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山中問答》(一作《山中答俗人》
李白《山中問答》(一作《山中答俗人》押刪韻 問余何意①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按:① 一作事
注釋: 余:我。 棲:居住。 碧山:在湖北省安陸縣內,山下桃花岩是李白讀書處。 閑:安然,泰然。 窅(yǎo)然:深遠的樣子。 別:另外。 非人間:不是人間,這裡指詩人的隱居生活。
評註《誠齋詩話》:「問余何意棲碧山……」,又「相隨遙遙訪赤城,三十六曲水回縈。一溪初入千花明,萬壑度盡松風聲」,此李太白詩體也。《麓堂詩話》:詩貴意,意貴遠不貴近,貴淡不貴濃;濃而近者易識,淡時遠者難知。如杜子美「鉤簾宿鷺起,丸藥流鶯囀」、「不通姓字祖豪甚,指點銀瓶索酒嘗」、「銜泥點涴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李太白「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王摩詰「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皆淡而愈濃,近而愈遠,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隨心趁口,不經思維,蒼詞古意,自成天籟。非謫仙人何得此不食煙火語!《唐詩摘鈔》:趣,此絕句中拗體,三、四隻當「心自閑」三字註腳,究竟不曾答其所以。棲山原非本懷,然難為俗人道,故立言如此。《古唐詩合解》:此詩信手拈來,字字入化,無段落可尋,特可會其意,而不可拘其辭也。《而庵說唐詩》:此詩純是化機。白作此詩,如世尊拈花;人讀此詩,當如迦葉微笑。不可說,亦不必說。《唐宋詩醇》:自是君身有仙骨,世人那得知其故。許顗曰:賀知章呼太白為「謫仙人」,余觀此詩信之矣。《雨村詩話》:李詩本陶淵明,杜詩本庾子山,余嘗持此論,而人多疑之。杜本庾,信矣;李與陶,似絕不相近。不知善讀古人書,在觀其神與氣之間,不在區區形跡也,如「問余何事棲碧山……」,豈非《桃源記》拓本乎?《湘綺樓說詩》:「為政心閑物自閑,朝看飛鳥暮飛還。寄書河上神明宰,羨爾城頭姑射山」,此篇超妙,為絕句上乘。所謂「羚羊掛角,不著一字」者也。欲知其超,但看太白詩「問余何事棲碧山」一首,世所謂仙才者,與此相比,覺李詩有意作態,不免村氣。李選字皆妍麗,此則拉雜,如「神明宰」等字,比之「桃花流水」等字雅俗相遠,而俗者反雅,雅者反俗,何耶?
《唐詩鑒賞辭典》: 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絕句。 詩的第一聯「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前句起得突兀,後句接得迷離。這首詩的詩題一作《山中答俗人》,那麼「問」的主語即所謂「俗人」;「余」,詩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碧山」即指山色的青翠蒼綠。詩以提問的形式領起,突出題旨,喚起讀者的注意,當人們正要傾聽答案時,詩人筆鋒卻故意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僅表現出詩人喜悅而矜持的神態,造成了輕鬆愉快的氣氛;而且這「笑而不答」,還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懸念,以誘發讀者思索的興味。「心自閑」三個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寫照,更表明這「何意棲碧山」的問題,對於詩人來說,既不覺得新鮮,也不感到困惑,只不過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罷了。第二句接得迷離,妙在不答,使詩增添了變幻曲折,有搖曳生姿、引人入勝的魅力。 第二聯「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是寫「碧山」之景,其實也就是「何意棲碧山」的答案。這種「不答」而答、似斷實連的結構,加深了詩的韻味。