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分析:傳統武術是怎麼在擂台上被消滅的!哪怕是螳螂出手勢難招,掃眼搜襠挂面腳……

1

隨著綜合格鬥限制的開放已經戰技的開發,技法越來越趨向靈活,趨向豐富,甚至很多地方能夠看出傳統武術的影子。騰空、擒打、跌扑……各種出奇拳腳甚至戰術都有。

傳統的純是以技術保護自己,競技的則是聯合規則一同保護自己。這是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的本質區別。

但傳統武術已經休養生息幾十年了,即便形式有相似,效果卻是差距非常大的。如果在這樣下去,無論從豐富性還是實用性,傳統武術都沒有了存在的必要。因為我們不可能僅僅為了懷念而訓練。

因為護具與禁打部位的限制,赤手尋常技的打擊力量被弱化,而為了顧全回合制的需要,拳台格鬥體系也必然放棄許多傳統格鬥技法(包括意識)。對於留下的,又必然會針對拳台,就其速度與力度以及角度、組合能力等等進行揀選,如此便產生了新的且在不斷調整的訓練體系。這與傳統武術的系統定型是不同的發展狀態。

假設傳統武術直面人生,勇於進取,放在同樣的規則下,最後武術與搏擊的格鬥系統必然趨向統一。那麼就可以假設有兩條極限之路——一條是由踢拳道、泰拳、拳擊等等流派演變的綜合格鬥,一條是由中國武術演變的綜合格鬥。然而目前還沒有這個情況,傳統武術的接替產物散打,也基本已經定型為專屬規則下的站立格鬥技了。

所以我們只能假設。假設也是一種對比,來更好的理解傳統武術。

2

螳螂拳以兇殘實用著稱武術界,號稱集合少林十八家拳術之長,招數七長八短,可以現學現用,也常能以巧勝拙。是外家拳的大成。即便是初級階段,也可以靠著下冷手、搶先手、打反應差等促使招式得手。

螳螂拳出手連環成招,比如有一套很實用的「掃眼、膝撞、搜襠、挂面」組合打法。可以引為案例。

之所以能保障膝撞成功,是因為之前的「掃眼」並不單純:摔手拳照面打,本來就有攻擊力度,而順手掃眼,輕易就可造成傷害。這一掃又有驚神封眼的效果,探手就能抓住對方頭髮,甚至摳進眼窩。

身軀的沉墜配合兩手的撕扯,一旦扭住了對方,壓下身軀直接就可以膝蓋上頭。其實這在街頭流氓打架中也十分常見,是最難破的招式之一。中與不中又可以跟上彈腿奔襠,順勢成招。尤其對方逃避的時候,防不勝防。如果攻擊者身法較活,順帶挑肘或者探打重拳也未嘗不可。

挂面是指挂面腳,跟上這下的話基本就結束戰鬥了。

挂面腳是個統稱,也存在有幾種形式,明朝的時候就很豐富了,拳經都有記載。在少林拳與太極拳里都是重要腿法。

通常有左右里合腿,也有組合為二起腳的墊步高邊腿,螳螂拳里叫鰲魚側身腿。最負盛名的一種,是武松醉打蔣門神的那個玉環步鴛鴦腳。水滸中描寫為轉身踹腿的一種,還有一種起腿較高,擺蓮腿帶下劈,便是地道挂面腳。

3

轉身踹腿因為帶有旋轉慣性,攻擊力極強,踢上就是重傷。背身一探,受攻擊的部位都躲開了,便較為安全。掛劈因為落點部位瞄準頭部,也是高難但突然難防的重創腿法。

雖然轉身,但是以攻擊腿的轉環為主,較為穩定。還有一種幅度較為大,是以支撐腿又起轉環,合著身子旋下去帶動後擺,將腰胯及攻擊腿整個甩起來,因為擁有了騰空外擺蓮的分量,以及立地腿法的穩妥,起腿落腿整個線路都有攻擊作用,用好了可以在近距離下出其不意重創對手頭頸甚至後腦。即便偏離目標,也可以憑藉巨大的合力將對手剪倒。

有的螳螂拳流派吸收了地趟腿法,其中旋子挂面腳是重要的基礎功法,以刁鑽見長的關中紅拳也非常注重這個腿法,列為絕招之用。少林系散手多是紮實強勁的轉身後踹腿或者搖身劈掛。

高強度的比賽不比街頭格鬥,街頭高低水平差異很大,而且普遍強度不大,所以一些技術容易實現。放在勢均力敵的時候,就顯出了技術的難度。這類腿法對使用者的基本功與協調力要求極高,節奏與經驗非常重要。較難控制的技法也更容易出現技術失誤,便有風險,因而往往是作為敗中取勝的絕招使用。

4

後踹出腿不敞後襠,放在街斗時常可以出奇制勝,也相對安全。因為不是主流技法,傳統訓練中也就疏忽訓練,隨著應用經驗的減少,消息匿跡也很正常。

尤其隨著武術斷代與對招式竅門的推崇,後來所謂的挖掘復興,民間搜集的也多是以不需要紮實基本功就能完成的技術為多,使得武術變了味道,也失去了真正戰鬥力。

雖然用意與現代搏擊有著差別,但這類腿法在現代比賽里卻是經常出現的。無論散打、泰拳、跆拳道、空手道里都常用類似腿法。跆拳道的組合刁鑽凌厲,命中率高,威力也不弱;空手道里的突發性與力道相對高強,因擅長此技,甚至成為了標誌性腿法;舞武結合的花哨搏擊術卡波耶拉更是以連續旋轉的大幅度旋掄腿法立拳。

