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都百家講壇第八講(對聯的骨骼)

聯都百家講壇第八期(主講:關永梅)

關永梅,字梅卿,號玉照簃,江蘇徐州人也。曾獲全國「巾幗杯」楹聯大賽二等獎,沭陽縣懷文中學杯二等獎,中宣部2015年新春詩詞歌賦徵集詩詞類二等獎、賦類三等獎,2016年貴州省舉辦的全國詩詞擂台賽中獲得第一名。江蘇省楹聯研究會理事, 徐州市楹聯家協會副會長,徐州市詩詞協會理事。

對聯的骨骼

·關梅卿·

▲關永梅

劍客兄邀我給各位講講對聯,關於選題,讓我比較為難,因為一般的對聯知識大家都可百度到,並且大家也多具備了對聯的基礎知識。而對聯的規則掌握起來並不難,難的是對聯的意境,內容以及要達到的高度。這個高度是跟你的文學素養成正比的。古人寫聯實用的比較多,即使是實用的,也是從心而發、應時應地而作,不是徒然的唱高調戴高帽子。當然有些聯比較客觀,這更要有深厚的知識積累,才能墊起對聯的高度。我把題目定為「對聯的骨骼」,是想把對聯的一些必要的大貌展示給大家,我給它起個名字,也就是骨骼,骨骼是撐起一副對聯的必要因素。至於如何使之血肉豐滿就要靠大家多讀多看古書。當然不是只看對聯書,詩古文辭都要讀。

對聯里最重要的就是兩個要素,一個是對偶,一個是聲律,也就是「對偶工整」和「聲律諧調」。通常人們會說寫對聯要注意六要素,又叫「六相」,即字數相等、詞性相當、結構相稱、節奏相應、平仄相諧 、內容相關。這是按照現代漢語語法來說的,與古人做聯的真實狀態有些不符,六要素的內容也有些重合。明清及民國聯家作對聯,只講對偶和聲律兩點。

一、聲律

句式格律其實都是很簡單的,平仄現在有新聲古聲兩種,選擇一種用就可以,但是一副聯里不能混用。我以前的做法是兩套皆為我所用,現在提倡用古聲。一般莊重的場所是用古聲比較典雅。

1、 句內節奏

劉太品先生把對聯的聲律節奏歸納為詩律節奏、詞律節奏、駢文節奏、古文節奏

(1)詩律節奏。詩律節奏其實就相當於律詩里的中間兩聯,但是比律詩里的句子更獨立,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

五言聯的格律:

平平/平/仄仄;(風雲三尺劍;)

仄仄/仄/平平。(花鳥一床書。)

仄仄/平平/仄;(曲徑通幽處;)

平平/仄仄/平。(園林無俗情。)

七言聯的格律:

仄仄/平平/平/仄仄;(至此方知官是夢;)

平平/仄仄/仄/平平。(前身安見我非僧。)

平平/仄仄/平平/仄;(三千歲月春猶小;)

仄仄/平平/仄仄/平。(六一風神古所稀。)

(2)駢文節奏。即由兩個標準音步(古典詩詞的平仄安排主要是以兩個字為一個音組,或稱音步,交互輪換組聯而成)形成的四言句式和由三個標準音步形成的六言句式。聲調格式為:

平平/仄仄;(中央宛在;)

仄仄/平平。(一半勾留。)

仄仄/平平/仄仄;(竹雨松風琴韻;)

平平/仄仄/平平。(茶煙梧月書聲。)

(3)詞律節奏。即在駢文節奏句的最前面加上一個單音節,形成「一、四」或「二、三」結構的五言句和「一、六」或「三、四」結構的七言句。(其中「一、四」結構的五言句與「三、四」結構的七言句,其後四字在與下一個四字句形成自對時,分別又形成了一字和三字的領格字。)其聲調格式如:

仄/平平/仄仄;(破千年舊俗;)

平/仄仄/平平。(開一代新風。)

平/仄仄/平平/仄仄;(能受苦方為志士;)

仄/平平/仄仄/平平。(肯吃虧不是痴人。)

(4)古文節奏。即在或長或短的一組標準音步之間的任意位置,插入一個或數個單音節成分,形成一音節、二音節、三音節音步交雜的狀況,如: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當/以同懷/視之。

古文句式中有時還會嵌入個別不宜拆分的音節、片語或短語,以突出古文跌宕起伏的節奏特點。如:

從吾浙/掛席/而來,歷/四百里/津粱亭堠/,到此/名區,閶閻/殷富,水鄉/清嘉,開拓/心胸/知/幾許;

登斯堂/舉杯/相屬,合/十一郡/文物衣冠/,成茲/良會,襟上/酒痕,袖中/詩本,流連/風景/意/云何.

除上述四種常見節奏方式外,還有一種貼近口語俚談的白話對聯,內部節奏不太明顯,甚至可以全句作一個節奏計。駢文節奏和詩律節奏最近乎韻律語言,詞律節奏次之,古文節奏更次,白話節奏離韻律語言最遠。傳世楹聯的語言節奏,實際上表現出多姿多彩的形式。有的屬於明顯的古文句式,如:「五六月間/無/暑氣;百千年後/有/書聲。」但在實際誦讀時卻合乎詩律節奏:「五六/月間/無/暑氣;百千/年後/有/書聲。」而有些看似七言律句的句式,內在的卻採用的是古文節奏:「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更多的楹聯則是把各類節奏形式交錯使用,駢散結合,自對和互對參差錯落,以避免語句的平板單調。比如很多作者喜歡採用古文節奏開頭,繼以詞或駢文句式鋪墊承接,最後結于堅實整飭的七言律句,像洪 鈞聯:

問/獅峰/底事/回頭,想/頑石/能靈,不獨/甘泉/通/法力;

為/虎阜fù/別開/生面,看/遠山/如畫/,翻憑/劫火/洗/塵囂.

