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奇遇
黃奇遇故事
檳醅棵是由鼠粬粿沿變而來的。所謂檳醅粿,系指其餡由檳醅做成。檳醅就是把糯谷用炭火烘焙或裝在密封鐵罐里爆炒,烤焙熟後,碾成粉末,即成「檳醅麩」而得名。檳醅粿這種傳統小吃的形成和發展,有一段傳奇故事——相傳明末揭陽先賢黃奇遇與檳醅粿的一段傳奇故事。黃奇遇(1599-1666),揭陽漁湖廣美村人。明天啟八年戊辰科進士,與郭之奇、宋兆禴,海陽辜朝薦,饒平梁應龍、楊任斯,普寧陳所獻同榜登科,同被稱為「潮州後七賢」。黃奇遇先後任固安縣令、東安縣令、翰林院編修、禮部左侍郎、禮部尚書,並充經筵講官。明朝行將復滅之時,他深知回天無力,速上三疏,「迄骸骨歸」。黃奇遇回到揭陽漁湖廣美村老家後,杜門不出,自號綠園居士,盡日縱情于山水,怡情於詩文。著有《綠園詩草》、《平齋文集》,惜末付梓而散佚。現僅有《揭陽縣誌》所錄《涵六塔記》一文和《過舊同亭詩》一首:夙昔煙花地,於茲杖履游。揭山猶歷歷,榕水自悠悠。爽氣侵江月,清風入古樓。攙槍今掃凈,景物自清幽。據傳說,黃奇遇在故鄉品嘗到家人做的鼠粬粿後,動了一下腦筋,對原來的皮和餡進行了改進,把揭陽鼠粬粿改進成現在的檳醅粿,並從家庭推廣到店鋪、客棧,且供不應求。經過長期歷史過程的發展,檳醅粿點心師們不斷地對粿皮、粿餡的改進和改變,使檳醅粿不斷適應時代進步的需要和人民物質水平的需求。1980年,揭陽乒乓粿跨過長江,上北京參加中商部主辦的全國名牌小食展覽會。現在,揭陽市揭東縣洪志食品廠生產的揭陽乒乓粿已改進成多種低糖清香、真空包裝、便於攜帶的潮汕美食禮品盒。1997年12月,中國烹飪協會在杭州舉行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認定會,揭陽市揭東縣洪志食品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揭陽乒乓粿」被評為「中華名小吃」。翌年,揭陽市首屆潮汕美食節給乒乓粿(揭東洪志食品有限公司)以「十佳潮汕小食」的榮譽稱號,井把它列於「十佳」之首。檳醅粿為什麼又叫乒乓粿呢?有二種說法:一是制檳醅麩時,用糯谷在鼎中爆炒或經焗爐焗熱膨脹,發出「劈拍」的響聲,如同打乒乓球的聲音一樣,遂將其改名為乒乓粿;另一說法是有外地人在揭陽買檳醅粿時,訛念為「乒乓粿」而流傳下來。1956年,揭陽飲食行業所生產的「檳醅粿」每天都由專人送到各家旅社、客棧、碼頭、車站推銷。而「檳醅粿」揭陽人本來就很難叫准字音,再加上和外地顧客打交道,更難叫准和使人聽准。在一次買賣中,有個外地顧客問推銷員:「你說叫什麼『粿』?叫『乒乓粿』嗎?」因為,「檳醅粿」和「乒乓粿」在讀音上比較相近,當時,那位推銷員便將差就錯地說:「對,叫『乒乓粿』。」由於叫「乒乓粿」比叫「檳醅粿」容易而順口,結果,竟不上幾天,人們便都把「檳醅粿」改稱為「乒乓粿」了。檳醅粿「外皮清柔軟,內餡香脆甜」,這香來自「乒乓麩」(檳醅麩),即糯米帶殼在鼎中反覆烤焙,使其爆漲後壓成的麩末。因糯谷經烤焙後能產生一種特殊的穀物香味,而正是這種香味,形成了揭陽乒乓粿的誘人特色。