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岳飛為什麼必須死?
岳飛為什麼會被莫須有的罪名陷害致死?每次被人提起時,人們總是不自覺得就在腦海中浮現出一個答案:被大奸臣秦檜向高宗趙構進讒言害死的啊,這幾乎是成為了一個條件反射了。但這真的就是事實嗎?
隨著我們年齡閱歷的增長,當我們真正認真地去看待、去思考這個問題時,我們就會發現,這個答案顯然是太淺顯了,而且根本是站不住腳。在整個事件當中,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高宗趙構。岳飛與高宗趙構君臣多年,岳飛是什麼樣的人,趙構心裡一清二楚,而且岳飛的為人在當時幾乎是人盡皆知,為人正直,是忠臣的表率。按理說有這樣一個得力的幹將,沒人會自折羽翼。那究竟是什麼讓趙構下定了決心要殺了這麼一個忠臣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講講導火索在哪裡。
岳飛這個人性格確實有點不好,特別倔。但是這種倔在高宗趙構看來那就叫跋扈。要知道,原來岳飛跟高宗趙構之間那也是有蜜月期的。具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間隙的呢?往下看。剛開始趙構覺得這年輕人很有才幹,於是親自把岳飛從很基層的武官提拔上來,當岳飛成節度使的時候,還不到30歲。岳飛這個時候就高調起來了,常跟人說,整個宋朝就他和太祖兩個人30歲不到封節度使。按照當時的權利系統,這話誰敢亂說呢,他就私下瞎講。
岳飛跟高宗趙構之間開始出現間隙是在紹興七年。當時南宋四大名將之一的劉光世不願意再征戰沙場了,於是跟朝廷提出回家養老。當時高宗趙構直接脫口而出說把這個軍隊交給岳飛。趙構跟岳飛剛說完這個話,回去一想,很快就反悔了。說這軍隊不給你了,直屬中央了。本來剛開始一聽,岳飛簡直都喜上眉梢了,結果一個轉折化為了泡影。在岳飛數次爭取不得之後,決然的就回了廬山。趙構多次寫信都未能召回。於是找到岳飛兩個老部下,李若虛、王貴,命他們到廬山去請岳飛,沒請到就殺頭。兩部下跑到廬山去見岳飛。岳飛剛開始仍是拒絕,李若虛最後跟他說了一句:你真的以為能跟朝廷翻臉嗎?岳飛大汗淋漓,即刻回去了。
下山之後向高宗承認錯誤。高宗說我沒生氣,我要真生氣我就動你了。太祖皇帝有一句話叫「亂吾法者,唯有劍爾」。我不生氣,我要真生你氣就弄死你。這是兩個人第一次翻臉。
第二次間隙是他替高宗趙構操心立太子的事情。趙構在揚州逃跑躲避金兵的時候,據說受到驚嚇,落下了類似於陽痿這樣的毛病,所以沒有後代。後來他在宮裡養了宋太祖的兩個七世孫,一個叫趙伯琮,一個叫趙伯玖,作為備選的接班人,但很長時間也沒有冊立太子。岳飛當時就自作聰明的跑到趙構前面說你應該立趙伯琮為太子,結果趙構一直冷冷地看著他,他才反應過來自己是做的太過分了。最後高宗就說了,立太子哪是你們武將該管的。立太子在以前的封建統治時期是一件天大的事,這是宮禁當中最嚴肅、最碰不得的一個話題。
我們再來看看當時的政治環境,王安石變法之後,宋朝來來去去就是搞黨爭,這派上台,那一派就徹底踩下,那一派上台,這一派就徹底踩倒。所以整個宋代的政治就是一個失去了彈性的政治。到了高宗趙構和岳飛的那個時候,這個彈性變得非常脆弱。當時朝廷上只有兩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戰。主和派一定是漢奸嗎?不一定,就是圍繞在秦檜路線周圍的那一群士大夫。至於主戰派是不是一定全是抗金名將,全是謀國的板蕩之臣呢?也不一定。
當時高宗趙構其實面臨著兩種選擇,第一,主戰,戰爭失敗就得亡國,戰勝則岳飛收復失地,功高蓋主,有一個差池就有可能岳飛黃袍加身,當然他也知道岳飛不會反,但是一旦兵變,不反也得反,因為他們的太祖就是這樣得到的帝位。第二就是主和,雖然要簽下一些不平等的合約,但是至少可以保證自己的皇位和性命。所以他內心是主和的。但是在中國古代政治當中,真正敢跳出來說我主和的人,不僅要有政治智慧,而且要有道德擔當。這個擔當往往皇帝本人都沒有。你像明代的崇禎皇帝,其實到最後也想跟後金談判,剛派人私下去談,結果風聲就漏掉了,他就只好把這個人殺掉。皇帝也不敢當主和派。
回到岳飛。既然想跟金國談和,沒有第三條道路可走,那就要讓主戰派閉嘴。殺了岳飛,其他人必然就老實了,也順便解除了岳飛對自己皇位的威脅。所以岳飛必須死。也只有這樣,高宗趙構懸著的一顆心才能放的下來。
岳飛
推薦閱讀:
※八飛說岳飛,血淚滿天飛之六——金宋為姦殺岳飛(下)
※讓宋高宗跪在岳飛墓前
※老文看岳飛
※岳家軍第一猛將:斬岳飛弟挑百名金將,戰死燒出箭頭兩升
※金軍橫行天下的「鐵浮屠、拐子馬」究竟是什麼,岳飛如何大破之
TAG:岳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