌這個小城,廣大市民表現出來的熱情也毫不遜色,紛紛解囊相助。我同事的父親甚至從為數不多的退休金中拿出2萬元捐給災區。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災區重建步入正軌。然而,隨著央視《新聞調查》的播出,再次把汶川重建之爭暴露於公眾目光之下。   所謂汶川重建之爭,實質上是汶川縣城重建之爭。到底是在遭受地震損壞的原址上再造一個新縣城,還是將縣城搬遷,選擇一個更合適的地方新建一個縣城,如同我們宜昌的秭歸新縣城、興山新縣城一樣。圍繞汶川重建,專家學者展開爭論,無可厚非。然而,自7月5日央視新聞調查《汶川-重建的選擇》播出之後,騰訊網接連兩次推出頭條新聞《部分專家反對汶川遷建激怒村民》、《危城汶川遷留之爭:逾9成民眾希望異地重建》。作為新聞媒體,對學術爭議事件立場之鮮明讓人詫異。此舉也將汶川遷建的堅決反對者--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張信寶教授推至風口浪尖,遭來世人一致唾罵。自此,媒體成功利用世人的同情心,完成了對一次嚴謹學術爭論的蓋棺定論,似乎誰反對遷建,誰就是對災民的生命不負責任。關注這場爭論已經有一個星期了,而今天看了騰訊網《危城汶川遷留之爭:逾9成民眾希望異地重建》,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一、汶川重建之爭反映出部分媒體已完全淪為利益集團的代言人   7月 5日央視《新聞調查》我看完後就覺得不對勁,央視在汶川重建之爭中立場怎麼如此鮮明,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客觀改正立場。相信很多人看完這一期節目之後首先會大罵張信寶教授,怎麼會有如此冷血專家!確實,在節目中,張教授完全被塑造成了人民的公敵。一是張教授在鏡頭中始終是背光採訪,人們看到的是陰暗的形象。而支持汶川遷建的清華大學城鄉規劃研究設計院的尹稚教授卻是正面採訪,形象較佳。二是在主持人柴靜的精心設計和後期剪輯下,尹稚教授引經據典侃侃而談,思維嚴密。而柴靜的提問似乎都是刻意針對張教授的人品,造成張教授被激怒的客觀事實。並且,張教授的隻言片語如「我只去過災區一天」、「我是專家,不需要到現場」之類的「名言」引來世人唾罵,而張教授關於反對汶川遷建的理論闡述完全被毫不留情的剪輯掉了。央視成功的達到了目的,但卻失去了新聞人應有的公正立場。   從尹稚和張教授的專業來看,誰才最具有發言權呢?毫無疑問是張教授。張教授是著名的地質專家,從事地質研究工作數十年。他的「我只去過災區一天,到山上看了一下,通過別人一說就明白了」背後卻是數十年對四川地質條件的考察。對於專家來說,數十年的精通再加上到現場的勘察判斷出事務的性質本是非常正常的。而央視刻意強調張教授「只到過災區一天」和尹稚「到災區考察一個月」,人為製造對立。為達到煽情的目的,柴靜甚至誘導當地居民,暗示可能搬到平原地區去,但是現在有專家反對。   我們都記得在那一期的新聞調查中有這樣的對話:柴靜對一個哭泣的小女孩說:「你想不想留在這裡?」女孩哭著回答:「不想」,柴靜又問:「想搬到哪去?」女孩回答「搬到安全的地方」。似乎對這樣的回答不滿意,柴靜又問一群村民:「如果現在有可能搬到平原地區,你們願意嗎?」在這裡露骨的誘導之下,村民當然樂意,得出的民意也就毫不奇怪了。所以,當節目播出之後,張教授成了村民的敵人,有村民甚至要包車去成都,把張教授接到災區,讓他體驗災民的痛苦。   目前的態勢很明確,汶川及阿壩州政府期望把縣城搬到都江堰市的玉堂鎮,或者在成都平原上劃一塊飛地,用於縣城建設。而成都及四川省希望原址重建,這樣就不對其他地方造成負擔。尹稚代表的清華大學城市建設規劃研究所背後就是建設部。原址重建建和異地遷建背後涉及到了巨大的利益衝突。原址重建,涉及到的建設資金較少,異地遷建不僅涉及到建設部要撥付數百億乃至千億的重建資金,異地遷建涉及到的巨額資金能讓阿壩州、建設部、尹稚獲利無數,而且更能為阿壩州政府爭取到一個靠近成都市的辦事處,州政府的官員、汶川縣的領導甚至可以常住成都市。所以,在尹稚看來,西南山區常見的山體滑坡、泥石流,地震後的風沙居然都可以成為遷建的理由。   張教授也真夠冤枉的,他根本沒有利益,只有闡述觀點的權利,就連這一點點權利也招來罵聲一片。廣大網友出於對災民的同情,站在了汶川一邊,央視成功了。可是,無論怎樣遷建,只可能遷建縣城,獲利的是汶川縣的領導,汶川包括農村在內的10萬人不可能全部遷移。利用民意,獲取私利,實在下作。   二、汶川重建反映出當地政府的行政不作為   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話一點都不假。四川大地震發生後,短暫時期內形成的團結一心、抗震救災的合力掩蓋了官場的弊病。隨著時間的推移,固有的官場弊病開始顯現,誇大損失、動輒坐等救助的現象屢見不鮮。