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局勢與ISIS揭秘(五)
第五章:ISIS在建立之初,就逐漸摒棄了基地組織以破壞摧毀為目標的恐怖活動、代之以建國稱號為目標的暴恐行徑,尤其是ISIS現任領導人巴格達迪以伊斯蘭法為依據、以伊斯蘭「聖戰」為大旗,同時善於運作大戰略,以致於這個暴恐組織得以形成「伊斯蘭國」,這是人類「恐怖史」上的「新篇章」。如果國際社會再不加以重視,其危害將難以預估。
謹將此文獻給苦難中的敘利亞難民。
第五章 伊斯蘭國(ISIS)與「聖戰」
二十一世紀以來,各種極端組織宣揚聖戰,到處製造各種恐怖襲擊,危害平民百姓,成為世界一大公害。美國經過十年反恐,在2011年擊斃了本·拉登,原以為獲得了反恐戰爭的歷史性勝利,沒想到在中東又出現了一個比基地組織更加暴烈的ISIS。ISIS以伊斯蘭「聖戰」為旗號,在伊拉克和敘利亞兩國縱橫馳騁、血腥殺戮,甚至在法國巴黎製造連環恐怖襲擊,令全世界為之震動。
2015年11月13-14日,法國巴黎及其北郊聖但尼發生連續恐怖襲擊事件,共造成約130人遇難。
本文並非譴責ISIS的文告,而是准學術的分析性文章,所以多採用中性辭彙,讀者不要因此而懷疑筆者對暴恐組織的立場。
1,ISIS的發展簡史
ISIS最早的創立者是約旦人扎卡維。1979年的時候,蘇聯侵略阿富汗,中東各國的穆斯林青年紛紛參加阿富汗的抵抗組織,抗擊蘇軍的入侵。在這股大潮下,扎卡維也在80年代末奔赴阿富汗,後來歸附了本·拉登的基地組織。
扎卡維,本·拉登的副手,基地組織內的三號人物;生於約旦,伊斯蘭激進份子,激進的伊斯蘭游擊組織網路統一聖戰組織領導人。
2003年3月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的統治,這樣在伊拉克北部出現了權力真空。扎卡維於是前往伊拉克發展自己的恐怖事業。眾所周知,薩達姆是遜尼派穆斯林,所以他在台上時,對什葉派多有壓制;美軍推翻薩達姆政權後,扶植了一個什葉派政府,什葉派人民當然是高興了,但遜尼派感到了失落和不滿。
基地組織就屬於遜尼派,所以扎卡維就有了遜尼派的群眾基礎,得以在伊拉克北部的遜尼派集聚區大力發展,成效顯著,扎卡維也因此坐上了基地組織第三把交椅。但他在2006年被美軍炸死了,後來兩三位繼任者也都被美軍炸死了,現任ISIS的掌門人是巴卡爾·巴格達迪。
巴格達迪是在2010年上任的,可謂是受命於危難之際,是這個組織最為衰落之時。美國自認為已經極大地削弱了伊拉克境內的各種各種暴恐組織,於是在2011年年底撤出了駐紮伊拉克的美軍。幾乎與此同時,阿拉伯之春席捲了中東,這為巴格達迪提供了歷史機遇。
哪裡越是混亂,哪裡的恐怖組織就越能發展。當阿拉伯之春的春風刮到敘利亞後,巴格達迪決定將組織轉向敘利亞發展,試圖在亂局中渾水摸魚。這一步棋決定了ISIS在後來爆髮式的擴張。
