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道:引導孩子會生存
06-15
六、呵護愛美之心,指導審美實踐引導孩子學會審美,以從根本上提高未來公民的生存質量,這是我國教育面臨的一個現實而又嚴峻的課題。由於長期受溫飽問題的困擾,加之家庭、學校和社會對美育的普遍不在意,致使許多為人父母者,對審美問題嚴重忽視且表現出相當程度的無知。這是許多家庭世世代代生活品位上不去的一個重要原因。現在只要我們對審美教育問題稍加進一步了解,就會吃驚地發現我們在這方面的差距有多麼大。所謂審美,辭典解釋為「領會事物和藝術品的美」。所謂審美教育,就是我們平常說的美育, 也稱美感教育。它主要是通過具體的審美活動,有意識、有目的地培養和提高人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以求塑造合乎時代需求的審美素質。換言之,美育就是以美的觀念、美的規律、美的內容、美的形式和美的力量去感染人的情緒,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規範人的行為和美化人的生活,培養和提高人對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的理解、鑒賞和評價能力,養成高尚的審美情趣,形成健康的審美情操,並且通過實踐去發現美、欣賞美、表現美、發展美和創造美。我們說審美教育,更多的是從教育者的角度而言,主要是指為實施美育創設有益的教育氛圍,提供恰當的審美內容,通過恰當的方式方法,啟發孩子鍛煉審美素質。我們說學會審美,則更多的是從孩子的主動性這個角度而言,它要求孩子能充分認識到審美素質的培養和獲得對走向成功人生的意義和作用,要求孩子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地參與審美活動,養成良好的審美行為習慣。所謂學會審美,是指通過學習和實踐來塑造自身的審美素質。這是一個人適應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和諧運轉,追求個人生活品位,鍛造完善人格,達到自我實現的必備素質。青少年的審美素質水平主要依賴於家庭、學校和社會的教育和熏陶,取決於青少年自身對審美素質的認識和身體力行。其實,引導孩子學會審美就是家庭審美教育。為人父母者在引導孩子學習審美方面,至少應做好兩項工作:一是呵護愛美之心,二是指導審美實踐。梁啟超在《飲冰室文集》中說過:「我確信『美』是人類生活的一種要素或者還是各種要素之中最首要者,倘若在生活全部內容中把『美』的成分抽去,恐怕便活得不自在,甚至活不成。」馬克思說:「人是按美的規律來造型的」,「社會的進步就是對美的追求的結晶」。蘇霍姆林斯基說:「美似乎在打開人們對世界的看法,經過長期的美的熏冶,會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不良的、醜惡的東西是不可容忍的」,「美教給人識別惡,並與之進行鬥爭」。「學校和父母的任務是使每個孩子幸福。幸福是多方面的,一個人顯示自己的才能,熱愛勞動,在勞動中成為創造者,這是幸福;能欣賞周圍世界的美並為他人創造美也是幸福……」席勒說:「只有美才能使整個世界幸福。誰要是感受到美,他就會忘記自己的局限性」,「通過美,我們才能達到自由」,「只有美的交流,才能使社會團結,因為它關係到一切人都共同的東西。」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每個人原本的那點愛美之心是否能夠得到充分發揮並達到較高的境界,絕對和後天的教育、引導和培養有關。審美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青少年正確的審美觀,提高青少年的審美能力和審美創造能力。一般說來,審美教育的特點主要表現為寓教育於美的形象之中,寓教育於美的享受之中,寓教育於娛樂之中。根據社會對青少年的整體素質要求,審美教育或學會審美主要是培養和塑造心靈美、儀錶美、風度美、氣質美、語言美、行為美和節儉美等諸方面。心靈美是指一個人的內在美,它包括人的思想、品德、才學、志趣、情操、氣質和理想等。人的價值就在於心靈美,心靈美才能孕育出語言美和行為美。它是作為一切主體美的根本和基礎,是人最本質的美。儀錶美主要是指外在美,包括身材、容貌、膚色和服飾等要素。