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詞的一些小結

我們今天還作一下詞的一些小結。我們多半是成人,應該是對授課內容不應存在理解上的問題,只是運用上存在循序漸進,逐步掌握的問題了。所以,我們目前只要求大家對詞的基礎知識點有一個粗略的感性和理性認識,能把握一個明確目標方向,知道填詞的道道。就象我們對剛學填詞的人要求的那樣;可直白俗語;可仿名作模習。 只要照譜填詞不可失平仄;不可立意俗而詞意交待不清;不可立意不明語意不順,讓人讀著很累,理解很費勁;雲里霧裡,生僻拗口。其目的是鼓勵大家敢於下筆,樂於填詞,甚目的就是要你的詞言情傳情,寫得貼切入理,有血有肉不幹巴晦澀,要用靈動秀美通俗易懂之字句去感動讀者。 今晚所謂的小結就是:一 總結一下詞的句法,以及領字後的詞句對偶內容:二是探討一下詞的鍊句,學會換字代句技法:一、先講講詞的句法吧。所謂句法,通俗講就是句子結構: 大家知道,詞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由於音譜的關係,詞的句式長短不一,參差不齊,相對於詩的齊整莊嚴,便多出一分參差流轉的美。詩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為基本句型,以平平仄仄轉換;而詞,卻從一字到十字句都有,即使是同字數的句子,詞與詩也有很大的差別。 注意;詞律不存在律詩中的三仄尾,三平頭,孤平,拗救,雙聲,疊韻,韻不入詩,等等.....之說。1、少見的一、二、三字句.詞中的一字、二字、三字句稱為短句: 一字句在詞中極少使用,因詞意需要,一字單獨成句而用平聲入韻的,僅見於《十六字令》和《一七令》中的首句,以及《金字經》的句中韻。二字句一般是律句的二字頭,通常入韻。多用在換頭處或句中韻處,作起句的比較少見。常用的有平平、仄仄、平仄、仄平等四種格式,以用平仄的句法最為普遍。2、三字句基本上是七言律句與五言律句的三字尾,通常用在首句或換頭句:有上一下二與上二下一的分別。 a、上一下二的如:「塵滿面,鬢如霜」(蘇軾《江城子》),「思往事,惜流光,易成傷(歐陽修《訴衷情》)。 b、上二下一的如:「秋色清,河影淡,……綃幌碧,錦衾紅,……更漏咽,蛩鳴切,……新月上,薄雲收。」(毛熙震《更漏子》)。這樣的句式,字數甚少,語氣連貫,並無停頓,填時可以不拘。 c、三字句用作排句的如:「心似鑒,鬢如雲,弄清影,月明中,漫悲涼,歲冉冉,……彩鳳遠,玉簫寒,夜悄悄,恨無窮,嘆黃塵,久埋玉」(孫道絢《醉思仙》)。 d、三字句用作迭句形式的如:「斑竹枝,斑竹枝」(劉禹錫《瀟湘神》),「秦樓月,秦樓月」(李白《憶秦娥》)。 e、三字句用作偶句的如:「山黛遠,月波長」(蔡松年《鷓鴣天》),「青箬笠,綠蓑衣」(張志和《漁歌子》)。周篤文先生《宋詞》指出:「唐至五代的小令多從絕句脫胎,如張志和的《漁歌子》不過把七絕的第三句破為兩個三字句罷。溫庭筠的《木蘭花》,也儼然是一首仄韻七律,不過協以歌管而已。」 三字被作領字用的,有「更能消」,「最無端」、「又卻是」「最好是」、「怎奈向」、「更那堪」、「試憑它」、「那更聽」、「怎知道」、「卻不解」、「又相對」、「便勝卻」、「又豈在」、「便縱有」「試待它」、「誰念我」、「誰念道」、「便不念」、「又還是」、「最妨它」、「終不似」、「又不道」等。 三字作領字的方式有領一句的。如:「誰念我、同載五湖舟」(周密《一萼紅》),「桂影扶疏,誰便道、今夕清輝不足」(黃庭堅《念奴嬌》)。 有領兩句的如:「試憑他,流水寄情,溯江不到春更遠」(王沂孫《瑣窗寒》),「又還是宮燭分煙,奈愁里匆匆換時節」(姜夔《琵琶仙》)。3、由於平水韻這一古代模擬聲系中音律的平平仄仄陰陽配製需要,律詩中的四字句,一般是二二句式:四字句是詞中一種最常見和最基本的句型(有的是成語或片語),一般是七言律句的上四字,它的變化很多,共有十二種區別。如「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手揮五絃,目送歸鴻」。但詞卻有上三下一、上一下三和一二一的句式。a.