巴格達迪很有策略,如果他一開始就打出ISIS的旗號,大張旗鼓地進入敘利亞,馬上會引起美國的警覺。於是他先派遣了一小部分人,以勝利陣線的名義進入敘利亞,而且勇猛地打擊敘利亞政府軍,畢竟巴沙爾政權也是對立的什葉派,這令西方國家和阿盟都非常高興,於是乎,勝利陣線獲得了很多援助。勝利陣線也沒辜負這些國家的期望,在戰場上表現得尤為勇猛,比敘利亞自由軍的戰鬥力強大許多,一時間成了各種反對派武裝的楷模。逐漸地,勝利陣線打出了「聖戰」的大旗,開始搶奪自由軍的地盤,吸納各種反對派的人員,勢力日漸壯大。巴格達迪看到這個勢頭,於是將ISIS主力開進敘利亞。
此時,勝利陣線在敘利亞已經很有勢力,不再想服從巴格達迪的領導,於是轉而接受基地組織總舵主扎瓦赫里的直接領導。扎瓦赫里也對巴格達迪說:以後勝利陣線是基地組織在敘利亞的分支,你是基地組織在伊拉克的分支,互相獨立,都聽我的領導。
巴格達迪對此的回應是:命令進入敘利亞的ISIS主要攻打勝利陣線,最終迫使其就範;這樣,ISIS就在敘利亞完成了整合,發展得更為順利,到2013年年底已經擁有了超過1萬人的兵力,控制了敘利亞廣大的東部及部分北部地區。
也就在2013年,敘利亞政府軍獲得了俄羅斯的大量武器援助,又得到黎巴嫩真主黨的出兵支援,一度開始反攻。看到這個形勢,巴格達迪決定避其鋒芒,決定回師伊拉克。
返回伊拉克的ISIS是異常順利,在2014年元月就攻佔了省會城市拉馬迪和軍事重鎮費盧傑,6月份又以八百前鋒進攻摩蘇爾,三萬政府守軍幾乎在瞬間崩潰了。
攻佔摩蘇爾使得ISIS獲得質的飛躍。一是具有極大的象徵性意義,因為摩蘇爾可是伊拉克第二大城市;二是政府軍在崩潰時,將價值30億美元的軍械庫留給了ISIS;從此,ISIS就有了M1AI坦克,有了裝甲悍馬,有了加農炮,儼然成為了美械師。
更為嚴重的是,摩蘇爾是位於伊拉克正北方的城市,是遜尼派集中地區,而且又是遭到什葉派壓迫最為嚴重的遜尼派。所以這些居民一聽到ISIS打了過來,基本上是奔走相告,不少青壯年遜尼派主動協助ISIS,令城中的政府軍成了過街老鼠。當ISIS正式進入摩蘇爾時,受到當地群眾夾道歡迎。
巴格達迪看到這種形勢,就順勢宣布建國了,國號「伊斯蘭國」,自稱「哈里發」。「哈里發」意為先知穆罕默德的繼承人,將宗教與世俗的權力集於一身,比國王的級別高,相當於古埃及的法老。
巴格達迪:現任「伊斯蘭國哈里發」。
2,ISIS名稱的演變
ISIS這個組織起初不叫這個名字,現在也不叫這個名字了。我們現在以其名字的變化為線索,再梳理一下這個暴恐組織的發展。
前文提及,扎卡維乘著美軍侵略伊拉克之時潛入伊拉克,逐漸發展出一個組織,在2004年時取名叫「統一聖戰組織」,英文名稱為「Monotheism and Jihad」。Monotheism意思是「一神教」,Jihad就是傑哈德。那麼傑哈德與聖戰又有何關聯呢?
