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克為什麼找張涵予演楊子榮?

在44歲出演《集結號》之前,張涵予配了10年音,跑了10年龍套,出現在了8部馮小剛的電影中,不是葛優的一個只用「嗯嗯啊啊」接電話的同事,就是傅彪身邊一個沒有名字的朋友。而現在,50歲的他察覺到了危機感,覺得好像還有好多事沒幹,好多人物沒演,好多戲癮沒過。

本刊記者| 陳雨 高詩朦

2014年12月15日,姜文的《一步之遙》和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在冬夜中的北京同時首映,同樣是大導演、3D技術,但和半年來不斷高調宣傳的《一步之遙》不同,徐克和他的電影讓人感覺有些意外。

在《一步之遙》差評兇猛之時,《智取威虎山》幾乎得到了當天觀眾的一致好評。影評人何言打出了五星的高分,並在微博上評論稱:「完全意料之外的爽!幾十年前的樣板戲,竟然被一個六十歲的香港導演拍得這麼充滿後現代激情。夾皮溝土匪突襲那場戲,爽到飛起!」他不斷用「炸裂」一詞形容自己的激動,「梁家輝版座山雕炸裂!韓庚那句『爺爺』炸裂!張涵予的楊子榮炸裂!全戲炸裂!」

徐克想拍《智取威虎山》想了將近40年。上世紀70年代,在紐約的他第一次看到了謝鐵驪導演的電影版《智取威虎山》,從那時起,便再也沒能忘記楊子榮這個深入威虎山,和戰友裡應外合剿滅土匪的英雄形象。「他(楊子榮)不是007,不是蝙蝠俠,也不是蜘蛛人或者鋼鐵俠,他是一個有血有肉的真人,是一個真人英雄的典範……是介乎於土匪和軍人之間的人物。」他曾在採訪中說。

徐克版《智取威虎山》從4年前開始籌備,其間經歷各種變故,但有一點導演自始至終確定不疑——飾演揚子榮的人選只有一個,張涵予。

「除了我,沒人能演楊子榮。」張涵予很肯定地對《博客天下》說。他坐在化妝間的一角,蹺著二郎腿,點了一支雪茄,古銅色的臉藏在煙霧後面,劍眉之下目光冷峻。

張涵予(左)、徐克在電影《智取威虎山》拍攝現場。

劍一抽出來就知道砍誰

「他(張涵予)完全相信自己是楊子榮。」徐克曾如此解釋自己的選擇。

電影中,張涵予扮演的楊子榮一身黑色皮毛衣帽,畫著濃重的眼影,留著絡腮鬍子,滿嘴黑話,和之前在樣板戲、電影或話劇中的經典紅色英雄形象截然不同,匪氣更重,看上去深淺難測。

「我們那個時代,年輕人心中都有英雄夢。」張涵予對《博客天下》說,「有的人喜歡焦裕祿,有的人喜歡草原英雄小姐妹,我就喜歡楊子榮,因為他刺激、有挑戰性。他可以置身於這麼危險的環境,還這麼泰然自若,入虎穴完成了這個任務,就是個傳奇。」

1964年出生於幹部家庭的張涵予在甘家口機械部大院長大,四五歲時第一次拿到《智取威虎山》的連環畫,「直接看傻了」。八大金剛、土匪、座山雕,楊子榮打虎,「那麼多槍」。小男孩對於戰爭、冒險、勝利、榮譽的嚮往被激發了出來。那時風靡的京劇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他聽一遍就會。

每天出門前,張涵予都要按照楊子榮的樣子打扮一番,戴棉帽,穿綠軍裝,背武裝袋,沒靴子就用雨靴代替,沒虎皮坎肩就穿毛坎肩,哼著京劇中小常寶控訴土匪罪狀的段子呼朋引伴,在街上邊走邊唱《林海雪原》和《打虎上山》。

