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進入「高通脹」時代了嗎
本報記者 朱劍紅 陸婭楠
《 人民日報 》( 2011年08月10日 01 版)
編者按: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運行總體良好,繼續朝著宏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近日,美國主權信用評級下調,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蔓延,給全球經濟增添了許多不確定性。面對新情況、新問題、新矛盾,國內外都十分關注、關心中國的經濟走勢,形成了一些討論的熱點。比如,中國是否進入了「高通脹」時代、中國經濟是否存在「硬著陸」的風險、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是否可控等。從今天開始,本報在「人民觀察」欄目陸續推出「經濟熱點怎麼看」系列報道,與廣大讀者共同探討這些熱點問題,敬請關注。
6.5%,7月份中國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創下37個月的新高,似乎讓人有點擔心。
其實,在抗擊通貨膨脹的舞台上,中國並不孤獨。
如果把這個水平放在國際上比較,最有可比性的是經濟發展階段一致的金磚四國等新興經濟體:6月份俄羅斯通脹率為9.4%,巴西為6.7%,印度為8.7%,越南為20.82%。
為什麼是新興經濟體?難道中國進入「高通脹」時代了嗎?
7月通脹率為何創新高
食品價格仍領跑,但當前價格運行依然處於溫和可控區間
雖然7月份的CPI在6月份6.4%的基礎上繼續上行,但整體物價的水平並沒有讓各方感到意外。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表示,「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沒有超出此前社會對物價上漲程度的預期,導致物價上漲過多的主要原因還是食品類價格上漲過多。」食品類價格同比上漲14.8%,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4.38個百分點,占物價上漲的2/3。其中,豬肉價格上漲56.7%,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1.46個百分點,占整個漲價因素的22.5%。
總體看,導致當前物價上漲的原因較為複雜,既有國際輸入性較強、貨幣流動性充裕以及前期自然災害等因素,也有資源性產品以及勞動力、土地、資金等要素價格上漲累積效應不斷釋放的影響。但從結構上看,食品價格領跑的特徵仍然鮮明。從環比看,豬肉、蛋、水產品價格繼續上漲,漲幅分別為7.7%、0.8%和1.2%;鮮菜價格受陰雨天氣較多、季節性品種更替等因素影響止跌回升4.1%;受暑期旺季來臨影響旅遊價格上漲4.6%;拉動食品類和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價格環比分別上漲1.2%和0.6%,合計影響價格總水平上升0.45個百分點。
如何看待當前物價走勢?
國家統計局有關專家表示,7月CPI雖然再創新高,但屬於正常水平,沒有太大的異動,總體上反映了前期影響物價上漲的一些因素沒有根本消除,而且影響仍在繼續。
國家發改委的分析認為,從國際比較看,新興經濟體普遍面臨較高通脹壓力,即便是發達國家如美國和英國的消費價格也上漲了3.6%和4.2%,大幅度超過其2%的警戒線。
從長期趨勢看,1978年—2010年,我國GDP年均增長9.8%,CPI年均上升5.56%。今年上半年我國GDP增長9.6%,CPI上升5.4%。從30年經濟運行的統計結果看,當前CPI上漲與GDP增長仍然處在一個溫和可控的範圍。
為應對價格較快上漲,各級政府綜合採取了控制貨幣、發展生產、保障供給、安定民生、加強監管等一系列措施,「這些措施已取得了初步成效,當前價格運行依然處於溫和可控區間。」周望軍說。
本輪通脹成因複雜
經濟增長率與通脹率是正相關,本輪價格上漲是諸多因素疊加
