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譯練習

文言文翻譯練習目錄一、楊氏入山之大穴二、文侯與虞人期獵三、與荀彧追傷郭嘉書四、南歧之見五、善呼者六、獻不死之葯七、足自當止八、范縝治學九、戲巫十、曲突徙薪十一、誰殺陳他  十二、姜太師認父十三、商湯見伊尹十四、樂不思蜀十五、文徵明習字十六、管寧割席十七、蔡磷堅還亡友財十八、公孫儀相魯十九、陶侃惜谷二十、以 葉 隱 形二十一、薛譚學謳二十二、誡子書二十三、幽王擊鼓 二十四、農夫與行者二十五、齊威王之時喜隱 二十六、宋之遜告密二十七、范仲淹有志於天下二十八、司馬光好學二十九、歐陽修苦讀三十、王冕僧寺夜讀三十一、張無垢勤學三十二、師曠論學三十三、七錄三十四、鑿壁借光三十五、程門立雪三十六、學弈三十七、李生論善學者三十八、問說三十九、教學相長四十、顏回好學四十一、邴原泣學四十二、董遇「三餘」讀書四十三、推敲四十四、勤訓四十五、刺客列傳四十六、岑文本官高而憂四十七、郭林宗至汝南四十八、何岳得金不昧四十九、皇后諫大宗五十、滄河老兵五十一、終不知車五十二、攻韓五十三、宋濂嘗與客飲五十四、 柳下季存國五十五、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五十六、芒山有盜臨刑五十七、王羆性儉率五十八、廉頗思趙五十九、要做則做六十、臣僚見太祖六十一、宣王好射六十二、以學自損 不如無學六十三、勞於讀書,逸於作文六十四、投筆從戎六十五、鄭之鄙人學為蓋六十六、梟與鳩對話六十七、棉花六十八、不孝者五六十九、愚 溪七十、羆 說 七十一、患難見知交 七十二、廢弈向學七十三、婆媳棋局七十四、富不易妻七十五、速進則闔七十六、三人越谷七十七、心不在馬七十八、田子退金

一、楊氏入山之大穴老人引楊氏入山之大穴。雞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謂曰:「此公欲來,能相容否?」對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則必賢者矣。吾此間凡衣服、飲食、牛畜、絲紗、麻枲(xǐ麻)之屬,皆不私藏,與眾共之,故可同處。子果來,勿攜金珠錦繡珍異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魚肉,此殊不缺也。惟計口授地,以耕以蠶,不可取食於人耳。」楊謝而從之。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迫暮,與老人同出。1.區別下列語句中「之」的用法或含義。入山之大穴 與眾共之 楊謝而從之2.在括弧中填寫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又戒曰:「子來或遲,則封穴矣。」迫暮,( )與老人同出。3.楊氏答應了要定居穴中嗎?由哪句話可看出來?4.穴中人為什麼不讓楊氏「攜金珠錦繡珍異等物」呢?二、文侯與虞人期獵文侯與虞人①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②之。魏於是乎始強。【注釋】 ① 掌管山澤苑囿打獵的官。 ② 罷:通「疲」。1.解釋文中加點詞的含義。①魏文侯與虞人期獵(     )  ②是日,飲酒樂,天雨 (      )③公將焉之  (     )    ④豈可不一會期哉   (      )2.與「公將焉之」中「焉」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且焉置土石             B.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C.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D.不復出焉3.翻譯下面的句子。①乃往,身自罷之。 ②天又雨,公將焉之?③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4.這則小故事中,魏文候表現出來的_ 的品德至今還值得我們學習。三、與荀彧追傷郭嘉書曹操郭奉孝年不滿四十,相與周旋十一年,阻險艱難,皆共罹之。又以其通達,見世事無所凝滯,欲以後事屬之。何意卒爾失之,悲痛傷心!今表增其子滿千戶,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求知如採金》)註:郭嘉,字奉孝,和荀彧一樣,都是曹操重要謀士。1.分別解釋下面二句話中的「以」字。(1)又以其通達以: (2)欲以後事屬之以:2.解釋下面加點的詞。皆共罹之 罹:3.把下面兩句話譯成現代漢語。(1)何意卒爾失之 翻譯:(2)然何益亡者 翻譯:四、南歧之見 (明·劉元卿)南歧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飲之者輒病癭,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①者。及見外方人至,則群小②婦人聚觀而笑之曰:「異哉人之頸也焦 ③而不吾類!」外方人曰:「爾壘然凸出於頸者,癭病之也,不求善葯去爾病,反以吾頸為焦耶?」笑者曰:「吾鄉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終莫知其為丑。(選自《賢奕編·警喻》)[注釋] ①癭:(yīng)頸瘤病。即頸上生囊狀瘤子。②群小:貶稱見識淺陋的人。③焦:細瘦。1.選出下列各組中加點的詞意思不相同的一組( )A.凡飲之者輒病癭——西施病心而顰其里 B.其水甘而不良——出淤泥而不染C.故其地之民無一人無癭者——彼竭我盈,故克之 D.吾鄉之人皆然——然得而腊之以為餌2.用「/」為下面的句子斷句,斷兩處。異 哉 人 之 頸 也 焦而 不 吾 類!3.用現代漢語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不求善葯去爾病,反以吾頸為焦耶?4.南歧人為什麼會笑外方人?五、善呼者公孫龍①在趙之時,謂弟子曰:「人而無能者,龍不能與游。」有客衣褐帶索而見曰:「臣能呼。」公孫龍顧謂弟子曰:「門下故有能呼者乎?」對曰:「無有。」公孫龍曰:「與之弟子籍!」後數日,往說燕王。至於河上,而航在一汜②。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來。(《淮南子·道應訓》)注釋:①公孫龍:戰國時趙人,姓公孫,名龍,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②汜:河岸。