2、 長聯句腳平仄安排

長聯的句腳安排目前有四種模式可供選擇:

(1)平仄單交替式:即單邊各分句句腳採取一平一仄交替的方式,此方式源於律詩,最早產生在明代,李開先的長聯中多有採用,清代也有不少聯例。

(2)平仄雙交替式:即單邊各分句句腳採取兩平兩仄交替的方式,此方式源於駢文,因駢文系四六句兩兩對仗,以四分句為一個對偶單元,一個單元內會形成「仄平平仄」這樣一個周期,駢文由很多個這樣的單元組成,故全篇句腳的聲調便形成了「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這種「平頂平、仄頂仄」的雙交替的格式於清代被引入長聯創作,當代人稱之為長聯句腳的「馬蹄韻」格式。

(3)多平一仄式:上聯除句尾為仄外所有句腳均以平收,下聯反是。此說出自民國吳恭亨《對聯話》卷七所載朱恂叔的傳授,當今聯界習慣稱為「朱氏規則」。

(4)分節粘接式:把長聯按聯意的表達分成若干「節」,每節短至一句,長至四句。節內各句腳一般為:一句平仄皆可,二句則一平一仄,三句則兩仄一平或兩平一仄,四句則按「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節與節之間相粘,即上一節最後的句腳與下一節第一個句腳同聲調。

二、對偶

對偶現在也有兩種描述,一種是傳統的虛實死活字類對偶理論。一種是當代語法學對偶理論。我覺得我們做聯只要有一套理論能夠給以解釋,就是可以的。

1、傳統的虛實死活對偶理論

《縹湘對類》是這樣說的:「蓋字之有形體者為實,字之無形體者為虛。似有而無者為半虛,似無而有者為半實。實者皆是死字,惟虛字則有死有活。死謂其自然而然者,如高下洪纖之類是也。活謂其使然而然者,如飛潛變化之類是也。」

這張是孫逐明老師總結的字類類義系統示意圖。

2、當代語法學對偶理論

當代的語法學對偶理論基本上是來源於王力先生的總結。王力先生說:「詞的分類是對仗的基礎。古代詩人們在應用對仗時所分的詞類,和今天語法上所分的詞類大同小異,不過當時詩人們並沒有給它們起一些語法術語罷了。依照律詩的對仗概括起來,詞大約可以分為下列的九類:1、名詞 2、形容詞 3、數詞 4、顏色詞 5、方位詞 6、動詞 7、副詞 8、虛詞 9、代詞。同類的詞相為對仗。就是要求名詞對名詞、形容詞對形容詞,動詞對動詞等等。所謂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等等。

這種分類方法與傳統的字類虛實死活相比較起來呢,傳統的字類虛實死活顯得比較模糊和隨意。傳統對仗有很多是憑著作者大量練習養成的語感。現代這種基於語法學的對偶理論顯得簡單與科學,但是現代的語法學詞性與結構之說又不能解釋古代許多的對聯實例,所以說他們各有利弊。

比如「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此聯按照結構分析,清晨在句子里做狀語,初日在下聯中做主語,按現代結構之說是不能對仗的,但是古人的這一聯明明給我們很工整的感覺。所以說現代的結構分析只能解釋部分聯作,並不能把現代的總結強加於古人,反而我們要更深入的學習古人的聯作,養成古人對仗的語感。而詞語結構的一致,能夠明顯提高對偶的工整程度,如「古寺」對「高林」以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這也是需要肯定的地方。

兩套對偶理論如果把握得當,都可以解釋對偶現象並用來指導對聯創作。但「把握得當」的前提是要清楚它們的利弊得失。就語法學對偶法則來說,「詞性相同」和「結構相應」的說法有其合理性,但在分析一些古人寫的聯上,就不能絕對化。這些對偶理論都有其合理性與相通性,並不是不可調和的。我們關鍵把握住古人依據字義的類屬關係去構造對偶,在閱讀過去的對偶作品時,就會明白了。

當然,對偶也不就是越工整越好,要避免當上下聯詞語完全意義相同,不然就犯了對偶的大忌——合掌了,用兩句話表達完全相同的一個意思,反而體現不出對偶修辭的效果,成了詞藻的浪費了。對偶辭格有很多的種類,對我國早期的對偶詞格作比較全面整理的是日本空海和尚的《文鏡秘府論》,他整理的辭格達二十九種之多。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找那本書看看,我就不介紹了,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講到這裡,對於對聯的學習,還需我們以後在平時多讀書,多體會。初學者可以用吟誦的方法來讀笠翁對韻,再就是對聯話,清聯三百,多讀詩詞集。對聯在古代是為學習詩詞駢文寫作打好基礎的,慢慢的由於實用的目的發展出了更加繁複,搖曳多姿的形態。它與詩古文辭一起構成了古典文學中精華的部分。古人詩文創作是為自己的,為修身的。而對聯跟詩詞來相比的話,它的實用性客觀性比較凸顯。大學裡說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古人做什麼最終目的都是修身。做官、隱居、琴棋書畫、打拳練功都是為修身。所以我覺得學對聯的最高境界也應該是達到修身的目的,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講課就到這兒,謝謝劍客兄,謝謝大家。。。


推薦閱讀:

你認為百家講壇十大名嘴所講的《百家講壇》最好的節目是哪幾部?
百家講壇  -詩聖杜甫(共7集
《百家講壇》漢獻帝系列(二)
百家講壇-金正昆談禮儀-禮儀就在你身邊

TAG:對聯 | 骨骼 | 百家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