CPI持續高位運行,這是否意味著中國進入了「高通脹」時代?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向記者表示,還不能得出這樣的結論。一個國家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其物價上漲情況也是不一樣的。一般說,經濟增長率與通脹率是正相關,經濟高速增長必然拉高需求,需求增大必然拉高價格。處於高速發展中的「金磚四國」基本都屬於這種情況,其他一些國家像越南等甚至達到了兩位數的通脹率。
姚景源分析,與改革開放以來幾輪物價上漲相比,這次物價上漲的原因複雜。「歷史上大的通脹主要是經濟過熱,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過熱造成的。例如1994年的CPI漲幅是24.1%,但是1993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是61.8%!所以以前解決物價問題的辦法也簡單,就是清理固定資產投資、緊縮信貸。」
本輪價格上漲的原因有國際的,有國內的;有短期的,也有長期的;有深層次的,還有現實的,是諸多因素疊加在一起。
首要的是貨幣因素。姚景源分析,正常情況下,廣義貨幣增長速度應該是GDP增幅加CPI漲幅,再加上兩個百分點左右的係數。按這個標準衡量,這兩年我國的廣義貨幣增速顯然太高了。「流通中的這麼多貨幣衝到哪裡,哪裡就有問題。為什麼出現炒綠豆、炒大蒜、炒字畫,甚至炒宣紙?因為流動性過剩。」
但是,姚景源認為,要歷史地看待這兩年的貨幣政策。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的衝擊,和對歐洲的衝擊不一樣。對歐洲主要是衝擊金融體系,對中國衝擊的是實體經濟。最嚴峻的時候,我國有15%的企業倒閉,還有20%的企業被迫減產,上千萬人失業。現在回過頭看,我們當時只能而且必須採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啟動4萬億投資,否則不可能有今天的局面。「任何經濟活動都有成本,有代價,保增長、戰勝世界金融危機也有成本,就是今天的流動性過剩,並成為通貨膨脹的重要原因。這是戰勝世界金融危機不得不付出的代價,我們別無他路。」
第二是國際因素。本輪通脹比前幾次多了輸入性因素。過去我國對外依存度不像現在這麼高。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國、第二大進口國,原油、鐵礦砂、銅礦砂的對外依存度都在50%—60%的水平。中國和世界經濟已經結合成一體了,國際市場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反映到國內市場。
2008年後,各國應對金融危機的方法主要都是「發票子」,全世界都是流動性過剩,所以直接推高了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今年一季度,我國出現了10.2億美元的貿易逆差。仔細分析,我國進口數量沒有大幅增長,但是用美元計算的進口金額大幅上漲了。比如鐵礦石進口數量增加了14.4%,而以美元計算的進口金額增長了82.5%;黃金價格去年年初時一盎司剛過1400美元,現在漲到1600美元。「原材料、有色金屬、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暴漲,通過進口直接推高了我們的價格。中國作為第二大進口國,只能接受這種大宗商品價格的暴漲。這是以前沒有遇到的,也是我們左右不了的。」姚景源說。
第三是深層次的矛盾和問題。眾所周知,中國的CPI中食品權重較大,為什麼70%左右的漲價因素是農產品上漲?姚景源認為,目前農產品流通體系的組織化程度太低,企業規模太小,流通環節太多,流通手段陳舊落後,市場秩序混亂,是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的重要原因。為此,他近些年一直在呼籲改善農產品的流通體系。
「全世界綠豆、大蒜都不會成為投資品,但是中國出現了。這說明我們農產品的流通體系太薄弱了!」姚景源說,「我國農業一邊是千家萬戶小生產,一邊是千變萬化大市場,兩個『千萬』的對接是很難的一件事,可是我們把這副對接的千斤重擔交給了農民,農民挑不起來啊!這需要政府來幫,支農惠農的政策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而且要從生產領域擴大到流通領域。」
第四是整個社會成本上升。比如農業生產成本,農藥、農資、化肥、塑料薄膜的價格都在漲,農民務工成本也在上漲,這些成本上漲也為價格總水平上漲奠定了一個前提。
下半年物價總水平可控