1、下面是從古漢語詞典中查出的「游」字的4個義項,請為「龍不能與游」的「游」字選擇一個正確的義項。()A、遊玩,遊覽 B、遊歷,遊學 C、交往,交際 D、遊走,遊動2、下列句中加點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客衣褐帶索而見曰(衣服) B、公孫龍顧謂弟子曰(回頭)C、門下故有能呼者乎(原本,原先) D、往說燕王(遊說,勸說)3、對下面句子的翻譯正確的一句是( )與之弟子籍。A、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記。 B、給他弟子的身份。C、和他弟子籍貫相同。 D、給他弟子的書籍。4、請對「公孫龍」(或「善呼者」)的所作所為,作一簡評。六、獻不死葯有獻不死之葯於荊王①者,謁者②操之以入。中射之士③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大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④曰:「臣問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⑤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葯,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葯也⑥,是客欺王也。夫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釋臣。」王乃不殺。【注】①荊王:戰國楚頃襄王。②謁者:管進謁的人。③中射之士:中射士,諸侯宮裡的侍御之臣。④說王:向荊王解說。⑤是:這。⑥是死葯也:這(反而)是致人於死的葯。1、請概括本文的主要內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請指出本文主要讚揚了什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可食乎?』曰:"可。』」這裡可以理解為兩種意思,謁者理解的是什麼意思?中射之士利用的是什麼意思?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足自當止晉王述①初以家貧,求試宛陵令②,所受贈遺③千數百條。王導④戒⑤之,答曰:「足⑥自當止。」時人未之達⑦也。其後屢居州郡,清潔絕倫⑧,宅宇舊物不革於昔,始為當時所嘆⑨。予嘗讀而笑之。夫所謂廉士者,唯貧而不改其節⑩,故可貴也;今以不足而貪求,既足而後止,尚可為廉乎?而史臣著之,以為美談,亦已陋矣。                     (選自《滹南遺老集》,作者王若虛)  [注]①王述,字懷祖,晉朝的大官。②求試宛陵令:求得宛陵縣的縣官。③遺:此處讀「wèi」。④王導:當時的丞相。⑤戒:勸告。⑥足:富足。⑦未之達:即未達之,不明白他的品格。⑧絕倫:超過一般人。⑨嘆:讚歎。⑩節:節操。著:寫。陋:沒見識。  1、解釋文中標紅字的詞語。    遺:          嘗:  2、用現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子的大意。王導戒之,答曰:「足自當止。」  3、對選文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作者認為窮而不貪才值得讚揚。 B.作者認為貪足之後才不貪,算不得廉潔,不值得讚揚。  C.按照作者的觀點王述的行為算不得廉潔。 D.按照作者的觀點王述的行為是值得讚歎的。八、范縝治學縝①少孤貧,事母孝謹。年未弱冠,聞沛國劉王獻②聚眾講說,始往從之。卓越不群而勤學,獻甚奇之,親為之冠。在王獻門下積年,去來歸家,恆芒矰③布衣,徒行於路。王獻門多車馬貴游,縝在其門,聊無恥愧。既長,博通經術,尤精《三禮》④。性質直,好危言高論,不為士友所安。唯與外弟蕭琛相⑤善,琛名曰口辯,每服縝簡詣。【注: ①縝(zhěn):范縝.南朝唯物主義哲學家,無神論者. ②劉王獻(hun):博通五經,世推為大儒. ③芒(juē):草鞋. (④《三禮》: 《儀禮》《周禮》《禮記》的合稱. ⑤蕭琛:南朝人. 】1.用」/」標出下面句子朗讀時的停頓處.聞 沛 國 劉 王 獻 聚 眾 講 說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⑴少: ⑵從: ⑶善:3.范縝」性質直」在文中表現為: (用原文句子回答),而」恆芒布衣,徒行於路」又可見他的 性格.4.選出對畫線句子」 王獻門多車馬貴游,縝在其門,聊無恥愧.」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 )A. 劉王獻 家門前有許多豪華的車馬經過,范縝在他的門下,覺得無比羞愧.B. 劉王獻 家門前乘車馬的顯貴客人很多,范縝在他的門下,一點也不覺得羞愧.C. 劉王獻 家門前有許多豪華的車馬經過,范縝在家門口(看),覺得無比羞愧.D. 劉王獻 家門前乘車馬的顯貴客人很多,范縝在家門口(看),一點也不覺得羞愧. 5.用自己的話說說劉王獻親自為范縝舉行冠禮的原因。6.讀了這篇短文,你對范縝有什麼評價?請談談理由。九、戲巫惡少年慍其誕,瞳其夜歸,分五六人棲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  巫過,下砂石擊之。巫以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駭,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駭頗定,木間砂亂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復至前,復如初。手栗氣懾,不能角,角墜;振其鈴,既而鈴,惟大叫以行。行聞履聲及葉鳴谷響,亦皆以為鬼。號求救於人甚哀。1、用「/」正確標出 後面句子朗讀時的停頓:號 求 救 於 人 甚 哀。2、譯出下面兩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①相去各里所。②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3、試分析越巫夜歸遇鬼後的心理變化過程,結合選文說說越巫是什麼樣的人?十、曲突徙薪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煙囪),傍有積薪。客胃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則且有火患,主人默   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幸而得息。於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於上行(hng),余各     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向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無火患。今論功   請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邪?」主人乃悟而請之。1.文中四處橫線要填入恰當的詞,依次正確的一項是(   )A.焉  爾  因  以  B.然  之  以  而 C.焉  爾  因  且  D.然  之  以  且2.指出下面兩句中的通假字。①不則且有火患(「 」通「    」)②曲突徙薪亡恩澤(「 」通「      」)3.翻譯以下兩句。①不則將有火患  譯文                              。②焦頭爛額為上客 譯文                              。4.「主人乃悟而請之」,主人悟出了什麼道理?(  )A.應該首先感謝有先見之明的人。  B.不應忘記提醒過自己的人。C.更要感激進忠言的人。      D.要接受不聽忠告的教訓,勇於承認錯誤。十一、誰 殺 陳 他  有甲(某人)欲謁(拜見)見邑宰(縣令的別稱),問左右曰:「令何所好?」或語曰:「好《公羊傳》(舊題戰國時齊人公羊高撰,由漢代人寫定,是一部闡釋《春秋》微言大義的書)。」後入見,令問:「君讀何書?」答曰:「惟業(讀,從事)《公羊傳》。」試問:「誰殺陳他(陳他為《公羊傳》中一人物,春秋時陳國國君,被蔡國人所殺)者?」甲良久對田:「平生實不殺陳他。」令察謬誤,因復戲之曰:「君不殺陳他,請(問)是誰殺?」於是大怖,徒跣出走。人問其故,乃大語曰:「見明府(對縣令的尊稱),便以死事見訪(向我調查人命案子),後直不敢復來,遇赦當出耳。」1.選出與例句中的「或」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 )例句:或語曰:「好《公羊傳》。」A.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B.或王命急宣 C.或遇其叱咄 D.或異二者之為2.找出下列句中的省略成分。①( )後入見。 ③( )試問:「誰殺陳他者?」3.翻譯句子。或語曰:「好《公羊傳》。」              4.這則寓言諷刺的是哪種人?              十二、姜太師認父 《王氏見聞記》蜀有姜太師者,失其名,許田(今河南許昌市許田鎮)人也。幼年為黃巾所掠,亡失父母。從先主(指五代時前蜀先主王建)征伐,屢立功勛,後繼領數鎮節鉞(指節度使),官至極品(最高的官級,這裡指太師)。有掌廄夫(馬夫)姜老者,事芻秣(糧草)數十年。姜每入廄,見其小過,必笞之。如是積年,計其數,將及數百。後老不任鞭棰(鞭打),因泣告夫人,乞(哀求)放歸鄉里。夫人曰:「汝何許人?」對曰:「許田人。」「復有何骨肉?」對曰:「當被掠之時,一妻一男,迄今不知去處。」又問其兒小字及妻姓氏行第(兄弟姊妹中的排行),並房眷近親,皆言之。及姜歸宅,夫人具言姜老欲乞假歸鄉,因問得所失男女親屬姓名。姜大驚,疑其父也。使人細問之,其男身有何記驗(記號,標誌),曰:「我兒腳心上有一黑子,余不記之。」姜大哭,密遣人送出劍門之外,奏先主曰:「臣父近自關東來。」遂將金帛車馬迎入宅,父子如初。姜報(追補)撻(鞭打)父之過,齋僧數萬,終身不撻從者。1.選出加點詞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項(   )例句:幼年為黃巾所掠A.不足為外人道也  B.項為之僵  C.此為何若人  D.賢能為之用2.解釋句中的加點詞。①見其小過,必笞之( ) ②因泣告夫人( )③汝何許人( )      ④迄今不知去處( )十三、商湯見伊尹 昔者湯(商朝建國君主)將往見伊尹(商朝初年的賢相),令彭氏之子御。彭氏之子半道而問曰:「君將何之?」湯曰:「將往見伊尹。」彭氏之子曰:「伊尹,天下之賤人也。若君欲見之,亦令召問焉,彼受賜矣!」湯曰:「非汝所知也。今有葯於此,食之,則耳加聰,目加明,則吾必說而強食之。今夫伊尹之於我國也,譬之良醫善葯也,而子不欲我見伊尹,是子不欲吾善也!」因下彭氏之子,不使御。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令彭氏之子御御:駕車 B.伊尹,天下之賤人也賤人:出身低賤的人 C.彼受賜矣 賜:恩惠,恩德 D.因下彭氏之子 下:下令2.請將「君將何之?」一句譯成現代漢語。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這個故事中,作為君主的商湯有什麼特點?試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四、樂 不 思 蜀司馬文王①與禪②宴,為之作故蜀技③,旁人皆為之感愴,而禪喜笑自若。王謂賈充曰:「人之無情,乃可至於是乎!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矣,而況姜維邪?」充曰:「不如是殿下何由並之。」他日,王問禪曰:「頗思蜀否?」禪曰:「此間樂,不思蜀。」 郤正聞之,求見禪曰:「王若後問,宜泣而答曰:"先父墳墓遠在隴、蜀⑤,乃心西悲,無日不思。』」會王復問,對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語邪!」禪驚視曰:「誠如尊命。」左右皆笑。注釋:①司馬文王:指司馬昭。②禪:指蜀王劉禪,劉備之子。③蜀技:四川的歌舞。④郤正:劉禪舊臣,與劉禪一起被遷送到洛陽。⑤隴、蜀:都指四川。1.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A.頗思蜀否?(很) B.宜泣而答(應當) C.會王復問(正巧) D.誠如尊命(假使)2.比較以下三句,解釋各句加點的「乃」字。①人之無情,乃何至於是邪?  ②乃心西悲,無日不思。 ③何乃似郤正語邪?        3.聯繫上下文,解釋下句中加點的兩個「為之」。為之①作故蜀技,旁人皆為之②感愴。為之①           為之②           4.翻譯「雖使諸葛亮在,不能輔之久全,而況姜維邪」一句。5.寫出文中除「樂不思蜀」之外的一個成語。           十五、文徵明習字《書林紀事》【原文】文徵明臨寫《千字文》,日以十本為率,書遂大進。平生於書,未嘗苟且,或答人簡札,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譯文】文徵明監貼寫《文字文》,每天以寫十本作為標準,書法就迅速進步起來。他平生對於寫字,從來也不馬虎草率。有時給人回信,稍微有一點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寫過它,不怕麻煩。因此他的書法越到老年,越發精緻美好。【閱讀訓練】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①書遂大進 ②平生於書 ③文徵明臨寫《千字文》 ④或答人簡札 2.將「少不當意,必再三易之不厭」譯成現代漢語。譯文 3.用一句話來概括這段文字的中心。答: 十六、管寧割席管寧、華歆(xīn)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觀。寧割席分坐,曰:「予非吾友也。」[注釋]席:坐具、坐墊。軒冕:軒,大馬車;冕,大禮帽。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A.又嘗同席: B.寧讀如故: 2.用「/」給文中畫線文字斷句。(不要求加標點符號) 又 嘗 同 席 讀 書 有 乘 軒 冕 過 門者 寧 讀 如 故 歆 廢書出觀3.翻譯「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一句。 4.故事中管寧、華歆兩個人物能給我們很多的啟示,請任選一個角度講講你從中得到的體會。 十七、蔡磷堅還亡友財徐珂蔡磷,字勉旃(zhān),吳縣人。重諾責①,敦②風義③。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歸之。愕然不受,曰:「嘻!無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無券者?且父未嘗語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紙。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卒輦④而致之。註:①諾責:諾言和責任。②敦:重視。③風義:情誼。④輦(niǎn):車子,這裡是「用車子運」的意思。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準確的一項是( )A.亡何,其人亡(逃走)B.且父未嘗語我也(告訴)C.而翁知我,故不語郎君(父親)D.卒輦而致之(送還)2、對上面短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蔡磷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為了解蔡磷「重諾責,孰風義」。B.朋友的兒子「愕然不受」,主要是因為父親不曾把這件事告訴他。C.「券在心,不在紙」,意思是朋友之間的友誼、信任要銘記在心裡,而不是寫在紙上。D.這則短文以具體的事例讚揚了蔡磷的誠信。十八、公孫儀相魯公孫儀①相魯而嗜魚,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公孫儀不受。其弟子諫曰:「夫子嗜魚而不受者,何也?」對曰:「夫唯嗜魚,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魚,必有下人③之色;有下人之色,將枉於法;枉於法,則免於相,雖嗜魚,彼必不能常給我魚,我又不能自給魚;即無受魚而不免於相,雖嗜魚,我能長自給魚。」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注釋:①公孫儀:《史記循吏列傳》作公儀休,春秋時魯穆公的相。③下人:遷就他人。1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枉於法,則免於相 免:避免。B.一國盡爭買魚而獻之 盡:都。C.其弟子諫日…… 諫:規勸。D.夫唯嗜魚,故不受也。 唯:正因為。2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譯文:3.公孫儀為什麼將「受魚」與「枉法」聯繫在一起?這表現了他什麼樣的思想性格?十九、陶侃惜谷《晉書》【原文】陶侃嘗出遊,見人持一把未熟稻,侃問:「用此何為?」人云:「行道所見,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戲賊人稻!」執而鞭之。是以百姓勤於農植,家給人足。【譯文】陶侃曾經到郊外去遊覽,看到一個人拿著一把未熟的稻穗,陶侃問:「拿這些東西幹什麼?」那人說:「走在路上我看見它,隨便拔一把罷了。」陶侃大怒說:「你既然不種田,竟然還糟蹋人家的稻子!」就把那人抓起來,抽了一頓鞭子。陶侃愛護莊稼而執法嚴,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家家生活寬裕,人人豐衣足食。【閱讀訓練】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①見人持一把未熟稻 ②執而鞭之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字與「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A.向吾不為斯役,則久已病矣 B.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國懷鄉3.翻譯:是以百姓勤於農植。譯文:4. 作者對陶侃的態度如何?本文表現了陶侃的什麼特點?答:二十、以 葉 隱 形《笑林》楚人貧居,讀《淮南方》,得「螳螂伺蟬自鄣葉,可以隱形」,遂於樹下仰取葉——螳螂執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辨,掃取數斗歸,一一以葉自鄣,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妻始時恆答言:「見。」經日乃厭倦不堪,紿云:「不見。」默然大喜,攜葉入市上,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縣官受辭(審問),自說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1.我國古代還有個故事與這個故事驚人相似,後來演變成了成語,請寫出這個成語。              2.解釋句中加點詞。①吏遂縛詣縣(    )  ②可以隱形(      )3.本文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來表現楚人?二十一、薛譚學謳【原文】薛譚學謳於秦青,未窮青之技,自謂盡之,遂辭歸。秦青弗止,餞行於郊衢,撫節悲歌,聲振林木,響遏行雲。薛譚乃射求反,終身不敢言歸。【譯文】薛譚向秦青學習唱歌,還沒有學完秦青的技藝,就以為學盡了,於是就告辭回家。秦青沒有勸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給他餞行,秦青打著拍節,高唱悲歌。歌聲振動了林木,那音響止住了行雲。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從此以後,他一輩子也不敢再說要回家。【閱讀訓練】1.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在文中的意思。①秦青弗止。 ②響遏行雲。2.對下列各句中加點用法、意義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3.翻譯:譚乃高壓求反。譯文:4.這個故事給你以怎樣的啟示?答:5.薛譚身上有無可取之處?如果有,是什麼?答:二十二、誡子書《諸葛亮》【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譯文】君子的品德,靠靜來修身,靠儉來養德,不拋開功名利祿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靜就不能高瞻遠矚。學習必須安靜焉,才能來源於學習,不學習無法擴展才能,沒有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有甩成就。享樂過度就不能掛曆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和時光一同逝去了,意志和時間一同消失了,象枯枝敗葉一樣凋落,對社會沒有任何貢獻,晚年守著破房子痛惜過去,還怎能來得及呢?【閱讀訓練】1.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 靜以修身② 儉以養德③ 非澹泊無以明志④ 非寧靜無以致遠2.本文作者就哪幾個方面進行了論述?從這幾個方面又是怎樣展開論述的?答:3.作者寫這封信的用意是什麼?答:4.文中有兩句話常被人們用作「志當存高遠」的座右銘,請寫出這兩句話。答:二十三、幽 王 擊 鼓  周宅①豐、鎬②,近戎人。與諸侯約:為高葆③於王路④,置鼓其上,遠近相聞。即⑤戎寇至,傳鼓相告,諸侯之兵皆至救天子。戎寇嘗至,幽王擊鼓,諸侯之兵皆至。褒姒⑥大說,喜之。幽王欲褒姒之笑也,因數擊鼓。諸侯之兵皆數至而無寇。至於後,戎寇真至,幽王擊鼓,諸侯兵不至。幽王之身,乃死於麗山⑦(即驪山,在今陝西臨潼東南)之下,為天下笑。《呂氏春秋》【注釋】①宅:居住,這裡指處於。②豐、鎬:地名,都在今陝西長安縣附近。③高葆:堡壘一類的建築物。 ④王路:官道。 ⑤即:如果。 ⑥褒姒:幽王的寵妃。 ⑦麗山:即驪山,在今陝西臨潼東南。1.解釋下列加點詞。①戎寇嘗至(     ) ②褒姒大說,喜之(    ) ③因數擊鼓(      ) (      ) ④置鼓其上( )2.文章活畫了一個昏君的形象,請按要求摘錄原文。(多摘少摘不得分)①荒淫:               ②昏庸:              ③下場:             3.翻譯句子。幽王之身,乃死於麗山,為天下笑。                                 4.這個故事傳說給人以啟示,請你說說:①給平常人的啟示:                        ②給為官者的啟示:                       ③給執法者的啟示:                       二十四、農夫與行者道傍有甫田(大田),農夫耕之,數息而後一鋤。行者見而曰:「甚矣,農之惰也!田且甫矣,數息而後一鋤,將終歲無能為乎!」農夫聞之,招行者謂曰:「余將老於農矣,而莫知所以耕,子盍(何不)示我以耕之道?」行者於是解衣下田,忙忙然,一息而數鋤,一鋤盡一身之力。未及移時,而氣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聲,且仆于田。徐謂農曰:「今而後知耕之難也!」農夫曰:「耕曷難乎?子之速耕,殆難也。夫子一息而數鋤,則作者常少,而輟者常多;餘數息而一鋤,則作者常多,而輟者常少。以其所常多者,較其所常少者,以其所常少者,較其所常多者,孰為速而孰為遲乎?孰(誰;哪個)為逸而孰為勞乎?」行者服而退。1.下列句中的「而」字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農夫耕之,數息而後一鋤     而:才。  B.余將老於農矣,而莫知所以耕   而:可是C.一息而數鋤,一鋤盡一身之力   而:就。D.行者服而退           而:卻。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①甚矣,農之惰也                         ②孰為逸而孰為勞乎                            3.故事裡的過路人,他不懂得種田的規律,沒有正確分析廣大田地和人的有限體力之間的矛盾。這則寓言告訴我們:                      。二十五、齊威王之時喜隱 [司馬遷]齊威王之時喜隱,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亂,諸侯並侵,國且危亡,在於旦暮,左右莫敢諫。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乃朝諸縣令長七十二人,賞一人,誅一人,奮兵而出。諸侯振驚,皆還齊侵地。威行三十六年。1.威王「好為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導致①       、           、           。淳于髡說之以隱曰「大鳥止於王庭」,「不蜚不鳴」是喻②                        。2.下列各項中,用法 和意義不同的一項是(   ) A. 國且危亡/ 年且九十     B.止王之庭/ 好為淫樂長夜之飲  C. 淳于髡說之以隱曰/ 不亦說乎 D. 在於旦暮/薄暮暝暝3.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的一句是:(   )A.何陋之有   B.吾誰與歸   C.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D.皆還齊侵地4.齊威王的話里飽含著一個成語,請你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成語           。5.以「旦」「暮」為詞素各寫一個成語。①            ②   

