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都名城 景德鎮風光(旅遊覽勝)
一、景德鎮簡介
景德鎮坐落在黃山、懷玉山余脈與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是中外著名的瓷都,與佛山、漢口、朱仙鎮並稱四大名鎮,景德鎮是國務院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和甲類對外開放城市。到2007年,景德鎮已經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全國文明衛生城市,江西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等稱號。我認為,景德鎮作為古城,主要還是有浮梁古縣衙和紅塔這一景區的原因,與絕大多數城區一樣,現代建築始終佔據產導地位。
二、歷史
古代景德鎮市域春秋時屬楚東境,秦為九江郡番縣轄地,漢屬豫章郡鄱陽縣。東晉時稱新平鎮。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新平縣。鎮為縣屬,因在昌江之南,故又稱為昌南鎮。八年撤縣,開元四年(716年)復置,縣治設在新昌江口,故稱新昌縣。天寶元年(742年)改名浮梁。鎮先後隸於新昌、浮梁縣。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因鎮產青白瓷質地優良,遂以皇帝年號為名置景德鎮,並沿用至今。元代,浮梁縣一度升為州,鎮屬州。明代州又改稱為縣,此後景德鎮在行政上一直屬縣轄區。
清乾隆之後,由於各種社會原因,景瓷生產從巔峰走向下坡路,產量、器質、品種、造型等都呈明顯萎縮狀態。特別是鴉片戰爭之後,戰事頻繁,政局動蕩,外貿入侵,市場縮小,景瓷生產也受到嚴重摧殘。延續500多年之久的御器廠也壽終正寢。中華民國時期的1916年,浮梁縣治從舊城(今浮梁縣)遷至景德鎮。1927年~1929年景德鎮曾一度建市。1930年—1934年中國共產黨曾在景德鎮建立蘇維埃政權和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4月29日,景德鎮和浮梁縣解放,景德鎮與縣劃開建市。1953年6月,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景德鎮市為江西省轄市。
三、陶瓷文化
【景德鎮瓷器】 從漢朝開始燒制陶器,距今1800多年,從東晉開始燒制瓷器,距今1600多年。景德鎮素有「瓷都」之稱。詩人陳志歲《景德鎮》詩云:「莫笑挖山雙手粗,工成土器動王都。歷朝海外有人到,高嶺崎嶇為坦途。」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以「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獨特風格蜚聲海內外。青花、玲瓏、粉彩、色釉,合稱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薄胎瓷人稱神奇珍品,雕塑瓷為中國傳統工藝美術品。
鄭和下西洋,將景德鎮的瓷器運銷至世界各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多次將景德鎮瓷器作為國家禮品,參與世界交往。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曾以「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的詩句盛讚景德鎮的陶瓷歷史和文化。