一個人的儀錶,不純粹是個人的事,它涉及到是否對他人的尊重,折射出一個人的文明涵養,大而言之,還反映出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水準。風度美是一種綜合性的外在美,它涉及到一個人的儀錶、學識、涵養、氣質、言談舉止等多方面。如果說儀錶美是一種靜態美,那麼,風度美則是一種動態美,它表現於日常的生活、工作、學習和交往之中。如人們常說的學者風度、大將風度等。美的風度形成,不但來自天生麗質,來自光輝才智和高尚情操,更是來自長期的文化素養、高遠的人生理想和堅定的人生信念。可以說,才智、能力、信念、情趣、品行和理想是構成風度美的重要內質。由於風度美既來源於心靈美,也來源於儀錶美,所以引導孩子培養風度美,必須在四個方面下功夫:一是人格、人品、情操和格調;二是知識、才華、興趣和愛好;三是個性、氣質、場合和角色;四是語言、儀容、姿態和服飾。惟有將這四個方面綜合起來考慮,才能正確引導孩子培養和塑造富於魅力的風度美。氣質美是能充分反映出積極個性心理特點的個性美。所謂氣質,是指個人心理活動的穩定的動力特徵。這些動力特徵主要表現在心理過程的強度、速度、穩定性、靈活性和指向性上。如情緒的強弱,思維的快慢,注意集中時間的長短,注意轉移的難易。在日常生活中,氣質一詞的使用意義同脾氣、性格的含義有些相近。氣質是分多種類型的,它既有穩定性,也有可變性和可塑性。塑造美的氣質的關鍵是,要勇於面對自己的氣質弱點,戰勝自我。語言美的基本要求,以前有人表述為「準確、鮮明、生動」,現在又有人表述為 「正確、純潔、積極」,另外還有人具體提出要「言之有據、言之有禮、言之有物、言之有味」。不管怎麼說,總之是既要符合社會習慣,又要合乎語法規範,所傳載的內容應該健康積極,不夾雜污言穢語和消極落後的東西。因為語言是思想的工具,觀念的載體,也是與他人交往的主要媒介,不論是口頭語言,還是書面語言,都不只作用於個人,還影響著社會。在前面我曾談到過公共關係專家的11條建議 ,都是很有價值的忠告。行為美,是指人的言談舉止要合乎道德規範,它具體表現在人的日常學習、生活和工作之中,是檢驗一個人審美素質水平的主要標準。就個人來說,塑造行為美,必須從小事做起,必須拋棄處事的自我中心主義,在一言一行中表現出對他人的關心,考慮他人的幸福和社會發展的利益,不能以犧牲集體和他人的利益來滿足自己的利益。還應當學會尊重每一個人,因為每個人都有他自身的特點,只能求同存異,不能強人從己。大文豪哥德說過:「要求別人都合我的脾氣,那是愚蠢的。我從來不幹這種蠢事。」注意行為美,更應當考慮自己的行為會給他人和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尤其要做到「慎獨」——在沒有他人監督,自己一人獨處的情況下,依然信守行為美的承諾。節儉美,指的是一個人對生活的正確審美態度。這是特別值得為人父母者乃至全社會都來重視的一個現實問題。當前,由於享樂主義思潮的影響,不少孩子在生活上喜歡攀比,熱衷於高消費,吃名牌、穿名牌、用名牌,似乎沒有名牌就不足以顯示自己的身份。這種錯誤的生活觀嚴重地影響 了孩子積極健康的品德發展,像病菌一樣腐蝕他們的精神,消磨他們的意志,萎縮他們的生命,滋長著他們的虛榮心,如同詩人薩迪所說,無論是學者、博士、聖徒、也無論是聖明雄辯的人物,只要他一旦羨慕浮世的榮華,便是跌在蜜里的蒼蠅,永難自拔。節儉並非吝嗇,它是一種自我約束,是以一種簡樸的生活態勢達到一種快樂的精神境界。節儉美德的培養,還可以保證青少年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塑造自己的整體素質,從小養成高尚的品德。如同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所說:「夫君子之行,靜以養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全才生存》一書,在探討「如何發揮多元才能」的問題時,有個「專註才能成功」的觀點,同時還提出了「延遲享樂法則」。由此可見,現在的許多為人父母者,過早、過多地給孩子提供享樂,實在是很不高明的。引導孩子學習審美,應該充分利用各種可能的審美媒介。美術研究工作者認為,審美媒介主要有自然美和藝術美。自然美是指我們所處的自然環境,它是造物主給人類留下的美麗傑作。藝術美是人類審美活動的精神升華,或者說是審美活動的物質化,它主要包括音樂審美、文學審美、戲劇審美、影視審美、舞蹈審美、繪畫審美、攝影審美、書法審美和工藝、雕塑審美等等。