二十六、宋之遜告密 《朝野僉載》

唐洛陽丞(中央和地方官的副職都稱「丞」)宋之遜,太常主簿之問(宋之問,唐朝著名詩人,與沈佺期齊名,號稱「沈宋」。但人品不高,諂附權貴。)弟,羅織(羅列網織罪名,即誣陷)殺駙馬王同皎。

初,之遜諂附張易之兄弟(即易之、昌宗兄弟二人,他們是武則天的幸臣。則天死後被宰相張柬之殺死),出(被貶逐)為兗州司倉(管理糧倉的官),遂亡而歸。王同皎匿之於小房。同皎,慷慨之士也,忿逆韋(唐中宗韋皇后,殺中宗,臨朝亂政。後被唐玄宗所殺,故稱「逆」。)與武三思(武則天的侄子,曾封王,與韋皇后私通,專擅朝政,被玄宗所殺)亂國,與一二所親論之,每至切齒。之遜於簾下竊聽之,遣侄曇上書告之,以希(迎合)韋之旨。武三思等果大怒,奏誅同皎之黨。兄弟並授五品官。之遜為光祿丞,之問為鴻臚丞,曇為尚衣奉御。天下怨之,皆相謂曰:「之問等緋衫(紅色官服。唐朝時五品官才能穿紅袍),王同皎血染也。」誅逆韋之後,之遜等長流嶺南。

客謂浮休子(人名)曰:「來俊臣(武則天時的酷吏,慣會羅織罪名。)之徒如何?」對曰:「昔有獅子王,於深山獲一豺,將食之。豺曰:"請為王送二鹿以自贖。』獅子王喜。周年之後,無可送。王曰:"汝殺眾生亦已多,今次到汝,汝其圖之。』豺默然無應,遂咬殺之。俊臣之輩,何異豺也!」

1.解釋文中加點詞。

①以希(迎合)韋之旨(     )  ②兄弟並授五品官(       )

2.選出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   )

例句:請為王送二鹿以自贖

A.士卒多為用者  B.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C.而轍也未之見焉  D.君與俱來

3.翻譯文中劃線句:

俊臣之輩,何異豺也!

                                      4.《宋之遜告密》一則,刻畫了告密者的        和他們       的靈魂。二十七、范仲淹有志於天下

范仲淹二歲而孤,家貧無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發憤苦讀,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食不給,啖粥而讀。‖既仕,每慷慨論天下事,奮不顧身。乃至被讒受貶,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仲淹刻苦自勵,食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

1.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並釋義。

①啖粥而讀 音: 義:

②輒以水沃面 音: 義:

③食不給 音: 義:

④乃至被讒受貶 音: 義: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 )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 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划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與該文一樣,此句在本文中起了的作用。

二十八、司馬光好學《三朝名臣言行錄》

司馬溫公幼時,患記問不若人,群居講習,眾兄弟既成誦,游息矣;獨下帷絕編,迨能倍誦乃止。用力多者收功遠,其所精誦,乃終身不忘也。溫公嘗言:「書不可不成誦,或在馬上,或中夜不寢時,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患記問不若人 ②迨能倍誦乃止

③迨能倍誦乃止 ④詠其文

2.與「迨能倍誦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祗辱於奴隸人之手 B.才美不外見

C.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遠。

B. 其所精通乃終身不忘。

C. 書不可不成誦。

D.詠其文,思其義,所得多矣。

4.文中「獨下帷絕編」意思是只有司馬光徇自苦讀。我們學過一個類似的成語也是形容讀書勤奮,這個成語是 。二十九、歐陽修苦讀《歐陽公事迹》歐陽公四歲而孤,家貧無資。太夫人以荻畫地,教以書字。多誦古人篇章。及其稍長,而家無書讀,就閭里士人家借而讀之,或因而抄錄。以至晝夜忘寢食,惟讀書是務。自幼所作詩賦文字,下筆已如成人。

1.文中「教以書字」的「書」的含義,跟下面哪一句中的「書」相同?( )

A.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書與張氏之吝書若不相類。

C.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D.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

2.翻譯句子。

①歐陽修四歲而孤。

譯文:

②惟讀書是務。

譯文:

3.就本文而言,歐陽修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是:

4.歐陽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還有一個促進他成長的原因是

三十、王冕僧寺夜讀《宋學士文集》

王冕者,諸暨人。七八歲時,父命牧牛隴上,竊入學舍,聽諸生誦書;聽已,輒默記。暮歸,忘其牛,父怒撻之。已而復如初。母曰:「兒痴如此,曷不聽其所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潛出坐佛膝上,執策映長明燈讀之,琅琅達旦。佛像多土偶,獰惡可怖;冕小兒,恬若不知。

1.結合文意,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竊入學舍 ②輒默記

③兒痴如此 ④恬若不見

2.與「曷不聽其所為」中「曷」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只有剩骨 B.滿坐寂然 C.坐佛膝上 D.可愛者甚蕃

3.與「依僧寺以居」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或以為死,或以為亡 B.必以分人

C.屬予作文以記之 D.以刀劈狼首

4.從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後來之所以成為著名的畫家、詩人,其根本原因是

三十一、張無垢勤學《鶴林玉露》

張無垢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執書立窗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洎北歸,窗下石上,雙趺之跡隱然,至今猶存。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張無垢謫橫浦 ②每日昧爽輒執書立窗下

③就明而讀 ④如是者十四年

2.翻譯劃線的句子。

譯文:

3.選出下列句中加點詞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項( )

A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 / 如是者十四年

B 其如土石何 / 其寢室有短窗

4.這個故事敘述張九成勤奮學習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奮」這是古今學者經過實踐總結出來的真理,請舉出幾個古今中外的有關這個方面的例子

三十二、師曠論學

晉平公問於師曠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師曠曰:「何不炳燭乎?」

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閱讀訓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晉平公問於師曠曰 ②臣安敢戲其君

③孰與昧行乎 ④何不炳燭乎

2.文中師曠用了三個比喻,意在說明一個什麼道理?

答:

三十三、七錄《明史·張溥傳》

溥幼好學,所讀書必手鈔,鈔已朗誦一過,即焚之,又鈔,如是者六七始已。右手握管處,指掌成繭。冬日手皸日沃湯數次,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所讀書必手鈔 ②如是者六七始已

③日沃湯數次 ④後名讀書之齋曰……

2.與「如是者六袋子始已」中的「已」意義相同的有( )

A,可以已大風攣瘺癘 B.鈔已朗誦一過

C.情不能自已 D.扁鵲已逃秦矣

3.翻譯句子。

①如是者六七始已

譯文:

②後名讀書這齋曰「七錄」

譯文:

4.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後名讀書之齋曰:「七錄」 ②名之者誰

③不能名其一處也 ④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B.①與②不相同,③與④也不相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相同 D.①與②不相同,③與④相同

5. 張溥。之所以成為明末著名學者和文學家,從文中可以看出他從小在學習上就

(填四字短語),苦練基本功,因而練出了過硬的功夫,可見「 」(用一句名言回答)

三十四、鑿壁借光《西京雜記》

匡衡勤學而燭,鄰居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發書映光而讀之。邑人大姓文不識,家富多書,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主人怪問衡,衡曰:「願得主人書遍讀之。」主人感嘆,資給以書,遂成大學。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鄰居有燭而不逮 ②衡乃與其佣作

③資給以書 ④遂成大學

2.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

譯文:

②衡乃與其佣作而不求償

譯文:

3.與句中「資給以書」中「以」字的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以俟夫觀人風者得焉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何以戰 D.必以分人

4.出自這個故事的一個成語是 ,從字面上看,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現在用這個成語形容 (用四字短語作答)

三十五、程門立雪《宋史》

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時與游酢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時與游酢侍立不去 頤既覺

2.你從文中得到什麼啟發?

