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圓法師《佛說阿彌陀經》第六講
念佛人以一句佛號來除一切妄想煩惱。昨天有個老居士來找我懺悔說:「 師父,我一念佛老胡想八想老有妄念,我太不應該了,我沒有清凈心。」我就跟他說:「你這個想法也是貪心,也是錯誤的,不管你有什麼樣的心,你只念佛也就行了,念佛就是幫你除掉這些妄想分別的,有這些煩惱不要緊,因為我們的心清凈了,這些煩惱、這些妄念,它會隨著我們的阿賴耶,它會翻露出的,翻露出來不要緊,你只要還能保持你念佛的當下一念,你的這個煩惱就沒了,我們念佛就好比打掃衛生,你不打掃衛生,你不知道你房間里這個灰塵有臟,你不念佛,你不知道你的妄想有多多,你一念佛,你的妄想全都顯露出來,你一打掃衛生,灰塵都浮現出來了,浮現出來不要緊,把它打掃乾淨不就行了,叫它靜下來這個灰塵不就沒有了,妄想出來不要緊,不要想辦法怎麼去除惱,你就念佛,念佛就是在除煩惱,就像我們拍球,你越壓,球彈得越高,你越想除它,煩惱越是增長,越是顯露,你不要管它,你只要念佛,你這一句佛號念得綿綿密密,煩惱就顯露不出來了,隨著你念佛的功夫的高深,煩惱自然而然的就沒有了,全部轉識成智了,轉煩惱為菩提了,轉你的妄念為阿彌陀佛了"。
《佛說阿彌陀經》講記 第六講
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佛說阿彌陀經》。大家請打開經本,請看經文:複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一段是說明阿彌陀佛為了讓極樂世界的僧眾,能隨時聽聞佛法,所以就以他的神通妙力,以他的大願力,變化了許多鳥,來演說妙法。
彼國,是指極樂世界。常有,不是時有時無,表示不間斷。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種種表示種類很多。奇妙,形狀與普通的鳥不一樣為奇,因能說法為妙。雜色,鳥的顏色也都不一樣,形形色色,多而且美。下面略舉出六種鳥: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
白鶴我們都見過,鶴的嘴和腿都很長,有黑、黃、灰、白四種顏色,以純白色丹頂最為稀有。鶴在我們中國文化中有崇高的地位,特別是丹頂鶴,表示長壽、吉祥,是高雅的象徵,我們中國還以松鶴延年來表示高壽,而且道德高尚。還有我們好用駕鶴西去,駕鶴西去,師父希望你們不要駕鶴西去,你們應該是蓮花往生極樂世界,我們中國對這個鶴的表述是非常多的。
孔雀,孔雀的尾巴很長,羽毛華彩奪目,孔雀的性情非常的好勝,如果它遇到穿著漂亮衣服的人的話,它會展開它的尾巴,來向人炫耀,這個我們稱為孔雀開屏,它非常的好勝。孔雀主要產於印度、泰國、南亞這些熱帶國家,我們中國雲南的西雙版納,也多產綠孔雀。我們娑婆世界的這個孔雀只有美麗,但是它的聲音嘶啞難聽,而極樂世界的孔雀,是阿彌陀佛法力變化的,自然悅耳好聽。
鸚鵡,鸚鵡的種類很多,形態各異,羽色艷麗,其中以紅嘴紅羽毛最為珍貴。白居易在詩中這樣讚美鸚鵡:南遠進紅鸚鵡,色似桃花語似人。鸚鵡以它聰明學舌來為人所熟悉。有個笑話,有個人他買了一個鸚鵡,天天下班呢,他逗這個鸚鵡,教鸚鵡說話,說叫爸爸叫爸爸,教了好長時間,這個鸚鵡也沒有學會,這個人呢,就比較失望,也不再逗這個鸚鵡了。這天這個人下了班以後,這個時候鸚鵡對著這個人說話了,叫爸爸叫爸爸,是鸚鵡非常的聰明,這是鸚鵡。
舍利,舍利呢,這是印度文,我們中國人稱為鶖鷺。舍利的雙目銳利,非常的美麗,非常的傳神。舍利弗尊者的母親,因為她的眼睛長得非常的美麗,像舍利鳥,所以大家就稱她為舍利,故稱為舍利。
