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簡析「台灣主體意識」

簡析「台灣主體意識」

葛壯(吃茶去的閑散人)

自從台灣在新世紀伊始的2000年完成了歷史上的首次政黨輪替,在台灣政權大位上掌控權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國民黨黯然下台,並且在2004年的「總統」大選中又因為相當詭異的「3.19槍案」而讓民進黨再次執掌大權以來,在陳水扁為首的貪腐勢力作祟下,不惟台灣社會經濟經歷了整整8年的沉淪,以藍綠雙方陣營惡鬥不斷的政治亂象,也在進入本世紀後越演越烈。即便在2008年3月22日的大選中出現第二次的政黨輪替,「當家也鬧事」的民進黨被多年累積不滿情緒到極點的民眾用選票狠狠地教訓了一番,再次成為政治上的在野黨;甚至接踵而至的「前總統」兼前任黨魁陳水扁一家海外洗錢的驚天大案浮出水面,也都沒有讓民進黨痛定思痛地總結失敗經驗以及同阿扁作徹底地切割;相反,藍綠雙方叫板抗爭反而有日趨白熱化的升溫勢頭。2008年8月30日所謂的「百日怒吼」遊行,以及10月25日多達50萬人以上的「反中嗆馬」大遊行,都是在野的民進黨成功操弄民粹的政治「傑作」。而此前的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在台南市的孔廟遇襲,及按照兩岸早就溝通好的第二次「江陳會」,遭到了綠營方面的強烈杯葛,乃至上演暴民「圍陳(城)行動」等一系列明顯不合傳統的待客之道、也有悖國際禮節常理的惡性事件,包括綠營支持者們在大陸代表團下榻處與維持秩序的警察發生衝突,導致多名警察受傷等,都在在表明台灣社會中的政治對抗業已到了嚴重毀損台灣民眾形象的地步,那麼,如此頻仍發生的政治亂象,究竟說明了什麼問題?藍綠對立雙方所爭執的最大焦點到底是什麼?聯繫到剛剛在今年年初再次通過政黨輪替登台的民進黨黨魁蔡英文,經過2012年的敲打後今年「才贏穩」的她,五天前終於鹹魚翻生地將覬覦多年的「九五」之尊大位(按照大陸習慣打上引號)握持在手,實在是與台灣地區這些年來日見凸顯的所謂「台灣主體意識」緊密相關,本人不是台海問題的行家裡手,只能發發謬論,以俾人們多視角地增加對兩岸情勢發展的全面了解。歡迎方家予以教正。

