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書訊 | 古典學集刊

石立善主編《古典學集刊》第一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5年5月

古典學集刊 發刊辭

林慶彰

西方古典學有一定的研究對象,所謂古典是指古希臘、古羅馬的文學作品,研究這些文學作品的學問,稱為古典學。中國也有古典,但研究對象如何?有人以為凡是中國古代的典籍,都可稱為古典;有人以為專指儒家的十三經;有人説是指儒家十三經、先秦諸子、佛家和道家的典籍,各説各話,尚未有共識。

這些古典的研究,儘管著作幾乎已車載斗量,一般仍稱為「國學」或「經學」,很少人把它稱為中國古典學。國學的名稱,為日本學者所提出,有太多民族主義的色彩。經學一般都用來稱呼儒家所傳的十三部典籍,範圍較窄,且偏重人文社會方面的論述。兩者都不能用來涵蓋中國的古典。那麼中國的古典是什麼?如從學科分類的體系來看,儒家十三經以外,先秦諸子的著作、佛道的原典,都應該列入。讀了這些經典,才能全面了解中國學術與傳統文化的內涵。

中國古典學的內涵既是那麼豐富,學者只能從最切要的部分入手,即以儒家十三經為基礎,兼及先秦諸子、佛道經典的研究。如從儒家經典的角度來看,能發表研究成果的刊物並不多,今日兩岸刊物合計十餘種,一年間所能發表的論文也不過百餘篇而已,顯然不能滿足廣大學人的需求。

上海師範大學哲學學院的石立善教授,致力於中國古典學積年,有感於斯學有待重整光大,古典文明精神需要承繼發揚,專門登載古典學研究論文的刊物還有所不足,乃決心創刊《古典學集刊》,提供更開放、更廣闊、更統合的學術園地,讓學界朋友作為學術交流的平台。為了對經典的某些重要問題,作深入的討論,兼整合各方意見,本刊每期皆設有專輯與專題,或邀請對此一問題卓有研究的專家發表高見,或向學界公開徵求意見,以能達成預期的目標為原則。本刊設立的其他欄目甚多,只要是討論古代經典及其註疏,或是相關問題的論文,皆無任歡迎。

《古典學集刊》是愛好中國古典學人士的根本和共同資産,希望大家一起來灌溉它、照顧它,必然有結出碩果的一天。

2015年4月8日誌於台灣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古典學集刊第一輯 編後記

石立善

古典學,是一門樸素而高貴的學問。

在今日中國,「古典學」仍然是一個頗為陌生的名詞。中國的大學建制,包括港、澳、台等華語地區在內,皆未設立古典學學科,當然也沒有正規獨立的古典學院系。在商業文明高度發達的全球環境下,即便是擁有悠久古典學術傳統的西方國家,其古典學(Classical Studies)與學科也日趨式微與邊緣。身處這樣的時代,我們創辦了專業刊物《古典學》。作為發起人與編者,有必要就我本人所理解的「古典學」的定義及本刊的緣起、宗旨與理念,向讀者略作解釋與交待。

何謂「古典」?典者,常也,經也,法也。蓋經常大道,為天下後世之常法也。古典,即古代聖賢撰作的對於人類精神與物質生活持續不斷地發生深遠影響的具有指導意義的經典。

本刊作為第一本中國古典學的專業刊物,刊名「古典學」則特指關於中國的經典及注釋的學問,研究對象與內容以儒家經典為主,釋、道二教與諸子百家等經典為輔翼。古典學,本是一門綜合性學問,其內容涵蓋並跨越諸多領域與學科,中國古典學亦然。遺憾的是中國古典文明與學術經過近代西方文明的衝擊與「文史哲」學科的劃分,支離破碎已有百餘年,本刊之宗旨即重整、創建與經營中國古典學。本刊遵循求同存異的理念,願為對中國古典文明與精神持有關懷與抱負的海內外學人,提供一個研習與考察古典、古典學、古典學史的開放平台。舉凡古典與注釋的研究,如版本目錄、訓詁校勘、名物制度、辨偽輯佚的考訂考據,如微言大義、哲學思想、宗教文學、歷史政治的闡發詮釋,又如古典學家的學術及生平,古典學的歷史及古典的域外傳播、中外比較等,皆在容納收錄之列。

