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

前南斯拉夫諸國政區圖

馬其頓地形圖

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三分馬其頓

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ka Makedonija)是位於東南歐的巴爾幹半島南部的內陸國家,東臨保加利亞,北臨塞爾維亞,西臨阿爾巴尼亞,南臨希臘。

馬其頓為內陸國家,國土占廣義馬其頓地區的一半。國內多山,主要河流為貫穿南北的瓦爾達爾河。

原為南斯拉夫的一部分,1991年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解體後獲得獨立。

【名稱起源】

自獨立以來,馬其頓由於國名問題和希臘發生爭端,希臘反對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的名稱。對於古馬其頓,希臘方面認為古馬其頓人為古希臘人的一支,古馬其頓王國屬於希臘歷史。馬其頓共和國方面則宣稱自己是古馬其頓王國的繼承者,因此堅持使用「馬其頓」這一國名。

目前全世界約有40個國家承認「馬其頓共和國」本身使用的名稱。絕大多數國家以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現在均將該國暫時稱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Porane?naJugoslovenska Republika Makedonija,PJRM)。問題至今仍待解決。

【面積】

25713平方公里。

【人口】

211萬人(2009年)。馬其頓人為主,阿爾巴尼亞人居第二。通用隸屬於南斯拉夫語支的馬其頓語。主要民族有:

馬其頓族:64.18%

阿爾巴尼亞族:25.17%

土耳其族:3.85%

羅姆族:2.66%

塞爾維亞族:1.78%

馬其頓人多數信仰東正教,占人口的64.7%,其中絕大多數屬於馬其頓東正教。其他各種基督教教派占人口的0.37%。穆斯林占人口的33.3%。馬其頓穆斯林信仰人口是歐洲第四最高,科索沃(90%),阿爾巴尼亞(82%),和波斯尼亞- 黑塞哥維那(48%)。大多數穆斯林是阿爾巴尼亞人,土耳其人,或吉普賽人,但也有一些是馬其頓人。

【政治】

馬其頓共和國為實行議會制的民主國家,行政權由馬其頓議會(一院制)的政黨所組成的聯合政府掌握。國家元首為象徵性的總統,政府首腦為總理。

【行政區劃】

分為八大地區,計85個市鎮,首都斯科普里由10個市鎮所組成。

【首都】

斯科普里(Skopje)是馬其頓共和國的首都,也是馬其頓最大的都市,馬其頓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一居住在斯科普里。斯科普里也是馬其頓的政治、文化、經濟、學術的中心都市。

【歷史】

馬其頓地區古為希臘文明北端的邊疆地區,該地公元前4世紀時崛起的馬其頓帝國曾征服小亞細亞、波斯、埃及等地,把希臘文明傳播到中東各地。後來馬其頓先後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希臘人所主導)等統治。5世紀起斯拉夫人開始進入馬其頓地區,並且在該地(尤其是馬其頓的內陸地區)定居,因而奠定了現代馬其頓南北之分(南:希臘人/北:斯拉夫人)的基礎。

837年,保加利亞征服了馬其頓,並於10世紀末在該地的奧赫里德定都。

1018年,拜占庭帝國又征服了馬其頓,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里馬其頓多次在拜占庭、保加利亞和塞爾維亞之間轉手。

15世紀初,奧斯曼帝國征服了馬其頓,並開始了長達500年的統治。

19世紀,希臘、保加利亞、塞爾維亞復國運動相繼展開,民族主義高漲,馬其頓也成為三國的必爭之地。1913年三國在共同針對奧斯曼帝國的第一次巴爾幹戰爭中獲勝,奧斯曼將馬其頓割予三國,但三國之間又因馬其頓具體分割方案爆發第二次巴爾幹戰爭,最終希臘、塞爾維亞擊敗保加利亞,三國將馬其頓瓜分。歸屬保加利亞的部分稱皮林馬其頓,歸屬塞爾維亞的部分稱作瓦爾達爾馬其頓,歸屬希臘的部分稱為愛琴馬其頓。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瓦爾達爾馬其頓併入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王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希臘、南斯拉夫為同盟國,保加利亞參加了由德國主導的軸心國陣營,希臘、南斯拉夫被德國攻佔之後,保加利亞分得了馬其頓的大部分地區,但戰爭結束後各國之間的邊界又還原到戰前的形勢。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原屬塞爾維亞的瓦爾達爾馬其頓成為南斯拉夫聯邦的組成共和國之一,稱馬其頓共和國。