潮汕檳醅粿的做法是:(1)糯米粉調入適量花生油,反覆揉搓成泥狀粉團,待作粿皮之用;(2)用鼎炒或煸爐爆熱、烤焙糯米穀(即糯米連殼),再將烤熟的糯米穀連米帶殼碾磨成粉末,加入糖粉、切碎的熟花生、炒香的芝麻及橙糕等,混合成餡料;(3)從「糯米泥」團上取一小塊,壓成薄圓片,包上粿餡(最妙的是用柑餅、瓜冊片、欖仁、玻璃肉剪成花樣,貼上一瓣芫荽葉,放在餡面上,紅綠相間,可從半透明的棵皮透現出來,十分雅觀),然後捏成圓粿型,再用木印印出花紋,用豆腐膜墊底,蒸熟後晾乾即成。黃奇遇的傳說
日暮不殺雞
黃奇遇是揭陽縣漁湖都港尾村一個貧苦農民黃浩然的兒子,小時候家境極窮,窮得連親戚都嫌厭他。有一回,他家中已是兩天無米落鍋,這天日已將晚,仍是鍋爐網蛛絲,借無筒米來煮。兩個弟弟餓得哇哇哭,黃奇遇對母親說:「娘,你且哄哄阿弟,我去阿舅那裡借些米來煮。」便即往一里多遠的港口村舅家跑。誰知到大舅家,大舅轉個屁股向著他,大妗說:「日暮不殺雞,無物款待。」再上二舅的門,二舅也不瞅不睬。二妗道:「黃昏不下池,無物奉敬。」黃奇遇的肚子都給氣飽了,他發誓死也不再上這兩家梟情絕義的舅妗家門。可是,在這急難關頭,怎麼辦呢?沒法,只好另到三舅家去。三舅一見外甥到來,看他臉色不好,知他是餓著肚子,急忙洗米煮飯。黃奇遇忙阻攔說:「三舅,請勿煮飯!我母親和弟弟在家餓得唇青嘴紫,他們正在急盼著我借米回去呢!」三舅心疼地說:「你餓得這般模樣,得先吃飽,才有力氣走路。阿舅就多煮些飯,吃剩的就給帶回去,你一進門,弟弟就有飯可吃,豈不更好!」說著,吩咐他燒火,自己便去找菜。誰知村前村後都買不到菜,只好摘了一籃秋瓜花,將就清煮下飯。飯熟了,黃奇遇哪有心先吃,硬是急要回家。三舅把飯裝好,還將家中僅存的米裝了一袋,親自挑著,直送甥兒回家。
後來,黃奇遇上京應試,高中榮歸。他懷念三舅前情,見他尚未成家,便出錢幫助三舅娶妻立業。以其為人厚道,還親向縣太爺薦舉,要縣太爺給三舅安置點職務。那時,恰好縣裡正在修建城牆,改直西街,縣太爺便請三舅爺去當監工頭目。大、二兩個舅舅聽知老三得了個好差使,便眼紅起來,老二特從池塘里捉了兩條大草魚,老大從雞籠里抓了兩隻大公雞,命家人挑著一擔禮物,雙雙上門找甥兒,要甥兒也給他倆謀取一官職。奇遇聽了他們道明來意,禁不住慨嘆說:「日暮不殺雞,黃昏不下池,瓜花煮水人情厚,西街一移無二移。若要城牆重修建,最少還得等十年!」兩位舅爺聽後,羞得滿面通紅,半晌無話可說,只得告辭回家。請會貸銀黃奇遇從小聰穎,得到塾師陳先生的愛重,免費收他為學生。他日夜苦讀,終於學得滿腹文章。明崇禎元年,朝廷大比,黃奇遇為赴京應試,急需籌取盤纏,只好硬著頭皮去大舅父、二舅父求借,都遭到拒絕。還是他妻有見地,叫他向鄉親請「月蘭會」暫籌。但要請「月蘭會」,照例得先辦一頓美餐請人。於是,黃奇遇便向屠夫黃旺賜賒了幾斤豬肉,辦了一桌菜,邀請參加「月蘭會」的人們來飲宴。誰知筵席辦了好半天,被請的人連個影子都沒到來。他妻走往探問,才知道人們嫌他家窮,信賴不過,都不願參加。黃奇遇請不到「月蘭會」貸款,眼看赴試不成,連賒來的豬肉、米款等也無法付還,急得仰天叫苦。