所謂聖戰(Holy War)起源於十字軍東征。中世紀歐洲天主教會是這樣進行戰爭動員的:我們要向穆斯林發動聖戰,從他們的手中奪回耶路撒冷,你們如果戰死在異國的疆場,馬上可以進入天國。於是「聖戰」就成為十字軍巨大的精神感召,從此「聖戰」一詞被賦於了濃厚的宗教意義。
西方學者將阿拉伯語中的「傑哈德」理解為「聖戰」,並不完全正確。傑哈德的字面意思是:奮鬥,其在宗教層面可分為四類:心、舌、手、劍。「心」就是按照真主的教導,自覺地同內心邪惡作鬥爭,凈化心靈,堅定信仰。「舌」和「手」就是以口、筆傳播伊斯蘭,勸導大眾信奉伊斯蘭。「劍」,是指用武力手段護法護教,這一點似與我們現在所說的聖戰比較接近。
《古蘭經》,是伊斯蘭教的最重要的經典,又稱《可蘭經》。穆斯林相信《古蘭經》是真主安拉的啟示,它被廣泛認為是最優秀的阿拉伯語書寫文學作品,但亦有人批評《古蘭經》的歷史真確性及道德觀點。《古蘭經》的篇章被稱為蘇拉,節句則被稱為阿亞。(圖為沙烏地阿拉伯出版的《可蘭經》)
《古蘭經》是這樣說的:只能為了反抗對穆斯林的迫害,或為解救處於殘暴統治之中的人們,才能使用「劍」,才能用武力傑哈德。但極端分子對這一點的理解也會非常極端,他們將西方國家對中東的干預和入侵,以及中東的世俗統治都解讀為是對穆斯林的迫害,這樣就為其極端的暴力行為找到了教義上的依據,從而對普通民眾具有了可怕的感召力。他們或許忘了,《古蘭經》還有一句話:「你們當為主道而抵抗進攻你們的人,你們不要過分,因為真主必定不喜愛過分者。」
可以這樣說,原本的傑哈德是為了消除世界上所有形式的極端行為,但是有著偏激思想的極端分子假借傑哈德的名義,發動各種暴力恐怖襲擊,導致無辜生命的喪失,確和當年的十字軍東征具有相當的可比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傑哈德又真是「聖戰」的意思了。
扎卡維之所以將組織取名叫「統一聖戰組織」,目的就是以武力傑哈德為依據,假借伊斯蘭聖戰的大旗,為其恐怖主義行徑張目。他的繼任者拉希德·巴格達迪在2006年將該組織的名字改為「伊拉克伊斯蘭國」,英文是「Islamic State in Iraq」,簡稱ISI。這意味著,其鬥爭目標已不再是要將美軍趕出伊拉克,而是要在伊拉克建立一個政教合一的伊斯蘭國。
伊斯蘭國旗幟。
2013年4月9日,這個組織在敘利亞吞併了勝利陣線後,現任領袖巴卡爾·巴格達迪(文中簡稱的巴格達迪均指該人)將組織改名為「伊拉克和大敘利亞伊斯蘭國」,英文名「Islamic State in Iraqand al-Shams」,簡稱ISIS。也就是說直到2013年,這個組織才叫ISIS,但後來又改名字了,巴格達迪在2014年建國稱號,將名字改稱「伊斯蘭國」,英文是「Islamic State」(簡稱IS),言下之意是天下穆斯林的集聚地都是伊斯蘭國的應屬範圍,可見其在疆域上的野心。
本文為了統一起見,還是將這個暴恐組織一律稱之為ISIS;在強調其國家形態時,則呼之「伊斯蘭國」(IS)。
3,伊斯蘭國概況及其制度建設
這個所謂的伊斯蘭國,橫跨敘利亞和伊拉克,面積大約25萬平方公里,和英國差不多,還定都敘利亞的拉卡。佔領區的人口約1000萬,軍隊數量已經暴增到目前的9萬多。
「伊斯蘭國」疆域圖(截至2015年11月15日)。
這個伊斯蘭國的宗教信仰屬於原教旨主義的、極端的伊斯蘭遜尼派。原教旨主義就是將宗教經典當作超時空的、永恆的、絕對的真理,堅決反對世俗化,堅決抵制正在變化中的文化。而極端主義思想認為世界上只有絕對的善和絕對的惡,沒有中間地帶,其口號就是:誰不和我站到一起,誰就是反對我,我就要打擊他,甚至消滅他。
所以對於伊斯蘭國來說,如果不屬於遜尼派者,不是伊斯蘭原教旨主義者,都是其對立面,甚至是敵人。這樣,異教徒、無神論者及什葉派等等都成為其反對的對象。