1991年9月17日,馬其頓從南聯邦和平分離,但馬隨即和希臘爆發國名爭端,最後馬其頓於1993年以「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名義加入聯合國。

1994年,希臘對馬其頓實施經濟封鎖,重創其經濟。

1995年,馬其頓與希臘簽署旨在實現兩國關係正常化的《臨時協議》。馬方被迫改換國旗並修改憲法,重申馬對希臘領土沒有任何要求。希臘最終在1995年解除對馬其頓共和國的經濟封鎖。

1999年,南聯盟爆發科索沃戰爭,近40萬阿爾巴尼亞族難民從科索沃湧入馬其頓。

2001年春,馬其頓西部的阿族人開始進行武裝叛亂,馬國爆發短暫的內戰,後來雙方於6月在歐盟官員的調停下達成停火協議,阿族同意放下武裝,馬國同意給予阿族人更多權力,之後馬國國內民族關係有一定的改善。

2007年12月10日,馬其頓總理格魯埃夫斯基表示,馬其頓願意同希臘就兩國在國名問題上的分歧進行直接談判。

2008年2月19日,聯合國負責處理馬其頓國名問題的特使尼米茲就馬其頓國名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尼米茲提出「馬其頓民主共和國」「馬其頓立憲共和國」「馬其頓獨立共和國」以及「上馬其頓共和國」等複合國名選擇供希馬兩國考慮。

2008年4月,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召開的北約峰會上,馬其頓的入約努力因與希臘的國名紛爭而遭擱淺。

2008年11月17日,馬其頓外交部表示,馬其頓已向海牙國際法院遞交訴狀,狀告希臘在其加入北約的道路上設置障礙。

2009年7月22日,馬其頓總理格魯埃夫斯基建議採取雙軌制,即採納兩個國名的做法,來解決馬其頓與希臘的國名紛爭。格魯埃夫斯基說,馬其頓在跟希臘打交道時稱「北馬其頓共和國」,在跟世界其他國家交往時就是用其憲法規定的國名「馬其頓共和國」。希臘外長多拉·巴科揚尼斯表示,格魯埃夫斯基沒有很好地理解國際社會發出的信息,那就是在國名問題上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是馬其頓加入北約和歐盟的一個先決條件。

2009年11月27日,希臘總理帕潘德里歐召集馬其頓總理格魯埃夫斯基和阿爾巴尼亞總理貝里沙,在希臘西北部三國邊境上的普雷斯帕湖畔小鎮舉行地區環保會議。格魯埃夫斯基和帕潘德里歐就解決兩國之間國名紛爭問題舉行會談,但會談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

2011年12月05日,荷蘭海牙國際法院作出裁決,判定在希臘與馬其頓之間有關馬其頓國名問題的訴訟爭端中,馬方勝訴。國際法院認為,希臘在2008年阻止馬其頓加入北約的做法,違反了雙方在1995年達成的一項協議。根據這一協議,如果馬其頓使用「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的國名加入任何國際組織,希臘不得予以阻止。

推薦閱讀:

維京人、日耳曼人、盎格魯人、撒克遜人、斯拉夫人、凱爾特人、羅馬人等歐洲古老民族之間的關係和現狀如何?
南斯拉夫是一面鏡子
亞歷山大、君士坦丁這幾個名字是怎麼進入俄羅斯的?俄羅斯有什麼比較有名的本土名字?
水岸妖女與森林老怪:斯拉夫神話里的精靈們

TAG:南斯拉夫 | 斯拉夫 | 馬其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