一、從政治亂象中凸顯出來的「台灣主體意識」

只要細究台灣藍綠雙方政治上惡鬥所凝聚的焦點,便可很清晰地看出,其最主要的核心內容,不外乎圍繞所謂的「愛台、護台」來大做文章,而民進黨詬病藍營的主要手段,無非就是在將對手置於「出賣台灣利益」的惡劣形象上,然後再加以無情地撻伐和批判。至於國民黨方面在回擊綠營的攻訐時,往往會從正面來證明國民黨長期以來對台灣的經營成就,或是極力勾描今後台灣進一步發展的宏偉藍圖,以此表明自己才是真正愛台灣的。雙方攻防的最後著力點都會自然地聚焦到台灣本土層面,經由藍綠不同陣營人們的反覆強調,必然就會凸現出所謂的「台灣主體意識」。這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為何如今台灣社會公開主張和大陸統一的人越來越少,而認同「台獨」或贊成維持兩岸分離現狀的人會越來越多的主要原因。相當弔詭的是,當「台灣主體意識」在社會上不斷地因為人們的政見相左而持續發酵,它也愈加成為影響乃至左右人們觀念的社會集體意識,以致被當作社會共識而越發地得到強化,昔日主張統一的人士如今似乎集體失語,台灣近現代史歷史上一直被視作無需說明的「中國人」身份,以及任何與「中國」字眼相關的事物,竟然成為政壇上人們唯恐避之不及的東西,社會上介乎於藍綠間的中派人士主張「緩獨」或「後獨」者也不乏其人等等,凡此種種怪現象,皆與該社會意識密切相關。回想起筆者11年前即2005年接到時任台灣輔仁大學校長的黎建球先生邀請函,去台北參加海峽兩岸宗教論壇會時,曾在會議間隙,隨上海道教研究專家劉仲宇教授去台灣的道教團體及研究學者拜望陳鼓應、丁煌等朋友時,對方的主持者發言頭一句就是讓我們暖洋洋的:「歡迎祖國大陸來的朋友」!在輔仁大學參觀于斌樞機博物館時,工作人員是位相貌清雅,衣著得體的女士,她一開口,同樣瞬間拉近我們之間的心理距離:「不瞞各位先進才俊,本人就是統派」,這番直率的開場白,不啻讓筆者一行吃下來定心丸。同行的華東師大博導沈堅(十九路軍的師長之一戴戟將軍的外甥,作為也是十九路軍軍官兒子的我,和沈堅有很多共同的話題,此為後話,以後慢慢敘來,我也會在此公眾號上發表沈堅兄台的相關原創好文,以饗讀者)教授,及留日多年的郭海良教授,都對此深有同感。可以後幾年再去寶島,公開自稱自己是統派的恰如鳳毛麟角,這個情形的丕變,讓筆者感慨不已。

堪稱台灣近現代歷史上天字第一號的貪腐領導者陳水扁,雖說因有貪污公款至少達十多億元之巨的最大污點在身,且因恐其有串證之虞而被特偵組羈押;並且在2008年歲尾上演了一出「捉放曹」的鬧劇,連有關此案的法官周占春和蔡守訓都先後成為媒體關注組的焦點。但這個善於操弄深綠民意的政客,在身陷囹圄之前還頻頻到台南綠營大後方去「貼身取暖」,在他和自己家庭成員犯案的鐵證一一被曝光見報後,以前就曾「肚子扁扁,還要挺扁」的台南綠營支持者們仍然不改初衷地對其表示死忠之意,箇中奧妙就在於阿扁是他們心目中的台獨教父,陳水扁自己也曾多次標榜自己是所謂的「台灣之子」,正是受這種意識的驅使,才令台灣中南部多半挺綠民眾會「對人不對事」地看待阿扁及其海外洗錢大案之事。對他們來講,阿扁做什麼都無所謂,只有阿扁才真正是台灣本土勢力的代表,是所謂的「台灣出頭天」。根據2008年11月21日的台灣地區民調,台灣地區綠營支持者中只有50%的人理性看待阿扁被拘押,這說明起碼還有一半的人依舊對此抱有異議。可以說,「台灣主體意識」在民眾頭腦中的作祟,是導致這些深綠民眾會有「死忠」行止的重要原因。也正因如此,他們才會罔顧阿扁的「台灣之恥」,而繼續沉迷於其過往的「台灣之子」曾具有的光環中。