迦陵頻伽,譯為中文是妙音鳥。這種鳥最大的特色就是音聲美妙,除了如來音聲沒有可以與之相比的,所以在佛教經典中,常用妙音比喻佛菩薩說法之音。宋朝楊萬里在詩中說:「忽有仙禽發奇響,頻伽來自普陀山」。對它音聲的讚美。又因為這種鳥,它在卵中鳴叫聲超過了眾鳥,則被比喻菩提之功德和智慧。
共命鳥,梵語耆婆耆婆,有各種不同的譯法:在《勝天王經》譯為聲聲鳥,《法華經》譯為命命鳥,《雜寶藏經》和《阿彌陀經》譯為共命鳥。這種鳥兩個頭,有各自不同的心識,但是同一報命《本生經》中記載過。
在過去生中,世尊和提婆達多,同為一隻共命鳥,這天他們出去遊玩,因為累了,提婆達多心識的這個鳥呢,累了,他就睡,他就睡著了,為世尊的這個鳥,他撿到一隻香果,他就吃了,在吃的時候這個香味,把提婆達多給驚醒了,他一看世尊一個人吃了,他就非常的嗔恨,它就發了一個願,說,你吃香果,你不喊我,等我有一天,我一定要撿到一個毒果,來把你給毒死。這樣有願必成,後來他果然找到了一顆毒果,一口吞了下去,造成了一屍兩命的悲劇,因為這個因緣,他們生生世世成為纏不清的冤家,直到我們在經中看到,直到世尊成佛後,還受提婆達多的一再的迫害。這個故事啟示我們,家庭社會也都像共命鳥一樣,夫妻之間是共命鳥,如果不停地相互猜疑,相互怨恨,就會以報復的心理,做出互相傷害的事情、行為,以至雙方整個家庭都會陷入不可救藥的地步。
我們在看我們在整個的社會,也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我們每個人不該讓自己,成為這個社會的負面影響。我們不能自毒,傷害自己,傷害社會。我們看到現在社會上好多這種吸毒的現象,非常的多的,尤其是一些有影響的公眾人物吸毒,給社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讓這些年輕人去學習,最後以至毀害社會,影響社會,這個是令人非常心痛的事情,說我們一定要對社會有這種擔當的,把我們好的形象來展現給社會,對這個社會我們出一份正能量,這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
是諸眾鳥,就是指這些白鶴等眾鳥。晝夜六時,指沒有間斷,晝三時和夜三時叫晝夜六時,沒有間是表這個意思。出和雅音,和是柔和,不粗暴,讓能聽者,煩惱之心平和,雅是優雅,不庸俗,令聽者心生暢悅。其音演暢,演是演說妙法,暢是通達無礙,這就是說這種和雅的音聲,演說妙法,非常暢達,能令聞者生慧、思修、增長道心。
那所演的是什麼法呢?就是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些代表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是我們佛法修行入道之品。我們在講開經的時候,我們在講極樂世界是大乘法,是分圓,圓教之法,那這裡為什麼,極樂世界為什麼會演暢小乘法呢?其實三十七道品是通大乘。《智度論》中說:三十七品無所不攝,即無量道品,亦在其中。三十七道品共七科,而經中沒有前三科,沒有前面的三科: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只有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後面的四科。這是因為極樂世界這個眾生,蓮花化生,清凈莊嚴,不必觀身不凈,他們因為沒有諸苦但受諸樂,不必觀受是苦。諸上善人聚會一處,無有諸惡,圓證三不退,所以更不必聽聞四正勤、四如意足,他們已經具足了這些了。