這時,恰巧旺賜到來討豬肉錢,見此情景,起了側隱之心,對奇遇夫妻說:「老弟、嫂子,他們既然不來,這些酒菜,我們吃了再說!」說罷,手拉奇遇入座,雙雙對酌起來。然後,旺賜回家把多年積蓄起來的一百兩銀子,和老婆的一隻金戒指,都借給黃奇遇上京作盤纏。後來黃奇遇中了進士,入翰林,衣錦榮歸。那天,官船要進入港尾塢時,因潮退不能入港。鄉里那些豪富紛紛爭先恐後下水扶船。黃奇遇站在船頭,語意雙關地說:「免用扶,水漲船自浮!」說得那些富豪紳士面紅耳赤。幾天後,黃奇遇請來戲班,演戲慶賀。他寫了一副對聯:「塘埔非我族,旺賜是親兄。」貼於戲台兩側的大柱子上,以示對塘埔鄉旺賜的感激。
明代力扶南明殘局的黃奇遇
【潮汕歷代先賢】明代力扶南明殘局的黃奇遇(一)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闖大軍攻陷北京,年僅34歲的朱由檢自縊於煤山。接著,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滿清鐵騎一路南下,朱明王朝在東南數省勉力支撐殘局,小皇帝屢次迭更,南明政權岌岌可危。在這艱難的歲月里,潮人中的數位精英人物,奮起輔明抗清,在南明的歷史舞台上演出了可歌可泣的一幕。其中就有被稱為潮州後七賢和揭陽戊辰四俊之一的黃奇遇。黃奇遇,字亨臣,號平齋,生於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卒於清康熙五年(1666年)。揭陽漁湖廣美村人。黃奇遇的祖先原居住於潮陽坡美,迨元代中葉,黃鳳溪始遷漁湖,至黃奇遇已是廣美黃氏的第11代。祖父黃植槐,號少齋。父黃弘憲,字浩然。黃奇遇共有三兄弟。奇遇居長,二弟洪遇,三弟正遇。黃奇遇小時家境貧寒。父常於農餘外出謀生,後竟一去不歸,客死他鄉。為此,一家生計全落在母親林貞慈身上。黃奇遇事母至孝,從小就負起了拾糞積糞之責。他是個苦學成才的典型。無錢進學,就在書齋外靜聽塾師講課。他聰慧強記,不但對塾師所講書史、詩文耳熟能詳,而且常為塾中學子代續字句。塾師陳寶石發現後,既愛其慧,也憐其貧,於是將其收進塾中培養。黃奇遇進學之後,更加勤奮攻讀,終於在弱冠之年考中秀才,接著又考取府學廩生。天啟七年(1627年),熹宗去世,朱由檢即位,是為思宗。翌年,改元崇禎。思宗「即位之初,審機獨斷,割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的確很想來一番作為。他除了大誅魏黨,還傳檄天下,會試賢才。黃奇遇得此機緣,應時大抒蘊藉,於天啟七年鄉試秋闈中舉。第二年即上京應戊辰科試。終於春闈脫穎而出,得登進士。這一科,潮人同榜登第的共有揭陽郭之奇、黃奇遇、宋兆禴,海陽辜朝薦,饒平梁應龍、楊任斯,普寧陳所獻以及程鄉李士淳。因程鄉後改嘉應州,後人遂將李士淳計開,稱其餘七人為潮州後七賢。辜朝薦因在揭陽投考,列為揭陽舉子,故與同榜三位揭陽舉子一同被稱為揭陽戊辰四俊,並建「龍飛首盛坊」於揭陽城宣化街。這就是民間所稱的「四俊坊」。黃奇遇登第後,按例給假四月省親、完婚。他回鄉後,一連數月尋訪乃父而未得,只得返京候選。但尚未授官,卻驚接父親客死異鄉之確訊,旋即掛孝、告假,回鄉守制。直至崇禎三年(1630年)冬,黃奇遇終三年之制,孝滿服除,方才回京等待起複。第二年,固安縣令空缺,吏部擬選能人出任。固安縣位於永定河畔,鄰接京城,乃屬水陸要衝,向稱難治。