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家庭錯誤在不知不覺傷害孩子

  許多父母在不知覺中給孩子帶來傷害,而他們也曾經是家庭中的孩子,很多不妥的做法,只是本能地代代相傳。傷人的父母曾經也是受傷的孩子。在看清整個家庭系統的來龍去脈之後,我們可以省思自己,修復和重塑自己,為下一代營造健康的成長環境。

  一、不良的夫妻關係

  離婚、夫妻感情不好,經常爭吵,無一例外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即便能控制自己不把氣撒在孩子身上,長期處於緊張和壓抑環境中的孩子,長大後也極易出現心理問題。比如狂躁、抑鬱、孤癖、好動、缺乏自控力等。

  另一種不良的夫妻關係,則是彼此過分依賴。兩個人都誤以為依靠對方會使自己變得完整。他們在情緒上彼此依賴,沒有能力分離,好比兩個人共乘一艘獨木舟——當一個人移動時,另一個也被迫移動,毫無選擇餘地。這樣的夫妻往往會為彼此和孩子設定無數個「應該」、「必須」——「你不應該有那樣的感覺!」「為什麼你會那樣想呢?」這是他們常說的話。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會如父母一樣,本性中的一些精神被不斷否定,然後慢慢失落自己,變成依賴性強而沒有主見的人。

  二、把孩子當成滿足私心的工具

  每個健全成熟的人都會完全地認可和尊重自己,正視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他不必依靠任何人的看法或情緒而活。但是很多父母卻在阻止孩子形成這種健康的自我。

  如果父母在早年也沒有得到過這樣的權利,就不可能欣賞孩子的這種合理的「自戀」,甚至在自己欠缺的情況下,不知不覺用孩子來滿足自己的不足。未成年的孩子沒法背棄父母,他們只有借著不斷表現和取得成就來博得父母的喜愛。於是他們很可能成為滿足父母私心的工具。

  在不健全的家庭中,孩子必須放棄那個「真我」,取而代之的是掩飾受傷的「假我」。一旦他們發現自己的感覺和想法不被父母接受,就認為是自己的問題,久而久之形成不健康的「羞愧感」。慢慢地,他們會去發現讓自己感到滿足的替代品,等到長大成人,這些替代品就可能是:名譽、地位、新的性伴侶、煙、酒甚至毒品。他們的心靈是空虛的,他們因為得不到肯定和理解而變得孤僻、麻木、依賴、不知如何與人相處。

  三、陳腐的家庭觀念

  陳腐的家庭觀念妨礙了孩子在成長中形成完整的自我,讓他們依賴他人,只看重他人的想法。這些觀念包括:

  1.有責任感就會有愛。

  2.憎恨可因壓抑和禁止而消除。

  3.父母理應享受尊重,因為他們是父母。

  4.兒童不值得尊重,因為他們小孩。

  5.服從能使小孩堅強。

  6.對孩子溫和是有害的。

  7.對孩子的需要有所反應是錯誤的。

  8.對孩子嚴厲甚至冷漠能讓他更好地適應現實生活。

  9.與其坦白說出心中不滿,不如假裝欣賞感激。

  10.表現出來的行為比真正的為人來得重要。

  11.父母不能忍受被觸犯。

  12.人的身體是骯髒的。

  13.強烈的感覺是有害的。

  14.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或許有些父母表面上並不贊同以上觀點,但在他們的行事中,卻在不自覺地貫徹執行。而且,這些害人的信念可能在下意識里,代代相傳。

  四、上癮行為造就的被遺棄感

  人類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強迫/上癮行為。這些行為使我們的心胸變得狹窄,意志變得殘缺。當我們的生活不再是有意識的選擇,而是被迫和失控的意外,我們不再擁有自由,孩子因為父母的這些行為而產生被遺棄的感覺。記住,除了離婚、完全放棄撫養這種真正的遺棄,一些隱性的、變向的遺棄更多地充當著孩子的傷害者。

  1.情緒上癮

  這種人並不真正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而把它們轉變為一種傷人的情緒,比如用憤怒替代恐懼。比如在某個夏天的傍晚,丈夫回家時,妻子告訴他空調壞了。那時正值盛夏,天氣熱得令人無法忍受。丈夫心中有個聲音說:「真正的男人都應懂得如何修理機械。」然而他實在不懂得修理任何東西,他覺得自己很笨。於是他開始生氣,並且罵她的太太:「你到底是怎麼把它弄壞的?」發怒罵人讓他覺得自己很有力量。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人是如何情緒上癮的。有的女人在該生氣時哭泣,有些人可能沉溺於悲哀——經常陷於憂傷中。這些情緒都會影響並且傷害孩子,讓他產生被遺棄的孤獨感。