我們也先來,把前面的這三科,我們也給大家來講述一下,讓大家能有一個明確的印象。第一是四念處:身念處,觀身不凈;受念處,觀受是苦;心念處,觀心無常;法念處,觀法無我;這是四念處。四正勤呢: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第三個是四如意足:欲如意足,修道趣果的慾望增進,這叫欲如意足;第二個呢,精進如意足,念念一心,住於正理;第三個呢,是心如意足,精進直前,無有間斷;第四個呢,是思維如意足,也叫慧如意足,真照離妄,心不散亂。如意足也叫四神足,它是四種定聚,定的境界,四種定境所願都能滿足,所以叫如意足。通過這樣修十二道品,我們剛才講了前面的這十二道品,就能夠打好一個基礎,馬上能生根,有這十二道品才能生五根。
五根,是指這個根有兩種含義:第一能持,於已得的法能持而不失,就像樹根能讓所生之葉不至焦枯;第二個意思呢,能生,對於未得的法,能勝進上求,令其增長,就像這個樹有根就能生長,開花結果,這個根是這麼兩個意思。第一個是信根。就是信佛說的一切真理,毫不懷疑。我們今天深信阿彌陀佛,深信極樂世界,深信、發願、念佛,將來必定往生成佛。第二個進根。就是精進,精勤修行不懈怠,才能有所成就。修凈土的人,六字洪名,時時刻刻相續下去,將來一定能夠往生西方,進根,進根。第三是念根。對所修的法門,念念不忘。我們念佛人應當心系彌陀,念念極樂,決不能三心二意,長久堅持,一定能夠往生。第四個呢定根。攝心在所修的法門中,專心一境,心不散亂,念佛人能放下一切,不被妄想執著所擾,只有一句阿彌陀佛,時刻不離,才有成就。第五慧根。慧照分明,念佛人要內心常照,不被形形色色的境緣所迷惑,這是五根。隨著五根漸漸增長,便能產生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排除一切業障,不被其他的力量所(降)伏,而能降伏一切的懈怠、疑惑,及諸魔的力量。
這種力量包括以下五種,我們說的五力,有五根,根生了,他就會產生這五種力量。第一是信力。信根增長,能破除種種懷疑,稱之為信力。念佛念到信根有力,能生凈信,無論遇到什麼人什麼事,都不動搖,專心念佛,決志求生。第二是進力。精進根增長,能破除種種的懈怠、放逸,名為進力。我們念佛人一心念佛,勇猛不退,晝夜六時,不忘一句阿彌陀佛,種種懈怠,自然退去。第三是念力。念根增長破除邪念,成就正念,念佛人念念純正,不生種種妄想邪念,念念不忘六字洪名,一心一意求生凈土。第四定力。定根增長,意志集中,精神安定,名為定力。念佛人心不散亂,不被妄想憂慮干擾,深入念佛三昧。第五是慧力。慧根增長能破除一切不正確的知見和執著,而顯發真正無漏智慧,解脫一切纏縛。念佛人能了知即心即佛,是心是佛,自性彌陀,唯心凈土,不被邪說所蠱惑。這樣信力、進力、念力、定力、慧力,這五力如果我們修持得力,內心必定安定,對佛法的信心根深蒂固,一切不正確的見解,紛亂的外境都不能擾亂,所以叫做五力。
下面是七菩提分。菩提譯成中文是覺的意思,七菩提分也叫七覺分,七覺支,它是智慧的作用。學佛人五根、五力既然堅固,對於這其中覺慧就可以隨意運用。
菩提分,第一個是擇法菩提分。擇就是選擇,用智慧觀察世出世間一切法,能分辨出什麼是真什麼是假,不會錯誤的選擇假法來修,這就叫擇法覺分。現在我們這種狀況非常的多,大家也有善根,也想修學佛道,但是呢,總被這些邪師說法給蠱惑,今天看到新聞,好多假的法王,這些都跑到我們漢地來蠱惑人心,然後搞這個不良的影響,做不良的影響來訛詐,利用我們這種對佛法的信仰,來訛詐錢財,最後把錢財帶到西藏,又再去搞惡法,搞分裂,搞一些惡法,所以這就是我們什麼呢,我們沒有這個覺慧,沒有擇法的覺慧。我們現在尤其已經修學凈土法門的,我們更加有好多已經修學凈土法門的了,最後又被別人所蠱惑,去學一些邪法、外道,非常可悲的,佛法難聞,今天已經聞了,但是因為自己的這種業力和習氣,慾望,最後去搞一些邪法,盲修瞎練,反而是種了一種墮落的因,種了一種墮落的因,所以擇法菩提分非常關鍵的。