在培養和塑造青少年的審美素質活動過程中,離不開這些審美內容,因此,把握這些審美活動媒介的主要內涵,對於審美教育或學會審美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這麼多的審美媒介,從全面提高審美素質來說,應該讓孩子都有初步了解,但不可能讓每個孩子樣樣都去實踐,更不可能使其樣樣精通。一個孩子選擇何種審美媒介,主要得看環境條件和個人興趣愛好。其實,現實中處處有審美的資源,關鍵是看你有沒有審美的意識,有沒有提高審美素質的要求,有沒有追求審美素質的毅力和提高生活品位的心愿。關於引導孩子學會審美的方法,《創新教育全書》做過這樣的提示:1、「要為青少年營造一種美的環境或充滿美的氛圍」;2、「使青少年熟悉相應的行為規範」;3、「引導青少年親近大自然」;4、「引導青少年進行討論,各抒己見,暢所欲言」;5、「指導青少年正確地與各種傳播媒體打交道」;6、「走出狹窄的,甚至是錯誤的審美教育誤區」。上述幾個方面,都有著豐富的內涵,本書不能一一詳述,這裡只著重談幾個「薄弱環節」。我開始寫作本書時,就有一個主導想法:即使對於在理論體系中同等重要的問題,講述時也不平均使用力量,只對那些在實踐上被嚴重忽視的方面作重點闡述,哪怕會造成各部分篇幅的失衡也在所不惜。我們先來看看蘇霍姆林斯基在《睿智的父母之愛》中的一段話:我曾經見過這樣的學生,都讀到二三年級了,「黎明」這個詞還不能激起他任何的表象和感覺。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是因為這些孩子從來沒有親眼見過黑夜怎樣逝去,白日怎樣來臨。我給學生們講述春天森林中的生命是怎樣復甦的。我要讓孩子們的腦海中出現這樣一幅美麗的畫面:雪花蓮稚嫩的小莖鑽出多年積下的層層落葉,開著淺色小花的風鈴草驚奇地望著已經解凍的藍色湖面……這時我看見,一些學生因為興奮而兩眼放光,他們刨根問底,並且忍耐不住,也搶著講了起來,和老師一起繼續描繪這幅美麗的圖畫;而另外一些學生,儘管也在注意聽,但兩眼無光,神情淡漠,我的話沒有激起他內心的反響。這樣的孩子教起來很困難。他們聽講很吃力,要費很大的勁才能記住我的講解。我們對家長說:帶領你的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吧,大自然能激發孩子的情感,能使他的語言變得生動、豐富!讓你的孩子發現問題吧,讓他儘可能多地發現問題!把年長一輩充滿父母之愛的生活智慧傳遞給幼小的孩子,這個過程在生活中自自然然地進行,不可替代,也不能刻意創造。我們看到,在人們不得不對教育失敗的事例進行剖析時(很遺憾,這樣的事例生活中並不少見),家庭應該為孩子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這個道理就更加使人信服。環境的營造具有很強的暗示意義,美的環境本身就在時時刻刻地向青少年傳播美的信息。美的環境接受多了,美的敏感力和審美情感自然就會得到提高。指導孩子正確地與各種傳播媒體打交道,既是學習過程,也是審美實踐。特別是電視、電腦和印刷媒體(書報雜誌等)中,有大量有益於青少年身心發展的知識信息、技能信息和情感信息,同時也存在著不少有害信息,。媒體是一柄「雙刃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存在著正確選擇使用問題。 所以,為人父母者要引導孩子與好書交朋友,指導他們閱讀文學作品,指導他們正確利用電子傳播媒體中的信息資源,讓美的音樂凈化孩子的心靈,使他擁有一雙高素質的審美的耳朵,讓美的畫面培育孩子敏銳的觀察力,使他擁有一雙藝術的眼睛。須知,引導孩子學會審美,絕不止於讓孩子學得一技之長,而是要幫助他提高生活品位,走向成功的人生。
父母之道:引導孩子學做人2005-09-09 11:08:32父母之道:關於勉的問題2005-09-07 10:21:49父母之道:關於戒的問題2005-09-06 10:14:59父母之道:關於傳的問題2005-09-05 09:08:39父母之道:關於示的問題2005-09-02 09:21:15
推薦閱讀:
※為什麼在酒桌上家長總喜歡讓自己的孩子給長輩 敬酒?
※一個男人值不值得嫁,生個孩子就知道了。
※孩子脾氣暴躁易怒是怎麼回事?
※孩子經常犯錯你真應該謝謝他們,這樣孩子才有機會在錯誤中成長
※警惕!別讓嫉妒在孩子的內心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