從2007年民進黨政權大肆動用社會公資源進行所謂「入聯公投」,而其時在野的國民黨也不顧對手民進黨的「跟香拜佛」之譏評,也迅即提出所謂的「返聯公投」,雖說二者在對待台獨的立場上尚有區分,但其時政黨間的對峙所秉持的政治口號,都將此種「台灣主體意識」強化了無數次,而藍綠色彩不同的媒體紛紛開動宣傳機器放大分貝的效果,同樣將此種帶有鮮明地域特徵的意識,深深地植根於民眾的頭腦中,一切考量都圍著台灣主體意識或與此密切相關的所謂「2300萬台灣民眾的福祉或利益」轉,在很大程度上講,「台灣主體意識」成為衡量政客是否為民眾接受的基本標尺,2008年台灣地區領導人大選時候政壇上多次叫喊的政治口號或經濟話題,實質上也都是該種社會意識的流露和別樣的詮釋罷了。筆者在2008年歲末最後一個晚上,正巧也在台北,從當時電視現場轉播101大樓發射188發焰火的實況中,再次看到所謂的「台灣主體意識」之流露,在經過1996年有濃厚日本人意識的李登輝4年之統治;以及其後陳水扁的8年掌權,這種意識業已浸潤到社會的很多層面,特別是人們對區別於大陸的「台灣」的認同觀念,已經成為十多年來長成的一代台灣民眾的共識,這也是為何在焰火打出「TAIWAN」字眼時,全部觀看焰火的五十多萬民眾歡聲雷動,媒體也特意強調說現場氣氛火爆到極致云云。這表明,即使是在藍營佔優的台北地區,事實上「台灣主體意識」也在持續地發酵作祟,在引導兩岸走向和平統一的道路上,如何辨析這種社會意識所含蘊的極大負面作用,絕對是值得引起我們思索的一個問題。

二、「台灣主體意識」的脈絡及對兩岸關係影響

1、該意識形成的主要歷史脈絡

「台灣主體意識」形成為當下主導台灣社會話語權的政治氣候,絕非是朝夕之間就可像時下這樣氤氳彌散開來的,它的萌芽發端,其實已有相當久遠的歷史,如若理清其由最初的地域族群意識發展到現下的這種外延絕對擴大了的,且被不同政黨反覆操弄和不斷強調的社會意識之脈絡,可以對其有更深層次地了解,進而達到從源流走向上準確剖解這種社會意識的真實內涵之目的。

台灣著名學者朱高正就曾指出:「台灣意識並不等同於文化主體意識。因為台灣畢竟不是一個獨立自主的民族,且絕大多數台灣同胞的祖先來自中國大陸。台灣文化基本上與中國的閩南、客家文化雷同,是地區性的中國文化,台灣的歷史因此也與中國歷史息息相關。只有通過歷史的鑒照和理性的批判,才能清楚地掌握到台灣意識形成的背景及演變的歷程。」[1]依照朱高正先生的觀點,台灣意識的形成,可追溯至中日甲午戰爭失敗後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1895年,作為戰敗國一方的清廷將台灣割讓給了日本,台灣民眾在異民族的殖民統治下進行了不同形式的抗爭,台灣本土意識是在保全自身固有的母體文化傳統中而萌生並發展起來的。在與日本佔領當局及其頒行的殖民政策(如企圖以日文教育取代漢文)抗爭過程中,台灣人對父輩傳承下來的中華文化的熱愛,是當時台灣意識中起到內核作用的重要成分。朱先生在文章中所引用的當時抗日運動中的愛國人士蔣渭水提出的口號,「要救台灣,先救祖國」,以及該口號在台灣抗日陣營中獲得的廣泛迴響,都印證了台灣意識初見端倪之時,民眾中所展現的這樣一種精神層面的現象,它本身交織著對日本殖民統治者的鮮明反抗意識及對中華文化的強烈的護衛情感。