兒時的張涵予一直盼著中蘇開戰,大院里的男孩們拿著假槍,在挖好的防空洞里互相攻防,一撥演蘇聯人,一撥演解放軍。「那會兒我們的偶像都是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里的保爾·柯察金那樣,頂天立地的鋼鐵男兒。」

多年之後,張涵予參演第一部電視劇《夢開始的地方》,曾借他的角色之口概括了他曾經生活過的那個年代。「那是個純真多情的年代,因此青春更加寶貴。那是個勇氣和榮譽的時代,激情與犧牲高於一切。」

隨著「天天做夢都盼著打仗」的男孩的長大,當時的男性榜樣楊子榮並沒有消失,而是「潛移默化中不停地成長」。

11000公里之外的美國紐約,中國領事館放映的《智取威虎山》激起了另一個年輕人的創作欲。

當時的徐克還沒有當導演,但就是覺得這個故事跟自己有關,如果有機會把它變成自己的電影會很有意思。幾年之後,在和導演謝晉一同吃飯時,對方問他,你是拍武俠片的大師,如果回國拍片,你最想拍什麼題材?徐克想也沒想地答,《智取威虎山》。謝晉一愣,不明白這個在美國上學和生活的香港人怎麼會知道,並且對「我黨紅色經典」題材感興趣。

徐克的解釋是,他從片子中看出了強烈的民族意識,但更重要的是,他被故事裡江湖與時代英雄的關係所打動,這種坦然而豪氣的人物是值得找尋、結交和記錄的。

「徐克是一個天生富於幻想的藝術家。」張涵予說。他手裡的雪茄一直沒有放下,煙霧後面,左邊的嘴角微微一挑,露出了個狡黠的笑容。

雖然生長在不同的文化環境中,但當徐克找到張涵予時,兩人不謀而合。「等太久了,三十年磨一劍,把劍一抽出來就知道砍誰,你明白嗎?」張涵予說。

4年前的9月,出品人於冬、監製黃建新和徐克、張涵予一起在北京三環邊的一個飯館吃了頓飯,正式聊了聊電影《智取威虎山》。席間,徐克提出的一些對原著的想法,出乎另外三人的意料。考慮到作品的歷史地位,和觀眾對它的熟悉程度,徐克最終決定更慎重一些。當時的計劃是12月開機,徐克早早開始在東北搭景,但劇本修改卻遲遲完成不了。之後的幾次相遇,徐克都不斷告訴張涵予,要拍了,正在籌備,但劇本還是不成熟。「我肯定要等這個角色,他們只要提前打一招呼,說今年要拍,我肯定就把工作全推了,一定要演他(楊子榮),因為在我的表演生涯中,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而一等又是幾年。

電影最終在2013年12月19日開機,那天是張涵予的49歲生日,即將「知天命」之年實現了孩童時期的願望,他將這視為徐克送給他的大禮。

在小興安嶺的那五個月張涵予過得並不輕鬆,高強度的動作戲,每天連續十幾個小時的拍攝,再加上幾乎沒到胸口的積雪,以及拍攝《集結號》時落下的腰傷,都給了他不小的折磨。

但這些都遠不及得償所願帶來的甜蜜。在劇組的日子,喜歡唱戲的張涵予每天都用手機連著音箱聽《智取威虎山》的樣板戲。「在白雪皚皚的東北,拍著《智取威虎山》,聽著《智取威虎山》的京劇,感覺特別好」。

電影《風聲》劇照。

電影《集結號》劇照。

電影《廚子戲子痞子》劇照。

一升國旗就掉眼淚

張涵予毫不掩飾自己對毛澤東的崇拜。在他的影響下,連經紀人宋志濤也買了一套《毛澤東選集》。

《宋史》中寫「半部《論語》治天下」,這和張涵予眼中的毛澤東詩詞有異曲同工之妙。「你把毛主席詩詞全部看一遍,你一生都夠用了,其他的什麼都不用看了,工作中、生活中(需要的)全都有了,你就按毛主席詩詞去干、去辦就行了。」他說。