佛給我們說了,我們依法不依人,師父選擇的時候就是這樣,包括師父在總結經本的時候也是這樣,我以祖師大德(講)的,作為我的參考資料,我絕不以哪一個人。我以祖師大德的看他們說的和佛相應,和祖師大德的相應是否,這樣才可以採納,如果和祖師大德說的沒有相應的話,哪怕他的辭彙再優美,師父也不敢用的,也不會用的,說佛留給我們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我們一定要做到,所以是在智慧上擇法非常的關鍵,我們現在選擇凈土法門,就是非常的妥當的,非常妥當的。
第二呢,叫精進菩提分。不雜為精,不退為進。修行佛法,要修能夠了脫生死的法門,不要去修無益的苦行,不要在修行上具有慾望的追求,我們修行是要什麼?是能夠了脫生死的法門,所以我們依一句六字洪名來精進修行,就能夠度脫生死,成就佛果。
第三呢,喜菩提分。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如果心中充滿法喜,要用智慧觀照這種喜,是不是建立在無欲無求的基礎上的,如果這種歡喜是貪求,是貪慾和貪慾相應的,那這個就不是真法喜。我們念佛念到喜的境界現前,也不要執著的,好多居士一念完佛,跑來就找師父,是不是,師父,我又見這了,我見那了,我就跟她說:你要是用無求的(心)見了,順其自然,不著聖心,名善境界若著聖解,即遭群邪,境界來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該念你的佛還念你的佛和你沒有關係的,你保持你當下這個念佛的心,你的清凈心,這個是真正的喜,如果境界來了,是不是,你生起歡喜心了,你有貪求的心了,你比別人能了,師父給大家說,準是魔境,準是魔境,來干擾你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喜菩提心,要把清凈心安住在什麼地方,情非情境,都安住在一句阿彌陀佛上面,這樣你保准著不了魔,保準是清凈心,這是喜菩提分。
第四呢,是除菩提分。除就是斷除,斷除內心一切煩惱,增長出世的善根。念佛人以一句佛號來除一切妄想煩惱。昨天有個老居士來找我懺悔,說的,師父,我一念佛老胡想八想,老有妄念,說的我太不應該了,我沒有清凈心,我就給他說了:我說你這個想法也是貪心,也是錯誤的,不管你有什麼樣的心,你只念佛也就行了,念佛就是幫你除掉這些妄想分別的,有這些煩惱不要緊,因為我們的心清凈了,這些煩惱這些妄念,會隨著增長,它會隨著有我們的阿賴耶,它會翻露出來的,翻露出來不要緊,你只要還能保持你念佛的當下一念,你的這個煩惱就沒有了,就像我們念佛,好比打掃衛生,你不打掃衛生,你不知道你房間里這個灰塵有多臟,你不念佛,你不知道你的妄想有多多,你一念佛,你的妄想全都顯露出來,你一打掃衛生,灰塵都浮現出來了,浮現出來不要緊,把它打掃乾淨不就行了,叫它靜下來這個灰塵不就沒有了,妄想出來不要緊,不要想辦法怎麼去除煩惱,你就念佛,念佛就是在除煩惱,就像我們拍球,是不是,你越壓,球彈得越高,你越想除它,煩惱越是增長,越是顯露,你不要管它,你只要念佛,你這一句佛號念得綿綿密密,煩惱就顯露不出來了,時間隨著你念佛的功夫的高深,煩惱自然而然的就沒有了,全部什麼,轉識成智了,轉煩惱為菩提了,轉你的妄念為阿彌陀佛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善用這個法門,凈土法門,說要用這個除菩提分斷除,煩惱來了怎麼辦?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綿綿密密,不要理它,只安住在阿彌陀佛上面,一切的煩惱自然沒有,一切的妄想自然沒有,就是這麼的方便,所以它是方便中的第一方便,就是這麼一個法門,是一個六字洪名,或者四字名號,就這麼簡單,所以我們一定要會念佛,不要怕有煩惱,師父有煩惱反而是好事,你能觀察到自己的煩惱了,師父說明什麼,你進步了,是不是,要不平常你們都看不到煩惱,是不是,都看不到,今天能看到煩惱,說明你們的心正在清凈下來,繼而把雜慮過濾,怎麼過濾,阿彌陀佛,你就成功了。