前兩任縣令均因故或下獄或被貶,令人視為畏途。經一番遴選,黃奇遇被認為有「邊才」,終於被授為固安縣令。到固安履任不久,黃奇遇即發現縣尉不盡守土安民之責,只知斂財擾民、以至誣良為盜,以從中漁利。為此,衙役更是為虎作倀,殘害百姓。黃奇遇決意安撫循吏,嚴懲姦宄,革除弊政,寬待良善。他及時受理對虐民虎役的控告,嚴治現案,追究前惡,一一按律治罪。他還將辦案懲姦情況刻於碑石,以儆後人,使「殘者蘇,毀者葺」,生聚教訓,士庶以安。他見前任縣令劉伸,因獲罪下獄,未有後嗣,憐憫之下,購買了一婢女入獄服侍,使劉伸生得一男。後劉伸獲釋,感戴不盡。其寬厚之懷,即此可見。
【潮汕歷代先賢】明代力扶南明殘局的黃奇遇(二)
崇禎七年(1634年),黃奇遇秩滿按例晉京,聽候別調。這往往是個升遷機遇,但當時太監張彝憲專權,黃奇遇不為屈服,加上固安建城之事未完竣,故請求仍回固安繼任原職。固安向來未築壅城,「濠淺堞卑」,防禦不力。前任縣令秦士奇曾予興修,但資費不足而未竣。黃奇遇上任後力主續建。他朝夕犒勞役工,加緊修築。見資費不足,他一面帶頭捐資,一面多方籌集,還用犯人贖罰的款項,購置鐵器,鳩集鍛工,製造各種大小銃炮,練兵備警。崇禎八年(1635年),清兵南侵,直人畿輔,所至擄掠燒殺。固安的富戶人家為避兵禍,已有不少人帶著家眷,攜著資財逃往內地。面對兵臨城下,人心惶惶的局面,黃奇遇一面曉喻百姓,表示大敵當前,決當堅城禦敵;對倡逃者,將殺無赦,多方安定人心。一面親自率兵登城守御,日夜防備,以至膳宿均上譙樓。對士卒,他既能嚴令約束,又能愛惜有加,病者及時授葯,寒者及時添裘,並不時以牛酒進行慰問。對四鄉百姓避亂入城者,也借給糧食,以助不足。在林木茂密的地方,黃奇遇虛立邊帥旗號,以為疑兵,使清兵探不到虛實,未敢妄動。黃奇遇以逸待勞,直至清兵老營主力到來攻城,他即「命擂鼓傳喊,聲振林木」,並指揮以炮火轟擊敵群,一下子「斃數十人」,大隊清兵見狀,知防守周密,於是披靡而逃。這一役使清兵喪膽,也使固安人感念不已而祀其為名宦。不久,朝廷調黃奇遇任東安縣令。他到東安之後,即著手革除宿弊,剔除了侵害百姓利益的攤派銀三千餘兩。崇禎九年(1636年),黃奇遇又一次上京朝見皇上,因「對策稱旨」,被提拔為翰林院編修,參與修撰《熹宗實錄》。接著任太子春坊中允兼皇上起居注之職。此後因母逝,黃奇遇告假回鄉丁憂。這一去,恰遇甲申國變。李自成大軍入京,崇禎帝自縊煤山,吳三桂引清兵入關,打敗李闖農民軍,河山為之變色,而黃奇遇尚在守制之中。清兵入關,一路南下,福王朱由崧於同年五月繼立於南京。第二年改元弘光,時已是清順治二年。這時,黃奇遇在家,既因孝服未除,又因恥與弘光朝中擅權的馬士英、阮大鋮等閹黨共事,所以沒有前往輔政。一年後,清兵攻陷南京,擄福王北去。接著唐王朱聿鍵於順治三年(1646年)閏六月繼立於福州,建元隆武。隆武帝登位後,即傳檄眾故臣,共匡明王朝。黃奇遇聞召登時趕赴福州,輔明抗清,被任為少詹事。當時閩粵兩省故臣多前往輔政,出謀獻策,修械練兵,使局勢稍有好轉。惜輔臣蘇觀生兵敗於江西,福州兵力銳減,以至在李成棟大兵突襲下,城門無法守住,隆武被殺,蘇觀生撤至廣州。南明輔臣多有到李成棟軍前乞降的。黃奇遇則與兵部主事陳邦彥、大學士陳子壯、監軍御史張家玉、簡討陳世傑、副使黃公輔、推官陳子升、舉人黃維璟等從海上潛回廣東,圖謀東山再起。李成棟乘勝進兵廣東,懸賞搜捕抗清明臣,黃奇遇也在搜捕之列。福州陷落後,時已嗣為唐王的朱聿釒粵與桂王朱由榔於同年(1646年)十一月分別繼立於廣州、肇慶。十二月,廣州被清軍攻陷,廣州紹
