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教育是心靈的對等交會過程

題記:教育是心靈的對等交會過程。就像照鏡子,你給鏡子一個笑臉,鏡子才會粲然相視;你怒目猙獰,鏡子裡邊絕不會含情脈脈。教育是在種地,播下種子、撒手不管,長出來的必然是孱弱;細心耕耘、不違農時、耐心等待、不揠苗助長,才會收穫豐厚。教育之所以會產生不如意,定是某個環節違反了規律。當問題嚴重了之後,我們會指責孩子,你辜負了我們。這是不懂教育、推卸責任的話語。

雲龍

在台北縣三峽鎮東南邊陲的深山之中,有一所小學——三峽鎮有木國小,教師兼作家凌拂曾在這裡任教多年。相比城裡學校的擁擠,山區學校顯得格外寬敞。教室里學生最多的時候也就20餘人。這給老師們提供了與孩子們充分接觸、溝通的時空。老師們可以靜下心來研究學生的行為表現,找到與孩子心靈對等交會的契機……

要尊重學生的價值判斷

孩子為什麼要進入學校讀書?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通過學校的教育,使孩子懂得與他人、與自然、與社會進行互動所需要的符號和法則,以便使自己能夠融入到這個世界。

凌拂教一年級學生學習標點符號時,有一個叫阿戊的孩子,寫作時一個標點符號也不用。為了讓阿戊明白標點符號的妙處,凌拂用盡各種辦法,但無論如何講解,阿戊總是繼續沒有標點符號的寫作。直到五年級,換了語文老師的阿戊才有了變化。一天,凌拂和阿戊相遇閑聊,阿戊的話才讓凌拂恍然大悟。「從前寫作文從不用標點,幹嘛那麼麻煩,浪費時間。現在五年級,每天都要寫日記,我就用標點給它算好格子,每換一行到上面,就畫一個圈分段,這樣可以少寫很多,但是看起來文字很多。」原來,阿戊覺得標點耽誤課業完成的時間時,標點符號就是無用之物;當他發現標點可以減輕課業負擔時,標點符號就成了有用之物。

教師教某一知識,總是希望孩子們反覆練習、熟能生巧。但有時,孩子不去使用,不一定表示孩子不會用。孩子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教師不能全憑經驗去揣測,否則孩子會覺得老師很無聊,並由此關閉與老師溝通的渠道。孩子做每一件事情,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大人覺得某事不太符合常理,希望孩子加以改正或不許孩子去做的時候,先要搞明白行為背後的真實想法,或許在了解了之後,你反而會認同孩子的想法。

欒樹花朵

學習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作為教師,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容易的,但要讓孩子對一件事情持續關注,並不斷深化對該事物的認識,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教三年級的時候,凌拂曾引導學生觀察校園裡的植物,使孩子們認識了不少植物,包括台灣的欒樹。班上有一小女孩對凌拂說:「老師,我現在才發現,原來我們家巷子種的都是台灣欒樹。」一天清早,小女孩帶著發現的喜悅對凌拂說:「老師,台灣欒樹會開花耶!」凌拂故作驚訝地問她:「什麼顏色?」她肯定地說:「黃色。」凌拂再問:「你確定台灣欒樹的花只有一種顏色嗎?」小女孩扭頭就走並丟下一句話:「明天再告訴你。」第二天,她對凌拂說:「台灣欒樹的花瓣是黃的,花心是深紅色的,像絲絨一樣。」凌拂又挑著眉毛問:「你確定台灣欒樹的花只有兩種顏色嗎?」小女孩再次扭頭就走並丟下同樣的一句話。就這樣她們倆一來一往,小女孩逐一把台灣欒樹的小花觀察到深透。小女孩五年級的時候,依然對台灣欒樹保持著很高的興趣,一天她在台灣欒樹下撿到一顆欒樹果子,孩子滿心歡喜,將它送到凌拂的辦公桌上。

我們的教育可能太過於注重立竿見影的效果,教了之後希望立刻就能看到結果,容不下太多的時間與空間。在設計教學的時候,雖也注重情境的創設,但常以為學生對周邊的事物是很熟悉的,教師只要在課堂上提一下,學生立刻就會明白,所以給學生留下來的觀察現象、理論聯繫實際的時空太狹窄,孩子們往往淺嘗輒止。這樣是不可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如果在學習探索的過程中不斷有挑戰性的任務出現,孩子會非常興奮,並逐漸沉浸其中。這需要教師自己首先想明白,然後找準時機引導孩子,一步步將其推向快樂的巔峰。

雙面母豬

關係第一,知識第二。親子關係、師生關係,對學生的學習狀況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其中親子關係更為重要。

有一年,凌拂請三年級的孩子們寫出爸爸常說的一句話,結果多數孩子寫的是「還不去做功課」之類的語言。通過孩子的書寫與閑聊,凌拂發現,親子之間的對話非常貧乏。

五年級的一次作文課,凌拂講到了故事中的借喻、隱喻等,然後要求孩子們寫一篇習作。一個小朋友寫了一篇題為《雙面母豬》的作文,部分內容如下:

「有兩隻豬去買菜。母豬偶爾遇到朋友聊會兒時,會提著全部的東西並且還牽著小豬!大家都說母豬是好媽媽!但是回到家,母豬就要小豬將買來的東西放到它要求放的地方。之後小豬拿考試卷給母豬看,因成績不理想母豬不停地罵小豬,突然電話鈴聲響起,母豬又用非常親切的聲音講電話。小豬覺得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它真的非常想要長大。」

給孩子吃好、穿好,督促他好好學習,孩子是否就會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天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是否就能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這是一個快速賓士的時代,每個人都像被推著一樣,不由自主地往前趕。因為跑得快,所以就會忽略身邊的風景和細節,而孩子正是自己身邊最重要的風景。

開放教育

凌拂在書中記錄了她所在學校開展「開放教育」所衍生出來的種種怪象,這種情況在大陸的學校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

「開放教育」的源頭學校——森小的教室里用的都是小黑板,於是有木國小的校長決定將自己學校教室里的大黑板全改換成小黑板。老師表示不理解,校長不予理睬。老師再打電話到森小詢問採用小黑板的原因,森小說因受經費限制不得已而為之。但是校長依然不聽,不管學生上課與否,堅決要對教室立刻進行改造。看到有的開放學校設立了親水區、觀鳥亭,校長也要在學校搞這樣的建築。凌拂等老師給校長建議,沒有必要去搞這樣的建築。但校長執意要做,還將觀鳥亭和親水平台放到了教室的屋頂上。沒過多久,屋頂滲水,下面教室無法使用,上面的觀鳥亭和親水平台也逐漸荒蕪。

不少學校都在忙著「開放教育」,看上去每個學校都搞得轟轟烈烈,但就是看不到學校課程的總體精神是什麼。很多學校才搞了沒幾天,就開始成果彙報和展示,好像只要喊一個口令,課改就可以立刻完成似的。課改的核心是什麼?首先是思想觀念的解放和更新。在課改的推進過程中,能起到關鍵作用的是一線教師,我們是否將課改的理念和思路與教師做了深入的溝通,並徵得大家的理解和認可?教師的觀念更新了,課改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其次是文化的傳承與建設。課程和活動,都是文化傳遞、再造的載體,只有梳理清晰我們要建設怎樣的文化,才能夠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將其落實到位。


推薦閱讀:

大愛無言,震撼心靈
因為真的在乎【圖文心靈雞湯】
心靈深處的菩提樹
相遇,那心靈深處的暖
人的心靈像是一片田地,不種莊稼就會長出野草

TAG:教育 | 心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