答:

三十六、學弈

弈秋,通國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吾曰:非然也。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使弈秋誨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繳而射之 ④為是其智弗若與

2.下列各句與「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項是( )

A.夫戰,勇氣也 B.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蓮,花之君子者也

3.翻譯:惟弈秋之為聽

譯文:

4.本文通過學弈這件小事,作者意圖在說明一個什麼道理?

答:

三十七、李生論善學者

王生好學而不得法。其友李生問之曰:「或謂君不善學,信乎?」王生不說,曰:「凡師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學乎?」李生說之曰:「孔子云"學而不思則罔』,蓋學貴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終必無所成,何心謂之善學也?」王生益慍,不應而還走。居五日,李生故尋王生,告之曰:「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者所應有邪?學者之大忌,莫逾自厭,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雖欲改勵,恐不及矣!」王生驚覺,謝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請銘之坐右,以昭炯戒。」

1.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注音並釋義。

①吾悉能志之 音 義

②李生說之曰 音 義

③不應而還 音 義

④迨年事蹉跎 音 義

2.與「河曲智叟亡以應」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

A.王生不說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見

3.翻譯下面的句子

「夫善學者不恥下問,擇善而從之,冀聞道也。」

譯句:

4.選出與「李生故尋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項( )

A.公問其故 B.廣故數言欲亡 C.故為之說 D.桓侯故使人問之

5.李生認為怎樣才是「善學者」?(用原文回答)

答:

三十八、問說《孟塗文集》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好學而不勤問,非真能好學者也。理明矣,而或不達於事,識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細,舍問,其奚決焉?

1. 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非學無以致疑 ②而或不達於事

③非問無以廣識 ④舍問,其奚決焉

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而」與「好學而不勤問」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為餌

C.人不知而不慍 D.面山而居

3.翻譯:「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

譯文:

4.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不超過10個字)

答:

三十九、教學相長(節選)《札記》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1.給下列句中加點的字在()中注音,在橫線上釋義。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學相長( )

③雖有至道( ) ④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

2.翻譯句子。

①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譯文:

②故曰:教學相長也

譯文:

3.《教學相長》集中論述了 與 的關係問題,說明了 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論述時先以「 」作比繼而引入「 」,進而又以教與學兩個方面加以說明,最後歸結到「 」這個結論。

四十、顏回好學《史記》

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發盡白,蚤死 ②今也則亡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字。

①孔子哭之慟 ②門人益親

③弟子孰為好學 ④不貳過

3.翻譯下面的句子。

「不遷怒,不貳過。」

譯文:

4.顏回好學具體表現在哪幾個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四十一、邴原泣學《初潭集》

邴原少孤,數歲時,過書舍而泣。師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傷,貧者易感。夫書者,凡得學者,有親也。一則羨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中心感傷,故泣耳。」師惻然曰:「欲書可耳!」原曰:「無錢資。」師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於是遂就書。一冬之間,誦《孝經》《論語》。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①凡得學者 ②然得而腊之以為餌

③吾徒相教 ④徒以有先生也

2.翻譯句子。

①孤者易傷,貧者易感。

譯文:

②一則願其不孤,二則羨其得學

譯文:

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資也。

譯文:

3.書塾中的老師值得我們敬佩的是

4.我們應該向邴原學什麼?

四十二、董遇「三餘」讀書《三國志》

(董)遇字季直,性質訥而好學。興平中,關中擾亂,與兄季中依將軍段煨。采穭負販,而常挾持經書,投閑習讀,其兄笑之而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注。又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從學者云:「苦渴無日。」

遇言:「當以"三餘』。」

或問「三餘」之意。遇言「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也。」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采穭負販 ②忘恩負義

③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④曹劌請見

2.下面句中「而」字的用法不同其他三項的是( )

A.性質訥而好學 B.其兄笑之而遇不改

C.面山而居 D.非死則徒爾,而吾以捕蛇獨存

3.翻譯句子。

①苦渴無日

譯文:

②冬者歲之餘,夜者日之餘,陰雨者時之餘。

譯文:

4.你怎樣理解「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書百遍」。

答:

四十三、推敲《詩話總龜》

賈島初赴舉,在京師。一日於驢上得句云:「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欲「推」字,煉之未定,於驢上吟哦,引手作推敲之勢,觀者訝之。時韓退之權京兆尹,車騎方出,島不覺得止第三節,尚為手勢未已。俄為左右擁止尹前。島具對所得詩句,「推」字與「敲」字未定,神遊象外,不知迴避。退之立馬久之,謂島曰:「"敲』字佳。」遂並轡而歸,共論詩道,留連累日,因與島為布衣之交。

1.下面句中加點「之」字用法不同於其他三項的是( )

A.退之立馬良久之 B.何陋之有 C.久之,目似瞑 D.悵恨久之

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一日於驢上得句雲…… ② 煉之未定

③觀者訝之 ④島具對所得詩句云云

3.這篇短文作者意在讚揚賈島什麼精神?

答:

四十四、勤訓《恆齋文集》

治生之道,莫尚乎勤。故邵子云:「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歲之計在於春,一生之計在於勤。」言雖近,而旨則遠矣!

大禹之聖,且惜寸陰;陶侃之賢,且惜分陰,又況聖不若彼者乎?

1.文中表明觀點的句子是

2.與「且惜寸陰」中的「且」字意義相同的兩項是( )

A.愚公者,年且九十。 B.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C.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D.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

3.作者舉大禹、陶侃的事例,其用意是什麼?

答:

四十五、刺客列傳(節選)

曹沫者,魯人也,以勇力事魯庄公。庄公好力。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①。魯庄公懼,乃獻遂邑②之地以和,猶復以為將。

齊桓公許與魯會於柯③而盟。桓公與庄公既盟於壇上,曹沫執匕首劫齊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動,而問曰:「子將何欲?」曹沫曰:「齊強魯弱,而大國侵魯亦甚矣。今魯城壞④即壓齊境,君其圖之!」桓公乃許盡歸魯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壇,北面⑤就⑥群臣之位,顏色不變,辭令如故。桓公怒,欲倍⑦其約。管仲曰:「不可。夫貪小利以自快⑧,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於是桓公乃遂割魯侵地,曹沫三戰所亡地,盡復予魯。

註:①敗北:戰敗。②遂邑:今山東寧陽縣。③柯:齊邑,今山東陽谷縣阿城鎮。④壞:倒塌。⑤北面:面朝北。⑥就:趨向,回到。⑦倍:通「背」,違背。⑧快:快意。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以勇力事魯庄公。( )

②齊桓公許與魯會於柯而盟。( )

2.用現代漢語翻譯句子。

①曹沫為魯將,與齊戰,三敗北。

②棄信於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與之。

3、通讀全文,你認為曹沫這個人物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

四十六、岑文本官高而憂

岑文本①初仕蕭銑②。江陵平,授秘書郎③,直中書。校省李靖驟稱其才,擢拜中書舍人,漸蒙恩遇。時顏師古諳④練故事,長於文誥,時無逮,冀復用之。太宗曰:「我自舉一人,公勿復也。」乃以文本為中書侍郎,專與樞密。及遷中書令,歸家卻有憂色。其母怪而問之,文本對曰:「非勛非舊,濫登寵榮,位高責重,古人所戒,所以憂耳。」有來賀者,輒曰:「今日也,受吊不受賀。」江東之役,幾所度支,一以委之,神用頓竭。太宗憂之曰:「文本與我同行,恐不與我同反。」俄病卒矣。(選自劉肅《大唐新語》)

注釋:①岑文本(595~645)。②蕭銑(583~621),隋末起兵重立梁國號,建都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市)③「秘書郎」「校省」(檢校中書省)「中書舍人」「中書侍郎」「中書令」,均為唐朝時的官職。④諳:熟練。

1、下列句子朗讀停頓正確的一項是( )

A.時顏師古諳練/故事,長於/文誥,時無/逮

B.時顏師古諳練/故事,長於文/誥,時/無逮

C.時顏師古/諳練故事,長於文/誥,時無/逮

D.時顏師古/諳練故事,長於/文誥,時/無逮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長於文誥,時無逮

②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

③人知從太守游而樂,而不知太守之樂其樂也

④其母怪而問之

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3、下列句中加點詞語意思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校省李靖驟稱其才稱:稱讚 B.及遷中書令,歸 家卻有憂色 遷:降職遠調

C.恐不與我同反反:同「返」,返回 D.俄病卒矣 卒:死

4、下列對文句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江陵平,授秘書郎。

譯文:江陵平定後,岑文本進入朝廷任秘書郎。

B.太宗曰:「我自舉一人,公勿復也。」

譯文:唐太宗說:「我自己選拔一個人,你(顏師古)就不再擔任原職了。」

C.今日也,受吊不受賀。

譯文:今天,我只接受安慰,不接受祝賀。

D.非勛非舊,濫登寵榮。

譯文:我既不是功臣,又不是皇帝的老朋友,卻亂用職權得到了很多的恩寵。

5、下列對文意解說不正確的一句是( )

A.岑文本一直都在唐朝當官,並多次受到朝廷的獎賞。

B.岑文本當上中書侍郎,原因之一就是唐太宗不想讓顏師古官復原職。

C.岑文本被提拔到中書令後反而感到憂慮,可見他不是狂妄自大的人。

D.綜觀全文,岑文本的後半生可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來概括。

四十七、郭林宗至汝南

郭林宗至汝南①,造袁奉高②車不停軌,鸞不輟軛③,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④。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⑤,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⑥深廣,難測量也。」

註:①汝南:地名。②袁奉高:和後文的黃叔度都是郭林宗的朋友。③鸞luán:車;軛è:駕車時套在脖子上的曲木。④彌日信宿:指住了幾天。⑤陂bēi:池塘。⑥器:氣量、氣度。

1.解釋下列加點詞的意思。

(1)鸞不輟扼 輟:

(2)詣黃叔度 詣:

2.你從這個故事中,領悟到做人應當具備哪些美好的品質。(答出一個方面均可)

四十八、何岳得金不昧

何岳嘗夜行,拾得銀二百餘兩,不敢與家人言之,恐勸令留金也。次早攜至拾處,見一人尋至,問其銀數,與封識①皆合,遂以還之。其人慾分數金為謝,岳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金乎?」其人謝而去。又嘗教書於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於岳,中有數百金,曰:「俟②他日來取。」去數年,絕無音信,聞其侄以他事南來,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注】①封識:封存的標記。②俟:等待。

1、用現代漢語解釋下面句子的意思。

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數金乎?

答:

2、何岳拾金不昧的美行,值得讚揚,請你對這人的行為作簡要評價。

答:

四十九、皇后諫大宗

大宗有一駿馬特愛之恆於宮中養飼無病而暴死太宗怒養馬宮人將殺之、皇后諫曰:「昔齊景公以馬死殺人,晏子請數其罪云: "爾養馬而死,爾罪一也。使公以馬殺人,百姓聞之,必怨吾君,爾罪二也:諸侯聞之,必輕吾國,爾罪三也。』公乃釋罪:陛下嘗讀書見此事,豈忘之邪?」大宗意乃解。又謂房玄齡曰:「皇后庶事相啟沃,極有利益爾。」

(選自《貞觀政要》)

1、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答:

2、皇后諫言中講到晏子曆數養馬人的罪狀,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麼?