上三下一句式如: 去年相送,餘杭門外,飛雪似楊花。(蘇軾) ,第四橋邊,擬共天隨住。(姜夔) b.上一下三,如: 元嘉草樹,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辛棄疾) ,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台。(劉克莊) c.上一中二下一的特殊句式。如:「搵英雄淚」(辛棄疾《水龍吟》)。「頌《鹿鳴》詩」(無名氏《金盞子令》)。 在正常情況下,詞中四言句應和詩一樣,作二二句法,上三下一,上一下三都是詞人不得已而進行突破。一二一的句法,在四字句中就更是罕見。當然,有一些四字句,實際上是領字加三字句,那就必須用上一下三句式,如「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蘇軾《行香子》)一二一的句法,出現在《水龍吟》的結句,如「念征衣未搗,佳人拂杵,有盈盈淚」(蘇軾)、「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辛棄疾)古人泰斗這樣寫,讓人覺得句法奇崛矯健,後人便紛紛仿效。至於《雙雙燕》的開頭,史達祖作「過春社了」,但別人並不如此用,因此不能算是通例。 句法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詞歸根結底是音樂文學,作詞者只要節拍不誤,文詞當於何處斷、何處連,當然是相當的自由了。比如同為《水龍吟》,蘇軾就有「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這樣的結法。但今天音譜已失傳,填詞者不應妄改句法,須有名作可據,這樣便可以免去因為失律而落下笑話。 在長調中,如果兩個四字句連在一起,往往宜用對仗。四字句中第三字是字眼,十分吃緊。如: 稚柳蘇晴,故溪歇雨。(周邦彥《西平樂·元豐初,予以布衣西上,過天長道中。後四十餘年,辛丑正月二十六日,避賊復游故地,感嘆歲月,偶成此詞。》) 虛閣籠雲,小簾通月。(姜夔《法曲獻仙音·張彥功官舍》) 枕簟邀涼,琴書換日。(姜夔《惜紅衣·吳興荷花》) 落葉霞飄,敗窗風咽。(吳文英《法曲獻仙音·和丁宏庵韻》) 斷浦沉雲,空山掛雨。(史達祖《齊天樂》)4、五字句: 五字句也是詞中最基本的一種句式,它的平仄格律大都同近體詩中的五言律句,但詞的變化較多,偶爾有五字全平或全仄式。一般是二二一或二一二的句法,這一點和詩沒有分別,但有時候也用上三下二的句法,如「睡不成還起」(柳永《十二時》),「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姜夔《齊天樂》)。這些也可以認為都是詞人故意為之。而用領字作上一下四句法,就是詞中譜例所規定為必須遵守的了如: 到清明時候,百紫千紅花正亂,已失春風一半。(李元膺《洞仙歌》),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秦觀《望海潮》), 又酒趁哀絃,燈照離席。(周邦彥《蘭陵王·柳》) 且莫思身外,長近尊前。(周邦彥《滿庭芳·夏日溧水無想山作》) 五字句中還有幾種特殊句式:a.上一中三下一的句式。如:「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蘇軾《八聲甘州》)「漸連營馬動,四起笳聲。」(蔣捷《聲聲慢》)。「嘆圍腰帶剩,點鬢霜新。「(陸遊《沁園春》)。b.上二中二下一的句式。如:「待萬里攜君,鞭笞鸞風,誦我《遠遊》賦。」(辛棄疾《山鬼謠》)。「夜夜入青溪,聽讀《離騷》去。」(辛棄疾《生查子》)。c.此外,還有一種比較稀少的五言句式,即中三字不可分割而與首一字連屬成為上四下一的,屬於作詞句法之一的折腰句,即句中間可以折斷。如:清·李調元《雨村詞話》折腰句法:顧敻《獻衷情詞》「綉鴛鴦枕暖,畫孔雀屏欹。d.詞中五字迭句。如:「羅衣寬一半,羅衣寬一半。」(辛棄疾《東坡引》)。e.五字句象五言律詩的偶句,詞中常見。