夙昔煙花地,於茲杖履游。
揭山猶歷歷,榕水自悠悠。
爽氣侵江月,清風入古樓。
攙槍今掃凈,景物自清幽。據近人所考,此詩當作於李成棟反正,永曆帝移蹕肇慶詔令黃奇遇輔政,黃應召過揭陽城所作。詩人既借題發揮,以所見山水景物,無限感慨地詠嘆了傷敗之氣(爽氣)的侵擾,異族(清風)的進犯,又抒發了災星(攙槍)已凈,景象將清的振奮心懷。立意新穎,詞雅韻麗,手法曲晦,內涵深邃,充分體現了這位君國重臣在那嚴峻的時勢中大智大勇的心境。僅此一闋,已足可證見黃奇遇為詩為文的造詣之高。摘自《潮汕先民與先賢》黃贊發
黃奇遇力拯劉縣令
黃奇遇在固安任上,有一天夜裡,他正在後堂查閱前任舊案,忽然耳邊傳來一陣陣悲切的哭聲,這可真使他煩悶起來:「怎麼深更半夜,是誰在這衙內啼哭?」即時叫衙役查看哭泣之人是誰,哪知衙內處處查遍,全無發現有人在哭。黃奇遇也不介意,繼續查閱案卷。當他翻閱到前任縣令劉伸犯罪落獄一案,忽然又聽到了哭聲,這可使他疑惑起來:「莫不是這裡頭有冤情?」當下,也不等到天明,即刻命僕役提燈,連夜到監中查問。當他到得劉伸所坐的牢門一看,頓時大感驚奇:「原來竟是劉伸坐在衙內悲哭!這監獄距離縣衙後堂甚遠,為什麼劉伸的哭聲會傳到內院呢?看來劉縣令確是有冤情!」即時親自到牢內去細問他犯罪的經過。劉伸正在為蒙受深冤悲傷,猛見縣尊連夜來查監問案,很覺驚奇!但一想起自己有冤無伸,也便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盡把自家的冤情向黃太爺傾訴。原來,劉伸來固安任職時,固安縣到處患有「田瘟」災害,百姓生活很是困苦。那時朝廷恰好又派出一個叫胡圖的欽差到各地巡察,這個是個貪婪奸惡的贓官,也是當權太監張彝獻的走狗。他一來到固安縣,便向劉伸勒索財物。可劉伸原是個清官,拿不出什麼來孝敬他。胡欽差討不到便宜,便給劉伸加上個「貪贓枉法,虐害黎庶」的罪名,判處監禁終生。劉伸入獄,夫人也病死,膝下又無子女,如今就只存他一人落在獄中,所以日夜悲傷哭泣。黃奇遇聽了劉伸這番訴說,很為他抱不平,說一定要為他伸冤,叫他寬心等待。第二天,還親自送一個名喚翠英的婢女進監去服侍他,希望日後能給他生下個一男半女,以可傳宗接代。劉伸對黃太爺的恩情,真是感激得不知如何說好!從此,黃奇遇心上總為劉伸的冤情掛結,時刻都在思謀解救他的辦法。可巧這年查出「田瘟」的災因,教百姓們根治了災患。消息傳到朝廷,崇禎皇帝便召奇遇入朝覲見。到得金殿,黃奇遇便把如何根除「田瘟」之經過向皇上講奏。崇禎皇帝聽後大喜,便給黃奇遇表彰一番。黃奇遇乘機將劉伸的冤情上奏,說劉伸是一個清官,並無貪贓枉法之事。並說他已經查明,劉伸實是被奸人所誣害。崇禎皇帝這時正在興頭上,聽奇遇這麼一說,即時准奏,答應赦劉伸無罪,復他的官籍,命他到汀州去任學官。黃奇遇領了赦旨,謝過皇恩,便匆匆回固安縣來。一到固安,刻不容緩,即時傳命放出劉伸,當堂宣讀了赦旨,並授給他官服、紗帽和給翠英夫人鳳冠霞帔。