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偷來時間逛十三陵

  為什麼說是「偷」了時間呢?因為此番北上非自費旅遊,乃去參加某公司的培訓活動,正巧課程安排在周三~周五,於是偷了個周末,逛了兩個帝都的周邊景點。一個就是慕田峪長城,巧遇雲海,美得彈眼落睛啊!另一個則去了昌平的明十三陵。如果說去慕田峪人品大爆發看到了雲海,那去十三陵就絕對是RP負值了,霧霾天!地鐵出來看到昌平的天空,哭了啊!想調頭回家的心都有了啊!

  交通:

  比起交通不便的慕田峪長城,明十三陵的交通方便多了,坐地鐵昌平線到底,南邵站下車,出站後馬路對面坐昌67路,可以直達十三陵。

  門票:

  長陵+昭陵+定陵+神道聯票:135元,學生票:70元(混的童鞋請注意了,雖然售票處很大方的就賣你學生票了,但是檢票的地方需要你提供身份證查看的,但是如果你有同行的朋友,憑他的身份證也可以,不核對,所以我至今不知道這個檢查身份證到底是幹嘛的)

  行程:

  1)精華路線:神道——昭陵——定陵——長陵

  (此路線交通:可坐昌67路到「大宮門站」下,先參觀神道,出來後繼續坐67路到終點站「昭陵站」,穿過昭陵村,參觀昭陵,完了穿過村子抵達定陵,定陵參觀完後可以坐314路去長陵)

  2)徒步路線:神道——昭陵——定陵——長陵——獻陵——慶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景陵——永陵——德陵(前段同「精華路線」,後段以長陵為中心,先是從長陵出發往西北走,經歷獻慶裕茂泰,直至康陵結束,吃過春餅宴,然後坐車回長陵,再從長陵出發,往東南方走剩下的景永德三陵。最後還是要回到長陵路口,坐67路回去南邵地鐵站)

  美食:

  康陵旁邊的正德春餅宴,人均35元,吃到撐死為止!

  明十三陵是中國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這裡自永樂七年(1409)五月始作長陵,到明朝最後一帝崇禎葬入思陵止,其間230多年,先後修建了十三座皇帝陵墓、七座妃子墓、一座太監墓。共埋葬了十三位皇帝、二十三位皇后、二位太子、三十餘名妃嬪、一位太監。

  此行目標是走完13陵的,但是很可惜,由於行程安排失誤,最後只走了9個陵,而且神道也沒來得及去,只能留點遺憾給下一次啦!

長陵:

  明皇陵的基本結構都差不多,陵門——碑亭——祾恩門——祾恩殿——欞星門——五供——明樓——方城·寶頂。

  十三陵的總體布局就像一棵大樹,每個陵墓如同是樹枝,大樹的主幹就是通向陵墓的神道。 神道其實原本是長陵的神道,不過最後變成了整個明十三陵公用神道,其他各個陵墓沒有再單獨造各自的神道。神道兩邊排列著十八對巨大的石像,這些文官和武臣的雕像,表示皇帝在死後仍是帝國的主宰。按照中國古代皇陵的陵寢制度,陰宅仿照陽宅,十三陵的地面建築全部仿照紫禁城的皇宮建造。外圍是高大的城牆,城牆內的宮殿也嚴格地按照一條縱向的中軸線分布。在十三陵每一個陵墓的後部,都建有一個明樓。明樓下立有皇帝的墓碑,明樓後是皇帝的墳墓。

  明長陵為十三陵之首,是永樂皇帝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此陵建築最早、面積最大、規模最宏偉、工藝用料最考究、原建築保護最完整。歷經六百年滄桑,仍完好無損,金碧輝煌。祾恩殿是嗣皇帝祭祀永樂帝後的場所,建築在漢白玉雕刻成的三層台基上,金磚鋪地。殿面闊九間,進深五間,象徵著皇帝「九五」之位。它就是皇帝老子在陰間享用的太和殿。殿內所有木件全用金絲楠木為之,古色古香。一米多直徑,十幾米高的六十根金絲楠木大柱,承托著二千三百平方米的重檐廡殿頂,雄偉壯觀、舉世無雙。且這些金絲楠木都不刷漆,不貼金,還原楠木本色。

  過了大殿前面是欞星門,導遊說它又叫陰陽門,鬼門關,過了這道門,你就是從陽間去了陰間了,所以過這道門時要男左女右,大叫一聲:「我來啦!」進了鬼門關後就不要拍人物照留念了。當瀏覽完裡面的明樓寶頂在出來時還要大叫一聲:「我回來啦!」表示你又回到陽間了。記得哦!千萬不要傻傻的在「陰間」為自己噼里啪啦一通拍照留念哦!

  明樓後面的的寶城就是墳頭了。明皇陵的墳頭前期和後期有所不同。長陵的寶城屬於前期的格局,寶城外側垛口林立,內側置宇牆,中為馬道,像一座封閉的城堡。寶城之內為高大的封土陵冢,其下是埋葬帝後的玄宮。目前長陵的地宮還為開發。(真心祈求別開了吧!開了又沒能力保護!)

