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交流] 談「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句話,我記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陳鶴琴說的。現在被不少教育者廣泛引用,而且引起了爭論。我想,陳鶴琴當初說這話時,一定不會引起誤解,因為任何話都有特定的含義。陳鶴琴之所以這樣說,在我看來,他是強調教育者對孩子的一種責任與信念及教育者基於這種責任與信念對自己的嚴格要求。這句話的真理性在於:不輕易對任何學生喪失信心。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反映的是學生觀——學生都是可以「教好」的。 任何學生作為教育對象,首先要承認他是可以教育的,是可以通過教育使他成長進步的,不是「朽木不可雕」的。這無疑是正確的。 但「教好」又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不同的學生千差萬別,讓他們思想學習各個方面都齊步走,是不可能的。就短期說,只要每個學生都在他們原來基礎上有所進步,就應該被認為是「教好」了。就長期說,教的學生部分成為優秀人才,多數成為合格公民,就應該被認為是「教好」了。有人把「教好」理解為就是讓每個學生都考上大學、甚至都考上重點名牌,是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下形成的片面認識,犯了思想上絕對化的錯誤。 同時,還要認識到,「教好」是一個過程。一方面,昨天沒有「教好」,不等於今天不能「教好」;今天沒能「教好」,不等於明天不能「教好」。另一方面,昨天有進步,還沒達到「好」的標準;今天有進步,還是沒達到「好」的標準;但堅持下去,不斷進步,就能達到「好」的標準。這個過程,是「教學相長」的過程,既是學生不斷進步的過程,也是老師不斷提高的過程。 「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是對教師的激勵——教師要不斷提高教育水平。 不是任何人都適合做教師。但適合做教師的人中,不會教的老師、教不好的老師,肯定也是有的。 話說回來,那些「會教」的、「教好」的老師,也不是一上講台時就「會教」、就能「教好」的,更不是天生的。他們也是逐步成長起來的。 如果在教育教學中遇到了困難,學生沒有取得自己期望的進步,教師應反思自己還有哪些做得不夠好,及時總結提高,選擇更合適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從而達到了教育目的。那麼,就不僅是學生進步了,教師也進步了。 很多優秀教師寫的教育日記、建立的學生成長檔案,就是這樣不斷探索的軌跡。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教師可以而且應該用這句話不斷激勵自己,並把教好每一個學生作為自己的職責和理想。 我相信,我們為師人只要心存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種信念,就不會放棄每一位學生,也不會向工作中的磕磕絆絆所嚇到,定會「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推薦閱讀:

5歲男孩在幼兒園午睡後就再沒醒來,查明原因後家長和老師崩潰了
著名畫家衣惠春老師山水畫作品欣賞
(5)劉希彥老師2014年8月9日
李老師解析方步的技術要領
【話題】:家長:「我們啥都干,要老師幹啥?」

TAG:交流 | 學生 | 教學 | 沒有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