當然,上個世紀中葉,即在二戰後光復了的寶島,由於當時顢頇腐敗的國民黨政權的行徑和作為,讓台灣本地民眾普遍感到失望,特別是1947年初發生的「二·二八事件」,更將當局者普通民眾雙方的關係降至冰點。原來的台灣意識的含義自然發生轉圜,本省人與外省人的敵對化意識亦迅速得到強化和升溫,只不過1949年從大陸潰退到台灣的蔣氏政權一直維持著政治上高壓的戒嚴體制,縱有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藉由「鄉土文學論戰」而勃興的本土化運動,但基本上還是屬於社會上涌動著的政治暗流;不過,白色恐怖的網羅讓「台灣意識」悄然發生著與日據時代不一樣的內涵變化,以外省籍人士為主的統治集團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全面掌控,反而更成為長期遭到積壓的台灣本土意識的催化因素,及至1987年台灣當局在民主化浪潮的衝擊下最終宣布政治解禁,為期38年的政治環境一旦發生巨變後,原先積壓多年的民眾能量得到了盡情地釋放和宣洩。而1986年宣告成立的民進黨也藉助這種社會能量,在政治權力的再分配中,分得了成果可觀的一杯羹;隨著政治情勢的演進變化,一些有著各色背景的社會勢力也在固有的「台灣意識」上,摻雜了明目張胆的強調台灣獨立的內容。原先對中華文化的認同,由此被台獨的政治訴求和「台灣出頭天」的悲情呼喚、以及強調「本土化」、主張「去中國化」的意識所替代,可以說,解禁後的「台灣主體意識」,至少在民進黨、台聯、南部基督教長老會等構成的色調程度深淺不同的綠營人士那裡,實質上就是台獨意識的詮釋符號。更具有歷史諷刺意義的是,以國民黨為盟主的泛藍陣營,在對待「台灣主體意識」上,雖沒有像民進黨那般食髓知味地反覆在「去中國化」上大做文章或動作頻頻,但出於選戰的考量和顧及民意,也有藍營人士基本上採取了認同或對台獨立場持有曖昧的政治態度。例如,從某種程度上講,相較於2000年當選「總統」的民進黨候選人陳水扁所提出的「四不一沒有」,2008年當選「總統」的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提出的所謂「不統、不獨、不武」,在作鮮明政治表態的程度上,實在不比前者高出多少。從馬英九8年治理下來的經歷來看,證明很多大陸人(當然也包括頂層人士)對這位眼袋不斷顯露的面目清秀之小馬哥,所抱有的殷殷期望,實在是一廂情願地單相思罷了,殊不知,馬先生的統,和大陸心目中的統,絕對不是統一速食麵那樣的統一口味,有道是,期望愈大,失望也愈大。連人家深藍人士都明白的道理,我們怎麼就想不透呢?

2、在台灣社會大行其道的原因

如果忽略兩蔣時期以所謂「漢賊不兩立」的基調打造的官方版的「中華民國主體意識」;也不論「二·二八事件」在占人口大多數的本省人和外省人之間長期存在的那種地域芥蒂引發的「台灣意識」和族群意識;更不去追述清末甲午戰爭以降台灣幾度更換歸屬主權所產生的悲憤和被拋棄感,單就1971年以後,台灣的國際空間長期受到打壓所釀成的社會政治悲情持續發酵而言,經李登輝、陳水扁兩位台灣本省籍人士執政16年後,台獨的意識形態和族群之間壁壘分明的意識形態已經成為台獨分子手中經常操弄的政治法寶。每當有重大政治經濟活動來臨,「台灣主體意識」就會大行其道,而台獨的語言和思想也不時會被作為政治的法器而被公然祭出。這種現象背後的深層原因在於:

其一,台獨勢力及其政黨多年運作的結果,令此種意識成為大搞台獨的理念基石。近年來,台灣社會的民主頻頻展現其惡質的暴力畫面,民進黨陣營上下都不敢與貪污國庫巨款成為板上釘釘事實的陳水扁切割,如「超級聖女」呂秀蓮還把挺扁說成什麼這才是「大情大義」云云,這種讓人匪夷所思的反應,只能說明民進黨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即對搞選戰時設計「奧步」陰招是駕輕就熟,但對搞經濟卻是一塌糊塗。2009年時台灣的GDP僅相當於大陸廣東一個省的GDP,且大陸會有更多省份的GDP將不斷超越台灣,近些年來的大陸經濟快速發展也已證明了這點。每況愈下的民進黨所賴以依託的台獨資本只會愈加匱乏,台獨的空間也就更受到壓縮。面對這種局勢所必然產生的焦慮與反抗,從綠營「嗆馬反中」、「打張圍陳」(如對大陸台辦高級官員的惡性人身攻擊,如梳著高高大背頭髮型的台辦主任陳雲山曾在圓山飯店遭圍困一事)等惡性事件上也可以清楚地暴露出來。