散打王時代,有玉面小達摩鄭玉蒿擅使轉身後擺腿,號稱封喉一劍。柳腿劈掛柳海龍更是以劈掛腿稱名。草原驕子寶力高則有直接跳踢里合重腿常能突然重創對手。都曾以此種腿法終結比賽。

公道說,現代散打中所用此類腿法,因為用意集中,其技術也就清晰,力度也相對更強。武術如果可以崛起,就必須有真正懂得這些技法,而且經過刻苦訓練運用嫻熟的人來示範,培養高手。然而,傳統武術群體還有認真刻苦的人嗎?

而格鬥經驗是類似的,啟迪發明也就是相似的,八九十年代中國功夫風靡世界的那個神秘吸引力,現在已經不復存在了。憑藉經驗觸發,所謂竅門也都被自然解鎖,不再神秘。

5

既然是實用組合技,說明武術是不弱的,只是武術群體太弱。那麼我們挪到擂台上看,傳統武術是怎麼在擂台上被消滅的。

插眼首先是嚴令禁止的,勾手撕頭髮也是不允許的,這就只能依著攻防理念,變成阻截拳接沖膝。

抓發下壓頭部控制對手與箍頸控制對手的手感是不同的,因為距離變了,那個膝撞發力也得相應改變。

連續的彈踢襠部也不能用,此時時機與距離又不足以發起正蹬。如此,作為KO技法的轉身後踹腿也就錯過時機,只好變成獨立的腿法。

螳螂拳中還有許多的低姿態招法,其目的是抄腿逼迫對手招架,而突然擒打潛身,直接攻擊襠部要害。這些放在拳台上,雙方靈敏移動,已經很難通過輔助打法逼迫對方就範了,即便允許打襠,也有被突然爆頭的風險。

6

以螳螂拳這一套組合打法為例,我們就大概明白了傳武的特點,流派的分別,以及傳統武術是怎麼在擂台上被「消滅」的。

武術格鬥之所以能形成流派,不在獨門招式,招式都是相仿的,好使不好使在於用勁方式。是為內功。而用勁的指導是理念,所以流派的不同其實是格鬥理念的不同。

放在相同的格鬥理念下,也就不需要分這樣那樣的拳種流派了,以個人風格而分也就是,好比拳擊、泰拳、空手道也有以地域以人而分的流派說法,但總歸還是一個拳種。

如果是真正的不同流派,這也註定了一個流派對別派技法的吸收不會那麼自由。因為任何一門成熟的拳法,內部外部都是高度統一的,不同流派是不同的功底,並不足以盡情發揮借鑒而來的技術。所以傳統流派才存在著流派之間啟發性演變體系——引用與破解,也就出現了各種不現實但又必須有的拆招。

7

中國武術的歷史要長,競爭也曾經非常激烈,而且是形成了行業的。這在文化上是因為中國地域的廣闊以及文化的豐富,以及河道發達,衍生出了發達的草莽行業、江湖行業也就必然產生髮達的武術行業——這都是息息相關的,不是空話。只是大多傳武愛好者,他不懂歷史細節與文化細節,他們說不出來這麼清晰罷了。

分出流派之後,也就有了某種特別適合自家發揮的環境狀態,類似規則。在這個環境狀態下,一些本不佔優勢的技法,也許又會煥發新的威力。因為它從存在的那一刻起,它就有過存在的絕對價值。

所以從格鬥理念上,甚至發力內功上,拳種確實是存在差異,存在高下的。但放在所處適用環境,武術又是沒有高下的。人都不傻,社會是不斷發展的,技術也是不斷進步的,遇著好東西,沒有排斥不學的。

只是我們傳武繼承者多有無奈,求學者也多葉公好龍,逐漸就呈現出消費祖宗的錯誤發展面貌。傳統武術,有狂躁的票友,但並沒有真正身體力行的狂熱維護者來投身到訓練與應用之中。大家不過是在不斷的拉人、拉人、拉人……然後抱團叫喊:如果傳統武術不實戰,我們這麼多人都學習,難道我們傻嗎?

你說呢?

本篇的高級技術【隱藏內容】,就設置為挂面腳的傳統訓練方法。有志者及文化嚮往者,可以通過讚賞獲取點亮字元。參與到具體的「戰鬥」中來。

技法必然有基本功為支撐,所以實戰技法的基本功,又同樣是強身功法。傳統訓練有外家手段,但這幾腿也呼應著鐵萼堂功法的蟾式、虎式,會作為附贈內容,一併列入。讚賞規則另附。


推薦閱讀:

別為老祖宗辯護了
霍金歸葬西敏寺大教堂,哪些偉人能獲此殊榮?
【維生素不能隨便吃!收好這份科學補充維生素指南】
我們需要更多的史蒂文霍金
遲早更新 #87 更多更多以及更少更少

TAG:科學 | 傳統 | 武術 | 傳統武術 | 手勢 | 怎麼 | 螳螂 | 挂面 | 學分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