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英國的「模範女王」是怎樣煉成的

英國的「模範女王」是怎樣煉成的

來源:齊魯晚報

▲ 伊麗莎白公主、瑪格麗特公主和父母在一起。 (資料圖)

▲ 1943年8月,伊麗莎白公主身穿童子軍制服與同伴練習包紮技能。 (資料圖)

▲ 1945年,伊麗莎白公主學習汽車維修。 (資料圖)

▲ 1953年6月2日伊麗莎白二世與丈夫菲利普親王在她的加冕儀式上。 (資料圖)

伊麗莎白女王的童年和少女時代是在大蕭條和戰爭的陰影下度過的,在此期間形成的簡樸作風與穩重性格,為她登基後的良好公眾形象做足了鋪墊。2月6日,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迎來了登基60周年紀念日。在民主共和成為主流的英國,她憑藉低調、穩重的形象,被譽為立憲制君主的模範。正如作家羅伯特·萊西在新著《伊麗莎白女王這一生》中披露的那樣,伊麗莎白從宮廷里的一介配角成長為優秀的王位繼承人,並非只是得益於機緣,還在於某些品質早在她年少時便嶄露頭角。自幼學習像平民般生活在童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小伊麗莎白都與一位簡樸的蘇格蘭婦女同居一室,後者就是在農舍長大的波波·麥克唐納,她26歲來到約克公爵(即後來的喬治六世)家當侍女。伊麗莎白稍微懂事一點之後,這位保姆手把手地教小公主打開聖誕禮物和生日禮物,然後仔細抹平包裝紙、捲起緞帶並存在盒子里,以備日後再用。她的寢室里沒有自來水,睡前只能用罐子里的水盥洗,衛生也得親自動手打掃——未來的英國女王是在大蕭條的陰影下度過童年的,由於王室開支被削減,向出身工人家庭的「波波阿姨」學習平民化的生活方式,對她來說理所當然。身為祖父喬治五世小兒子的女兒,在生命的最初10年里,伊麗莎白的地位與如今的比阿特麗斯公主一樣,對皇冠有種虔誠的尊敬,卻從不奢望能繼承大統。但老國王並未冷落這個喜歡三輪車和玩具馬的孫女。1929年初,罹患支氣管炎的喬治五世前往海濱休養,特意帶上了伊麗莎白。當年3月,祖母瑪麗王后也在日記中提及:「經常接觸孫女對他的健康至關重要。」與其他孩子不同,只有伊麗莎白用「英格蘭爺爺」稱呼祖父。隨著經濟危機持續,伊麗莎白的父親約克公爵賣掉了全部馬匹,不再打獵;他希望年幼的伊麗莎白和妹妹瑪格麗特也起到表率作用。1932年,王室僱用威爾士工人建造了一座小房子。參加家居展後,房子被搬到溫莎堡,六歲的伊麗莎白和兩歲的妹妹瑪格麗特負責除塵,儼然兩位主婦。這一幕被拍成照片刊登在雜誌上以後,「勤儉」成了民眾對小公主的首要印象。立憲制君主的「完美基因」1936年12月,伊麗莎白的生活迎來了大轉折。喬治五世駕崩後,伯父愛德華八世只當了幾個月國王就宣告退位,權杖自然轉移到她的父親喬治六世手中。瑪格麗特回憶說:「父親登基後,我對姐姐提出的頭一個問題就是:『這是否意味著你要當女王了?』」經過童年時代的歷練,此時的新王位繼承人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處世風格:沉默是金,謹言慎行。從那時起,伊麗莎白的性格一直是求穩、低調並保持中庸。在民主共和成為主流的英國,這些品質被廣泛稱讚為立憲制君主的「完美基因」。公眾並不清楚,未來女王的性格其實是兩種對立思想中和後的產物:父親傾向於嚴格而專業的教育,母親則認為寓教於樂才是首選。一年夏天,時任皇家圖書館館長摩西德震驚地發現,王后為大女兒的暑期閱讀清單安排了18本小說,一部紀實性作品都沒有。家庭教師克勞福德的觀點也時常和女主人相左。他曾向侍臣抱怨:「事情並不容易,我總是接到命令,要儘可能把繁重的功課安排得輕鬆自在些。」摩西德理解克勞福德的苦衷,不止一次向瑪麗太后稟報稱,「克勞福德感到心灰意冷,這個問題應當受到關注。」在老太后留下的私人文件中,有一封她就撫養孫女寫給兒子的私信:「萬一我不在人世,切記不要嘲笑孩子,要和顏悅色地說話;永遠不要虛言恫嚇,否則你會失去她們的信任。記得你父親嗎?他不通情達理也不肯幫助他的兒子,讓你多麼不高興啊。」這段文字揭示了喬治五世父子鮮為人知的不愉快經歷,也有助於外界理解,伊麗莎白與父母的關係為何一直那樣和睦。結婚前先投身「女子軍」1940年,伊麗莎白成長為活潑美麗的少女,她的國家卻飽受戰火折磨。