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禮品指南
06-15
送禮一向是社會生活的潤滑劑,人情世故的溫度表。官場送禮之學問,不外乎三點:送什麼,如何送,送給誰。通達者信手拈來,行雲流水。愚鈍者費盡心機,不得要領。好在天地萬物皆有章法可循,今日我們便來捋一捋個中的門道。自古有諺云:官不打送禮的。但今時今日,律法昭昭。依照國務院與中辦在1993年發布的指導文件,黨政機關人員在對外交往中「接收價值按照我國市價摺合人民幣二百元以上的禮物,應當自接受禮物之日起一個月內填寫禮品上報單,並將應當上繳的禮物上繳禮品管理部門或受禮人所在單位」。超標且逾期不繳即視同貪污。倘若要追究刑責,累計價值只需達到五千元以上。在物價飛漲的今天,隨便送個像樣物件兒,依此律都得充公。因此絕大多數人給官爺送禮,都會避開公務場合。只要不直接涉及錢權交易,尺度便寬鬆得多。幾乎每個黨政機關住宅小區的周邊,都會有若干家禮品回收店。這也提醒了廣大送禮者,除了禮品自身的實用性,便於估價與二次流通也是必須考慮的因素。因此高檔煙酒、茶葉與保健品便成了熱門首選。儘管重慶、南昌、鄂爾多斯等地紛紛開始限制售賣「天價煙」,要求捲煙零售價格均不允許超過999元一條或99.9元一包,但在強勁的市場需求刺激下,各大煙廠依然我行我素。中華軟3依舊是最佳選擇,因為除了好流通外還不惹眼。在更貴价的品種里,時代版熊貓的過濾嘴太長,黃鶴樓1916的煙枝太短,鉑金蘇煙的金屬盒太招搖,都可能給眼尖的無聊人盯上而留下話柄。當年那位房產局長周久耕,就是被一包至尊九五給出賣了。至於更尊貴低調的「6號」,從不在市面上流通,識者寥寥,倒也符合衣錦夜行的官場作風。酒水與蟲草,因為極少會在公務場合使用,反倒沒有這般顧慮。酒水在禮市上同屬快速消費品,送多了之後,有心人就開始打新、奇、特品種的主意。私房菜館興起後,送禮者更可將踏破鐵鞋搜羅來的瓊漿玉液直接存放於官爺常光臨的會所,再無被偷窺之虞。大約五六年前,空軍後勤部有一批特製的藍瓶裝飛天茅台流入坊間,因奇貨可居,迅速成為送禮界大熱門。後來此酒不再供應,市面上假貨泛濫,至今仍有人前赴後繼地中招。如今又開始流行七、八十年代的庫存老白酒(主要是茅、五、瀘、劍等四大品牌),台灣和東南亞便有人勾結大陸奸商,專靠做舊、高仿來牟取暴利。以上種種歪門邪道,說白了都是靠內地禮市供需養活。茶葉也是禮品中的大宗,不但催生出天福茗茶這樣的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就連專走「商政禮節茶」路線的八馬,近來也在衝刺IPO了。這些茶葉用來供養要求不高的官爺已經足夠,若要精益求精,就必須找更小眾而講究的出品。農殘超標風波之後,鐵觀音留下的陰影一時難去,如果捨不得烏龍茶的獨到香氣,可以選台灣產的頭等白毫東方美人。近年岩茶逐漸在華東官場蔚然成風,武夷山幔亭研究所的限量出品大受追捧。如果送的是普洱,就起碼得是特級一棵樹或者陳國義的88青餅。一般對茶葉有研究的主兒對壺也有愛好,這就帶動了精品紫砂的行情。從拍賣行弄幾件顧景舟等大師的名作,與饋贈名家字畫有相等效果。說到以名家字畫與文物作禮品,就不得不提溫州鹿城公安分局原局長王天義。他出事時,執法部門從其家中一舉搜出名家書畫195件,古瓷及西方藝術品27件,另有銀元、金幣、郵票、雞血石等清玩1351件,其中不乏齊白石的《春山圖》與清乾隆鬥彩團花罐這樣的珍品。其中就有不少是送禮人從拍賣會上競投而來。國畫大師範曾談到自己作品行情不斷看漲的原因時,就曾笑言「內靠貪官,外靠土匪。」觀察時下送禮的新動向,亦可從高檔樓盤附近新開業的商鋪著眼。近年高檔紅木器作店紛紛進駐豪宅周邊,大多同時開設回收業務。支撐他們生意的並非都是鉅賈大賈,許多官爺在外邊置了業,也喜歡添置幾件保值性強的海南黃花梨或小葉紫檀的傢具,再不濟也是大紅酸枝。官爺私宅大多講究風水,因此各種上等玉石擺件與關公、佛像比毛主席像更受歡迎。某位在地產公司供職的友人,就曾親自護送一尊超過200萬元的壽山石擺件進京。能往人家裡送這檔次物件的,基本都是官爺身邊交情甚篤的老夥計,一般人敢送,那邊廂還不敢收呢。輕易別再送名表、名筆或名牌腰帶等隨身用品,如今網路反腐成風,今年南方有位廳長,就是戴了春節時弟弟送的「工字頭」腰帶,結果被捲入一場浩大的口水風波。送這些物件一不小心反會葬送了人家的錦繡前程。一定要送,可以贈給家屬,但也要盡量迴避標識特別明顯的款式。一般來講,像歐米茄(星座與海馬)、浪琴(嘉嵐與瑰麗)、雷達(精密陶瓷)與帝舵(王子駿珏)這些二三線基本款要安全一些,在官場也是標配。超過5萬以上的表,送的時候最好附帶一隻高仿,萬一被人盯上了也好說是淘寶上買的。並非所有送禮人都這麼有心,因此最常見的套路還是直接送購物卡,想要什麼買什麼,順帶可為黃牛創造就業機會。每逢年節,便是各大賣場購物卡發行的高峰期。在經濟稍發達的城市,一個實權部門中層幹部一年收的購物卡就夠換一輛頂配奧迪A6了。就連重點中小學校管招生的副校長,一個中秋節都能收到數萬元的禮券。但凡行事謹慎的官爺,輕易不會給生人送大禮的機會。若初次打交道,講究的做法是人、禮分離。人必須得親自拜見,禮卻最好透過對方信任的中間人轉交,價值越高越如此。坊間有打油詩為憑:「過節送禮太正常,小小紅包獻吉祥。你家有事我捧場,溝通感情多來往。領導拍板單位支,公款送禮我無私。你怕出事不要緊,送你家人照樣行。先送小來再送大,一步一步交兄弟。」文火慢燉是官場送禮基本路線,只有一種情況是例外,那就是送「名」,比如透過高校送個特聘教授或客座教授的頭銜。雖然彎兒繞得大了一些,卻無風險之虞,且不失風雅。「學者型官員」正是當下最受歡迎的品種,而高校也樂於將有為官員吸收為校友,實在是安全體面、一舉多贏的盛事。來源:花總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黨和國家領導人外交活動受贈禮品展(6)
※乾隆與鴉片戰爭之英國人的禮品(下)
※晒圖 | 來聊聊那些你收藏的銀行定製禮品
※和風小物:使人眼前一亮的東瀛禮品
※銀行旺季營銷反思,送出的禮品都無法打動自己,何談打動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