ISIS的極端性不只在於其殘酷殺戮,更在於其毫不掩飾地展現殺戮。例如抓到俘虜後不但要砍頭,而且拍下行刑過程發布到網路上,把這個違反人類基本規則的行為當成很威風、很榮耀的事向全世界展示。其實拉登在死前就做出了明確的指示:不要再和伊拉克這個組織發生關係,他們太極端、太暴力,壞了我們基地組織的名聲。新任總舵主扎瓦赫里沒有很好地執行拉登的「遺訓」,結果等巴格達迪強行吞併勝利陣線後,才憤然斬斷了與ISIS的關係,現在雙方已經是水火不容。
ISIS如果只是這樣一個胡砍濫殺的組織,根本不可能發展到這麼大規模。它必然有其相應的宗教政策及各種制度的建設。筆者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對伊斯蘭國內部的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
伊斯蘭國控制範圍的變化(灰色部分,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
伊斯蘭國的宗教政策是這樣的:對於佔領區的異教徒,要麼改信伊斯蘭教,要麼交吉茲亞稅(異教稅);如果既不願改變信仰,也不願交錢,那就限期離開伊斯蘭國,否則處死。這是非常極端的,目前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和政府敢於公然實行這種宗教政策。但並沒有我們最初想像的那麼極端,伊斯蘭國還是給異教徒一條活路的,雖然不讓好好地活。
據曾經潛入到伊斯蘭國的人員說,伊斯蘭國內部實行非常嚴苛的伊斯蘭教教法,比如婦女必須帶面紗,男子不能抽煙喝酒等等,一旦違反,就會受到暴力懲罰。在伊斯蘭國,但凡誰敢公開反對這個組織,必然是死路一條;但是如果好好地做順民,就可以安安穩穩地生活。所以有不少居民聲稱:伊斯蘭國恢復了原有的秩序。
事實上,伊斯蘭國在其佔領區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管理制度。中央設立了八個部門:財政部、國防部、宣傳部、伊斯蘭教法部等,在地方設置了12個省。
「伊斯蘭國」發布的領土遠景圖。
在2014年的時候,伊斯蘭國發布了一份地圖,認為它應該在這些地區(橙色區域)佔據主導地位。
對於新佔領的地區,先是屠殺俘虜和反抗者,然後就是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恢複電力和供水系統,並建立學校、救濟窮人,還打擊投機倒把,穩定物價。同時在各個關卡設立收費站,收取「過路費」、「過橋費」之類,還向國外司機頒發伊斯蘭國交通部的通行證。甚至還向居民頒放護照——「伊斯蘭哈里發國」護照。
總之,ISIS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恐怖組織,只知道鑽山洞、打游擊、搞幾個爆炸事件,而是一個分工嚴密、自我維持的准政權形式。
4,巴格達迪及其戰略
巴卡爾·巴格達迪生於1971年,是一個遜尼派伊拉克人,還是專門研究伊斯蘭法的博士。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後,他就加入到打擊美軍的武裝組織中,在2005年被抓入獄,關了長達四年。這對他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
擁有博士學位的巴卡爾·巴格達迪。
當時伊拉克監獄中關押的大多是暴恐分子,他們在那裡面相互切磋恐怖「技藝」,砥礪伊斯蘭聖戰。可以這樣說,監獄是一所惡的大學。對於巴格達迪來說,這就是一個「博士後流動站」,將其過去的理論知識與各種恐怖實踐結合在了一起。他一旦出獄,其所能釋放出來的邪惡能量就不是普通恐怖分子所能比擬的。更為重要的是,巴格達迪在那裡結識了「基地」組織的重要人物,為其日後領導基地組織的伊拉克分支鋪墊了道路。