詩雖寫花隨溪水,窅然遠逝的景色,卻無一點「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颯情調,而是把它當作令人神往的美來渲染、來讚歎。因為上面寫的「笑而不答」的神態,以及末句的議論都流露出這種感情。「山花如綉頰」固然是美的,桃花隨流水也是美的,它們都是依照自然的法則,在榮盛和消逝之中顯示出不同的美,這不同的美卻具有一個共同點——即「天然」二字。這種美學觀點反映了詩人酷愛自由、天真開朗的性格。「碧山」之中這種沒有名利,又不冷落荒涼的環境,充滿著天然、寧靜之美的「天地」,不是「人間」所能比。而「人間」究竟怎樣,詩人沒有明說。只要讀者了解當時黑暗的現實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詩人「棲碧山」、愛「碧山」便不難理解了。這「別有天地非人間」,隱含了詩人心中許許多多的傷和恨。所以,這首詩並不完全是抒寫李白超脫現實的閑適心情。詩中用一「閑」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並以此與「人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因而詩在風格上有一種「寓庄於諧」的味道,不過這並非「超脫」。憤世嫉俗與樂觀浪漫往往能奇妙地統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詩雖然只有四句,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其間轉接輕靈,活潑流利。用筆有虛有實,實處的描寫很形象,虛處的用筆一觸即止,虛實對比,蘊意幽邃。明代李東陽曾說:「詩貴意,意貴遠不貴近,貴淡不貴濃;濃而近者易識,淡而遠者難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皆淡而愈濃,近而愈遠,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這段話對於讀者理解這首詩是很有啟發的。詩押平聲韻,採用不拘格律的古絕形式,顯得質樸自然,悠然舒緩,更有助於傳達出詩的情韻。(趙其鈞)
賞析: 這是一首詩意淡遠的七言絕句,表現了詩人淡薄名利、超脫世俗的閑適恬淡心境與鍾情自然的情趣。 「問余何意棲碧山」。「問余」,即有人問我。「余」,此處是詩人自指,相當與現代漢語中的「我」。「何意」,也有的版本寫作「何事」,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因為什麼或者是為什麼。「碧山」,不僅僅是山的名字,也指山色的青翠蒼綠,指環境的幽靜深遠。作品開篇以提問的形式領起,直接觸及詩題,突出題旨,起到了很好的喚起讀者注意作用。 「笑而不答心自閑」。前句以問句的形式突兀領起,而此處又並未作答,而是繞開問題從另一個角度續上了一句「笑而不答心自閑」,委實接得蹊蹺,令人感到迷離。「笑而不答」,形象地再現了詩人當時憨態可掬的情態;「心自閑」,既寫出了詩人隱居山水之中的心境,也寫出了詩人對「何意棲碧山」的司空見慣與不以為奇的常態心理。正如前面欣賞家趙其鈞說的那樣:「對於詩人來說,正如既不覺得新鮮,也不感到困惑,只不過是『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罷了。本句妙在不答,這『笑而不答』不僅使作品『增添了變幻曲折,有搖曳生姿、引人入勝的魅力』,更為讀者設置了諸多疑惑與想像的空間,加大了詩意的內涵。 「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兩句既是寫碧山景緻之美,也是對開篇「問余何意棲碧山」的巧妙作答,詩人此時的心境可見一斑。據說詩人李白當年隱居碧山時常坐在溪邊的一處平坦的大山石上讀書,面對的正是穿行於山間林蔭之中淙淙作響的小溪。春日,陶林與青山相伴,落英與流水同歸。繽紛的桃花隨著清澈的溪水悠然飄向遠方,已然晉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這兩句詩體現了幽靜的環境與詩人的心境的物我合一。這一令詩人物我兩忘的幽靜之所絕非「人間」任何美景所能比擬的。從這兩句詩中我們清晰可見的是詩人酷愛自由、天真、開朗、樂觀的性格和鍾情山水、淡薄名利的人生觀。 這首詩融敘述、描繪、議論、抒情於一爐,統憤世嫉俗與樂觀浪漫於一篇,結構轉接靈活,描寫虛實並舉,詞句自然質樸,語勢舒緩悠然,意蘊深厚,心境淡然,小篇幅,大容量。