  看到明樓,不由要花痴一下。雖然是明不是清,但都是明樓啊!我立馬想到了某短篇——

  每當這個時候,我總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地登上明樓。高高地自上而下俯視,樓下的景象恍然似曾相識,似乎……似乎那兒本該有個人,頹然孑立,似乎我該隱沒在城樓上,潸然淚下。淚……我不禁覺得雙頰一涼,為什麼會流淚,這淚又是為誰而流呢……

  入夜,我躲開隆恩殿內的喧囂,和往常一樣登上明樓,這裡永遠是如此安靜,我不禁打了個寒噤,這才恍然發現忙忙碌碌間已經過了一整個夏天。仲秋的夜,沁人的涼意如同一瓢清水緩緩將疲憊與紛擾沖刷了去,牽掛也就跟著又顯露出來。我獨自在城樓上徘徊著,月光清亮映得整座陵園異常詭譎,我不禁又俯身向下望去……  小小一座方城,城中立著個瘦削的身影,他驀然垂著頭,月光穿過青白的外衣幻出一層迷離的光暈,讓他看起來更加單薄孱弱。倏然,他似是意識到我的窺視,微微仰起頭來,炯然的目光正迎上我的好奇,轉瞬即逝的一刻詫異過後,隨即流露出難以言語的眷戀與溫情。我默地心頭一震,只覺得一種從未有過的溫暖自心底灌入四肢百骸……

(請某人自行腦內配圖,就是某4站在城樓下那副頹廢樣)

  感覺長陵的這些漢白玉保存的比故宮好太多太多了!故宮那些都快磨平了都!這裡的雕刻還是很清晰,贊一個!

  出了長陵,沿大路往西走,最近的是獻陵。獻陵是永樂大帝的兒子朱高熾的陵墓。在長陵的祾恩殿展覽中看了一下明朝各位皇上的在位年份,這位仁宗只在位一年就XX了,可憐!再看朱棣的兒女簡介,就沒一個長命的啊!作孽了!兜兜轉轉始終沒有找到獻陵入口,只能遠遠望著明樓,期間遇到看門狗一條,第一次看到我們「咻」的從水管中沖了出來,對著我們狂吠,我和小夥伴那叫一個緊張害怕啊!不過往回走的時候它明顯友善了,雖然還在叫,但是聽得出來已經沒有威脅,沒有惡意,而且那尾巴也甩的歡呢!

  放棄了獻陵,向慶陵出發。走了好長一段路什麼也沒看到,有點想放棄了,跟小夥伴說:「如果我們再走5分鐘還沒有看到點實質性的東西,就撤了吧!」話音剛落不久,馬路邊上一贔屓駝碑,勁頭立刻又被吊了起來!

  慶陵是明光宗朱常洛與皇后郭氏、王氏、劉氏的合葬墓。明光宗朱常洛是明神宗長子,萬曆十年(1582年)八月十一日生,二十九年十月十五日立為皇太子,四十八年八月初一即位。九月一日駕崩於乾清宮,謚號為「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享年39歲。天啟元年(1621年)九月四日葬慶陵。這絕對是短命皇帝短命人啊!

  要說這慶陵原本也不是給朱常洛的,它原為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鈺為自己修建的陵墓,朱祁鈺是明宣宗的兒子,明英宗的弟弟。土木之變後,明英宗被俘,弟弟朱祁鈺監國,後被立為皇帝,年號景泰。尊英宗為太上皇,一年之後,英宗被放回,閑居南宮。景泰八年,景泰皇帝得了一場大病。武清侯石亨等人趁機發動奪門之變,將景泰帝軟禁在西內,重新立英宗為帝。不久,景泰帝憂憤而死。英宗廢朱祁鈺為王,同時將景泰帝在天壽山已經開始施工的陵寢廢棄,把景泰帝按親王的規格葬在了北京西山,未入十三陵。一百多年過去了,剛當了一個月皇帝的明光宗朱常洛突然就翹辮子了,而且當時國家已經是國庫空虛,窮啊!明光宗他爹明神宗死了都還沒下葬呢,朱常洛自然無暇來為自己建陵,估計他也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翹了,根本就還沒開始考慮給自己建墳呢!於是,建陵的時候也來不及選吉壤、卜壽陵,直接就用了景泰帝的壽陵陵址,把已經廢棄了的明代宗朱祁鈺的陵改建了,就成了今天的慶陵。

  慶陵的碑亭已被毀,碑與其他陵園建築被分開在大馬路兩邊了,一邊是孤零零的贔屓馱著碑,另一邊則是破敗不堪的陵園建築,鐵將軍把守著,野草遮掩著,朦朦朧朧看不清。

  沿著紅牆往後走,可以看到一座琉璃門,不過俺沒搞懂為啥會有這座琉璃門的?腦子裡有點沒概念不知道它處在整個陵寢的哪個部位。

  慶陵再往西北,是裕陵。裕陵是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鎮和皇后錢氏、周氏的合葬陵寢。朱祁鎮就是那個因為土木之變做了瓦剌俘虜,過了幾年又回來搞了個政變,從弟弟手中搶回了皇位。真是折騰啊!