  2.思想上癮

  強迫性思考在強迫行為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包括強迫性擔憂、過度注意細節、過分形象或過分抽象等。它讓人喪失選擇的能力,使人變得浮躁、膚淺,在面對困難時,只知逃避或沉溺,放棄內省和對內在的探索。他們因此給孩子樹起一個錯誤的標杆。

  3.物質依賴

  酗酒、吸毒、厭食或者貪食等這些上癮行為,都會對孩子造成巨大傷害。父親酗酒的家庭,孩子可能因為父親的暴躁、母親對父親的依賴和無力感而充當起「母親保護者」的角色,這些在緊張關係中長大的孩子,極有可能在步入新的家庭生活後,繼續演繹過去家庭的相處模式,並且同樣酗酒。因為那種傷害和痛苦的暗示已經根植於心。

  也可能由於某位母親的苛刻與不通人情而使厭食或貪食成為孩子抵擋抑鬱的方式。

  在上述家庭中,孩子扮演很明顯的角色來維持其平衡。但這並非他們所願。他們被迫扮演角色,喪失了內心正常的慾望,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傷害之深,不言而喻。

  4.工作狂

  曾經有位父親,同時也是家族公司的總裁。他的父親在有生之年從不間斷地工作,直到去世。「工作不懈」是他家庭的信條。這位父親雖然心中厭煩這句話,但還是在不同場合引用它。起先他的工作態度還很正常,但逐漸地,周末也變成了應酬的日子。他雖然口口聲聲說愛家庭,但沒有工作的周末卻令他恐懼不安。他常答應陪孩子去釣魚或打球,卻總是食言。他的妻子卻對孩子說,父親都是為了你才這樣辛苦的。因此孩子對父親的食言敢怒不敢言,甚至常有罪惡感和內疚感。因為他的母親說,他所有的玩具和豪華的享受都是來自父親的辛苦和犧牲。

  父親總是忙碌,母親總是無條件地否定孩子的感覺,「不準多說話」「不準表現情緒」的規則主宰了整個家庭。孩子真正的問題卻得不到解決,後來,這個不幸的孩子因為長期的抑鬱而開始吸毒。

  這是一個缺失愛的孩子,因為父母把愛理解為忽視、控制和嚴厲。

  五、家庭暴力

  大多數人都有過挨打的經驗,傳統文化使我們相信「不打不成器」,打小孩才能使他們學會尊敬父母。

  慣於體罰的父母有以下特徵:孤立、自我價值感極低、對他人的感受不敏感、自己也曾受虐、童年缺乏親情;對於愛和安適的需求未獲滿足,卻又否定自己有問題,不承認童年會造成不良影響;對孩子充滿不切實際的期望,當孩子做不到時,即視之為拒絕或迕逆。

  在病態家庭里,身體虐待是家常便飯,包括使用皮帶、掃帚打孩子;虐待方式包括拳擊、打耳光、扯頭髮、推拉、勒頸、腳踢、關黑屋等等。它所造成的傷害的副作用包括減低在困境中的鬥志、認為自己完全無法掌握命運、軟弱無力,甚至發展為慢性的憂鬱症。

  六、溺愛

  給予孩子無限制的寵愛通常是有害的。家裡所有東西都是他的,做錯事可以得到無底線的寬容,可以不承擔任何家務或者相關責任,一切都有父母準備好……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受到的傷害是隱性的,然而待到他們成人之後會表現出極大的性格缺陷,比如:無責任感更無法擔當應承擔的責任,情商極低,自制力差,很容易受傷,甚至輕易地就選擇自殺。

  在孩子成長中過程中,立界限是必須做的事。否則,他們將像菜地里的雜草一樣瘋長,最終成為禍患。

  (本文綜合整理自微信)

  請支持獨立網站,轉發請註明本文鏈接或註明網站二維碼

  九個頭條網

  微信號:topnews-9

  最頭條

  微信號:toplines

  自媒體頭條

  微信號:topwemedia

查看原文

  • 推薦閱讀:

    【轉】【大家風範】樓耀福:青山無言
    【一部大經】《凈修捷要報恩談》我勸大家至少要念一千遍,你念一千遍你就老實了,你就聽話了,你就會真干
    很多學者都苦於無法讀懂易經,其實大家人人都可以自學易經
    大家幫大家 | 旅行中財物丟失怎麼辦
    ???大年初五??2月第一天??早上好??清晨第一聲問候送給你,祝大家幸福快樂!平安健康!

    TAG:孩子 | 家庭 | 錯誤 | 傷害 | 大家 | 大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