何意 拼音:hé yì(1).為什麼,何故。 宋玉 《神女賦》:「晡夕之後,精神恍忽,若有所喜,紛紛擾擾,未知何意?」 南朝 梁 任昉 《奏彈劉整》:「 整 聞聲仍打 逡 , 范 喚問:『何意打我兒?』」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琅琊王 ﹞遂大怒,詢曰:『至尊已有,我何意無?』」(2).豈料;不意。《後漢書·申屠蟠傳》:「 蟠 勃然作色曰:『始吾以子為可與言也,何意乃相拘教樂貴之徒邪?』」 三國 魏 吳質 《答魏太子箋》:「自謂可終始相保,並騁材力,效節明主,何意數年之閒,死喪略盡。」《醒世恆言·灌園叟晚逢仙女》:「吾姊妹居此數十餘年,深蒙 秋公 珍重護惜,何意驀遭狂奴,俗氣薰熾,毒手摧殘。」 清 顧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小坐柵洪橋下》詩:「何意多同心,合沓來諸方?」
碧山 拼音:bì shān(1).青山。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詩之十:「掩映金淵側,游豫碧山隅。」 唐 杜牧 《鷺鷥》詩:「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 南唐 馮延巳 《酒泉子》詞:「芳草長川,柳映危橋橋下路,歸鴻飛,行人去,碧山邊。」(2).山名。在今 湖北省 安陸市 境。 唐 李白 《山中問答》詩:「問余何意棲 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閑。」《清道光重修安陸縣誌》卷五:「 白兆山 ,一名 碧山 ,治西三十里,高二百丈許…… 李太白 讀書其下。」
自閑(自閒) 拼音:zì xián(1).亦作「 自閒 」。悠閑自得。 三國 魏 曹植 《雜詩》之五:「烈士多悲心,小人媮自閑。」 唐 李白 《山中問答》詩:「問君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 宋 蘇轍 《南齋竹三絕》之一:「幽居一室少塵緣,妻子相看意自閑。」 明 高攀龍 《夏日閑居》詩:「問君何所為?無事心自閒。」(2).謂自設防範。《新唐書·李夷簡傳》:「 夷簡 致位顯處,以直自閑,夫嘗苟辭氣悅人。」 郭沫若 《〈虎符〉附錄·寫作緣起》:「但在故事裡卻絲毫嗅不出這樣的氣息,足見得他們很能以禮自閑,我在劇中也就寫成了這樣。」
窅然 拼音:yǎo rán(1).精深貌;深遠貌。《莊子·知北游》:「夫道,窅然難言哉!將為汝言其崖略。」《文選·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若乃交神 圯上 ,道契 商洛 ,顯默之際,窅然難究;淵流浩瀁,莫測其端矣。」 張銑 註:「籌策明默,窅然深遠,難以究探也。」 清 侯方域 《倪雲林〈十萬圖〉記》:「若夫輕煙遠翠,掩映連絡斷續之際,津涯窅然者,《萬點青蓮圖》也。」(2).猶悵然。《莊子·逍遙遊》:「 堯 治天下之民,平海內之政,往見四子 藐姑射之山 , 汾水 之陽,窅然喪其天下焉。」 陸德明 釋文:「窅然,猶悵然。」《南史·梁紀上·武帝》:「一駕 汾 陽,便有窅然之志;暫適 箕 嶺,即動讓王之心。」 胡韞玉 《雜詩答鈍庵》之三:「芙蓉媚幽渚,芳菲散清曉;采之贈遠人,窅然喪塵擾。」(3).岑寂貌。 唐 李景亮 《李章武傳》:「視天欲明,急趨至角,即不復見,但空室窅然,寒燈半滅而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陸判》:「半夜窺之,窅然已逝。」(4).幽暗貌。 宋 嚴羽 《山居即事》詩:「澗戶寂無人,松蘿窅然暝。」
推薦閱讀:
※失戀了,做些什麼能最有效的緩解壞情緒 ?
※獅吼棒喝--大藏寺祈竹仁波切問答選錄
※麥粒灸問答
※成年人如何能把肩膀練得更寬大?
※有個人你愛了很多年,你和他/她之間有著怎樣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