答:

3、文中有幾句活沒有標點符號,請用「/」線標示出需要加際點符號的位置。

大 宗 有 一 駿 馬 特 愛 之 恆 於 宮 中 養 飼 無 病而 暴 死 太 宗 怒 養 馬 宮人 將 殺 之。

4、對對聯。

上聯:足智多謀,孔明巧借箭

下聯: ,

五十、滄河老兵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①,山門圮②。於河,二石獸並沉焉。閱③十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④數小舟,曳鐵耙,尋十餘里無跡。一講學者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⑤,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湮於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⑥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⑦聞之。又笑日:「凡河中失石,當求之於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鬆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穴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之於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註:①干:岸邊。②圮(pí):倒塌。③閱:經歷。④棹(zhào):船槳,這裡作動詞用。⑤柿(fèi):木片。⑥顛:顛倒、荒唐。⑦河兵:治河的士兵。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解釋錯誤的兩項是( )( )

A.滄州南一寺臨河干(面對) B.二石獸並沉焉(合併)

C.求二石獸於水中,竟不可得(畢竟) D.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停止)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思相同的兩項是( )

A. 二石獸於水中 乃取一葫蘆置於地

B.以為順流下矣 然得而腊之以為餌

C. 必於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穴 釀泉為酒,泉香而酒洌

D.如其言,果得之於數里外 則移其民於河東

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之」所指代的意思,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

①一講學者設帳寺中,聞之 ②沿河求之,不亦顛乎

③一老河兵聞之 ④果得之於數里外

A.①和②句相同,③和④句不同 B.①和③句相同,②和④句相同

C. ①和③句不同,②和④句相同 D. ①和④句相同,②和③句不同

4.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②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5.為什麼「學者」的結論是荒唐的,而「老河兵」的結論是正確的?請根據文意,用自己的話簡要回答。

五十一、終不知車

越①無車,有游者得車於晉楚之郊,輻②腐而輪敗,輗折而轅毀,無所可用。然以其鄉之未嘗有也,舟載以歸而誇諸③人。觀者聞其誇而信之,以為車固若是,效而為之者相屬④。他日,晉楚之人見而笑其拙,越人以為紿⑤己,不顧。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敝車御之。車壞,大敗,終不知其車也。

註:①越:越國。②「輻(fú)」與下文的「輗(ní)」、「轅(yuán)」均是古代大車上的部件。③諸:相當於「之於」。④相屬:—個接著一個。⑤紿:dài,欺騙。

1、解釋下列句子加點詞語的意義。

①輻腐而輪敗敗:

②以為車固若是固:

③效而為之者相屬效:

④越人以為紿己,不顧顧:

2.翻譯下列句子。

①舟載以歸而誇諸人

譯文:

②及寇兵侵其境

譯文:

3、讀了這則故事後,你從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訓?

答:①

五十二、攻韓

魏與趙攻韓,韓告急於齊。

齊使田忌將而往,直走大梁。魏將龐涓聞之,去韓而歸,齊軍既已過而西矣。孫子謂田忌曰:「彼三晉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將,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龐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齊軍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過半矣。」乃棄其步軍,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齊軍既已過而西矣 ②素悍勇而輕齊

③五十里而趣利者軍半至 ④士卒亡者過半矣

2、翻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

與其輕銳倍日並行逐之。

五十三、宋濂嘗與客飲

宋濂嘗與客飲,帝①密使人偵視。翌日,問宋濂昨飲酒否?坐客為誰?饌何物?濂具以實對。笑曰:「誠然,卿不朕②欺。」間問群臣臧否,濂惟舉其善者。帝問其故,對曰:「善者與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選自《明史》) 〔注〕

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朕(zhèn):皇帝自稱。

1.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學家。本文寫宋濂 的故事。

2.解釋下面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1))濂具以實對 具:

(2)間問群臣臧否 臧否:

3.用現代漢語說說下面句子的意思,加點詞語必須準確譯出。

誠然,卿不朕欺。

4. 選擇一個角度,談談你讀了本文後獲得的啟示。

五十六、芒山有盜臨刑

宣和間①,芒山②有盜臨刑,母親與之訣③。盜對母云:「願如兒時一吮母乳,死且無憾。」母與之乳,盜嚙斷乳頭,流血滿地,母死。盜因告刑者曰:「吾少也,盜一菜一薪,吾母見而喜之,以至不檢,遂有今日。故恨殺之。」嗚呼!異矣,夫⑤語「教子嬰孩」,不虛也!

注釋:①宣和:宋徽宗趙佶年號(公元1119-1126年)。 ②芒山:山名,在河南省碭山北。 ③訣:永別。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字。

①盜因告刑者曰(  ) ②以至不檢(  ) ③夫語「教子嬰孩」(  )

2.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吾少時,盜一菜一薪,吾母見而喜之,以至不檢,遂有今日。

                   

②夫語「教子嬰孩」不虛也!

                   

3.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意義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

①芒山有盜臨刑  ②盜一菜一薪  ③願如兒時一吮母乳  ④母與之乳

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  B.① 與②不同,③與④也不同

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也相同 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

4.這個故事留給我們的啟示是                      。

五十七、王羆性儉率

王羆①性儉率,不事邊幅。嘗有台使②,羆為其設食。使乃裂其薄餅緣,羆曰:「耕種收穫,其功已深,舂火③透成,用力不少,乃爾選擇,當是未飢。」命左右撤去之。使者愕我大慚。又有客與羆食瓜,客削瓜侵膚稍厚,羆意嫌之。及瓜皮落地,乃引手就地,取而食之,客甚有愧色。  ——《周書·王羆傳》

[注釋]①王羆:北周大將。②台使:中央最高行政機構尚書省派出的使者。③舂火:用杵搗去穀物的皮殼或搗碎,生火做飯。

1.解釋加點詞。

①性儉率      ②為其設食     ③大慚      

④意嫌之      ⑤及瓜皮      ⑥乃引手就地     

2.翻譯句子。

乃爾選擇,當是未飢。                      

3.「儉率」二字高度概括了王羆的性格,這段文章是通過哪些具體的事情來表現人物的性格的,試作簡要說明。

答:                       

五十八、廉頗思趙

趙師數困於秦。趙王思復得①廉頗②,廉頗亦思復用於趙。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廉頗之仇郭開多與使者金,令毀③之。廉頗見使者,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使者還報曰:「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④矣。」趙王以為老,遂不召。 (《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注釋] ①復得:再起用。②廉頗:趙國的大將。③毀:誹謗,說壞話。④矢:通「屎」。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①趙師數困於秦 ②趙王使使者視廉頗尚可用否

③頃之三遺矢    ④是以先帝以遺陛下

2.選出與其他三項讀音及意義不同的一項( )

A.扶蘇以數諫故 B.趙師數困於秦 C.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 D.幾死者數矣

3.下面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

A.頃之三遺矢矣 B.被甲上馬 C.使者還報曰 D.所識窮乏者德我與

4.指出下面句子的句式特點。

①趙師數困於秦

②令毀之

5.從文中哪幾句話可以看出廉頗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

答: 。

6.選文中的趙王是個什麼樣的國君?

五十九、要做則做

後生家每臨事,輒曰「吾不會做」,此大謬也。凡事做則會,不做則安能會耶?又做一事,輒曰「且待明日」,此亦大謬也,凡事要做則做,若一味因循,大誤終身。

古有《明日歌》最妙,附記於此:「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朝看水東流,暮看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1.下面各句中不表判斷的一句是( )

A.環滁皆山也 B.此大謬也 C.夫戰,勇氣也 D.不做則安能會耶

2.下列句子中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①漸近臨之,則一螳螂居頂上 ②有亭翼然臨於泉上者

③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    ④後生家每臨事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下面句中的「若」的用法與其他三項不同的一項是( )

A.若一味因循,大誤終身。        B.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來老將至。

C.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 D.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

4.《明日歌》給人的啟示是:

答:

六十、臣僚見太祖

太祖①一日後苑②扶弓彈(tn)雀。有臣僚③叩殿,稱有急事請見。上亟④出見之,及聞所奏,乃常事耳。太祖曰:「此事何急?」對曰:「亦急於彈雀。」上怒,以鉞⑤柄撞其口,兩齒墜焉⑥。回徐伏地取落齒,置懷中。上怒甚,曰:「汝將⑦此齒去訟⑧我也?」對曰:「臣豈敢訟陛下,自有史官⑨書之。」上怒解,賜金帛慰勞而去。 (《三朝聖政錄》)

[注釋] ①太祖:宋太祖趙匡胤。②苑:yun,園林。③僚:官吏。④亟:j急。⑤鉞:yu,古代一種像斧子的兵器。⑥焉:兼詞,於此。⑦將:拿。⑧訟:snɡ,打官司。⑨史官:古代負責記錄帝王言行的官。

1.選出與「苛政猛於虎」句中「於」字的意義與用法相同的一項( )

A.指通豫南,達於漢陰 B.亦急於彈雀

C.貧者語於富者曰…… D.萬鍾於我何加焉

2.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

①及聞所奏   ②徐伏地取落齒

③自有史官書之 ④疾忙修書二封

3.下列句子句式與其他三項不同的是( )

A.此事何急 B.吾誰與歸 C.何以戰 D.必以情

4.這篇短文稱讚了臣僚什麼精神?稱讚了太祖什麼精神?

六十一、宣王好射

齊宣王好射,說①人之謂己能用強弓也。其嘗所用不過三石②。以示左右,左右皆試引③之,中關④而止,皆曰:「此不下⑤九石,非王,其⑥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過三石。而終身以為用九石,豈不悲哉? (《呂氏春秋》)

[注釋] ①說:同「悅」。 ②三石(dn):石,重量單位,一石為120斤。③引:拉。④關(wān):同「彎」,指拉滿弓。中關,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⑤不下:不少於。⑥其:副詞。

1.給下面句中加點的字注音並釋義。

①齊宣王好射 音: 義:

②宣王之情,所用不過三石 義:

2.補出下面省略的句子成分。

①以( )示左右 ②( )中關而止

3.翻譯句子。

①說人之謂己能用強弓也。

②其孰能用是?

③豈不悲哉?

4.回答下面的問題。

①齊宣王用過的弓「不過三石」,為什麼左右卻說齊宣王用的弓「不下九石」?

②文段結尾說:「豈不悲哉?」齊宣王究竟可悲在哪裡?

③本文要說明的一個道理是什麼?

六十二、以學自損 不如無學

夫①學者②,所以求益耳。見人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③忽④長者,輕慢⑤同列。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⑥。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 (《顏氏家訓》)

[注釋] ①夫:發語詞。②學者:學習的人。③凌:欺侮。④忽:輕視。⑤輕慢:輕視、怠慢。⑥鴟梟:兩種鳥。古人認為是惡鳥。

1.解釋句中加點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敵

2.指出下列句子屬何種句式。

人疾之如仇敵,惡之如鴟梟。 (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學自損,不如無學也」中「此」指代的內容。

4.短文告誡人們的一個道理是 。

六十三、勞於讀書,逸於作文

讀書如銷①銅,聚銅入爐,大鞴②扇之,不銷不止,極用費力。作文如鑄③器,銅既銷矣,隨模鑄器,一冶即成,只要識模,全不費力。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者也。

(《程氏家塾讀書分午日程》)

[注釋] ①銷:熔化。②鞴:古代皮製的鼓風器。③鑄:澆制。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銅既銷矣 冶即成

2.翻譯句子。

所謂勞於讀書,逸於作文者也。

譯文:

3.文中闡明了讀書和作文之間什麼樣的關係?說明了一個什麼道理?