其二,藍營人士及其支持者對中華民國主體的政治認同,助長了該意識的擴散。不少藍營人士逐漸在陳水扁當局為期8年中的「切香腸」式地偷換概念過程中,對「中華民國主體意識」到「台灣主體意識」的轉圜過程中的種種怪現象,亦從最初對陳水扁之流行止的憤怒,逐漸變得無奈和麻木,甚至悄然接受和認同這種意識:「中華民國」等於「台灣」。隨著時間的推移,國民黨方面很多在政治上長期打拚的人士,對「台獨」也不再像過去那麼警覺和抵制,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以「維持現狀」作為最好的借口,來遮掩其說辭背後真實的意涵:事實上的台獨。換言之,「台灣主體意識」在這種看似合情又合理的詮釋中得到了怪異和另類的彰顯。

其三,在中產階級中間得到相當大的應和。台灣中產階級向來就是舉足輕重的社會力量,其政治上的考量往往可作為民意的風向標。鑒於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區區台灣一島當然未能倖免。其依賴出口的經濟體難以抵禦如此巨大的風暴,以致國際資金紛紛逃遁,台股指數暴跌連連,商品物價卻又不斷暴漲,百姓生活質量大大下降等,都是民眾怨聲載道的重要內容,而被中產階級視為「笨總統」的馬英九及當局顯然也是回天無力,大選時「馬上就會好」的口號,被事實證明只是美麗的肥皂泡。在這種情勢下,原本以為憑藉兩岸的開放政策會給台灣「經濟嚴冬」帶來的一絲暖意,也因大陸「三鹿奶粉事件」本身造成的惡劣影響,包括綠營方面藉機擴大對毒奶及所有大陸黑心產品的攻擊,而最終蕩然無存。這樣,在台灣社會的民眾中間,尤其是以理性見長的中產階級那裡,「台灣主體意識」的不斷萌發,及對大陸的警惕心理,只會隨著兩岸接觸的日趨頻密而更見加強。

其四,美國及日本對維持台海地區現狀的贊同和鼓勵的立場,也是「台灣主體意識」能夠在當今台灣立足並日見成形和得到強化的重要因素。西方國家樂見有能對日益崛起的大陸中國構成重大制衡的局勢,這也是美、日等國非常看重和想握有的政治籌碼。實質上,正因台灣社會普遍存在著這樣的社會意識,才令西方國家在與中國進行的國際外交縱橫捭闔中獲益匪淺。

3、已成為兩岸關係最大的夢魘

從一定程度上講,「台灣主體意識」業已成為橫亘在兩岸之間正常交往的無形卻又巨大的障礙。彼此往來尚且如此費勁,遑論完成中華民族和平統一的宏偉目標?在此意識的日見成形和影響播散下,台獨勢力堂而皇之地日趨坐大,台灣民眾對大陸的疏離和對「統一」持有異議之趨勢,只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而增強。儘管有再多的兩岸經濟、文化上的交流,甚或雙方簽訂有進一步增強互動互惠的協議,但只要此種意識不減弱和不消弭,大多數台灣民眾對兩岸政治統一的可能性所抱有的疑懼或惶恐心理,必定會被別有用心的政客煽動到極致而更趨強化。這也正如台灣學者石之瑜在一篇時文中所說的,「和解未必有利於統一,交流更非不利於台獨。……倘若事情愈拖下去,縱使改革不斷,交流不輟,但卻因為台灣內部形勢愈漸不利於統一,則台獨將成為日後更大且更難處理的包袱。」[2]正因如此,每每在出於撈取台獨選票之需、或轉移人們視線之際,這種意識必定會在一些政客們挑戰大陸、強調對立和凸顯本土的口號或行止中一再地得到加強。例如,就連已經東窗事發的陳水扁,在獄中還作所謂新詩,其蹩腳的文字依舊多次表露和傳遞冠以此種意識的台獨觀念。可以認為,「台灣主體意識」的存在,已經成為當今兩岸加深交往的最大夢魘。其泛濫的危害影響有如下述:

一是會完全抵消大陸所有對台措施的良苦用心。無論什麼充滿善意的內容,在受此種意識浸潤的視角下,都可被台獨勢力解讀或惡搞為面目全非且效果相反的舉止,從而將大陸方面的好意能夠產生的正面影響消蝕得蕩然無存。以筆者在台訪學期間的觀察所見,如2008年歲尾大陸國台辦王毅主任宣布的1300億元惠助台商以及用20億美元購買台灣生產的面板等重大利多消息,雖有時任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出面宣稱說這是大陸派送的實實在在的「牛肉」,但台灣一些報紙和電視台還是不乏有質疑聲音,說這是大陸為了解決自身的民工就業,不希望台商關廠走人,以保持穩定等。而其時熊貓「團團」、「圓圓」的抵達,也引發一些爭論,有人在電視上說這是大陸的統戰措施,而且同樣稀缺的動物「台灣黑熊」每年只有二十萬元的開銷,熊貓卻能享有一千三百多萬元的優厚待遇,非常不公平等等。

二是會基本堵死和平統一的發展兩岸關係的途徑。有別於大陸的台灣人心理,將會更頻繁地顯現於各種交往層面,以及出現在制度、社會生活、文化觀念等方面的比較上。可以肯定的是,當出現政黨輪替,如現下這樣,曾大力執行「去中國化」的民進黨上台,馬英九對兩岸都屬同一個中華民族的論述也將被「棄之如敝履」,中華郵政及其他中字型大小企業的更名之風恐怕將再度被颳起。而屆時台獨的瘋狂運作,勢必將兩岸關係再度拖至危險的戰火邊緣。

三是會潛移默化地成為根植人心的集體記憶並屢屢見諸行止。雖說有台灣學者區分「文化認同」與「政治認同」,但普通民眾對此卻不會作書獃子般地條分縷析之區別,社會大眾在愈益濃厚的台灣與中國大陸加深區隔的意識影響下,亦會有意地支持一些政客採取各種有別於大陸政權意志的行動。如2008年12月3日,問鼎「地區領導人」大位才半年多的馬英九針對達賴喇嘛的訪台意願,表示「目前時機不適宜」,這本是為了維繫兩岸目前良好的互動氣氛而作的政治考量。但同為藍營大佬的「立法院」院長、素有「藍皮綠骨」之稱的王金平就表示,對台灣來說,若達賴喇嘛能訪台,是另一層意義,台灣應既讓達賴喇嘛順利訪台,又不影響兩岸和好關係,讓世界重視達賴喇嘛訪台,對台灣產生更好的效果云云。無獨有偶,民進黨的立法院黨團也在當時著手準備提案歡迎達賴喇嘛訪台。藍綠兩派主要政客的考量雖看似有不同出發點,但其內容中都有旨在和大陸唱反調,及所謂對台灣有利的意涵,其政治後果所含蘊的針對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三、因應「台灣主體意識」負面效應的指導思想

1、提振同屬中華民族的親和力

常言道:心病還得心藥醫。與其在因應「台灣主體意識」所滋生的種種負面效應上施展拳腳,莫如在如何消弭或至少是淡化這種社會意識上下功夫。提振兩岸同屬中華民族的親和力,不斷用行動來強化對岸民眾的這種文化意識。馬英九對此已有非常明晰的表述,大陸領導層面也有積極的回應,兩岸學者在這方面的唱和互動,以及強調血濃於水的中華民族的人種、血緣、親情、歷史、宗教、習俗、道德等多方面及全方位的同源同構性,讓台灣民眾更多地感受到這種同種同屬文化傳承脈絡帶來的親切感,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消解綠營方面所倚重的「台灣主體意識」。而2015年歲末的「習馬會」,在一定程度上就有這方面的考量,其效果雖在台灣被稱為馬習會而頗受綠營人士的詬病,但這種兩岸最高層領導的會晤本身所具有的積極性,從歷史的角度來看,還是會得到正面肯定的。