【陶瓷研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計劃經濟時期,景德鎮有一個專門並具有較高行政級別的陶瓷研究機構,叫做輕工業部江西省陶瓷研究所,曾定期出版《陶瓷研究》雜誌,在當時的中國陶瓷界有較大影響。
【與陶瓷有關的教育機構】景德鎮陶瓷學院、江西陶瓷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景德鎮陶瓷職工大學創辦於1978年,是當時江西省唯一一所可以面向全國招生的成人高等學校,在陶瓷行業中享有一定影響。學校設有陶瓷美術設計、裝璜設計、美術、陶瓷工程、電腦會計、電腦文秘、經貿、法律等專業。該校後來併入景德鎮高等專科學校。
【陶瓷名人】歷史上景德鎮從事陶瓷工藝創作的藝人非常多,頗有建樹的不乏其人。趙慨(公元304-?)字叔朋,河北滏陽人,兩晉建武元年,景德鎮瓷器師祖,被鎮民尊稱佑陶神。何稠,隋代著名建築家,工藝家。隋代,何稠為研製琉璃瓦,曾專程前來景德鎮進行試燒.經過反覆試驗,終於使燒成溫度大為提高,使景德鎮陶瓷生產步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陶玉,唐武德中昌南鎮(今江西景德鎮)人。將所造瓷載入關中,稱為假玉器,具貢於朝,於是昌南鎮名聞天下,名曰陶窯。霍仲初,昌南鎮東山人,唐代制瓷名匠.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朝廷詔新平民霍仲初等制瓷進御」,使新平縣昌南鎮瓷器一舉名天下。霍氏所辦的窯廠,被稱為「霍窯」。唐英(1682-1756年),清陶瓷藝術家,能文善畫,兼書法篆刻且又精通制瓷。·王步(1898-1968年),晚年所作青花瓷及中國畫常署"陶青老人"。王大凡(1888-1961年),專攻陶瓷藝術創作,是一個多產的陶瓷藝術家。·劉仲卿(1898—1969年),9歲開始學藝,從事陶瓷藝術67年。另外還有:劉雨岑(1904—1969年)、 楊海生(1922—1970年)、徐播生(1891—1966年)、曾龍升(1900—1964年)、 潘庸秉(1900—1961年)、龔耀庭(1910—1975年)、珠山八友等等。·現今景德鎮有許多工藝美術家活躍在陶瓷美術創作領域。
【陶瓷歷史遺迹】有西郊古窯遺址、湖田古窯遺址 、御窯廠等。
【景德鎮國際陶瓷節(景德鎮陶瓷國際博覽會)】景德鎮官方定期舉辦景德鎮陶瓷藝術節(景德鎮陶瓷國際博覽會)。
【景德鎮陶瓷文化宣傳及陶瓷產品展示場所】景德鎮國際陶瓷博覽中心、中國陶瓷城、錦繡昌南中國瓷園、景德鎮瓷器友誼商店、景德鎮陶瓷館、瓷器街等陶瓷重要展示區。
【城市道路的瓷文化】 2000年代初開始,景德鎮為突出城市瓷文化品味,在新建或翻建的重要城市道路兩邊,配以以青花為主色調的瓷柱路燈,非常有特色。 在多處城市道路的交匯處,有景德鎮的瓷窯模型,張顯瓷都個性。
四、陶瓷歷史
西晉末年,中原戰亂,經濟、文化與政治中心南移。越窯勃興,達到瓷業新高。東晉人趙慨,先後在閩、浙、贛為官,因剛直不阿,疾惡如仇,官宦沉浮,被貶於贛,隱居新平,將其在浙閩了解的越窯製造技藝,引薦於此,又對胎釉配製,器物成型與焙燒工藝進行系列改革,對新平瓷業發展做出重大貢獻。趙慨導引新平師法越窯,成為景德鎮制陶向制瓷進化之始。其功高勛重,被後世人奉祀為「制瓷師主」。明洪熙元年(1425年),鎮民在御器廠內修「佑陶靈祠」(師主廟)奉祀,詹珊曾作《師主廟碑記》對此有所記述,趙慨被尊崇為景德鎮制瓷開山之祖。
南朝陳叔寶登基建康,大造宮室,至德元年(583年)令新平為華林園燒制陶瓷柱礎貢朝。新平瓷業「自陳以來名天下」。
隋代,建築業生產跨入新階段。大業年間(605—617年),景德鎮所燒制的兩座師象大獸貢於朝,為隋皇顯仁宮所用,標誌著新平瓷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唐代景德鎮窯業有了新發展,「陶窯」和「霍窯」是其佼佼者的代表。