劉伸能得死里復生,有了今日,真使他感激得老淚直流!翠英地一時也歡喜得說不出語來。這以前,翠英在獄中生下一個孩子,劉伸為了紀念這段冤情,便給取名劉獄。如今能得雪見天日,夫妻真有說不盡的歡喜!黃奇遇眼見著他們夫妻受苦了一場,有心上他們歡樂一番。便吩咐張燈結綵,親自為他們夫妻主婚,命人在衙內收拾了一間洞房,給他們夫妻舉行一個堂堂正正的盛大婚禮。劉伸夫妻對黃奇遇的大恩大德,真是感激不盡!婚後三日,劉伸夫妻便拜別恩公,到汀州學官上任去了。
黃奇遇資料卡片姓名:黃奇遇籍貫:廣東揭陽性別:男出生年月:民族:漢別名:黃享臣暫無照片個人簡歷又名黃享臣,號平齋,晚年自號綠園居士,生於揭陽縣漁湖(今屬榕城區)。少年以文章知名,明崇貞元年(1628年)進士,四年授固安縣令。任政期間,曾捐資修築城牆、修撰縣誌、平冤獄等。九年擢升為翰林院編修,參加編撰《熹宗實錄》,歷任春坊中允兼起居注。十七年崇貞皇帝自縊於北京煤山,朱明王朝後裔在兩廣一帶建立南明王朝。他隨南明隆武帝抗清,授為少詹事。不久,隆武帝被清兵殺害。清順治五年(1648年)出任南明永曆朝詹事府詹事,復升禮部左侍郎,後又升為禮部和兵部尚書。時南明朝中大臣,分為吳、楚兩黨,勾心鬥角。黃奇遇見國事每況日下,遂借其母喪為名,回歸老家閉門不出,自稱「綠園居士」,以詩書自娛而終老。
「東街一移無二移」說的是關於明崇禎元年(1628)揭陽進士,「潮州後七賢」之一黃奇遇的故事,流傳於揭陽及潮陽金玉一帶。
黃奇遇是揭陽漁湖人,出身於農民家庭,家境貧寒。父親常於農餘外出謀生,後竟一去不歸,客死他鄉,至此,一家生計更是沒有著落,難以應付。一次,因已兩天斷炊,一家四口實在捱不住了,兩個弟弟還直哭個不停。奇遇作為兄長,只得硬著頭皮向母親提議到舅父家借米,母親無可奈何地點點頭。且說黃奇遇有舅父三個:大舅飼雞為生,二舅養魚為業,皆家道殷實,無奈生性吝嗇;三舅務農,為人厚道。黃奇遇來到大舅父家,舅媽觀顏察色,深知來意,遂冷冷說道:「日暮不殺雞」,置之不理。黃不得不轉身朝二舅父家去,二舅媽拒之門外:「黃昏不下池」。奇遇的自尊心受到莫大傷害,決意不再向兩個舅舅求情,最後惟有轉向三舅父家了。憨厚的三舅父一看外甥神色,問明情由,知他餓著肚子,連忙淘米煮飯。時已金烏西墜、華燈初上,三舅父因此買不到蔬菜,只好在自家庭院里摘了一籃子秋瓜花,清煮下飯,權以充饑。臨走,三舅還裝了一袋米,讓其帶回,暫渡難關。聰慧的黃奇遇於家務之餘刻苦學習,終於在他30歲那年考中了進士。登第後,按慣例給假四個月省親。回至家鄉,奇遇為謝三舅昔日恩義,便向縣太爺薦舉,要求給他安排點職務。時值縣城東街改建,縣太爺便請三舅爺當監工。大、二舅父聞訊,雙雙攜禮上門,妄求一職。黃奇遇憶及往事,百感交集,心中很不是滋味,遂語帶譏諷:「日暮不殺雞,黃昏不下池,瓜花煮水人情在,東街一移無二移,若要縣城重修建,至少還得等十年。」兩舅父感到自討沒趣,悻悻而歸。
故事傳開,人們無不喟然長嘆,深感人情冷曖,世態炎涼,「東街一移無二移」也就成了一句口頭語。