2013年,巴格達迪徹底與基地組織斷絕了關係,次年又建國稱號,其「志向」愈發遠大。他曾經這樣號召全世界的穆斯林:「趕快回國來吧!這才是你們的國家。敘利亞非屬敘利亞人,伊拉克亦非伊拉克人所有。這片土地屬於所有伊斯蘭教徒的,這是我給你們的忠告。只要遵守這忠告,你們將可征服羅馬、主宰世界,這是真主的旨意。」顯然,他在以真主名義,發出了統一阿拉伯世界的訊號。可以想像,這樣的演講對於極端分子產生了強大的感召力,其破壞性不言而喻。
巴格達迪號召全世界的穆斯林回到伊斯蘭國。
伊斯蘭國能在如此短的時間,發展到如此規模,這與巴格達迪的大戰略運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首先,他把自己塑造成為一個不向任何人、任何組織妥協的極端形象,聲稱凡是伊斯蘭的對立面都要堅決消滅,這對年輕人有著極大的吸引力。比如他說:不能因為美國是以色列的後盾,伊斯蘭聖戰者就不去滅亡以色列。可以想像,阿拉伯人聽到這句話,難免會在心中將之視為一個英雄。但實際上,他觸動過以色列嗎?沒有,只是動了動嘴皮子。他深知,一旦惹惱了以色列,後果將非常嚴重,因為以色列是有可能派出地面部隊的。
其次,ISIS無論在敘利亞還是在伊拉克,都是在遜尼派的集聚地作戰,從來不深入到什葉派的集中地,雖然他口頭上聲稱要推翻兩國的什葉派政府。這是什麼道理?淺顯地看,遜尼派集中地人民比較支持他,所以攻城略地能夠比較順利,真要是打到什葉派的集中地,恐怕是凶多吉少。往深里看,巴格達迪的終極目標不是去摧毀,而是要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國家當然應該建立在擁護自己的地方,所以他就在遜尼派的區域進行作戰經營,對那裡的社會進行改造,大力進行制度建設,這是他能夠取得目前成功的最大因素。
這在他2010年一開始執掌ISIS領導權時,就和基地組織有戰略分歧。基地組織的思路就是破壞,而且主要是襲擊美軍;巴格達迪覺得這個思路很蠢,即便每天都能炸死幾個美軍士兵又有什麼意義呢?最後把自己搞得在阿富汗連個根據地都沒有。巴格達迪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建立一個伊斯蘭國家,所以一切行動都是以建國為目標,而不是僅僅為了宣洩對西方的仇恨。
因此,巴格達迪非常重視對佔領區人民進行伊斯蘭原教旨主義的宣傳,有意識地對控制領土進行社會改造。一方面殘酷地鎮壓少數不服從他的人,另一方面通過恢復社會秩序、辦學、救濟等方式籠絡民心。這樣看來,伊斯蘭國是一個極其危險的恐怖組織,如果國際社會不加遏制,任期發展,後果不堪設想。
由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執導、布萊德利·庫珀主演的電影《美國狙擊手》劇照。
以上是第五章。
【注釋】
1,胡先笙
全文作者,本名:胡文寧,水木財經社群成員。這是一位數學學士、物理學碩士、歷史學博士,並自修過生物學、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科學等多門課程,其博士期間的研究成果曾獲得陝西省首屆研究生創新成果展一等獎,在權威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多篇。他曾遊學北美並定居六年。目前,他在西安新東方學校國外部任教。他與媒體人合作推出有《PAGE SEVEN胡先笙》,其內容涉及:經濟、科學、歷史、時政等方面,力求以通俗的方式和娛樂的精神傳遞枯燥的知識,展現多視角的思維,聽眾與讀者的好評如潮。
2,本文系列
全文共六章,經由作者本人在水木財經刊載;全篇圖、文編輯是水木財主。可自由分享。
3,水木財主
財主私信:510750255
來信必復:FinancialTH@gmail.com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