《集結號》是張涵予熬了10年第一次領銜主演的電影,拍攝時,周圍的風言風語很多,像「這樣一個角色讓張涵予這種在北京大院裡頭長大的孩子去演,王中軍要賠慘了,馮小剛要完蛋了」這樣的話,他並不陌生。

「我想咱們等著瞧吧,遇到很糾結的事,或是有壓力的時候,毛主席的教導始終閃現在我的腦海里,『風物長宜放眼量』。毛主席長征時面臨著中國革命的危機,還有革命浪漫主義情懷。」他曾在採訪時說。

毛澤東的外孫女孔東梅和張涵予是好朋友,她曾經打過好幾通電話勸說他出演毛澤東。對於有沒有動過心思演自己的偶像,張涵予沒有給予《博客天下》明確的回答,而當時收到邀約後,他考慮再三,覺得怎麼化妝都不像,最終沒有答應。同樣的事情在今年8月熱播的《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中也發生過,這部電視劇曾經想找張涵予出演鄧小平,一番思慮後他推託了,還是因為覺得扮得不像,說不過去。

張涵予在代表作里演得幾乎都是英雄人物,《集結號》里的穀子地、《風聲》里的地下黨「老槍」、《十月圍城》里的孫中山、《廚子戲子痞子》里的愛國青年廚子等等,不難看齣兒時萌芽的英雄情結。

「我覺得現在正能量太少了,需要一些熒幕形象出來,激勵人、鼓舞人。我們現在不是老說正能量嗎?就是誰也不願意生活中老有負能量的東西,對你身體也沒好處。我這些角色幾乎都是正能量。」

楊子榮幾乎是中國當代史中最著名的「正能量」。但在電影的創作過程中,這給徐克和張涵予帶來了不小的難題,他們必須對角色進行「去英雄化」處理,打破一直以來楊子榮臉譜化的舞台形象,和觀眾先入為主的成見。

「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需要用那樣的英雄人物激勵國民的鬥志去建設國家,那個是一個時代的宣傳需要。」張涵予說,「好萊塢大片里全是美國英雄,其實中國也有英雄,只不過原來的作品中高、大、全,把人物都拔高了,創作者太多的說教、太多的解釋、太多的假的東西在裡面,讓觀眾覺得反感。」

電影中,張涵予版的楊子榮看上去亦正亦邪,一出場就被小栓子(被土匪害得家破人亡的小孩)誤以為是土匪,203剿匪小分隊首長少劍波甚至還向司令部打電報求證此人的身份。

「必須特別土匪你才能打進土匪老巢,要讓土匪相信你是胡彪,不是楊子榮。」片中的楊子榮滿口東北黑話,以至於電影的字幕旁必須再配上解說,「否則根本聽不懂說的是什麼」。

在《智取威虎山》的宣傳活動中,徐克和張涵予不斷地強化著「中國版007」的概念。和詹姆斯·邦德一樣,楊子榮也是化裝成對方,直接打進敵方內部,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他和007相比,沒有其他人的幫忙,是真真正正的孤軍深入。

張涵予在片場的即興反應經常給徐克驚喜。「也許很多時候我們劇本里沒有這麼幽默的東西,但他(張涵予)就會把它變成很幽默的說法。而且我常常擔心我們的人物會突然冒出一大堆講道理的內容,但張涵予比我更加註意這些方面,他有時候會把說教的、口號的東西都拿掉,換一種更自然的方式。」

張涵予對自己塑造的楊子榮形象寄予了厚望,他希望能用當下觀眾更接受的方式讓這個曾經激勵過他的英雄形象得以延續。

幾年前拍《風聲》的時候,他和周迅分別飾演地下共產黨員「老槍」和「老鬼」,經歷國民黨非人的酷刑折磨也堅持將情報送出。周迅問他,為什麼這些人連生命都不顧,就要獻身於這個事,她不能理解。在大院中長大,從小受英雄主義熏陶的張涵予毫不含糊的告訴她,就兩個字,信仰。

