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中醫——春天養肝要舒肝氣_中醫_中健網

中醫——春天養肝要舒肝氣 春天來臨,大地復甦,萬物萌發,百花盛開,然而春天的天氣變化最為反覆無常,容易使人患上種種疾病。因此,春天也是「百草發芽,百病發作」的季節,應注意保健養生。在一年四季中,春氣應於肝,所以春天重在養肝,也就是指在春天應藉助大自然的生髮之機,重點調養肝臟的氣血陰陽,以達到「未病先防,有病防變」的作用。

中健網訊 春天來臨,大地復甦,萬物萌發,百花盛開,然而春天的天氣變化最為反覆無常,容易使人患上種種疾病。因此,春天也是「百草發芽,百病發作」的季節,應注意保健養生。在一年四季中,春氣應於肝,所以春天重在養肝,也就是指在春天應藉助大自然的生髮之機,重點調養肝臟的氣血陰陽,以達到「未病先防,有病防變」的作用。

首先,春天養肝要舒肝氣、溫肝陽。舒肝氣就是要調理情志。春天,應借大地復甦,萬物生髮之機,舒暢心情;心情舒暢了,氣血方能調達;氣血調達,五臟才能安和。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鬱滯不暢,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情志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戒抑鬱,戒惱怒。如果產生了這些不良情緒,我們可以做肝膽拍打功以調理之。肝膽均位於右脅下,而肝氣行於左,所以要多拍打左、右脅部。方法是早晚用手掌同時拍打兩脅下30次。溫肝陽就是要避寒就溫,以養陽氣。春夏是陽長陰消階段,秋冬是陰長陽消時期,順應自然界陰陽氣化規律,春夏就應養陽,以補我們自身陽氣的不足。養陽氣,一是要護陽,要遵循「春捂」之說,不宜馬上脫下棉衣,換裝時應遵循「下厚上薄」的原則,先把上衣減掉一些,褲子可晚一些減,下身寧熱勿冷,以助養陽氣。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的老年人、有痛經史的年輕女性,初春時要盡量使身體「不凍不寒」;二是要「動」, 切忌「靜」,人們應積極到室外鍛煉,但是老人春練不要太早,應在太陽升起後外出鍛煉,鍛煉前應喝些熱水、牛奶、蛋湯等熱湯飲,同時運動要舒緩。牛奶很多人認為喝牛奶會加重「上火」,引起煩躁,其實,牛奶不僅不會「上火」,還能解熱毒、去肝火。中醫認為牛奶性微寒,可以通過滋陰、解熱毒來發揮「去火」功效,而且牛奶中含有多達70%%左右的水分,還能補充人體因大量出汗而損失的水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牛奶凍成冰塊食用,否則很多營養成分都將被破壞。

其次,春天養肝要養肝陰、滋肝血。春天主風,風氣通於肝。風在傷害人的時候,稱為風邪,風邪屬於陽邪,最容易損耗人的肝陰,使我們發生肝陰不足、肝陽偏亢而出現頭痛、頭暈、眼乾、目澀、脅肋灼痛、手足蠕動,舌紅少津、脈弱細數等症,甚則外風引動內風而出現中風,所以春天養生最應重視養肝息風。俗話說:「春天易得頭上病,冬天易得足下病」。所以春天要多做頭頸運動及按摩頭部。方法:第一,兩手抱頭,兩中指按摩頭頂正中的百會穴。 第二,大拇指及四指按摩後腦風府穴(項上,入髮際1寸)、腦戶穴(髮際上2寸)、風池穴(風府旁開1寸)及太陽穴。同時,春季進補還應多吃些甜味食物,少吃酸味食物。

甘味食物能滋補脾胃,但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甘味」除了指食物的口感有點甜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補益脾胃的作用。在這類食物中,首推山藥和大棗。山藥味甘性平、健脾益氣,經常食用可提高機體的免疫力。俗話說「日食五棗,長生不老」,大棗不僅對脾臟有益處,還能補氣養血,尤其適合女性在春天多食用。

推薦閱讀:

老祖宗的絕招對治腰疼,別說你沒聽過
傷寒論,之脈學。
針灸穴點陣圖-人體全圖
在炎熱的夏天吃薑最養生
一項非遺,如何走出宮廷造福億萬大眾

TAG:中醫 | 養生 | 中醫養生 | 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