第五呢,是舍普提分。舍就是舍離,我們修行中出現的魔境佛境,我們都要舍。因為這些境界呢,都是我們的念所招感來的,都是意識所變的這種影相,它都是不實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應當舍離,永不追憶,不要活在過去當中,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只有一句阿彌陀佛,綿綿密密。
第六呢,是定菩提分。修行深入後會出現定的境界,定就是禪定。我們凈土(法門)叫清凈(心),此時對情非情境,內緣外緣都不執著,不生喜愛之心,也不生煩惱之心,如如不動就這一句佛號,我們一打坐,一念佛,總出現好多的境界,隨著你的想,准把魔給招來的,非常可怕的,我們還認為自己比別人有能力,你看吧,我又見著誰了,我又見著誰了,給大家說,在你清凈的時候,佛絕對不會來干擾你的,在你念佛的時候能來干擾你的,一個是你的心魔,一個是外魔,沒有別的,佛不會來干擾你的,就是這樣。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的,一定要如理如法的修行的,修行絕對不能在貪慾當中,甚至對法的貪慾,你一個不小心都會落魔境裡邊來的,非常可怕的。所以我們一定要用這個正能量,要用這個正知正見來學佛,所以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些對我們都非常有幫助的,雖說我們凈土法門,對這些接觸得不是太多,但是它確實對我們有很大幫助的,一切法門都離不開這三十七道品的,這是定菩提分。
第七個呢,是念菩提分。念就是思念,牢記的意思,學佛的人要能覺照分明,達到定慧均等的境界,要能均衡的發展,不起昏沉、散亂兩種境界。昏沉、散亂這兩種境界,一定要用念菩提分,不著空,也不著有,空有不著。念菩提分的作用就是讓我們隨時警覺,發現自己昏沉了,或是散亂了,馬上提起正念,我們今天說凈念相繼,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就是念的功夫。我們有的居士,現在確實念佛是有一定功夫的了,一出現不好的這種狀況,馬上迴光返照,師父我要好好念佛了,是不是,我要好好念佛了,這個是念菩提分,對,我們一定要把這個六字洪名,常常的把它抓住,把它拿住,這就是念菩提分。
八聖道分,這是八種修行的方法,如果能夠腳踏實地的,以這八種修行的方法去實踐,就可以證到聖果,所以叫八聖道,又叫八正道。不依偏邪為正,能通涅槃之道,這是能超凡入聖的大道,所以叫做正道。前面已經通過七菩提分,調到定慧均等,再以此這八個正道安穩修行,就能迅速的達到佛境,佛的這種境界。
第一是正見,正確的見解,正確的認識,是我們說的正知正見,對世出世間的真理能夠徹底的認識。我們修學凈土法門的這些居士,認定念佛一法確實能了生死、成佛道,這就是正見。
第二是正思維,正當的思維。每個人時時刻刻我們都會有思維的,都會有想法的,應當常常思維對修行有幫助的善法正道,遠離一切胡思亂想,念佛人應該保持這個意業清凈,所思維的對象只有極樂凈土,只有阿彌陀佛,這就是正思維。
第三是正語,就是正當的語言。常說與佛法相應的話,於覺悟有幫助的話,遠離妄言、綺語、惡口、兩舌,一切邪的言論,念佛人應該口業清凈,多念一句佛,少說一句話,這個就叫做正語。