明朝時,潮州的後七賢中,有一個叫做黃奇遇的,他是揭陽魚湖都廣美鄉人。但家裡很窮,無力到省去鄉試和到京會試。後來他想得一法,就是向族人請會。原來請會是鄉間成例,無論何人,在需款時候,如得戚友同意,得請其共派若干錢,俟若干月日後,母利一併還清,名為請會。照請會的步驟,是應炒飯給大家吃,然後始可開口要錢的。但是,窮徹骨的黃奇遇,那有力量炒飯請客呢?他只得跑到一個台豬旺的-潮州家語呼殺豬為台豬-屠店裡對他說:「旺兄!我今夜要請會,你的豬肉肯賒二斤給我嗎?」台豬旺雖知他是窮秀才,但今日既然要請會,當然不算窮了,便應允他。黃奇遇又懇道:「旺兄!你這樣慷慨,欽佩得很!但是我要炒飯沒有米,你肯再借我二千錢嗎?」台豬旺想:豬內既然肯賒給他,錢當然也借他罷。這等成人之美,亦算是一椿好事,所以也就答應了。黃奇遇一面辦食品,一面請族人,一面催促他的妻子,早點把飯炒熟。說也奇怪,今日的族人,不是碰著事不暇到這裡來,就是出門干公事去了。在家說話在都像印板的一般,千篇一律,眼巴巴見得一釜熱騰騰香馥馥的炒飯,竟沒有一個人肯來光顧,真是個冤枉了炒飯了。其實黃奇遇也是想瘋了,平日要向族人們乞幾片鹹菜,還是推說道:「鹹菜缸未嘗開。」何況用一頓飯便要人家擲下錢鈔,那不教族人們少見大吉呢!天晚了,族人還沒有來,知道有點不妙。只得夫婦自家受用著炒飯。正食飯間,台豬旺到門索債了。黃奇遇只得將實情告訴他:「你要索債,只有將炒飯還你。」這麼一來,可就難為了台豬旺了。他知道這筆債可糟糕了。他很嗔怪黃秀才,嗔怪他不應如此無的放箭;他又嗔怪自己不應這樣將錢和物隨便賒借給人家。他鬧了好幾句,終無結果,只得連呼「衰呀,衰呀」而去。台豬旺回到家裡,愁怨得飯都吃不下了,他妻子覺得有點奇怪,詰問他所為何來?他便把日間情形告訴她。那知她一聽之後,竟很慷慨的道:「這有甚要緊,橫堅不過幾千錢,落空也罷,值得這般驚怪。但是我問你:黃秀才這番請會,是要作赴試用嗎?」台豬旺答道:「是的!聽說他是要作赴試用的。」台豬旺的婦人便替他叫起屈來說道:「請會不成,豈不誤了他的前途!」她又轉口對她的丈夫道:「那麼請你去問黃秀才,這回上京須多少銀子?」台豬旺很納罕的問:「要問他做甚?」她說:「我要幫助他。」「你要幫助他?」「是的!我要幫助他!你看,一個文人辛辛苦苦下了十載工夫,誰不想名標金榜;現在黃秀才卻欲考不得考,把十載寒窗的工夫糟蹋了,這是何等可惜,何等可恨!所以我如力做得以的話,是必定要幫助他的。」台豬旺本來有幾分好名,現在看妻子這麼慷慨,便即欣然去問黃奇遇了。黃奇遇經他這一問,很是奇怪,便答:「進京赴試,大約須備足三十兩銀子。」又轉問他問話的用意。台豬旺說:「這是內子的意思,因為她說要幫助你」說完就走了。黃奇遇更莫名其妙的驚訝不止。台豬旺把三十兩銀的數額告訴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想:「也罷,索性贈他趕考成功吧。」便囑丈夫把家裡養的豬賣了,又拿出幾個平素積蓄的私錢,一共湊上去,湊足了三十兩之數,還恐怕三十兩不夠用,遂將耳上系的金環脫下來,以便黃秀才於不敷用時找著現款用。籌備妥當了,便由台豬旺拿去給黃奇遇。台豬旺見了黃奇遇,把銀和金耳環贈給他,並說那是妻子的憐才美意。這一來,幾乎使黃奇遇感激得要淚下!他想不到巾幗竟有這樣慷慨好義的人,也真不知道如何的去感謝。當下就決定明早趕程赴京。台豬旺又想出一層問題來,就是黃秀才去了,
免用扶,水漲船自浮!
