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再見吧,列寧!

[原創]再見吧,列寧!1332 次點擊25 個回復0 次轉到微評 張雲初 於 2011-7-24 16:27:57 發布在 凱迪社區 > 貓眼看人

再見吧,列寧!

九十周年黨慶之後,我作了一次俄羅斯之旅。

九十周年黨慶,與俄羅斯息息相關,與前蘇聯血肉相連,可以說,沒有俄羅斯,沒有前蘇聯,就沒有中共今天九十周年黨慶。

游俄羅斯,當然必游莫斯科;游莫斯科,當然必游紅場;游紅場,當然必游列寧墓。

一位來自海南海口的莫斯科華人導遊黃小姐說:你們很幸運,今年來還能瞻仰列寧同志,如果明年來,列寧墓就可能不存在了。

「再見,列寧」,這是俄羅斯執政黨統一俄羅斯黨日前就是否移葬列寧遺體設置的網路調查的題目。提出的問題是「您是否支持土葬列寧遺體的設想」,有兩個選項「是」或「否」。一天內共有25萬人在網上投票,其中近70%的投票者贊成將列寧遺體移葬。

提出安葬列寧建議的統俄黨國家杜馬議員弗拉基米爾·梅金斯基表示,列寧「極具爭議」,他在紅場的墳墓將國家中心廣場變成一座大墳墓,簡直是對俄羅斯的一種褻瀆。

俄羅斯第一任蘇聯後領導人葉利欽不止一次提出將陵墓遷出紅場。普京也希望移葬列寧遺體以向世人展現與蘇聯劃清界限的決心。梅德韋傑夫也支持這一做法。不久前梅德韋傑夫曾表示,俄羅斯是一個年輕的國家,表明他並不承認俄羅斯是蘇聯的繼承者。

看來,請列寧同志離開紅場,似乎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了。

據導遊小姐說:紅場之「紅」,並非革命之「紅」,紅場在俄語中並不帶意識形態色彩,在沙皇時期就己叫做紅場,只是「美麗的廣場」的意思。

那麼,列寧墓移出紅場之後,紅場依然還會叫紅場,然而,將會變一座墳場為美麗的廣場。

莫斯科七月的天氣偶爾也有如南中國一樣炎熱,碧藍碧藍的天空沒有一絲兒雲彩,來自天涯海角的各色遊客竟然排成了一路長龍,曬著熱辣辣的太陽,等候一小時左右去「瞻仰」列寧。

在等候的長龍里,我與我的團友們談起了列寧。

是呀,我們這一代人,幾乎是一路伴著列寧的名字走過來的。當我們第一次上學學寫「毛主席萬歲」後不久,我們就知道並熱愛著列寧——他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老師,全世界人民最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創建的蘇聯給全世界無產階級包括中國人民勾畫出一個美好的理想世界,而且也指出了前進的方向——通過社會主義到達共產主義。

列寧的形象銘刻在中國好多代「革命人」心中,從當年江西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發行鈔票上的列寧頭像,到中蘇論戰的第一篇宏文《列寧主義萬歲》;從文革中反覆放映的僅存的兩部蘇聯電影《列寧在十月》、《列寧在一九一八》,到近年電視中常出現在貧困山區小學牆壁上掛著的馬恩列斯毛的圖片……〔補充一句:前幾年我在最現代化的深圳的一家最前衛的影視機構的大堂上也看到掛著的馬恩列斯毛的圖片〕。

列寧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我們怎能忘記那些歲月呢?

現在,我終於來到了紅場邊,緩緩地走向列寧墓。

列寧墓坐落在莫斯科紅場西側,克里姆林宮牆正中的前面。列寧墓一半埋在地下,一半露出地面,體表是階梯狀的三個立方體,採用黑、紅兩色大理石和花崗石建成。陵墓體積為5800立方米,內部容積為2400立方米。列寧墓頂是個平台,平台兩翼是可容納萬人的觀禮台。蘇聯時期,蘇聯領導人就站在列寧墓頂閱兵。蘇聯後,俄羅斯另行臨時搭建檢閱台。

從金燦燦的陽光下走進墓地,一股陰森森的冷氣撲面而來。黑黝黝的燈光幾乎讓人看不清地面。一對對年青的持槍衛兵面容灰白神情木然。中心墓室更是一種令人悚然的藍幽幽的慘淡。

列寧靜靜地躺在幾乎透明的水晶棺中,在藍幽幽的冷光下,身著一套藍色西裝。那熟悉的光禿額頭和山羊鬍之間是蒼白的面龐,那短小的身軀似乎不成比例地短小著。

遊客們繞著水晶棺巡遊半圈,沒有人立正,沒有人敬禮,沒有人獻花,沒有人吭聲,只是一片黑暗的死寂。

走出墓地,紅場上依然是明亮的陽光,俄羅斯的三色國旗在克里木林宮的塔頂高高飄揚。

漫步在紅場上,我還在久久回想著黑色大理石深處那具列寧遺體〔據說真實的肉身只保留不到百分之十〕。

或許,不久以後,那具遺體可能移葬他處,還俄羅斯人一個美麗的廣場;或許,早在斯大林時代,早在赫魯曉夫時代,更不用說戈爾巴喬夫時代,他就被蘇聯人在心中埋葬。而現在,俄羅斯人將真正埋葬他,而且早己埋葬了他所締造的帝國。