答: 。

六十四、投筆從戎

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①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志,不修細節;然內孝謹,居家常執②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王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他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③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之志哉?」久之,顯宗問固:「卿弟安在?」 固對:「為官寫書,受直以養老母。」帝乃除超為蘭台令史。

(《後漢書·班超傳》)

[注釋]①徐令:徐縣縣令。②執:操持,做。③研:通「硯」。

1、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

①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學習) ②有口辯,而涉獵書傳(廣泛搜尋)

③嘗輟業投筆嘆曰(停止) ④帝乃除超為蘭台令史(罷官)

⑤為官寫書,受直以養老母(報酬)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2、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與「不恥勞辱」中的「恥」字活用情況相同的一項是( )

A.且庸人尚羞之,況於將相乎! B.居家常執勤苦。

C.外連橫而斗諸候。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點相同的兩項是( )( )

A.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 B.卿弟安在

C.兄固被召詣校書郎 D.立功異域

E.豫州今欲何至

4、「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這句話的正確翻譯是( )

A.家境貧寒,班超常常替官府僱傭人去抄寫來供養(母親)。

B.家境貧寒,班超常常被官府僱傭去抄寫來供養(母親)。

C.家境貧寒,班固常常被官府僱傭去抄寫來供養(母親)。

D.家境貧寒,班固常常替官府僱傭人去抄寫來供養(母親)。

5、根據文意,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1)班超、班彪、班固這三個人是什麼關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班超在為人、品行方面有哪三點比較突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十五、鄭之鄙人學為蓋

鄭之鄙人學為蓋。三年而大旱,無所用,棄而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無所用,則還為蓋焉。未幾,盜起,民盡戎服,鮮用蓋者。欲學為兵,則老矣。越有善農者,鑿田種稻,三年皆澇。人謂宜泄水種黍,弗聽,而仍其舊,乃大旱連歲。計其獲,則償歉而贏焉。故曰:「旱斯具舟,熱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選自《郁離子》)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

①鄭之鄙人學為蓋 鄙:

②鮮用蓋者 鮮:

2、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

旱斯具舟,熱斯具裘。

譯:

3、上文的主要觀點是什麼?

答:

六十六、梟與鳩對話

梟(xiāo,貓頭鷹)逢鳩(斑鳩)。鳩曰:「子將安之?」

梟曰:「我將東徙。」

鳩曰:「何故?」

梟曰:「鄉人(當地人)皆惡(w)我鳴。以故東徙。」

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1.解釋下列加點字。

①我將東徙(     )  ②鄉皆惡(w)其鳴(      )

③子能更鳴(   )  ④猶惡子之聲(       )

2.指出與「以故東徙」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易之以百金   C.以塞忠諫之路也    D.何以戰

3.譯句。

子將安之?                     

4.你從這則寓言故事中得到的啟示是: 

六十七、棉花

棉花,穀雨前後,先將種子用水浸片時,漉出,以灰拌勻。候芽生,於糞地上每一尺作一穴,種五七料。待苗出時,密者芟去,止留旺者二三科。頻鋤,時常掐去苗尖,勿令長太高。若高,則不結子。至八月間收花。

總種棉不熟之故,有四病:一、秕,二、密,三、瘠,四、蕪。秕者,種不實;密者,苗不孤;瘠者,糞不多;蕪者,鋤不數。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以(    )  ②候(      )  ③於(     ) ④止(    )

2.解釋文中加線的句子。

總種棉不熟之故。

答:                      

3.種棉不「熟」有「四病」,其中第二「病」是「密」,文章在說明種棉過程的文字中與之相照應的一句話是:                               

六十八、不孝者五

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①,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②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③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④四不孝也好勇斗很⑤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選自《孟子·離婁下》

註:①四支:即「四肢」。 ②私:偏愛。 ③從:通「縱」,放縱。 ④戮:羞辱。 ⑤很:通「狠」。

1.給下邊語句加上標點符號。

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

2.寫出下邊語句大意。

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

                              

3.用精練的語言概括出語段的主要內容。

答:                               

六十九、愚 溪

灌水之陽有溪焉,東流入於瀟水。或曰:「冉氏嘗居也,故姓是溪曰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愛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絕者家焉。古有愚公谷,今余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猶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為愚溪。 (選自柳宗元《愚溪詩序》)

1.為下邊語句加上兩個標點符號。

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

2.解釋文中的加點詞。

⑴余以愚觸罪,謫瀟水上( ) ( )

3.寫出下邊語句的大意。

(1)灌水之陽有溪焉

(2)故更之為愚溪

4.愚溪原來叫什麼名字?

七十、羆 說  唐[柳宗元]

鹿畏貙(貙chū:一種似狸而大的野獸),貙畏虎,虎畏羆。羆之狀,被發人(像人一樣)立,絕(極度,獨特)有力而甚害人焉。楚(今湖南、湖北一帶)之南有獵者,能吹竹為百獸之音。寂寂(清靜無聲)持弓矢罌(一種小口大肚的罐子)火(火種),而即之山。為鹿以感(感召,引誘)其類,伺(等候)其至,發(點燃)火而射之。貙聞其鹿也,趨而至,其人恐,因為虎而駭之。貙走而虎至,愈恐,則又為羆,虎亦亡去。羆聞而求其類,至則人也,捽(zu,揪住)搏(抓、撲)挽(拉)裂(撕開)而食之。今夫不善內而恃外者,未有不為羆之食也。 

1.與例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水陸草木之花

A.發火而射之   B.輟耕之壟上  C.楚之南有獵者 D.未有不為羆之食也

2.下面句中詞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

A.被發人立  被:同「披」,讀「pī」   B.而即之山    即:立即

C.因為虎而駭之   因為:表因果關係的連詞   D. 貙走而虎至   走:走開

3.翻譯句子。

今夫不善內而恃外者,未有不為羆之食也。

                                         

4.這則寓言含義深刻,它有力地諷刺了社會上那些            的人。(10字以內)

             七十一、患難見知交 [清]王晫 

趙洞門為御史大夫,車馬輻輳,(輻輳:原指車輪的輻條集中於轂上。此處形容如同車輻一樣聚集到中心上。)望塵者接踵於道。(接踵:後面的人的腳尖接著前面的人的腳跟,形容人多接連不斷。)及罷歸(免職),出國門,送者才三數人。尋召還,前去者復來如初。時獨吳菌次落落然,不以欣戚(這裡指富貴或失勢)改觀(改變態度)。趙每目送之,顧謂子友沂(趙洞門兒子的名字)曰:「他日吾百年後,終當賴此人力。」未幾,友沂早逝,趙亦以痛子,歿(死)於客(外地)邸(旅舍,客店)。兩孫孤立,菌次哀振(同「賑」,救濟)之,撫其幼者如子,字(嫁)以愛女。一時感嘆趙為知人。

1.下面句中加點的「以」字用法相同的兩組是:(  和   );(  和   )

A.不以欣戚改觀   B.以中有足樂者   C.字以愛女  D.以塞忠諫之路也  

E.先帝簡拔以遺陛下  F. 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G.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翻譯句子。

趙亦以痛子,歿於客邸。                              

3.「                       」這句古訓在這個故事中得到了最鮮明的體現。

4.該文最主要的寫作手法是 。

七十二、廢弈向學 [明]何良俊

魏甄琛(人名)舉秀才入都,頗以弈棋廢日,至通夜不止,令蒼頭(僕役,僕人)執燭,或時睡頓,則杖之。奴曰:「郎君辭父母仕宦(做官),若讀書,執燭即(那就)不敢辭,今乃(副詞。卻,竟然)圍棋日夜不息,豈是向京(來京)之意乎?琛悵然慚感,遂詣赤彪(人名)許(處所,地方),假(借)書研習,聞見(聽到看到的,這裡指學問。)日優(好,長進)。

1.下面句中「日」作狀語的一項是(   )

A.頗以弈棋廢日   B.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C.聞見日優   D.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下面句子中加點詞用法與其他三個不同的一項是(   )

A.或時睡頓,則杖之  B.其一犬坐於前  C.一鼓作氣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3.翻譯句子。

頗以弈棋廢日

                             

4.從廢弈向學這件事可以看出魏琛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七十三、婆媳棋局 [唐]李 肇 

王積薪棋術功成,自謂天下無敵。將游京師,宿於逆旅(客舍;旅館)。既滅燭,聞主人媼(老婦人)隔壁呼其婦曰:「良宵難遣,可棋一局乎?」婦曰:「諾(答應的聲音,表示同意)。」媼曰:「第幾道下子矣!」婦曰:「第幾道下子矣!」各言數十。媼曰:「爾敗矣!」婦曰:「伏局(認輸)。」積薪暗記。明日覆(重擺,重演)其勢,意思(用意、思路,這裡指下子的方法。攻守的路子)皆所不及也。

1.解釋文中加點詞。

①自謂天下無敵    ②既滅燭

2.指出下列句中加點詞古今含義相同的一項(   )

A.聞主人媼隔壁呼其婦曰  B.氣可以養而致 C.奉命於危難之間  D.先帝不以臣卑鄙

3.下面句中「數」的意思完全相同的兩項是(        )

A.層層指數              B.石簣數為余言

C.則凡數州之土壤          D.各言數十

4.與例句加點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例:腰白玉之環

A.良夜難遣,可棋一局乎 B. 自謂天下無敵 C.明日覆其勢 D.佳木秀而繁陰

5.這則故事給你什麼啟發?用10字以內概括回答。

                    

七十四、富不易妻

太宗謂尉遲(指尉遲敬德)公曰:「朕將嫁女與愛卿,稱意否?」敬德謝曰:「原婦雖鄙陋,亦不失夫妻情。臣每聞說古人語:"富不易妻,仁也。』臣竊慕之,願停聖恩。」叩頭固讓,帝嘉而止之。[來源:學科網ZXXK]

1.選出加點的「固」字含義相同的兩項(      )

A.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C.叩頭固讓 D.君子固窮  E.固守

2.找出「而」字用法與例句相同的一項( )

例句:帝嘉而止之

A.溪深而魚肥  B.委而去之  C.先天下之憂而憂  D.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翻譯句子。

富不易妻,仁也。

                          

七十五、速進則闔

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指鎮海),命小奚以木簡(用木板做的書夾子)束書從。

時,西日沉山,晚煙縈樹,望城二里許。因問渡者:「尚可得南門開否?」渡者熟視小奚,應曰:「徐行之,尚開也;速進則闔。」予慍為戲。

趨行及半,小奚仆(摔了一跤),束斷,書崩,啼,未即起。理書就束(把書理齊捆好),而前門已牡(門閂)下矣。

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哲理)。天下之以躁急自敗,窮暮而無所歸宿者,其猶是也夫,其猶是也夫!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渡者熟視小奚(      ) ②天下之以躁急自敗(     )

2.選出與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項(   )

例句:徐行之,尚開也

A.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B.寡助之至   C.屬予作文以記之  D.公將馳之

3.這則故事,可用成語             來概括其中的哲理。

4.下列譯文有錯的一項是( )[來源:學科網]

A.尚可得南門開否?   譯文:還來得及趕上南門開著嗎?