2、避免過分壓縮台灣國際空間

實踐證明,過度地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儘管表面上會讓大陸「得分」,但這更會直接助長台灣社會固有的悲情觀念及產生相應的連鎖反彈。不顧美國方面及大陸的聯手反對,台灣方面當年對所謂「入聯公投」和「返聯公投」的堅持操辦,說明不論藍綠,就感情而論,在反感大陸打壓台灣的國際空間這點上是沒有本質上的區別的,口號的不同和形式的差異,只是藍綠政治的表面文章,真正的訴求在於要獲取台灣一定的國際空間,而這種爭取是不管哪個政黨在台上執政,都是絕對要努力去付諸實施的政治選項。台灣在這方面的每一次失敗,都只會加劇「台灣主體意識」的社會影響力,至於其播散後產生的社會共識及效果,對台獨勢力又絕對是最好的利用機遇。而歐美西方國家在這方面的「配合」程度,往往也成為拿捏中國,換取其所需利益的外交工具。故此大陸在適當放寬台灣國際空間的尺度上如何把握,成為能否化解這種政治悲情及相關意識,同時不讓歐美、日等國趁機獲利的主要關鍵。

3、強化深化細化兩岸交流活動

兩岸的交流活動有待進一步強化、深化和細化,這「三化」是保障和平統一基本國策得以貫徹實施的不二法門。諸如文化上的交流可擴大開放更大的尺寸,從已有的「台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與大陸網民的交談接觸,到今後大陸領導人將與台灣網民開展的直接對話聊天;是現有交流的一種突破。至於在台灣社會獲得普遍好評的電影《海角七號》,也可通過該影片在大陸播映,有利於加深大陸民眾對台灣民風民情及相關社會意識、現狀的了解。其中有關該片是否有「皇民化」的傾向,如若兩岸對此展開熱烈地討論,也是雙方加強溝通往來的契機。只是可惜這方面的討論未見深化。其它如雙方共同開展故宮藏品文化的研究,在宗教上拓展更多的交流機會,開放更多的兩岸旅遊觀光活動,在教育上提高交流質量等,盡量營造兩岸關係優先,台胞享受同等國民待遇的氛圍。

4、不斷增強大陸的國際競爭力

中華大國的和平崛起,是全球華人都引以為自豪之事,大陸在國際競爭力上的不斷增強,不必依靠打壓台灣來得以實現,相反,國民經濟上的整體實力帶來的大國地位顯著增強,更會加強台灣對祖國大陸的向心力,這種文化、經濟上的向心力,或許不會馬上祛除台灣社會民眾在政治上持有的區隔意識,但兩岸經濟實體遲早會趨向於共同體化發展,一旦兩岸經濟共同體組成,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全面機制化步上正軌,屆時雙方共商兩岸關係未來,共議統一,邁向共同利益保障的高度充分和平的願景,相信也會水到渠成地實現。


[1]朱高正:《中華文化與中國未來》,華東師大出版社2004年版,第148頁。

[2]石之瑜:《回歸比主權更深刻的民族統一》,刊載於新加坡《聯合早報》2008年11月28日。


推薦閱讀:

帶有明顯意識形態偏見的西方自由民主評價體系——以傳播自由主義民主的幾個指數為例
三合一的人腦:智力起源和意識的量化
讓你心想事成的潛意識秘密
為什麼人與人之間感應不到對方的意識?心靈感應是如何發生的?
安迪·克拉克的意識延展論

TAG:台灣 | 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