各位看官,最近有位亦師亦友的長輩出了一本書,我很榮幸分到一本,書里主要收集了老潮州的典故,風趣、幽默,很值得一讀。但由於此書是在新加坡出版、發行,潮汕地區的鄉親未必能看到,因此,我想摘寫其中比較有趣的篇章貼出來,和大家共賞之。免用扶,水漲船自浮這是一句非常諷刺性的潮州熟語。描繪勢利人的嘴臉。明朝,揭陽縣漁湖鎮有一位翰林院學士黃奇遇。黃奇遇幼年失牯,家境貧困,常常挨餓,卻勤讀書史。雖然族親並無資助,黃奇遇卻是人窮志不窮。寧可守著貧寒,也要力求上進。那一年,黃奇遇準備上京赴試,家中空無分文。不得已,為了前程,向鄉親富裕之家借錢做盤纏。豈料走遍全鄉,講義氣的沒錢,有錢的都沒義氣!他到處碰壁,遭受冷嘲熱諷。沮喪之下,打算放棄上京的念頭。卻有一家屠戶名黃賜,聽說黃奇遇要上京赴試,慷慨傾囊相助。京城之行,固然艱苦,科場比試,卻是一舉成名!黃奇遇中了進士,高高興興坐了官船回鄉。遠遠地,黃奇遇的官船未到,鄉紳們已經恭候在碼頭。那些昔日冷眼看死的富紳都擠到前面。偏巧那天正好退潮,官船擱淺,無法靠岸。站在前面的鄉紳富親們大為著急,大家趕著獻殷勤,脫下鞋襪,忙捲起褲筒,下河涉水又扶又推,要使官船靠岸。黃奇遇站在官船上,回鄉當年遭受這些人冷眼,深深感嘆:今日若非身榮貴,衣錦還鄉,恐怕這些人還是相見不相識。人情冷暖,皆因貧富!這一想,他忍不住對他們搖搖手,說:免用扶,水漲船自浮!這話成了朝山深刻的諷人熟語!水漲船高,身價自是不同。到處楊梅一樣花!船高不高,主要還靠水漲不漲,水漲了自然有人肯下水來扶!感慨可有,卻無須怪人不扶助。人貴立志爭氣!
民間故事—奇遇奇傳
明朝萬曆年間,揭陽縣漁湖都廣美村有個農民,因病無法醫治去世,遺下孤孀和三個兒子,長子黃奇遇,次子黃逢遇,三子黃佳遇。黃家上無片瓦,下無立錐之地。奇遇那時年剛七歲,從小便得協助操持家務,天天起早摸黑,背著糞筐,村前屋後拾糞。因為家貧如洗,日食難度,所以八歲還無錢上學。但這孩子不饞吃,不饞穿,聽著書聲如蜜蜂聞花香。他常常手持著糞杷,倚在書齋窗口聳著耳朵聽得入神,老先生所教的《四書》、《五經》,字字句句記得一清二楚。有一次,老先生指名學生背誦,那個學生背不上。奇遇卻在窗外一字不漏地代他背了出來。老先生覺得這個孩子不同凡俗,登門勸學,看到他的家境,出自好心,讓他免費入學就讀。奇遇入學後,身穿「蕪荽」衣、「飛龍」褲,夏天光著上身,冬天赤著腳板,邊讀書邊背著糞筐拾糞,所以常被有錢人家的孩子取笑、譏諷。老先生特別關注黃奇遇,常給他講述歷代的壯士之志,仁人之心,君子之德的故事。奇遇專心致志聽講,又因記性強,所以先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一理通曉,百理透徹,推薦閱讀:
※祖父母奇遇記
※你有過哪些遇鬼的驚悚經歷?
※深山出古寺 寶地多妙人
※《木偶奇遇記》的教育啟示!
TAG:奇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