B.予慍為戲。      譯文:我聽了有些生氣,認為他在戲弄我。

C.趨行及半,小奚仆。  譯文:慢慢走剛到半路上,小書童摔了一跤。

D.其猶是也夫      譯文:大概就像這樣吧。

5.書童的行為結果印證了文中哪句話?請將這句話譯成現代漢語。

                      

翻譯:                                   

6.請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寓意。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                     

七十六、三人越谷 (選自蘇洵《諫論》)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與之臨乎淵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謂之勇;不然為怯。」彼勇者恥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與怯者則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與千金(古代計算貨幣的單位),不然則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猶未能也。須臾,顧見猛虎,暴然向逼,則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莊矣。然則,人豈有勇怯哉?要者以勢驅之耳。

1.填空

本文作者蘇洵,與兒子     、     合稱「 」。

2.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①彼勇者恥怯(       )   ②然則,人豈有勇怯哉(     )

3.找出文章的中心句並翻譯。

                            

                                     

七十七、心不在馬《韓非子》

趙襄主學御(駕車)於王於期(即下文的「於期」,是個善於駕車的人),俄而(不久)與於期逐(追趕,這裡指駕車賽馬),三易馬而三後。

襄主曰:「子(你)之教我御,術未盡也。」

對曰:「術已盡,用之則過也。凡御之所貴(駕車最要緊的),馬體安於車,人心調(諧調)於馬,而後可以進速致遠。今君後則欲逮臣,先則恐逮(趕上)於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通「尚」,還)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

1.選出加點的「於」解釋及用法相同的三組:( )和( )相同;( )和( )相同;( )和( )相同。

A.趙襄主學御於王於期 B.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C.每假借於藏書之家 D.先則恐逮於臣

E.萬鍾於我何加焉  F.興復漢室,還於舊都  G.未嘗不痛恨於桓靈也  H.游於是乎始

I.馬體安於車   j.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

2.選出加點詞解釋及用法相同的兩組:(  )和(  )相同;(  )和(  )相同。

A.此君之所以後也   B.所以動心忍性  C.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D.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E.吾知所以距子矣

3.下列各項與「子之教我御」中的「之」用法一樣的是(   )

A.故時有物外之趣  B.悵恨久之  C.益慕聖賢之道  D.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4.翻譯句子。

上何以調於馬

                             

七十八、田子退金

田子為相,三年歸休(休假回家),得金百鎰(古代重量單位,一鎰合二十兩)奉其母。母曰:「子安得此金?」對曰:「所受俸祿也。」母曰:「為相三年不食乎?治官(當官)如此,非吾所欲也。孝子之事親(侍奉父母)也,儘力致誠。不義之物,不入於館(家)。為人臣不忠,是為人子不孝也。子其去(拿開)之。」田子愧慚走出,造朝(上朝)還金,退請就獄。王賢其母,說(通「悅」,喜歡)其義,即舍田子罪,令復為相,以金賜其母。

1.找出與「歸休」的「歸」意思相同的一項(   )

A.眾望所歸   B.吾誰與歸    C.暮而歸

2.判斷下列「為」的讀音和用法,對的打「√」,錯的打「×」。

①五個「為」都是動詞,讀第二聲。(   ) 

②四個「為」是動詞,一個「為」是介詞。(    )

3.翻譯下列句子。

王賢其母,說其義。

                            

4.指出加點「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項(   )

A.輟耕之壟上  B.吾欲之南海  C.孝子之事親也   D.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文言文翻譯答案

一、楊氏入山之大穴1.①的 ②代衣服……之屬 ③代穴中人 2.穴中人楊 3.同意;「楊謝而從之」。 4.因為那些東西會引起人們的貪慾,造成分配的不平等,那麼這個地方也就不會安居樂業了。二、文侯與虞人期獵1.①約定 ②下雨 ③到……去,往 ④難道,哪裡 2.A3.①(魏文侯)於是前往,親自取消了打獵活動。②天又下著雨,您準備到哪裡去呢?③雖然現在很快樂,怎麼可以不堅守約定的(打獵)時間呢?4.言而有信,或講信用。三、與荀彧追傷郭嘉書1.(1)因為 (2)把,將 2. 遭遇 3 (1)怎麼意料到突然失去了他(2)但對死去的人有什麼益處呢四、南歧之見1.D 2.異哉/人之頸也/焦而不吾類3.不找些好葯除去你們的頸瘤病,反倒覺得我的頭頸細瘦(不正常)?4.因為南歧人生活在人人皆病的環境中,所以看到正常的「外方人」反覺得不正常,就嘲笑他。(或 「見怪不怪,見不怪而怪之」;或「以錯誤的標準看待事物,正確的反而是錯誤的了」。)五、善呼者1、C 2、A 3、B 4、例如:①公孫龍知人善任,廣納賢才,能用人之長。②善呼者為謀求職業,勇於自薦,以發揮自己的才能。③公孫龍收羅「雞鳴狗盜」之徒,浪費了人力資源,助長了人浮於事的風氣。(任選一個人物發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六、獻不死之葯1、中射之士用巧妙的辭令破除了不死葯的迷信。 2、讚揚了中射之士機智善辯、敢於破除迷信的勇敢精神。 3、謁者理解的是:「這個葯是可以入口吃的嗎?」所以回答「可以」。中射之士則利用類似問題「這個葯我可以吃嗎?」「可以」,於是奪而食之。七、足自當止參考答案:1、遺:贈送或給予。嘗:曾經。   2、王丞相(「王導」或「當時的丞相」)勸告他(或「王述」)。(他)回答說:「富裕之後自然就不再受禮了。」(答出大意即可) 3、D八、范縝治學1、聞/沛國劉王獻/聚眾講說 2、年少 跟從好 3、好危言高論,不為士友所安;樸實 4、D 5、因為范縝表現非常優秀與別人不一樣而學習非常勤奮,劉獻感到很驚奇。 6、言之有理即可。九、戲巫1、號求救於人/甚哀2、①相互間隔一里左右 ②頭脹痛得厲害,走路都不知道走到哪裡了。3、越巫心理變化過程:先是強作鎮靜,再就是心慌意亂,最後是喪魂落魄(或六神無主)。越巫是一個既無真才實學,又膽小如鼠的江湖騙子。十、曲突徙薪1.B 2.①「不」通「否」 ②「亡」通「無」 3.①否則將有火災 ②頭和額都燒焦了的人為上等客 4.D十一、誰殺陳他A有人 (B有時,C有時 D 或許)①某甲 ②縣令(或令) 3. 有人告訴(他)說:「(縣令)喜歡讀《公羊傳》。」4.這則故事諷刺了那些不學無術而又裝腔作勢的人。十二、姜太師認父D(被)( A對 B因 C是 ) 2. ①用竹板打 ②就 ③許,通「所」,處所,地方 ④至、到十三、商湯見伊尹1. D(「下」是「使……下車」之意)2. 君王(大王、您)將要去哪裡(到哪裡去)?3.賢明,敬重人才,嫉惡如仇。(答出「賢明」或「敬重人才;答「嫉惡如仇」十四、樂不思蜀1.D 誠(果真) 2.①竟(有的答案為「居然」)  ②「此」或「我的」 ③竟然或表反問的副詞3.①給他或為他(劉禪)  因為這樣或替他(劉禪)4.即使讓諸葛亮還活著,也不能輔佐他長久地保住江山,又何況是姜維呢?5.喜笑自若十五、文徵明習字1.①書法②寫字③臨摹④有時 2.稍微不稱心,必定再三地更改它而不感到厭倦。 3.本段文字讚揚了文明學習書法認真,一絲不苟的精神。十六、管寧割席1.A.曾經 B.原來、以前2.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觀3.譯:管寧把席子割開,兩人分開而坐,說:「你不是我的朋友。」4.從擇友的角度:應該選擇志同道合的朋友,應該選擇學習專註有修養的朋友,交友應慎重。從思想品德修養的角度:應加強自己品德修養,學習應專註,這樣才能成才。從學習環境的角度:要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才有利於人才的培養。十七、蔡磷堅還亡友財1.A 2.B十八、公孫儀相魯1.A 2.這是明白了依靠別人不如依靠自己的道理啊!3.公孫儀認為接受了別人送的魚,就欠了人情,顧慮到人情,執法就有失公正。這表現了公孫儀清醒自律、廉潔奉公的思想性格。十九、陶侃惜谷1.拿 用鞭子打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懇耕種 4.讚揚。本文表現了陶侃重視農耕、愛護農業生產和農民有較深的感情的特點。二十、以 葉 隱 形1.掩耳盜鈴 2.①到 ②可以憑藉或可以借   3.誇張二十一、薛譚學謳1.①不,沒有②阻止 2.D 3.薛譚於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來(繼續學習)。 4.有。是他那知錯能改,變驕傲為虛心的態度。二十二、誡子書1.①用恬靜來修養自己的身心 ②用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③不拋開功名利祿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④不做到安靜就不能高瞻遠矚。2.作者就學習和做人兩個方面進行了論述;無論做人;還是學習,作者強調的是一個「靜」字:修身須要靜,學習須要靜,獲得成就也取決於靜。把失敗歸結為一個「躁」字,把「靜」與「躁」加心對比,增強了論述效果。 3.告誡兒子修身養性,生活節儉,以此來培養自己的品德。 4.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二十三、幽王擊鼓1.①曾經 ②同「悅」高興愉快 ③於是 屢次,多次 ④高葆   2.①幽王欲褒姒之笑也 ②因數擊鼓 ③乃死於麗山,為天下笑   3.幽王自己就被殺死在驪山之下,被天下人恥笑。4.①要講誠信。 ②要取信於民。 ③不可玩忽法令。二十四、農夫與行者1.D 應為表修飾關係的「地」     2.①你這個農夫啊太懶了! ②哪一個輕鬆哪一個疲勞呢?4.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無論幹什麼事都要尊重科學,不可急躁冒進。同時還告訴我們「看事容易做事難」的道理。二十五、齊威王之時喜隱1.①百官荒亂 諸侯並侵 國且危亡 ②齊威王「淫樂長夜之飲,沈湎不治,委政卿大夫」2.C 3.D 4.不鳴則已 一鳴驚人 5.通宵達旦 日暮途窮、朝三暮四等二十六、宋之遜告密1.①意圖 ②一起2.C(倒裝,賓語前置 ,A被動句 B.判斷句 D.省略句)3.來俊臣這一伙人,跟豺狼有什麼兩樣(不同)呢?4.醜惡嘴臉 骯髒二十七、范仲淹有志於天下1.①dàn;吃。②zhé;往往,總是。③jǐ;供應。④Chán;說別人壞話 2.B 3.①有時夜裡疲憊睏倦,常常用冷水洗臉。②妻子和孩子的衣食僅僅自足罷了。 4.①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後因直言而遭讒降職。③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 5.岳陽樓記,揭示主題。二十八、司馬光好學1.①擔心②等到③才④吟詠 2.D 3.C 4.韋編三絕二十九、歐陽修苦讀1.D 2.①歐陽修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②只是致力讀書 3.勤學苦練、專心致志 4.家長的善於教育,嚴格要求。三十、王冕僧寺夜讀1.①私下的意思②總是(常常)③入迷④安祥的樣子 2.C 3.C 4.王冕幼時讀書專心致志,好學不倦,並且達到入迷的程度。這種堅定的志向,頑強的學習精神,是他後來成功的基石。三十一、張無垢勤學1.①降職遠調貶官②總是③光,光亮④這 2.雙腳踏出的痕迹還隱約可見。 3.A 4.略三十二、師曠論學1.①向②怎麼;開玩笑③在黑暗中走路④點燃蠟燭2.一個人要有活到才老學到老的精神。三十三、七錄1.①鈔通「抄」②才③洗④命名 2.A、C 3.見譯文 4.C5.一絲不苟 天才出自勤奮三十四、鑿壁借光1.①到,及②僱用③供給,資助④大學問 2.見譯文 3.D4.鑿壁借光;鑿開牆壁,借鄰居家的燈光(讀書勤學苦讀。三十五、程門立雪1.離開 睡醒 2.楊時謙虛好學、孜孜以求的精神值得學習。三十六、學弈1.①教誨②這樣③引,拉④聰明才智 2.只聽弈秋的教導 4.闡明了學習必須專心致志,才能有所收穫的道理。三十七、李生論善學者1.①zhì;同「識」記 ②shuì;勸說 ③xuán;同「旋」,轉身 ④cuō tuó光陰消逝 2.D. 3.那些善於學習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請教當成恥辱,選擇最好的人,跟隨他,希望聽到真理啊! 4.C 5.要點:①學貴善思 ②不恥不問,擇善而從之三十八、問說1.①提出疑難 ②也許,或許 ③增加知識 ④判斷,解決 2.C. 3.問和學,是相輔相成的。 4.好學尤當勤問三十九、教學相長1.①zhī;味美 ②zhǎng;增加, 促進 ③雖,suī;即使; dào;道理 ④kùn;困惑,理解不透 2.①學然後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後才知道自己理解得不透。②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道理。3.教;學;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 4.嘉肴弗食不知其旨;至道弗學不知其善;教學相長。四十、顏回好學1.①蚤同早 ②亡同無 2.①哀痛到了極點 ②更 ③誰 ④過失,錯誤 3.(顏回)從不把脾氣發到別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樣的錯誤。 4.不遷怒,不貳過。四十一、邴原泣學1.①能夠 ②得到 ③白白地 ④只是 2.①狐兒容易悲哀,二來羨慕他們能夠上學。 ②你如果立志讀書,我願意白教你,不收學費。 3.為下一代無私奉獻的精神。 4.學習他貧不喪志,立志求學的精神和他在學習上刻苦勤奮的精神。四十二、董遇「三餘」讀書1.①背 ②背 棄,辜負 ③見同「現」④拜見 2.C 3.①苦於沒有時間 ②見譯文 4.這句話是為了啟發別人自學的積極性而說的,它的用意是要求人們在反覆誦讀的過程中用心思考,以達到「其義自見」的目的。四十三、推敲1.B 2.①想到②鍛煉,此指反覆思考 ③驚訝 ④詳細 3.讚揚了賈島寫文章時在遣詞造句方面精益求精的精神。忙,只要肯抓緊學習,就必定學有甩獲。四十四、勤訓1.治生之道,莫尚乎勤。 2.B、D 3..以古代聖賢珍惜光陰的榜樣來鼓舞讀者,使讀者警醒。四十五、刺客列傳1.①替……做事(或侍奉) ②結盟(會盟或訂約) 2.①曹沫是魯國的將領,與齊國作戰,三戰三敗。 ②在諸侯中失去信義,失去各國的幫助,不如給他。 3.具有膽氣過人,精於謀劃,以死衛國的性格特點。四十六、岑文本官高而憂答案: 1、D 2、D 3、B 4、D 5、A四十七、郭林宗至汝南1.輟:停止詣:到、去、前往、拜訪 2.此題答案可多元化,學生言之有理,答對一點即可。例如:做人要有寬廣的胸懷;學會與人相處等等。四十八、何岳得金不昧1、拾到銀子卻沒人知道,那銀子就都是我的了,又怎會貪圖這幾兩銀子呢?2、何岳行為端正,處理方式穩妥,從不貪圖他人財物。四十九、皇后諫大宗1、(唐)太宗因愛馬暴死欲殺養馬宮人,經皇后勸諫才改變主意。2、勸諫齊景公不要殺養馬宮人。3、太宗有一駿馬/特愛之/恆於宮中養飼/無病而暴死/太宗怒養馬宮人/將殺之。4、寬對即可。示例:①藝高膽大,悟空勇斗魔 ②義蓋雲天,關羽私放曹 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五十、滄河老兵1.B C 2.A C 3.C4.①你們不懂得分析事物的特徵,這不是木片,怎麼會被暴漲的流水帶走呢?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中的一個方面,而不知道另一方面的很多了,怎麼可拘泥於一般事理主觀推斷呢? 』5.因為學者只是拘泥於一般的道理;而「老河兵」則根據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屬性,以及三者之間的關係,作出正確的判斷。