「其實當今我們更需要英雄,但現在太少了,沒有人提了,一提信仰、英雄這些東西都覺得不靠譜。但其實你作為一個普通人,看這個(《智取威虎山》)還是會對他(楊子榮)肅然起敬。」他也因此覺得前一陣召開的文藝座談會格外重要,「文藝工作者應該有一份社會責任,應該傳遞一些正能量的東西給年輕人,這是迫在眉睫的事。」

張涵予說自己特別愛國,在電視上看到升國旗都會掉眼淚。「我就是這樣一人,那個音樂一響就能觸動我,我控制不住,也改不了了。我真的是一個特別特別愛國的人。」

越大的東西越難燒

不止一位採訪過張涵予的記者在報道中寫過,張涵予不像這個圈子裡的人。

不愛製造話題,不喜歡談家長里短,只要不工作,就在公眾視野中消失得無影無蹤。採訪之前,張涵予的助理叮囑《博客天下》說,他不確定今天張涵予的狀態。儘管和黃渤一起出演過很多電影,但與黃渤問什麼答什麼的「服務型人格」不同,他在和媒體的溝通中自我而強硬,很少笑,也不怎麼變換坐姿,或有什麼肢體動作。

除了演員的角色,張涵予更適應的是「宅男」身份。在家讀毛澤東詩詞,唱京劇,斗蛐蛐兒,有興緻的時候寫寫毛筆字,畫兩筆畫,拉拉京胡。剩下的大部分業餘時間、金錢和精力,他都放在了古董傢具的收藏上,已有十餘年之久。

認識張涵予的人會說他活得老派、端著。就算是聊天也喜歡往形而上的聊,理想、精神、歷史,怎麼從清雍、乾和同、光時期傢具的龍紋形狀看出清政府的衰敗等等。好友馬未都評價他是個有文化情結的人。

在44歲出演《集結號》之前,他配了10年音,跑了10年龍套,出現在了8部馮小剛的電影中,不是葛優的一個只用「嗯嗯啊啊」接電話的同事,就是傅彪身邊一個沒有名字的朋友。有記者問張涵予,44歲是不是有點晚?他說覺得挺好,大器晚成。「我喜歡古玩我知道,這詞是從瓷器來的,燒小煙灰缸,一天就好,燒大缸,燒一年也不一定好,一打開窯可能就壞了。越大的東西越難燒。」

30多年前,張涵予還只是那群不甘寂寞的大院子弟中的一個,逆潮流而動,特別願意不斷破壞規則。「家長規定往左,我偏往右。老師說不能上房,結果全上房。領導說你們得這麼著,我們說不,我們非要那麼著。就是不願意做『五分加綿羊』。什麼叫『五分加綿羊』,考試得五分,綿羊多老實啊。」張涵予告訴《博客天下》。

而現在,50歲的他察覺到了危機感,覺得好像還有好多事沒幹,好多人物沒演,好多戲癮沒過。《集結號》之後,王中磊曾經勸張涵予少接一些類似的角色,但他還是想演那些「有點情懷、有點正面作用的戲」,就像這一次的《智取威虎山》。之前他也試過一些不一樣的,比如和年輕女演員在戲裡談談感情,但總是不太對勁。

「到我這年齡會覺得時間飛快,但我又知足常樂。我有很多收藏,不快樂的時候看一看它們,馬上就快樂了。」他希望得到的,終究沒有錯過。


推薦閱讀:

大器晚成的硬漢 | 張涵予
張涵予
張涵予:為楊子榮準備了45年 此生再無遺憾
張涵予 一條道走到黑的爺們兒 黃學敏

TAG:徐克 | 楊子 | 張涵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