五代燒制青瓷和白瓷,產品以碗、盤類為主,青瓷釉色青中帶灰,白瓷釉色較白。採用支燒法,碗、盤器內和底有一周長形支燒痕。以勝梅亭,湘湖為主。陳朝時制瓷已有一定名聲。五代所燒白瓷,白度達到70%以上,透光度也接近現代標準。
宋代時燒青白瓷為主,有名的湖田窯就在景德鎮的湖田村,器型有碗、盤、合、瓶、壺、罐、枕等。裝飾上有刻花、劃花、印花、篦劃紋等技法。紋飾有龍紋、鳳紋、嬰戲紋、海水紋、纏枝花紋等。北宋後期在定窯的影響下,採用復燒法,提高了產量,也改進了質量,有「南定」之稱。其中湖田窯的產品質量最好,釉色似湖水之淡綠,紋飾也精美。
元代時開始燒青花瓷、釉里紅和其他品種,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同時還繼續燒制青白瓷。產品有梅瓶、玉壺春瓶、罐、碗、盤、匜、爐和高足杯等。元代著名製品有釉里紅、青花,所燒卵白釉器,色白微青,器內有「樞府」字型大小,人呼「樞府窯」。
明代時景德鎮已成為瓷都,青花瓷大大發展起來,被稱為「國瓷」,同時還燒有釉上彩、鬥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種單色釉瓷。
清代時燒瓷技術大大提高,品種有青花三彩、粉彩、琺琅彩,還有各類象生瓷和仿玉石、木紋、漆、銅釉色等,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五、旅遊簡介
湖田古窯遺址 明清園在景德鎮東郊的雕塑瓷廠旁邊,建築物仿明清建築風格,非常獨特,是景德鎮國際陶藝中心所在地。園內的瓷器街是景德鎮古代瓷器商業街的再現,景德鎮的許多陶瓷工藝美術藝人在此設工作室,展示景德鎮陶瓷雕塑技藝。
浮梁古縣衙和紅塔 位於浮梁縣舊城稱內,縣衙為近年復建,紅塔為現代翻新的古建築。
浮梁縣瑤里風景區 風景區位於距景德鎮市區50公里外的浮梁縣北部山區瑤里鎮,是今日景德鎮市一個較為知名的旅遊目的地。
景德鎮陶瓷歷史博覽區龍珠閣是古代景德鎮為皇帝燒制瓷器的工廠遺址,位於景德鎮市區的東門頭,現今建築為1990年仿古重建。蓮花塘位於景德鎮市區,風景非常優美,塘邊建有當時景德鎮最為高檔的合資賓館---景德鎮合資賓館。玉田水庫旅遊風景區 位於距景德鎮市區12公里的浮梁縣湘湖鄉,區內環境優美。
景德鎮陶瓷民俗博覽館 於1979年開始籌建,該館以異地保護明清古建築為依託來立館,業務活動以研究展示瓷業習俗、傳統、工藝,開發旅遊為主。1984年正式對外開放。館內布有「明閭」、「清園」等明清古建築群12棟,4600平方米,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古代瓷器街 上世紀80年代初,在景德鎮中心廣場一側,自發形成了一條瓷器街,上百家瓷店夾道擺開,鱗次櫛比。一直到90年代末,這條瓷器街都是景德鎮的一大景觀。後來因為城市改造,這條露天瓷器街就遷徙到瓷貿大廈裡面去了。照說,如今景德鎮自發形成的陶瓷市場並不少,現代建築風格的陶瓷大世界也落成了,但人們心目中的瓷器街「情結」卻反而失落了,它是一種文化的失落,是任何瓷器大廈、瓷器市場所不能替代的。
雕塑瓷廠明清園 雕塑瓷廠明清園位於江西省景德鎮市東城區雕塑瓷廠內,距景德鎮市中心約6公里,京福鐵路可達,九景高速公路終點,距廬山140公里,距黃山200公里,是集參觀、遊覽、鑒賞、研修、購物、餐飲、休閑等功能於一體的特色旅遊風景區。
推薦閱讀:
※被譽為「瓷都」的景德鎮
※古懂傳奇:寫給孩子們,我們為什麼愛CHINA?
※景德鎮訪瓷
※一座活著的千年窯口 景德鎮的世代傳承——百年窯爐崔公窯—傳承人崔可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