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拜年方式變遷:「微時代」亮眼 傳統歷久彌新
中國人拜年方式變遷:「微時代」亮眼 傳統歷久彌新
http://www.cyol.net/ 2014-02-01 09:54 中青報訂閱 收藏本頁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者按:癸巳遁隱,甲午奔騰。儘管西曆通行於中國已逾百年,對於中國人而言,春節仍是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除夕之夜,高堂居上,子孫團坐。大毛、二狗、三丫、四柱,《一個都不能少》,「讓紅包飛一會」是長輩切切的祝福。而莊嚴的祈福儀式,則是對來年《私人訂製》的祝願。如果給中國人的「幸福」一個定義,那這便是。這一刻,《人在囧途》的疲倦、事業不順的《黃金大劫案》、《致青春》的哀傷……都消失在喜慶中。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正月初一的早上,你看,迎來新年的人們個個神清氣爽,開門納客,卻也《非誠勿擾》,像精心經營著自己的生活一樣精心經營著《社交網路》。這就是春節之於中國人:任《歲月神偷》偷去年華、偷去事業、偷去財富,春節一到,便孕育出新的希冀來。
中國人拜年的習俗向來是春節重頭戲。小輩向長輩送上祝福,親戚朋友相聚問候,在一句句的吉祥話中迎來新春。
關於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是人們為了避開臘月三十晚上覓食的年獸,躲到初一早晨才出門。這一天,晚輩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他們健康長壽。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互相說些吉利話,鄰居或親朋好友則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隨著生活方式的轉變及活動範圍的擴大,人們拜年方式在悄然變遷。從老一輩身體力行的登門拜賀到年輕人的「拇指祝福」,再到回歸傳統的書信問候,豐富多樣的拜年方式,織起了一張疏密有間的社交網路,感情投入的多少丈量著心與心距離的遠近。
最傳統:登門拜年 誠意最高但麻煩
以前人們活動範圍不如現在廣,通訊工具也有限,抓緊春節的時間與一年未見的親友團聚,帶上一家老小登門拜年,顯得最為質樸和真誠。隨身攜帶煙酒、各色糖果或是自家腌漬的老臘肉,在鞭炮聲和一大桌好菜中推杯換盞,年味兒十足。
79歲的姚奶奶回憶起當年的情景,說:「以前比較窮,過年都是大事兒,去拜年小孩兒可以領到長輩的壓歲錢或是新鮮玩意兒,親戚朋友你來我往的串門,感覺特別的親。現在年輕人都不太愛到處跑,嫌麻煩。不過也能理解,一年難得有個假期,都想在自己的小家裡待著,也挺好!」
現代人的居住方式也影響著春節拜年的形式,大多數人住在樓房裡,一家一戶的格局使得鄰裡間的關係變得不如以往親密。不過,最在意的家人或朋友,還是會選擇登門拜訪,比起電話或是網路,這顯得更為莊重,更有誠意。越來越多的人也回歸到這種最為質樸卻濃情的形式,增進情感有時不用貴重的禮物,僅需面對面的交流。
【責任編輯:黃易】推薦閱讀:
※誰是梁啟超——時代變遷之啟蒙者(上)
※通過學習了解當今牛奶變遷
※漫漫和解路 香港電影里的港陸關係變遷
※一圖流:美國十大公司的百年變遷,昔日多家巨頭已經黯淡!
※看美國人衣著時尚的百年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