如:「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僧仲殊《南歌子》),「蝶舞梨園雪,鶯啼柳帶煙」(李曄《巫山一段雲》)尖頭偶句詞中亦常見。如:「向武昌溪畔,於彭澤門前,……系長江舴艋,拂深院鞦韆」(杜安世《行香子》)。五字句用作排句的,作法如五言律詩中的兩聯。如:「花徑款余紅,風沼紫新縐,乳燕穿洞戶,飛絮沾襟袖」(李之儀《謝池春慢》)。「高柳春才軟,凍梅寒更香。暮雪助清峭,玉塵散林塘」(周邦彥《紅林擒近》)。5、六字句通常是上二下四或上四下二,特殊句法則有上一下五或三三句式。 上一下五,也就是用領字。如: 過三十六離宮,遣遊人回首。——姜夔《角招》 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姜夔《暗香》三三句式,又叫做折腰句,如: 恨芳菲世界,遊人未賞,都付與、鶯和燕。——劉過《水龍吟》 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姜夔《長亭怨慢》 這種折腰句法,各種詞譜往往用逗來標明,一般照了圖譜填詞,不太容易出錯。 6、七字句,常用上三下四句法,在圖譜里,就用逗來標明。如: 便勝卻、人間無數——秦觀《鵲橋仙》 不堪聽、急管繁絃——周邦彥《滿庭芳》 更能消、幾番風雨——辛棄疾《摸魚兒》 信勞生、空成今古——葉夢得《八聲甘州》此種句法,如多誦前人詞作,自能舉一反三。偶有上一下六的領起式,如「念柳外青驄別後,水邊紅袂分時」(秦觀《八六子》),尤需注意。 7、八字句一般是上三下五,中間用逗,如「誤幾回、天際識歸舟」(柳永《八聲甘州》)、「最堪愛、一曲銀鉤小」(王沂孫《眉嫵》)。但也有以一字或二字領起的,那樣就不能用逗分開了,如「記玉關踏雪事清游」(張炎《八聲甘州》)、「正江涵秋影雁初飛」(辛棄疾《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過垂虹亭下系扁舟」(吳潛《滿江紅·送李御帶珙》)、「應是良辰好景虛設」(柳永《雨霖鈴》)八字句亦偶有用四四句式,中間作一逗,如「定知我今、無魂可銷」(史達祖《換巢鸞鳳》)。 8、九字句多數為上三下六,如「殘日下、漁人鳴榔歸去」(柳永《傾杯樂》)、「有人似、舊曲桃根桃葉」(姜夔《琵琶仙》)。亦有上二下七者,如「惟有阮郎春盡不還家」(溫庭筠《思帝鄉》)、上六下三,如「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上四下五,如「江闊雲地斷雁叫西風」(蔣捷《虞美人》)9、十字句,一般以上三下七組織句子,如「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辛棄疾《摸魚兒》)。 張炎說:「詞與詩不同,詞之語句有二字三字四字至八字者。堆疊實字,讀且不通,況付之雪兒乎。合用虛字呼喚,單字如正、但、甚、任之類,兩字如莫是、還又、那堪之類,三字如更能消、最無端、又卻是之類。此等虛字,卻要用之得其所。若能盡用虛字,語句自活,必不質實,觀者無掩卷之誚。」(《詞源》)詞中很多較長的句子,其實就是虛字領起一個較短的句子。常用作領字的虛字如: 單字: 只、漫、縱、奈、便、算、況、更、想、料、怕、看、記、問、怎、莫、正、念、嘆…… 兩字: 那堪、那知、漫道、況值、好是、莫是、試問、記得、縱把、爭道、未許…… 三字: 更那堪、怎知道、君不見、倩何人、空負了、最無端、君知否、莫不是、且消受、都忘卻、況而今、待分付、都付與…… 補充講一點,詞例中有一個說法叫尖頭句,這個概念也需要了解並記清。顧名思義,所謂尖頭句,就是四字句中上一下三的句法,五字句中上一下四的句法,六字句中上一下五或上二下四、七字句中上一下六或上三下四、八字句中上一下七或上二下六或上三下五的句法。詞中凡是兩個同字數的尖頭句相連,都要對仗。是名尖頭對。如「系長江舴艋,拂深院鞦韆」(杜安世《行香子》)、「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史達祖《綺羅香》)。 若在詞中,兩句字數相同,一般可以或都應成對仗,但也有可作對仗而不對仗的。