第四是正業,業是行為,正業就是正當的行為,遠離殺盜淫等一切惡業的邪行,我們的行為,我們的行為一定要符合覺悟,符合佛法,這個就叫做正業。所做都要合乎正理,絕不胡作非為,我們念佛人除了念佛之外,不能造作惡業,要多做對眾生對社會有益的善事。
第五是正命,就是我們正當的生計,我們生存在這個世間,脫離不了經濟生活,為了維持我們的生命,我們必須要有正當的職業,這個正命就是正當的職業,來養活我們的生命,這個就叫正命。我們無論從事哪一個行業,都應該遵守佛陀所指定的規矩,我們叫戒律,念佛人要淡漠名利,不能為了名聞利養,做不正當的事,我們有的居士去從事一些行業,強詞奪理,我要養活生命,我才能好好念佛,這個叫給自己的罪過來找解脫,反而又犯了一個邪知邪見,邪知邪見,是不是,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你只要是對的,只要是正確的,只要是利益眾生的,總會有護法來幫助你的,不會叫你窮困潦倒的,如果你自己去搞貪嗔痴,還借著佛法的名義,那這個真的是太愚痴了,我們遇到這種情況非常多的,非常多的,總為自己的貪嗔痴來找開脫的,這樣反而落邪見裡面來了,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職業,我們想著,一定是對社會有利的,正好也長養我們的善根,也修我們的福報。
第六呢,是正精進,要依佛道而努力用功,不妄修無益的苦行,遠離一切的邪行,念佛人要一門精進,不夾雜,不懈怠,二六時中,一心念佛,這就符合正精進的條件,像我們現在是49天的精進佛七,這個就叫做正精進。
第七呢,叫正念,對一切善法都能夠念念不忘,遠離一切的邪見我們專念一句阿彌陀佛,其他的一切雜念都不是正念。
第八正定,正當的禪定集中精力,心不散亂,空有不住,制心一處,這個是正定。我們念佛時時刻刻想的都是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個自然得念佛三昧,這個師父要再強調一下,我們念佛的時候就是念茲在茲,我們是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我們就是口裡念著彌陀,從耳朵進,回到心裡,阿彌陀佛。從耳朵進,回到心裡,就是這麼一個,不要再想著蓮花,不要再想著腳踏蓮花,這個呢是二念是三念,二念三念則為妄,它就不能稱為正定了。我們有的居士是從外面念佛堂過來的,我們一打佛七的時候,他繞佛,那個腳軟綿綿的,師父一問他,你怎麼這麼走路?師父,我正想著我踩著蓮花,我說你是想蓮花,還是想阿彌陀佛?他愣了,說師父那我該怎麼做呢,我就跟他說:你口裡念著阿彌陀佛,耳朵聽著阿彌陀佛,心裡也是阿彌陀佛,沒有第二個念,心口意三業都是阿彌陀佛,這個就為正念。如果你口裡念著阿彌陀佛,再想著阿彌陀佛的像,這也不是持名,也不是觀像,也不是觀想,亂了,這是三念四念,三念四念則為亂,則為雜亂,散亂了,對不對,我們念這一句佛號就什麼,制心一處,這一句佛號,身口意一致,這個就是正定。大家一定要會念佛,一定要如理如法的。
如是等法,如是就是前面講的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等,是指三十七道品前面的,我們講的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還包括等菩薩法。這樣四攝,六度,十力無畏,乃至無量法門,都在這個等裡面,這說明什麼?所有的佛法無量的法門,這些奇妙雜色之鳥都能宣說。
其土眾生,聞是音者皆悉念佛、念法、念僧。極樂世界的眾生,聽到這些奇妙雜色之鳥,宣說種種的法音之後,所有的人都能夠稱念三寶,三寶佛法僧。三寶有種種不同的解釋,我們一般講三寶:有住持三寶,自性三寶,也有一體三寶。怎麼去理解這些呢?