五十一、終不知車1、①壞、毀壞;②本來;③模仿、仿效;④理睬。2、①用船運回家並向別人誇耀。②等到敵人侵入他們的國境。3、①不要不懂裝懂,胡亂吹噓①不要輕信,不能盲目模仿③不能憑主觀判斷事物,應認識事物的本質 ④不要自以為是⑤要聽從勸告,接受正確的建議。五十二、攻韓1、①向西進軍 ②輕視 ③通「趨「,疾走,追逐 ④逃亡,逃跑2、(龐涓)和他的輕快精銳部隊把兩天的行程並在一天來追趕齊軍。(譯文意思接近即可)五十三、宋濂嘗與客飲1. 誠實待君2. (1) 全,都 (2)善惡3. )確實是這樣,你沒有欺騙我。4. 示例:從文中我得到的啟示是只有坦誠相待才能得到別人的理解和信任。五十四、 柳下季存國1.別的  返還  認為  向  因此  才   勸說   使……存,保全(2.⑴代詞,代鼎 齊侯弗信而反之  ⑵主謂間助詞 君之賂以欲岑鼎也 ⑶結構助詞 的 破臣之國以免君之國 3.用毀壞我的國家來保全您的國家,這是我所難以做到的。4.講信用   魯國五十五、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1.①用來 ②……的原因 ③翻轉 ②同「返」 2.皮都沒有了,毛在哪兒長呢;基礎沒有了,建築在這基礎上的東西也就無法存在了。4.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樂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5.魏文侯通過對皮毛之間關係的論述,揭示出事物失去根本,則將無所著落的道理,從而進一步認識到帝王對百姓的依存關係。五十六、芒山有盜臨刑1.①於是 ②約束,檢點 ③發音助詞 2.①我小時候,偷一棵菜一根柴,我的母親卻很喜歡我的這種不良行為,以至於後來不能約束自己,才有今天的下場。②俗話說:「教育孩子要從幼兒時就開始。」3.B 4.教育孩子要從小開始(意思對即可)五十七、王羆性儉率1.①本性,個性 ②給 ③很,十分 ④內心,心裡 ⑤等到 ⑥伸,伸出 2.你卻挑挑揀揀,想必是肚子不餓。3.撤掉浪費糧食的官員的糧食。撿客人削下的稍厚的帶肉的瓜皮吃。五十八、廉頗思趙1.①軍隊;②派;使者;③遺矢,此指排泄大便;④給予 2.C 3.C 4.①被動句;②省略句5.廉頗見使者,一飯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馬,以示尚可用 6.是一個昏庸無能的國君。五十九、要做則做1.D 2.B 3.C 4.要珍惜時光,若一味拖沓遲延,將一事無成。六十、臣僚見太祖1.B 2.①等到;②慢慢地;③寫;④書信 3.D 4.稱讚了臣僚敢於直諫的精神,也稱讚了宋太祖知錯就改的精神。六十一、宣王好射1.①ho,喜歡;②情:實際情況。 2.①之(代弓); ②左右(指齊宣王手下的大臣); 3.①喜歡別人說自己能夠使用強弓。②還有誰能用這弓? ③難道不是很可悲的嗎?4.①左右在投齊宣王「說人之謂已能用強弓」的愛好,來討好齊宣王。 ②齊宣王的可悲之處就在他被人矇騙,自己卻終生不知道。 ③告訴我們:一個人要有自知之明,才能知彼知己,洞察秋毫。六十二、以學自損 不如無學1.①用來 ②痛恨 2.倒裝句(狀語後置)。 3.讀數十卷書,便自高大,凌忽長者,輕慢同列。 4.學習要永不滿足,做人要謙虛,切忌傲氣。六十三、勞於讀書,逸於作文1.已經 就 2.這就是所說的在讀書上多用功,在作文上就輕鬆。 3.讀書是作文的基礎,基礎工作做好了,無論做什麼都會事半功倍。六十四、投筆從戎1、C 2、A 3、B E 4、B 5、(1)班彪與班固、班超是父子關係,班固與班超是兄弟關係。(2)胸有大志;孝順父母,在家常做辛苦勞累之事,而且不認為是羞恥的。六十五、鄭之鄙人學為蓋1、邊境;很少、極少 2、天旱的時候就準備船,天熱的時候就準備皮襖。3、防患於未然。六十六、梟與鳩對話1.①遷移  ②厭惡  ③改變  ④還(是) 2.A  3.你將要到哪兒去? 4.有缺點或錯誤不要迴避,更不要責怪別人(意思對即可)六十七、棉花1.①用 ②等到 ③在 ④只 2.概括種棉花收成不好的原因。3.待苗出時,密者芟去,止留旺者二三科。六十八、不孝者五1.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鬥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2.性情懶惰,不供養父母,這是不孝的第一種表現(大意對即可) 3.「不孝的五種表現」或「五種不孝的行為」六十九、愚 溪答案:1.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謂之染溪。2.因為  遭貶謫3.(1)灌水的北邊有一條小溪。  (2)所以,(我)將它的名字改為愚溪。4.冉溪,七十、羆 說1.C.均譯為「的」,結構助詞。 A.之:它,代鹿。 B.之:去,往,到 動詞。D.之:助詞,不譯。2.A。 B.即:走近、靠近,可譯為「來到」。C.因為:是兩個詞。因:就。為:吹出。D.走:跑。3.現在那些沒有真正本領,卻專門依靠外部力量的人,沒有不被羆吃掉的。4.不學無術、缺少真本領(意思對即可)七十一、患難見知交A B(因為) ;C F(把)趙洞門也因悲痛失去兒子,死在外地客寓。答案: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或路遙知馬力,患難見真情。4、對比七十二、廢弈向學C。日:一天比一天,修飾「優」。A、B、D中的「日」意思和用法分別是:A.時間,名詞;B.太陽,名詞;D.天,量詞。B(像狗一樣,名詞作狀語。A、C、D均是名詞作動詞,意思分別是:用杖打、擊鼓進軍、走上前。)3.(他)因特別喜愛下圍棋浪費了很多有用的時間。4.知錯能改,迷途知返七十三、婆媳棋局1.①認為 ②已經 2. C 3.C D ,均作「幾」講。A點數 B.屢次4.A.(B對手,名詞;C局勢,名詞 D發榮滋長,形容詞用作動詞)5.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七十四、富不易妻1.C E(A鞏固 B.本來 C.E堅決 D安守)    2.B(表承接) (A表並列 C.表修飾 D.錶轉折)3.富貴了不更換(另娶)妻子,這是仁德的表現。七十五、速進則闔1.①仔細 ②因為   2.A(助詞,無義。) 3.欲速則不達   4.C5.徐行之,尚開也;速進則闔。譯:慢慢地走,城門還會開著;急忙趕路,城門就要關上了。6.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遇事急躁魯莽,就會給自己招來失敗。七十六、三人越谷1.蘇軾、蘇轍 三蘇  2.①以……為恥 ②這樣,那麼3.然則,人豈有勇怯哉?要者以勢驅之耳。七十七、心不在馬1.A與C(向) E與G(對) I與J (在)  2.A與D(……的原因) B與C (用來) (E用什麼辦法)3.D(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4.上同「尚」,還 還憑什麼去調理馬?或還怎麼和馬諧調呢?七十八、田子退金1.C 2.①(√ )②(×) 3.君王認為他母親很賢慧,喜歡她的義氣。 4.C

推薦閱讀:

0946翻譯:提醒幸福(畢淑敏)
古代有專門從事翻譯工作的翻譯官嗎?
小熊翻譯--Funnel-Neck Pullover煙囪領上衣  
小白教程(五)| Trados編輯器介紹
Voice Conversion from Non-parallel Corpora Using Variational Auto-encoder論文翻譯(2)

TAG:翻譯 | 文言文 | 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