當前價格運行拐點特徵明顯,預計後期價格總水平同比將有所回落
國家統計局總工程師鄭京平在一個研討會上曾表示,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往往是密切相關的,只不過通貨膨脹一般比經濟增長滯後一些,本輪通脹也是前幾年經濟增速較高的一個滯後反映。CPI從去年11月份突破5%開始,一直在5%左右徘徊,到今年6月份突破6%,7月份達到6.5%,應該已經達到本輪的高點,下半年應該會往下走。周望軍也表示,「當前價格運行拐點特徵明顯,預計下半年我國食品類價格將繼續保持高位運行、穩中略有波動的態勢,但由於翹尾因素快速下降,預計後期價格總水平同比將有所回落」。
對今年後幾個月的物價走勢,姚景源表示應該有信心。
一是宏觀環境有利於物價的穩定。從國內看,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的增速放緩,這為抑制通貨膨脹創造了一個較好的宏觀環境。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李朴民近日表示,經濟增速的適度回落,有利於改善市場供求關係,有利於減輕物價上漲壓力。從國際看,下半年世界經濟復甦依然緩慢乏力,使得國際市場大宗商品的價格漲幅不會高於上半年。近期國際市場原油、小麥、玉米、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環比價格都大幅回落,國際市場輸入性通脹壓力明顯減弱。
二是有物質基礎。一方面糧食供給充足。今年春夏,我國長江中下游旱澇急轉,本來大家很擔心的夏糧卻比去年增加了25億斤。再看佔全國糧食總產量75%的秋糧。黑龍江、吉林、遼寧三大主產省的播種面積增加了,氣候條件也不錯,只要剩下兩個月沒有大的自然災害,今年中國糧食還將豐收。另外,我國糧食庫存儲備充裕,遠遠超過國際糧食安全警戒線。另一方面工業消費品仍然保持總供給略大於總需求的市場格局,一些行業還產能過剩,所以中國工業消費品價格不會大漲。
三是有政策保障。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物價穩定問題,去年以來先後出台了一系列遏制物價過快上漲的政策措施,今年又將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並確立了「米袋子」省長負責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在應對這一輪物價上漲過程中,各級政府堅持貫徹中央精神,強化政府責任,加強市場保障,降低流通成本,整治市場價格秩序,對困難群眾採取有力有效的救助措施,打出了一套「組合拳」,並取得了積極成效。
四是翹尾影響大幅減弱。8月—12月份翹尾因素下降速度較快、幅度較大,月均將下降0.66個百分點。雖然後幾個月仍有一些新漲價因素,但新漲價因素將明顯低於翹尾下降因素。
穩定物價有哪些不確定因素?周望軍分析到,主要有全球經濟復甦前景尚不明朗、國內能源資源需求增長偏快、秋糧生產防災減災形勢嚴峻、生豬和水產品生產恢復還需要一定時間等。特別是美國後期實施第三次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的可能性極大,一方面可能推高大宗商品價格,使得國際輸入性壓力加劇,另一方面可能會引發更多熱錢繼續流向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可能導致國內投機性資金增加,增大我國穩定物價總水平的難度。
面對重重挑戰,周望軍表示,在落實好已有政策的基礎上,今後一段時間將重點採取四項措施穩定物價:一是對流通環節進行清理整頓,取消高速公路的超期收費項目、降低過高收費標準,大力清理整頓農貿市場、超市進場費以及銀行卡的不合理收費;二是繼續推進完善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的聯動機制,督促各地在年底前全部建立起來;三是加強市場價格監管,嚴厲打擊囤積居奇、炒作、價格壟斷等違法行為;四是繼續加強糧食、生豬和蔬菜的供給,保障農產品價格基本穩定。
推薦閱讀:
※為什麼這個時代,出軌變得越來越容易?
※甘肅省博物館——黃土下的那個時代
※瓷器市場的億元時代何時到來?
※被同齡人拋棄的焦慮來自哪裡,你真的被拋棄了嗎
※龍虎鬥:神話時代,父憑女貴(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