從事相上來說,這些往生者到了極樂世界,看到阿彌陀佛的應化身,威神不可思議,對於剛強難化的眾生,阿彌陀佛用威德使他折服,對於根性柔和的,阿彌陀佛用慈愛來攝受他,威如父之嚴,慈如母之愛,這些往生者,自然生起念佛之心。然後他們聽到這些法,得到受用,心生法喜,如飲甘露,如醍醐灌頂,自然就會念法。他們和諸上善人共同一起,跟這些諸上善人做師做友,共同修學,一心修正,快速成佛,這個就是念僧。這個僧是聲聞菩薩僧,這是事相上念三寶。
更多的是他們能回歸自性,這些眾鳥宣說妙法,讓他們迴光返照,通過迴光返照能夠了知自性,了知自性本具法性湛然,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我們和阿彌陀佛等無差別,所以回光到我們清凈本性上面來,回光到我們自性佛上面來,這個就是自皈依佛,就是這麼一個意思,自皈依佛,我們現在的皈依什麼,都是皈依佛像,那個木頭佛像,皈依的法是書,皈依的僧呢,是我這個老和尚,是不是,是我這個老和尚,之後呢,通過這個要回歸到你們的本性上面來的,回歸到你們本性上面來的,這個叫自皈依佛。
有了這種覺性,對宇宙人生的真理,世出世間一切法不再迷惑,明了一切法,皆是我們自性本具的,都是我們自性顯現的,這個叫自皈依法。那這個能覺的佛,能覺知至我們的佛性,對不對,和所覺知法,自皈依法,所學之法的和合就有清凈的意思,就是和合的意思,就有統理大眾,一切無礙的意思,這就是念僧。所以講覺正凈是我們本具的,就是我們當下的性德本具的,那如果回歸到我們自性的一體三寶,當下就會生起無上的快樂,為什麼?我們在念佛寶的時候,我們的正因佛性就引發出來了,什麼是正因佛性,就是眾生本具的真性,我們念這個阿彌陀佛,對不對,這是阿彌陀佛他老人家,用了一個最方便,是不是,這麼一個方法,念這個阿彌陀佛的時候,把我們的佛性就引發出來了,這個就是我們的正因佛性,在念法寶的時候,我們的了因佛性就生起來了,了因佛性是什麼,明白一切真正的道理,你心清凈了,一切的道理都明白了,是不是,我們現在有好多居士就是這樣,突然悟了,明白了,原來佛真的太偉大了,這是由我們的清凈本性所悟到的。
第三個呢,念僧寶的時候,我們自性的緣因佛性就起來了,緣因佛性就是修種種的功德,你心清凈了,知道一切,是不是,都沒離開我們清凈的本性,生佛不二,了知一切眾生本來成佛,這時候你就會修種種的功德,我們念佛的時候,這個緣因佛性也就生起來了,這三因佛性一起來,就能斷見惑、思惑、塵沙惑、無明惑,馬上就能證三不退,這是妙用無窮。
而我們現在那個世間,真的是太不一樣了,我們每天所接觸到的都是五塵,都能讓我們生起五欲的心,我們這個花花世界,增長我們的,只能讓我們增長惡念,我們的念頭都是墮落的,都是黑暗的,所以我們現在有一些在家居士,這些在家居士,他不明佛理,提倡皈依自性三寶,師父甚至還聽說過皈依二寶,不承認僧寶,不需要出家僧尼為師,這是數典忘祖,不合理的,是滅佛法的行為,要不得的。我們不要看別人身上的過錯,有的居士一到寺廟裡面來了,先看,不是看法師們的這種奉獻,這種莊嚴,這種迴光返照,這種覺正凈,而是看別人的不如理,不如法。在家裡看了一些光碟,然後到寺廟裡呢,不是學習,不是迴光返照,不是來找我們自身的缺點錯誤,而是對照法師們的缺點,是不是,來對照,學會了,不是懺悔自己,而是來找別人的缺點,我們好多居士,這個就是邪念了,所以我們見到常住三寶,就是幫助我們回歸到自性三寶上面去的,幫助我們去覺悟的,孔老夫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不是看到別人的那個錯誤,一針見血,我們現在好多人都是這樣,學了佛了,明白一點佛理了以後,落在邪知裡面了,看到別人的錯誤,太厲害了,一針見血,看到自己的缺點,緣生緣滅,無所謂的,緣生緣滅的,是不是,我們看六群比丘,是不是,我們佛法的戒律,佛教的戒律,基本上都是因這六群比丘,他們違反了,佛來去制定了一些戒律,從佛制定了戒律以後,他們從來就不再犯了,最後這個六群比丘的成就,裡面有迦留陀夷,我們講他度化很多人的迦留陀夷,一身黑光的,是不是,他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的,他度化很多眾生,有好多都是,就是我們的戒律,都是因為這六群比丘而定的,從我們剛一學戒的時候,認為這個六群比丘是來擾亂佛法的,但是到了最後,他們的成就真的非常大的,有兩尊證了阿羅漢,兩尊證了獨覺,兩尊升天,是不是。