比如《浣溪沙》詞,一般上片前二句不對仗,而下片的前二句宜對仗,如薛昭蘊所作: 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 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臨江仙》則上片最後二句對仗,有的下片的最後二句宜不對仗,如: 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絃上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此事甚是精微,需要自己用心體會。這裡,僅能舉一些通常需要對仗的句子三字句如《鷓鴣天》的過片「從別後,憶相逢」(晏幾道)。 四字句如《高陽台》的開頭「接葉巢鶯,平波卷絮」(張炎)。 五字句如《巫山一段雲》的開頭「古廟依青嶂,行宮枕碧流」(李珣)。 六字句如《破陣子》的過片「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辛棄疾)。 七字句如《滿江紅》「命駕群龍金作軛,相從諸娣玉為冠」(姜夔)、《玉蝴蝶》「念雙燕、難憑遠信,指暮天,空識歸艎」(柳永)。 三個三字句相連:有上偶下單,如《水調歌頭》「濟時心,憂國志,問穹蒼」(吳潛);下偶上單,如同調「江山好,青羅帶,碧玉簪」(張元干);三句連成對仗,此名鼎足對,如同調「酒須飲,詩可作,鋏休彈」(劉過)。 三個四字句相連有上偶下單,如《倦尋芳》「香泥壘燕,密葉巢鶯,春晦寒淺」(盧祖皋);下偶上單如《沁園春》「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台」(劉克莊);三句連成對仗,如《醉蓬萊》「詩里香山,酒中六一,花前康節」(魏了翁)、《柳梢青》「輦下風光,山中歲月,海上心情」(劉辰翁)。 四個三字句相連,有上下相連,如《上西平》「紛如斗,嬌如舞;才整整,又斜斜」(辛棄疾);有四句連成對仗,如同調「喚鶯吟,招蝶拍,迎柳舞,倩桃妝」(程垓)。 四個四字句相連,有上下對仗,如《風流子》「芳草有情,夕陽無語;雁橫南浦,人倚西樓」(張耒);有如駢文作交替對仗,即扇面對的,如同調「砧杵韻高,喚回殘夢;綺羅香減,嶂起餘悲」(周邦彥)。 詞用領字者,領字後的對仗情況如下:一領三字兩句相連,如《大酺》「正/夕陽閑,秋光淡」(方千里)。 一領三字三句相連,如《行香子》「正/鶯兒啼,燕兒舞,蝶兒忙」(秦觀)。 一領四字兩句相連,如《解連環》「正/沙凈草枯,水平天遠」(張炎)。尤須注意一領四字的尖頭對:如《臨江仙引》「對/暮山橫翠,襯梧葉飄黃」(柳永)。此種尖頭對為詞中特有,絕不能作五言詩的句式。 一領四字三句相連,有上偶下單,如《揚州慢》「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姜夔);有下偶上單,如《木蘭花慢》「記/十載心期,蒼苔茅屋,杜若芳洲」(李鈺)。 一領四字四句相連,有上下對仗,如《沁園春》「喚/廚人斫就,東溟鯨鱠;圉人呈罷,西極龍媒。」有如駢文作扇面對,如「正/驚湍直下,跳珠倒濺;小橋橫截,缺月初弓」(辛棄疾);另則是前後兩兩對仗,如「幸/眼明身健,茶甘飯軟,非惟我老,更有人貧」(陸遊)。 一領六字兩句相連,如《三台》「見/梨花初帶夜月,海棠半含朝雨」(万俟詠)。 二領六字兩句相連,如《八六子》「那堪/片片飛花弄晚,濛濛殘雨籠晴」(秦觀)。在詞中還有一種特殊的對仗,叫做長短對仗。如《絳都春》上片「葉葉暮喧,花露晨晞秋光短」,下片「舊色舊香,閑雲閑雨情終淺」(吳文英)。即對仗句並非相連的兩句,甚至上下片的句子,某兩句形成對仗,這種對仗最易為人所忽視。.春煙舒雨/鈴歌編輯
推薦閱讀:

有用的一些感悟
一些適合糖尿病患者吃的水果
從明治到昭和:日本繪畫過渡期的一些畫家與作品
【八字心得分享】對八字預測理論的一些認識!
服裝顏色搭配的一些方案

TAG: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