然而,人們能夠埋葬這具屍體,但卻埋不掉這具屍體製造的歷史。

今年是蘇聯「劇變」二十周年,二十年前,這個具有93年黨史,擁有1900萬黨員〔占人口十分之一〕,執政74年的列寧締造的超級大國壽終正寢了。沒有千百萬人頭落地,沒有抗議聲和哀樂聲,一切是那麼平靜和自然。

然而,歷史的真相卻在平靜中一頁頁揭開了。隨著俄羅斯歷史檔案的解密,我們開始看到了一個真實的列寧。

據《炎黃春秋》2010年第10期文章:一部顛覆性著作:《二十世紀俄國史》〔作者:李玉貞 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向人們介紹了安德烈·鮑里索維奇·祖波夫主編的《二十世紀俄國史(1894—2007)》。該書出版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到一年就再版數次。現己作為俄羅斯認定的教科書。

該書以確鑿的史料證明:列寧是德國威廉皇帝收買派遺回俄國推翻俄國政府的德國間諜。

該書引用一些學者據德國外交部公布的檔案詳細敘述德國威廉皇帝的計謀:設法從俄國內部尋找代理人,利用這隻別動隊,從俄國內部瓦解俄國的力量。列寧從1915年開始得到德國當局資助在俄國進行革命活動,實際上充當了德國的秘密代理人。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就主張俄國失敗,堅持要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的階級鬥爭。二月革命後,1917年4月3日,列寧和一些政治流亡者,得由德國特種兵幫助順利經德國回到彼得格勒。(《二十世紀俄國史》上冊,127頁)。

2007年底,德國《明鏡周刊》第50期以列寧和德皇威廉二世、德文密檔和十月革命旗幟為刊頭圖,以11頁文字和照片的篇幅刊登了該期的標題文章《德皇陛下的革命家》 (Revolutionaers einer Majestaet), 封面副題則是《被收買的革命》,並附贈有關的錄像光碟。

《明鏡周刊》組織了六位專業作者撰寫這篇文章,披露了歷史的真相,俄國布爾什維克領導人列寧與德皇陛下的密使聯繫,獲得皇家政府暗中大量資助,成功地製造了十月革命。文章說,列寧想要顛覆沙皇,而威廉二世皇帝則要取得在東線的勝利。解密的檔案證實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種合作的規模。德意志帝國接連數年以千萬計的馬克和後勤援助支持了俄國布爾什維克黨人。沒有德國的支持,列寧的布爾什維克黨就無法維持執政最關鍵的第一年(1917至1918),很可能也就沒有蘇聯的出現,沒有共產主義的崛起。柏林用馬克、武器彈藥支持了俄國的布爾什維克,奪取了政權。德國外交部直到1917年年底至少給了列寧2600萬德國馬克,相當於今天7500萬歐元。

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給中國人民送來了馬列主義。今天我們才知道了十月革命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場革命。根據俄國學者的證實,進攻冬宮的浩大場面,都是後來的藝術化編造;實際是一支不到兩千人的赤衛隊佔領了彼得格勒全市的戰略據點,部分武裝人員採取了逼宮行動,阿芙樂爾巡洋艦當時並沒有實彈炮擊,而是發射了一發禮花炮彈。政府武裝十分微弱,主張民主自由的臨時政府沒有任何抗拒就被赤衛隊逮捕了。十月革命不是人民的自發革命,而是是布爾什維克武裝隊伍向二月革命建立的合法臨時政府「奪權」。〔鳳凰網歷史資訊〕

我常常想,歷史真的有什麼規律嗎?我經常奇想,歷史往往因某一個人,某一件事,某一個偶然因素,某一個突發事件而改變。比如,當初如果沒有列寧這個人,沒有十月革命這件事,俄羅斯的百年歷史該會怎麼樣?中國的百年歷史該會怎麼樣?世界百年歷史又該會怎麼樣?

紅場上,一個個俄羅斯少女在自信地展示著她們的美麗,一群群和平鴿在藍天上自由地飛翔,原來被稱為蘇聯第一崗的列寧墓的衛兵已移至無名烈士墓,那墓地上的長明火依然長明不熄。

二十年前,俄羅斯人作出了新的選擇,他們放下了包袱,,義無反顧走到今天。現在,對於他們來說,列寧只不過是一具擺放在那裡供人參觀的保持得很好的乾屍而已,——據最新民調顯示,懷念前蘇聯的俄國人並不少,但想要回到那個時代的人卻沒有幾個。。在當今的俄羅斯,也只有在旅遊商店和跳蚤市場,你才能從一件件仿製的前蘇聯紅軍的軍服和勳章中感受到一股濃濃的懷舊之情。然而,他們製造這些懷舊商品出賣的對象卻主要是來自其他國家的國民。對於俄羅斯人,他們己經永久地告別列寧了。

然而,列寧的幽靈還在俄羅斯以外的一些地方遊盪。列寧的墓地也不只在莫斯科的紅場。

步出紅場,心中默默念說:再見吧,列寧!

推薦閱讀:

【完整感受】肖斯塔科維奇《C大調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
列寧:批註法-讀書百法
不能忘卻的列寧
作為編輯的列寧的怒吼

TAG:列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