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實用】怎樣把好公文審核關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規定了「公文文稿簽發前,應當由發文機關辦公廳(室)進行審核」,即「審核前置」。本文作者作為一名多年從事文字工作特別是公文審核把關的人員,將結合工作實踐,來談談做好公文審核工作應當注意的問題。

《黨政機關公文處理工作條例》回應了多年來各地各部門的期盼,對於提高黨政機關公文權威,降低運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裡,我將結合工作實踐,談談做好公文審核工作應當注意的問題。

一注意提高三個認識

一是「審核」並非可有可無。公文代表著機關的形象,反映著機關的思想水平、工作水平和管理水平,也反映著機關的作風——文風,人們常常形象地把公文稱之為機關的「臉面」。公文如果出現了錯字、漏字、詞義表達不準確甚至扭曲原意時,就可能對公文的權威性、嚴肅性造成重大損害,甚至對貫徹落實工作部署和相關要求造成重大影響。

審核文稿是機關公文處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也是辦公廳(室)發揮參謀助手作用的重要體現。這項工作政治性、政策性、專業性和時效性強。因此,要挑選站位全局、了解全局、相對固定、相對專業的人員來總攬把關,這樣才能保證公文質量,維護機關權威。 二是「 審核」 並非「 校對」。「審核」包含「校對」又高於「校對」。「校對」側重技術性,具體、硬性要求多,如格式是否符合規範,標點符號使用是否準確,是否有錯字、漏字等;而「審核」側重思想性,強調從宏觀的角度,注重政治性和政策性,原則性、軟性要求多,如是否確需行文、文種使用是否恰當、內容是否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國家的法律法規、所提出的措施和辦法是否切實可行、文中涉及其他相關部門的事項是否經過協調並取得一致意見等。審核不但要核「字」,更要審「事」,發揮的是參謀助手作用,實現的是以文輔政目的。

記得幾年前,一份關於報送信訪法立法計劃的文稿送到我手裡審核,我認真閱讀了國務院法制辦來文中關於報送立法計劃的相關要求,感到當時有關信訪立法的基礎工作還未開展,時機還不成熟,局領導層也未作出推動信訪立法的決策,一旦報出立法計劃,可能會造成工作上的被動。因此,我建議擬稿司室慎重考慮並報請局領導研究審定。最後,這個報送立法計劃的文稿撤銷,改為暫不申請立法項目的復函。所以說,如果只是把公文審核工作簡單地看成「找錯別字」,那就大錯特錯了。 三是「審核」並非一個人、一個環節的事。一般來說,每個單位都設有核稿崗位,但要保證文稿的質量,僅靠核稿崗位上的一兩位同志還不夠,而是需要文稿擬制每個環節上的每位經辦同志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嚴格按照公文處理有關規定做好相關工作。只有將核稿工作貫穿於公文起草、審閱、簽批、校核、印製、分發的全過程,只有每一位經辦的同志和審閱審批的領導認真把關,確保文稿在每個環節的零差錯,才能保證文稿的高質量。

實際工作中,要加強公文處理特別是公文寫作和公文審核方面業務知識的專門培訓,幫助大家準確掌握公文寫作的基本技能、公文格式、行文規則,以及公文擬制中起草、審核、簽發等相關程序規定和要求,才能使每一位同志真正有能力把好自己這一關。

二注意把住三個環節

一是起草擬制環節,既要避免張口就說、提筆就寫,又要避免粗心大意、丟三落四。有些同志在起草文稿時不假思索、不經推敲,速度倒是很快,就是質量不高,不認真校對就送到上一級領導手中,結果稿子錯別字連篇,處處「挖坑」「埋雷」「設套」,令人防不勝防。有的是字詞使用上的錯誤,如將「倍受鼓舞」寫成「備受鼓舞」;有的是同音字,弄混了詞意,如「豎起一個榜樣」,其中「豎」應為「樹」;有的純粹是打錯字,如將「銜接」打成「衍接」,等等。

起草文稿時,要想清楚再下筆,遇到把握不準的內容和字詞,要多藉助「拐杖」,學一學文件、查一查字典、想一想規定,不要僅憑經驗辦事、僅憑感覺寫稿。遇到引用領導批示和原著、數字、日期、人名、文件名等,更要認真核對。 二是審閱審批環節,既不能「撿了芝麻丟了西瓜」,又不能「抓大放小」。審閱審批文稿既要從大處著眼,又要從小處著手,既要審文稿的主題是否鮮明、思路是否清晰,又要看文稿的謀篇布局是否得當、觀點是否正確,還要看句子是否通暢、詞語使用是否恰當、標點是否規範,內容是否涉密、能否公開等。就公文審核而言,有時即便是一個小小的要素,把握不好,也會產生大的影響。

記得有一次,一位領導同志的秘書給我來電話說,前一天晚上10點多,通信處給他打電話,請他回機關簽收辦理一份呈報領導同志的限時件,儘管累了一天剛到家,但他不敢怠慢,趕緊返回辦公室,可拆開一看,所收公文並非需要立即處理,頂多是一個「特急」件。他很委婉地建議,今後在呈報公文時,注意把握一下「緊急程度」。雖然這個件不是經過我核發的,但也給我一個深刻的教訓:核文無小事,除了要對文稿內容嚴格把關外,對密級、緊急程度、分送範圍、版頭使用、用印等相關要素的審核同樣不可忽略。 三是核稿校對環節,既要避免僥倖依賴心理和老好人思想,又要避免程序上的不到位。雖然文稿運轉到核稿環節時,已經經過層層把關,但最後的審核至關重要,不可忽視。如果認為已經經過幾個環節的審閱,不會出現什麼錯誤;或者覺得審閱這些稿子的領導職務比你高,你提出修改意見會得罪人;或者任務很急,要求立即印發,為趕速度一目十行,甚至減免了核稿必需的程序等,就有可能出錯。

核稿環節,無論遇到什麼情況,都一定要嚴格對照核文的要求、內容和程序逐一校核,甚至在文稿清樣印出來後和文件材料封發之前還要認真細緻地看一看,因為有時印製環節也有可能出錯,如用錯版頭、拷錯電子版文件、忘了用印等。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把錯情最大限度地消滅在「出口」環節。

三注意掌握三種方法

一是「看」。要把起草好的文稿多看幾遍,每看一遍都能發現文稿中的問題,從而不斷修改完善。那麼,究竟看幾遍合適?魯迅先生曾說過「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可作參考。

二是「讀」。拿著文稿讀幾遍,讀著讀著,就能發現文稿中丟字落字、句子不通順、表述不準確、語言不精練等問題,從而細細推敲,使之更加精準。

三是「換」。換一雙眼睛看看,即請其他同志幫助審看。有時候文稿寫出來之後,起草人會出現「審看疲勞」的情況,這時,換個人看一看,能更加敏銳地發現被起草人忽視的問題。如果時間允許,還可換個時間再看,即把寫好的文稿放幾天再看,你就會發現原來覺得挺完美的文稿還有一些這樣那樣的瑕疵,甚至在此期間,你會產生新的靈感、新的思路,從而進一步豐富完善文稿。(文章摘自《秘書工作》雜誌2013年第3期)

(作者:趙綉雪,國家信訪局機關黨委常務副書記)


推薦閱讀:

APP隱私政策
數據透露IPO審核風向 今年否決率達10.9%
2017年蘋果最新動作——再次加強應用審核力度(註:內含拒絕跳坑秘籍)

TAG:實用 | 審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