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是造成中國人性格懦弱的根源
06-15
《儒家思想是造成中國人性格懦弱的根源》在春秋戰國時的諸子百家中湧現出來的儒家學說,因為與中國古代封閉的封建社會制度相適應而得到封建統治者的青睞,儒學是一種保守文化,它是極權統治、宗法等級等社會發展惰性力的根源,與現代生活極不適應,已成為我國社會進步的最大障礙。自從西漢實行「廢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儒學作為封建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佔據了中國歷史的主導地位,幾千年來與封建專制思想並行綿延流長。處在奴隸制向封建制變革時期的孔子,強調的是絕對遵守奴隸制的周禮,鼓吹天不變,道亦不變的唯心天命觀,其核心思想是徹頭徹尾的守舊。不可否認,儒學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和國家統一起了一定的正面作用,同時,它對中國社會各方面的負面影響也是有目共睹的事實。儒學在後世的文化發展中一直是中國文化思想的主流,受它影響下的中國社會在追求統一的形式化過程中逐步僵化,經濟的自洽滿足淪為了貧窮愚昧,文化的皓首窮經變成了思想桎梏,道德禮教演變成無底的罪惡深淵。雖然對儒學的批判自「五四運動」以來從未中斷,然而,由於極力維護舊傳統的保守勢力阻擾,儒學從來沒有受到全面解構,以至於它仍有頑強的生命力,甚至現今還有人設想用儒學的腐朽意識形態對民主和科學的價值進行評判。儒家思想的核心是民本思想,與現代民主思想有本質的區別,它宣揚的政治理念是「主民」而不是「民主」,在它看來老百姓都是統治者的「子民」而不是國家的「公民」。儒學的教育理念是要受教育者附首貼耳,唯命是從,如所謂君、臣、父、子的三綱以及仁義禮智信的五常等說教都是針對老百姓的,如「義」是禁止以下犯上;「禮」是遵循嚴格的等級;儒學中的「仁」雖是嚮往美好的理想,但「仁」強調的忍讓、寬恕、剋制、謙和的道德標準容易造成對個性的壓抑,約束人們的思想自由,從而淪為沒有自主意識的奴才,儒學的倫理無論是寄希望於國君,還是勸教於臣民,既不能許諾一個脫離現實的國家理想,也無法重現質樸的過去時代,卻給封建統治者留下一個得力的統治工具。儒學文化不重視人的自然個性,認為人性不是個性,而只是基於社會性的心性,人生的目標只是通過人性的修養來實現社會秩序,做努力統一於社會的人。西方哲學是企圖透過概念和邏輯去抓住它的本質,西方文化從豐富的自然現象中吸收營養,尋找自然規律,表達為概念和知識。在西方文化中,人與天是分裂的,在物質世界中,人是事物的主人,藉助於形式方法,人可以呼風喚雨,而在社會中人是平等的競爭者,因而產生了燦爛的物質文明和民主政治制度。西方文化的衝突是自身本質性的,西方文化的每一次變革都是神、人、社會三者關係的推倒重來,這和中國傳統文化的五千年延續不變形成鮮明的對照。儒學用天道附會人事,這個「天」並不是自然界,而是能駕馭人間的神,皇帝就是「天」之子,「天子之命」成了主宰國人言行的準則,而對「天子」的旨意唯命是從、敬天畏地的人怎麼談得上探索和改造大自然呢?結果,中國先人面對的只有陳舊的歷史傳統與功利的生活現實。深受儒學文化熏陶的中國人普遍匱乏科學精神,對於中國文化落後狀態的反省和抗爭軟弱無力,所以歷朝歷代的各種變革總是轉瞬即逝,因此,從文化的起源處就決定了中西文化的兩種不同命運。最終,中西文化的差異就必然導致了中國科學技術落後於歐美國家的現實。與儒學同時代的道學是具有十分深刻內容的充滿樸素辨證觀念的中華傳統思想精華(老子生於公元前571年,孔子生於公元前551年),道學的出發點是求真、求異、求變,提供給我們一種對自然現象做細密觀察,然後作準確推理的科學認識方法。道學強調的是有機的、自發的和無意識的「道」,與古希臘人的「自然」之間有類似之處。老子提出,主宰人類的不是神靈,而是自然界的變化規律——「道」,老子拒絕對「道」作定義性的描述,而只是從對自然、社會、人事的關係和變化中揭示隱藏在其中的「道」的含義,「道」成為一種過程,沒有了可以達到的具體目標,他是在引導人們思維,而不是灌輸知識。老子的思想演繹了「道」的真義——人不需要聽從神靈的安排,只須遵從自然的規律,用自然界自身的規律來理解自然界的變化。老子的繼承人——具有非凡的玄妙智慧的莊子,他那一系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超脫思想,大大發揚了道學思想,至今依然展現著無窮的魅力。但因為與儒學相比,道學有礙於封建奴化統治而長期受到歷代當權者的刻意冷落。儒、道、佛三教中,一味強調尊卑貴賤的儒學和只注重過去和將來卻無視現在,宣揚來世脫離苦海的佛學在中國受到封建統治者的推崇而得以傳播發展。儒學思想與科學思想是兩種根本對立的思維方式,中庸之道的「庸」即主張保持舊的矛盾統一體,反對作任何改變;而科學思想是不斷地否定原有的一切去創造新的東西並取而代之。因此,不去掉儒學這個束縛思想的緊錮咒,思想解放只能是一句空談。隨著現代生活浪潮的猛烈衝擊,人民的自由平等觀念、獨立、權利、參與意識日益增強,中國的科學進步與民主政治將會同步進行。無論儒學思想的影響多麼強大都不能阻擋歷史前進的腳步,當人們頭腦中尊卑從屬等級森嚴的儒學文化精神枷鎖被打破之日自然就到了中國人在各個領域實現自主創新之時。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國最美的大學校園
※中國飛行員儲備不到美國十分之一,任重道遠!
※「西泠秋拍」中國首屆青銅禮器專場震撼亮相
※中國古代情詩名句之最
※中國「老漂」在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