別人的過失,我們起感恩想,都是來幫助我們對照自己有沒有的,我們保持自己的清凈,看到法師,我們知道我要回歸到凈,覺正凈上面來,要保持這個和合,和合要保持統理大眾,一切無礙,而不是教你來到寺廟去看別人的錯誤。
我們學佛學的是什麼,學佛學的是觀照自己,人人眾生皆是佛,眾生沒有任何的過錯,都是演戲在給我看的,無非他比較入戲罷了,唯我是凡夫,我通過別人的所演所導,來找到我們自己身上有沒有錯誤,有的話,我們趕緊改正,這樣你回光來再看看,一切眾生皆是佛,為我們自己的過失。我們現在好了,學佛看了光碟以後,是不是,都是誰誰說了,誰誰說了,來對照別人,師父在講的時候,對你們任何的居士,眾生,沒有任何的偏見,在師父的那個心裡,你們皆是來幫助師父的,皆是師父的助緣,唯有師父要完善自己,通過你們,師父來完善自己,但是我要盡到我法師的責任和慈悲,讓你們都夠如理如法的修行,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的。師父對任何人沒有意見的,因為你們今天還需要師父說,還喜歡聽師父說,師父才說,等哪天你們都不喜歡師父說了,師父化緣已盡,老和尚也往生走了,是不是,就是這樣的,希望你們能夠如法修行,這也是師父的一種慈悲,一種慈悲不是給你們來做說教的,師父總希望和你們共同增長,共同往生,這個是師父的婆心切切,像佛一樣,婆心切切,我們看極樂世界的眾生,他們的念頭都是升華的、超越的、光明的,都是與自性相應,這個我們一定要學會了,要與我們的性德相應。與人為善,這種善是純善,是在慈悲的基礎上的,與人為善,是我們一定要學會的,不要聽了師父講了以後,回去就忘了,一見師父就合掌,離開了師父的面,好,就念佛了,大家就都念佛了,是不是。
好,我們再看下面經文。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這段經文解釋大家疑惑的,佛告舍利弗,你千萬不要以為極樂世界的眾鳥,是罪報所感得的業報所生,是眾生的罪業,為什麼這樣說呢?當知阿彌陀佛的國土,確實沒有三惡道的名,三惡道的名都沒有,你都聽不到,何況有罪報所生的眾鳥這種果報呢,更不可能有的,這些鳥都是阿彌陀佛為了讓佛法流通,用神通力變化而有的,阿彌陀佛在因地做法藏比丘時,他發的四十八願的第一願,就是國無惡道願:設我做佛時,國中有地獄,惡鬼,畜生者,不取正覺。在阿彌陀佛已經成佛十劫了,那他國土中怎麼會有畜生道的這種眾鳥呢?世尊怕人有這樣的疑問,就為大家來做了解釋,這些鳥是阿彌陀佛為了使往生者能聽聞妙法,由光明變化眾鳥,是從阿彌陀佛的這種如意摩尼寶珠顯現出來的,從如意珠王顯現出來的,如意珠王是代表阿彌陀佛的這個心王,這個心王放光,光中化出的眾鳥,目的是為了迎合眾生的意趣,讓法音宣流,他這是用的方便,我們說的善巧方便度眾生,這是很有必要的,因為這些往生者,有帶業往生的凡夫,他們還有習氣,他在七寶講堂聽了阿彌陀佛講經講法的時候,受阿彌陀佛佛法的加持,那肯定會非常的認真,能夠降伏習氣,可是一回到這種生活狀態當中,由於這個習氣的作用,他可能會這種習氣,會顯露出來,會放逸,但是一聽到這些眾鳥的法音,就會幫助他們提高覺悟的心,這就是極樂世界成佛快速的原因之一,極樂世界實際上是時時處處都能讓人舍妄歸真的。
好,今天時間到,謝謝大家。
地藏寺講經堂微信平台:隨緣關注!
推薦閱讀:
※大安法師:念佛醒夢--學佛網
※定弘法師主講:阿彌陀佛核心五願(第一集) 大佛寺
※廣行法師:學佛必須皈依佛法僧三寶
※圓滿昔所願 一切皆成佛 悟行法師主講 (共一集)
※大乘小乘與凈土|慧明法師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