在國家、全國人民不計成本的救援下,當地政府隨意誇大損失已成為慣例。沒有住房要帳篷、有了帳篷要板房、有了板房要樓房,似乎一切應該由國家埋單。但是,我沒想到的是,他們居然輕易提出了縣城遷移。尹稚的到來與他們一拍即合。所謂的理論上不適合人居住、風沙太大影響健康、山體滑坡、泥石流等等均成為了遷建的理由。   從全世界人類活動範圍來看,有哪個地方是完全理論上適合人居住的?中東都是沙漠、西伯利亞太冷、東南亞太熱,青藏高原太高,都不妨礙人類活動。按照尹稚的理論,日本三天一小震、五天一大震,是不是該遷移到太平洋去?人類之所以生存於這個地球,不是誰恩賜的,是在與大自然的鬥爭及和諧共處中得到的。難怪張教授斥責他們是逃跑行為,並以紅旗渠作為對比。按照尹教授的理論,河南的紅旗渠是根本在理論上行不通的,因為那裡從理論上不適合人居住嘛!可如今,紅旗渠照樣發揮出巨大的作用,促進當地農業的發展。   縣城搬遷是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的問題錯綜複雜。在國家尚未決策的情況下,央視,當地政府在災民中散布可能搬遷到成都平原的輿論氛圍,企圖裹挾民意,造成向中央逼宮態勢,逼國家決策,用心昭然。移民是個世界性的難題,三峽移民、丹江口移民、三門峽移民等等大型工程移民所帶來的負面效應至今尚未解決。10萬汶川人遷到哪去?誰來安置?遷建所花費的巨額資金造成納稅人財富的巨大浪費,移民接納地環境生態承載加劇又會造成新的生態危機。更為嚴重的事,一遇到自然災害就遷建,這將開創惡劣的先例。中國是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遭遇災害,我們仍然守住了故土。然而,汶川遷建將助長逃跑之風,引起國家資源緊張和浪費。引起社會動蕩。作為當地政府,應當帶領人民踏踏實實做好重建工作,勇敢應對困難,而不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當然,當地政府是不管這些的,在巨大的利益誘導之下,他們只需要哭哭鬧鬧,換取奶吃罷了!   三、汶川重建之爭反映出當地災民自力更生精神的缺失  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這是毛主席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然而,在汶川災民中,我們沒有看到這樣的精神。地震之初,無數的汶川災民拋棄了他們被埋在廢墟中的親朋好友,選擇了外逃至幾十公里外的都江堰市、成都市,救援部隊與災民同在一條公路上,方向截然相反。長時間未經歷如此大的災難,災民的反應可以理解。與此形成鮮明對應的是唐山大地震,地震發生之初,唐山倖存下來的人沒有等靠,第一時間投入到了救援行動之中,很快就恢復了正常生產。當然,時代不一樣了,現在不可能再有如此高的精神境界了。   但是,隨著抗震救災的深入,我們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救災工作幾乎都是部隊和志願者在做。在全國人民的精心呵護下,災民從最初的驚慌失措中穩定下來,進而慾望一步步膨脹。前段時間報道某位戰士因搭建活動板房而累死,難道災民連搭建活動板房、搭建帳篷這類的低技術活都做不了?讓我們的戰士、讓我們的精銳部隊去犧牲、去浪費?有的志願者費勁千辛萬苦把物質送到災民家門口卻發現他們在悠閑的打麻將。這種對志願者、對部隊心理上造成的創傷很難彌合。在某些地方政府的作秀推動之下,少數災民的慾望膨脹到了極致。如送往浙江省的災區傷員全部住特護病房,當地政府免費送給他們手機,有的人卻嫌手機差要高檔的,有的病人家屬不願意給病人端屎端尿卻要求志願者來做,有的病人嫌護士太丑要求更換漂亮護士,有的病人家屬要求住高檔賓館並且非要單人間不住雙人間等等。人是有慾望的,在不正常的誘導之下,這種慾望會超越道德而激發出來。這次抗震救災表現的過度愛心不僅不利於災民勇敢地抗震救災、重建家園,而且助長了等、靠、要的風氣,「國家不會不管我們的」、「一定要搬到成都平原去」等等念頭不斷在災民腦中湧現,國家的積極救助反而助長了他們的不滿,人的慾望是很難滿足的。誰給了他們指望?誰給了他們希望?誰助長了他們的惰性?這是誰的悲哀? (XYS20080721)◇◇新語絲(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
推薦閱讀:

《沁園春.雪》作者究竟是誰且聽胡喬木的女兒怎麼說?
夏麗紅      作者:鄧安慶
我的媽媽從來不笑(作者:含笑花)
《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圓通章》  作者:寬運法師
論杜詩之「盡得古今之體勢」  (作者 沙洲漁火)

TAG:民意 | 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