  祾恩門被重新油漆過了,不過看著這顏色還能再艷一點嗎?!油漆的技術也真是不敢恭維。雖然要修復保護古建築的心意是好的,但是修復的手段是否能有點技術含量呢?修復成這樣,真的還不如不幹啊!

  繼續西行,來到茂陵。明茂陵,位於裕陵右側的聚寶山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憲宗朱見深和王氏、紀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寢。 陵寢制度大體如裕陵,但寶城內琉璃照壁後面設有左右兩個方向的踏跺,可上登寶山,又與其他各陵均不相同,顧炎武《昌平山水記》記載順治、康熙年間茂陵的情況是: 「十二陵惟茂陵獨完,他陵或僅存御榻,茂陵則簨虡之屬猶有存者。」茂陵陵寢制度大體如裕陵,但寶城內琉璃照壁後面設有左右兩個方向的踏跺,可上登寶山。又與其他各陵均不相同。

  從茂陵去泰陵或者康陵都頗有一段距離,我們先去了泰陵。

  走了大半天最破敗的一個陵墓!只剩眼前的這些斷壁殘垣了!泰陵位於筆架山東南麓,這裡又稱「施家台」,或「史家山」,是明朝第九帝孝宗敬皇帝朱祐樘(年號弘治)及皇后張氏的合葬陵寢。孝宗是明代中葉唯一的較為勵精圖治的賢君。他在生活上也能注意節儉,不近聲色——明君,不好色,他真的是朱家子孫嗎?!可惜好人不長命啊!36歲就翹了!嘖嘖,這明朝皇帝,還真沒個長命的啊!基因有問題咩?!

  從泰陵到康陵得先原路返回一段路,然後再從岔路往裡走。在路口有很大一塊「康陵正德春餅宴」的石頭,標記很明顯。走了大半天了餓死了,立刻先入村先醫肚,進了村發現每家每戶都叫正德春餅宴,完全沒了方向。最後找了家店面看著大一點的安頓下了。

  康陵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而春餅宴也跟朱厚照有點關係。朱厚照是明孝宗長子,也是孝宗唯一長大成人的兒子,從小嬌生慣養,非常貪玩兒,經常從居庸關出關,跑到大同、太原甚至是江南遊玩,玩得連飯都顧不上吃。太監們可不敢餓著皇上,想到一個好辦法,把各種菜肴包在一張薄餅里,讓皇上一邊吃一邊還不耽誤玩兒。後來,正德皇帝將這種吃法帶回京城,誕生了最早的皇家「快餐」。而康陵村的村民們就依託著這個故事開發了春餅宴,並且生意越做越紅火,成了康陵村發家致富的法寶。

  春餅宴一席有近30道菜,根據人多人少可能菜量有增減,無論多少,都是人均35元。上足這一桌子的菜,我和我的小夥伴真是嚇壞了!開吃!每吃完一盤就放一邊,半個小時下來空盤子疊了一摞了,超有成就感啊!

  吃飽喝足,繞了康陵圍牆走了走,這十三陵算是走完了一半啦!

  從康陵再走出來走回主幹道已經4點多了,坐車回了長陵,再在長陵坐314去了定陵。定陵是明神宗朱翊鈞的陵寢。 朱翊鈞,萬曆皇帝,是明朝享國最久的帝王,也是典型的荒淫怠惰的君主。定陵的地宮是唯一開放的地宮,當然已經是一個空地宮了,現在裡面所展示的棺材什麼的全都是假的。不過當年剛開挖時卻是有真品,連屍骨都有,當然少不了各種奇珍異寶。不過遇上那10年,最後毀的毀,燒的燒,失蹤的失蹤,各種「離奇」!

  定陵開掘初期,考古人員在寶城內側發現了「隧道門」的石條,以為發現了通往地宮的隧道。結果挖了半天是無用功——這是古代工匠想給盜墓者下個迷魂陣嗎?後來在另一條探溝中意外發現了這塊石頭,「此石至金剛牆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至此才確認了地宮的方位。

  定陵的金剛牆,過了它就是進入安放帝後棺樽的「皇堂」了,就是地宮的主殿。當初開著金剛牆還破費一番周折呢。因為各種謠言,傳說,讓這堵金剛牆顯得尤其神秘河恐怖,誰都不敢去動第一塊磚,怕暗器,怕各種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出現。最後是用了抓鬮的方式決定了動磚人選。當寬厚的城磚被從牆體中抽出時,一股黑色的濃霧從洞中噴射而出。緊接著又發出「哧哧」的怪叫,就像夜色中野獸的嘶叫,令人不寒而慄。

考古,玩的就是耐心+心跳啊!關於發掘定陵的各種「傳奇」,有興趣的朋友建議可以看一下楊仕和岳南的《風雪定陵》這個本書,寫的非常詳細,不過看完容易鬱悶+上火


推薦閱讀:

以時間起卦的實測例
3個技巧,解決90﹪的時間不夠問題|圈外孫圈圈
期待時間
管理在身邊——18條有效提升效率的技巧,幫你管理時間
用全部的時間來覺悟

TAG:時間 | 十三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