為打敗希特勒,伊麗莎白姐妹收集錫箔、卷繃帶、織襪子……用和普通婦女一樣的方式支援前線。當然,緊張的戰時生活也有亮色。伊麗莎白開始與守衛城堡的禁衛軍軍官交往,國王夫婦不免猜測,未來的女婿是否會從中產生?他們並不知道,在伊麗莎白內心深處,自己的白馬王子已非海軍中尉菲利普莫屬。據國王私人秘書拉塞爾斯回憶,1943年的聖誕舞會上,二人翩翩起舞直到凌晨1點,「自從第一眼看到菲利普,伊麗莎白就真心愛上了他」。不過,因為國王夫婦堅持主張女兒還不適合談情說愛,伊麗莎白首先嘗試在其他方面尋求獨立。19歲生日之際,她暫別宮廷生活,加入地方輔助性部隊「女子軍」,在編號230873的檔案上記下了自己的名字和軍銜——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中尉。此後幾個月間,她每天早晨前往營地參加汽車維修培訓,學會了如何更換輪胎和氣缸蓋,夕陽西下才返回溫莎堡,在餐桌上與父母和妹妹分享與機械打交道的樂趣。戰爭結束後的第二年秋天,菲利普趁伊麗莎白休假時正式向她求婚。喬治六世要求雙方在未來一年內不得公之於眾,保守的瑪麗太后更是對菲利普的才能半信半疑。菲利普希望太后不要把自己想像成「好爭辯並崇尚社會主義」,遂鼓足勇氣登門拜訪。「午餐後,他們來見我,」據太后回憶,她將幾件家傳珠寶送給了孫女。侍女艾爾利則對菲利普的著裝印象深刻:「他的制服很寒酸,跟剛從前線回來似的。」和習慣於收藏包裝紙的公主一樣,未婚夫也申明了類似的立場:杜絕鋪張。他的表現最終贏得了王室的接納。婚禮過後,喬治六世給女兒去信:「我為你驕傲,但當我把你的手交給大主教時,覺得自己失去了寶貴的東西。」此時的伊麗莎白對一切都已釋然,留下了這樣的回復:「我已經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爸爸媽媽,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充滿愛與公平的環境下快樂成長。」每天白金漢宮最後熄滅的那盞燈1952年2月6日,當英國國王喬治六世突然去世,英國王室宣布伊麗莎白公主即位時,人們對她二戰期間為激勵民眾而做出的努力記憶猶新,輿論也因此興奮地期待著這位風度優雅的「世界甜心」能開創一個「新伊麗莎白」時代。然而,年僅26歲的伊麗莎白二世登基的最初幾年,英國尚未擺脫戰後的經濟低迷,同時亞非拉去殖民化潮流興起令英國這個「日不落帝國」趨於分崩離析。這樣的大背景下,伊麗莎白二世面臨的首要挑戰是尋找作為君主的自身定位,並領導王室家族適應時代變遷。一般認為,女王在現行英國君主立憲制當中具備諮詢權、褒獎權及警告權。但實際上,在極為重視不成文傳統和先例的英國,立憲君主制的責任和權利都十分模糊。女王曾在青少年時代用了6年時間研究英國憲法,她認識到,她必須保持一種微妙平衡。按照母親的建議,伊麗莎白二世把自己視為「體現民眾對國家之熱愛的工具」,她以強烈的責任感忠實地履行著自己的職責,成為英國人心目中鞠躬盡瘁的典範。於是,幾乎每一天,女王的生活都被各種會議、會見、訪問所佔據。王室傳記披露,每天早上女王在用過簡單的麥片早餐後就開始處理信件和國事。一天之中,她可能需要參加數個會見,下午和晚間還會安排公開活動。白金漢宮的官方網站有這樣一句話:「通常,白金漢宮的最後一盞燈會在女王處理完國事後熄滅。」在位60年間,伊麗莎白二世曾出訪海外300多次,在英國各地訪問2.5萬多次,主持了超過100次國宴,收到過350萬封信件,授予了近40萬個榮譽頭銜和獎項。她每周要與首相舉行一次會晤,討論國家事務,但她從不試圖影響英國政治,也不會在公開場合發表任何未經英國政府認可的政治觀點。60年來,英國先後經歷了12任首相,每一位首相都對女王給予高度評價。前首相托尼·布萊爾(任期:1997—2007年)曾說,伊麗莎白女王就是「不安全的世界中一個代表團結的符號」。(摘選自《青年參考》、《國際先驅導報》)

推薦閱讀:

凱特王妃「繼承」女王珠寶盒?把"借"來的戴美不容易
S女王,要凹就凹,要凸就凸[14P]
吳哥女王(二)——柬埔寨人的集體記憶
熊孩子畫女王
年度最佳美劇——《王冠》第二季火熱回歸

TAG:英國 | 女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