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伊拉克戰爭中的真正收穫
第一,美國在中東的戰略目標得以初步實現。控制大中東是美國多年來夢寐以求的戰略目標。伊拉克東接伊朗,西鄰敘利亞,處於中東阿拉伯世界的腹地,對美國而言,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美國通過伊戰已經將伊拉克改造為美國的軍事重鎮和戰略支點。中東問題專家馬曉霖指出,美國已經將新伊拉克打造成其在中東的另一個軍事盟國,使美國的軍事滲透與存在在阿拉伯—伊斯蘭腹地實現了系統化、一體化和長期化。美國佔領伊拉克伊始,便開始了在軍事、民事和行政層面改造和控制伊拉克的進程。美國不僅派大量專家和顧問進駐伊拉克核心權力部門,還在巴格達和巴士拉建造了超大規模的大使館和領事館,伊拉克的政治、軍事、安全乃至經濟命脈都掌控在美國手中。 同時,藉助兩場針對薩達姆政權的戰爭,美國將沙特、科威特等海灣多個阿拉伯國家掌握在自己手裡,不僅與其簽署軍事合作條約,建立美國軍事基地,甚至將美國的中央海軍司令部和第五艦隊總部落戶巴林。 第二,美國牢牢掌控著伊拉克及中東的安全主導權。伊拉克目前安全局勢儘管動蕩不定,但是美國通過政治軍事部署牢牢掌控著伊拉克國內的安全局勢。 美軍「作戰部隊」最終撤離伊拉克並非美軍作戰行動的終結,甚至只是具有象徵性意義,美國還通過各種方式保持在伊拉克的軍事存在,如美國當前在伊拉克建立了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擁有1.5萬人的大使館,美軍將在巴格達保留足夠規模的武裝部隊,用以保護美國駐伊使館和人員的安全,而且憑藉美國全球超強的軍事投送力量,如果伊拉克局勢需要,周邊美軍隨時可以重新返回伊拉克執行作戰任務。 第三,美國成功在中東推廣其價值觀。自二戰結束後,美國一直有「輸出民主」的傳統,伊拉克就是美國「大中東計劃」的拼圖之一。美國打伊拉克戰爭的一個深層目的,就是徹底瓦解以薩達姆為代表的阿拉伯民族主義,推廣美國的價值觀。 開戰之前,小布希就宣稱他的目的是要為中東地區樹立一個民主的樣板,進而向整個阿拉伯世界實行民主輻射,為建立一個美國治下的世界新秩序開闢道路。美國通過伊拉克戰爭推翻薩達姆政權,建立了民選的親美政府,終結了伊拉克複興黨多年的統治,重構了伊拉克政治與社會生態格局。伊拉克由原來的共和國通過全民公決形式確立為聯邦制國家。戰爭之後,伊拉克的權力結構發生逆轉,什葉派和庫爾德人步入權力中心,改變了伊拉克數百年來遜尼派少數居於壟斷和統治地位的權力結構。 在短短几年時間裡,伊拉克「民主政治」框架從無到有,完成了西方國家幾十年乃至上百年走過的道路。在「伊拉克效應」帶動下,加之美國不斷在中東推廣和鼓吹其「普世價值」,巴勒斯坦、黎巴嫩、沙特、埃及等國先後在民眾抗議及國內騷亂的重壓下舉行總統、議會或地方選舉。 第四,美國有效維護了美國在中東的經濟利益。文章稱,伊戰近十年來,美國斥資600億美元用於伊拉克戰後重建,平均每天花費超過1500萬美元。當前,伊拉克經濟重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十年來伊拉克的整體經濟狀況逐漸好轉,2012年更是達到了 9%的增長率,當年大批逃離家園的戰爭難民逐步返鄉,2003年後伊拉克國內手機用戶翻了125倍,互聯網接入數量從 4500飆升至 1600萬,伊拉克經濟正在逐步與世界接軌。伊拉克經濟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石油收入大約佔伊拉克國內生產總值的70%、財政收入的95%,伊拉克戰後石油業發展迅速,目前日石油出口已達220多萬桶,是200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2013年,美國總統奧巴馬就伊戰結束談話稱伊拉克未來幾年的經濟增速將超越中國和印度。 文章稱,通過伊戰,無論是從地緣結構還是從能源供應的角度看,美國已經完成了對中東及其豐富油氣資源的掌控。眾所周知,伊拉克石油儲量為1120億桶,居世界第二。另據美國能源情報署預測,在伊西部沙漠下還埋藏著 2200億桶的石油,如果這一推測屬實,伊拉克石油儲量將超過沙特,躍居世界第一。伊拉克2007年通過了《石油天然氣法》,依據此法,美國等西方石油巨頭將獲得 30年開採伊拉克石油的合同。在開始階段,西方石油公司可分得該國石油收入的60%—70%,直至收回成本,此後還可得到伊拉克20%的石油收入,這項法案意味著美國可以控制一半以上的中東石油。 文章最後指出,伊拉克戰爭給美國和中東地區帶來巨大的損失,同時使美國在中東攫取了豐厚的戰略利益。當前的中東和伊拉克還有許多亂象,導致民眾疾苦甚至生靈塗炭。但是奉行實用主義的美國只是在涉及其切身利益時才會真正干涉和介入,因為中東區域內一定程度上可控的混亂局面恰恰符合美國渾水摸魚的行事風格。
( 編輯:wangshun)
推薦閱讀:
※?句句經典,誰看誰收穫
※美媒:「習特會」取得三大收穫 成果超預期
※迎接女人經濟大戰:「精準省」收穫優惠
※平坦腹部,收穫好身材,愛的時候全心投入,分開了就一別兩寬
※專題 | 敢於不同,才會收穫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