我早年負笈海外,雪窓螢幾之餘,有幸遊歷諸國,因知我國自清末迄今,文教衰敗,風俗頹壞,信仰闕失,所謂「禮儀之邦」早已名不副實。若以文明的發達程度作為衡量辨別之標準,那麼「夷」、「夏」也早已換位,今時今日的文明中心不在中國,這不能不令人痛心感傷。歸國執教後,更親身體會生存環境、學術環境之惡劣,遂一面研讀古典,一面思索國家民族文明學術之未來與出路。2011年春,當我提出創辦《古典學》刊物的初步構想後,陸續得到海內外眾多師友與同道的響應,其中既有高山仰止敬慕已久的先生前輩,亦有素不相識初出茅廬的學子後生,案頭盈尺的稿件讓我深感吾道不孤,斯文在茲何曾墜!創刊號以我自身的專攻領域——儒家經學研究為主體,「詩經學專輯」收錄論文十篇,「經學與經學史」欄目收文十三篇,「諸子?佛道」欄目收文三篇,「文獻輯佚?札記」欄目收文四篇;作者來自中、日、港、台,時代自西周至現代,文本從傳世經典到出土金文竹簡,地域從中土西域到東瀛,煌煌三十篇逾六十萬言!

灰暗的霧霾和陰冷的面孔,常使人陷入煩躁不安,甚至有時會忘記自己從何處來,該往何處去。幸好有一床聖賢書相伴,令我清醒,也令我在無法獲得任何出版經費資助的情況下,一次次從沮喪中振作,堅定初衷。

最後,我要感謝的是摯友黃曙輝兄,他始終如一的默默支持與超乎凡常的耐心等待,使本刊終於得以問世。

2015年4月2日記於有文齋

古典學集刊第一輯 目錄

《古典學集刊》第一輯石立善主編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5年5月

目 錄

發刊詞 林慶彰

《詩經》學專輯

《詩·衛風·旄丘》「流離」探析:兼談《上博八·鶹鷅》 季旭昇

《毛詩箋》在鄭學中的意義 〔日〕池田秀三 著 洪春音譯

漢人《詩經》自然興象說發微 許子濱

敦煌《詩經》卷子經字異文疑義析論 洪國樑

德國柏林舊藏吐魯番出土唐寫本《毛詩正義》殘葉考 石立善

慧琳《一切經音義》引《詩》考 許建平

《七經孟子考文》中《詩經》寫本研究的再認識 王曉平

惠棟的三家詩研究 張素卿

《詩經·麟之趾》匯通 劉毓慶 張小敏

《詩經》辭典述評:兼論古籍辭典的編纂 李雄溪

經學與經學史

論「士斵本」與「士首之」及相關問題 單周堯

由《洪範》「作福作威」推論西周彝倫 顧濤

從簡帛《五行》篇到《孟子》:一段重要歷史的追蹤 常森

五嶽與三公:經學與漢代的山嶽祭祀 徐興無

鄭學第一原理 〔日〕喬秀岩

論謝莊《春秋左氏經傳圖》 〔日〕南澤良彥 著 簡亦精 譯

唐寫本《舜典釋文》王肅注考論(上) 錢宗武 程興麗

從《五經正義》旁采舊注看「疏不破注」之立論偏頗 王卯根

《日本國見在書目錄》中所著錄之《春秋公羊解徽》 〔日〕古勝隆一

日本易學中的禁忌:以禁忌對明經博士家清原家的影響為考察中心 〔日〕水上雅晴

論《五禮通考》對阮刻本《周禮註疏》的校勘價值 王鍔

從《爾雅註疏》看中華書局影印本和南昌府本的差異 方向東

論孫詒讓對「官聯」的詮釋                徐到穩

諸子、佛道典籍

新發現「王逸《文子》注」佚文及其考辨 蘇芃

王弼《老子注》「造形」訓解 李若暉

現存《壇經》的祖本及其演變 侯沖

文獻輯佚 札記

孫星衍遺文續補 陳鴻森

《淮南萬畢術》輯證 蕭旭

庾蔚之禮學著作考證與輯佚 張帥 丁鼎

《子之弄鳥尊》應稱《子?弄鳥尊》 何家興

編後記 石立善

推薦閱讀:

反思文化脊樑今猶在!
Latin AS-Level Practice Passages 3 Verres in Cicero
原文賞析 #Noctes Atticae# XVI. xix.: 阿里昂的故事 (1)
文明的崩塌——六世紀羅馬不列顛意象
每個時代都能看到它的影子——讀《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TAG:古典學 | 古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