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蒙古包的由來及演變

廣袤的蒙古高原,蒼蒼藍天,茫茫原野,氣候無常,風雨難當;草原的景色五光十色,蒙古人的歷史源遠流長;「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更是有些樸素迷離,難以把握。但這一切有個核心,或者說游牧人溫暖的歸宿,那就是蒙古包。蒙古包是草原生活的凝結點,是了解游牧蒙古人的窗口。

  說到蒙古包,不能不提這個名稱的由來。實際上,自古以來蒙古人和其它一些民族稱這種房子為「格日」(Ger),而到了17世紀,因為滿族人叫格日為「蒙古包」(「包」是滿語,房屋之意),蒙古包這個名稱被廣泛接受。至今草原牧民一般不說「Mongol ger」(蒙古包)而仍然沿用「格日」的舊稱謂,他們稱土木或磚瓦結構的房屋為「百盛」(過去寫作「板升」或「把什」)。另外,有人還管蒙古包叫「氈房」、「氈包」,古代中原人叫「穹廬」等。

  從建築學歷史說,不同的文化孕育出不同的建築風格。世界各個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建築樣式。當中原漢人熟練於建造以山牆和長屋檐為特點的土木結構房屋的時候,當古希臘、羅馬人建造宏偉圓柱和三角屋頂以及後來的歐羅巴人精於修建哥特式和巴洛克式大型宗教建築的時候,中亞和蒙古高原的游牧族則創造了他們獨一無二的建築形式——蒙古包。

  這種建築不需要土坯和磚瓦,也不用金屬,只需要少量的木材、氈子和皮條就能做成,它把建築房屋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降到了最低點。修建時不用挖土夯地,拆卸時不會留下廢墟,它不像窯洞那樣給大地留下長久凹陷的痕迹,又不像土木結構建築,破壞後垃圾成堆,一片狼藉。從某個角度講,蒙古包應該屬於世界上最有利於環境保護的建築。當蒙古包從一個地方搬遷後,過不久你就會看到那裡仍然是綠草如茵的地方,生態恢復的速度之快就像在神話里一樣。

  蒙古包確實是人類建築史上值得驕傲的創舉。但它並不是某一個建築大師的獨創,而是中亞眾多游牧民族幾千年住宅文化發展的結晶。如今,蒙古、達斡爾、鄂溫克、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等民族仍然使用蒙古包。從西伯利亞等地出土文物和岩畫的發現看,早在公元前3000年,在西伯利亞、高加索、中亞、黑海一代生活的游牧民部落就使用帶有蒙古包式「哈納」的房屋或車上棚屋。司馬遷所著《史記》和班固所著《漢書》中記載,匈奴人居住帶有哈納的穹廬,學術界認為那是蒙古包的雛形。因為,蒙古包是從用木條搭建的簡單的住宅逐漸演化成現在的形式的。那種簡單形式,今天我們從北美印第安人所用的「梯比」(Tipi)、北歐薩米人使用的「拉屋」(Lavvu)和我國鄂倫春族的「斜仁柱」等住宅形式上能看到其基本模樣。在這種住宅的進化過程中,哈納的出現是獲得其作為「蒙古包」的建築形式關鍵一環。

  以打獵為主要生產方式的部落從森林逐步走向草原,向游牧生產方式過渡之時,他們必須經常根據季節變化和草場情況趕著畜群從一個草場遷向另一個草場,再加上由於經常需要躲避敵人的襲擊和擄掠,需要一種既便於運載、又較為舒適的住宅。於是就產生了我們稱之為Teregt ger——安裝在車上的住宅。這種篷車就是蒙古包最早的形式,它在我們的岩畫中被古人描摹的比較清晰。曾經蒙古高原顯赫一時的民族,如匈奴、鐵勒、高車、回鶻等都曾使用過篷車。甚至有人推測,其他民族對他們的「鐵勒」、「高車」這些族稱,也和他們多用這種上的住宅有關係。

  後來,游牧民族的建築取得了發展,出現了土耳其式蒙古包。這種蒙古包和現在哈薩克族使用的蒙古包基本相同,只是有些部件的尺寸及使用的覆蓋材料不同而已。它不是車上固定的住宅,而是在地上搭建,必要時可以拆卸下來,分解成若干個部分,馱在牲畜上或裝在車上搬遷的房子。在過去幾千年,這是最適合游牧生活方式的住宅形式。

  儘管人們都已經有了解真正的蒙古包,而它比以往任何住宅都耐用、美觀、舒適,但還沒有丟掉他們的篷車。而這個時候的篷車,不是作為主要的住宅方式,而是作為特殊用具保留下來。遠途遷徙和征戰需要它,供奉眾多「翁古特」(神靈偶像)需要它,當作營地周圍的防護物也需要它。13世紀上半頁,來到成吉思汗官邸停留多時的漢族道長長春真人回憶道:「在他們那裡看到幾千個格日和帶有黑色車輛。蒙古人住白色帳篷乘坐黑色車輛。」後來,來蒙哥汗官邸的威廉·魯布魯克寫道:「富裕人家可能擁有200多輛車,窮的也有20~30輛車。」當時車上一般都用黑色毛氈子覆蓋,所以被叫做「Khar tereg」(黑色車輛)。據說黑氈子吸收熱量好,具有保護蓬內溫度的特殊功能,黑色車輛這個稱呼一直被沿用到近代,不過是指那些貴人用的馬拉轎車。

  皇帝和汗王們使用的大型篷車,與一般車上的篷子在形式、結構和規模上都有較大的區別,當是蒙古語「格日立客」。我們今天能夠看到13世紀出使蒙古或傳教的東西方人士有格日立客的記載。在記載丘處機會見成吉思汗的《長春真人西遊記》里指出,那是征戰是使用的行宮式的宮帳。這種車上宮帳比普通的蒙古包大得多,而且特別豪華,用20多頭牛才能拉得動。據波斯史學家拉斯特記載,成吉思汗西征時,於1219年在花刺茲模附近有人見過成吉思汗在那種行宮裡會見外國使節的情況。它還是召集高級將領開會的場所。

資料來源:http://www.360doc.com/content/10/0303/11/920839_17399406.shtml
推薦閱讀:

自性與自性見的演變
美國人荒野觀與荒野保護的歷史演變
乳腺癌的發病情況及外科手術的演變
中國佛塔之演變(47)
中國佛塔之演變(42)

TAG:演變 | 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