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林彪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2007年12月5日是林彪誕辰一百周年的紀念日。    我想:在中國,只要是曾經軍銜到了上將以上的老一輩軍隊領導人到了百年誕辰這樣的日子都會有很多媒體發表各種文章予以紀念,級別稍高一點的都會有相關的黨政機關舉行各種紀念活動,到了元帥級的人物責一般都有國家領導人親自發表講話甚至參加活動——然而,林彪百年誕辰這天卻不會有任何公開會以任何形式予以紀念,哪怕是最基本最客觀的提及也不會有,現代的中國歷史甚至希望把這個人物從人們的腦海中抹去——但是,我覺得這是不公正的,也是不負責任的,「評價一個人,要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功是功,過是過。」客觀地說,林彪後來叛黨叛國,自取滅亡,但至少在建國前,林彪的軍事奇才和他為新中國誕生所立下的功赫赫戰功是不可否認的。        先看看林彪的輝煌履歷: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林彪21歲當師長(拿破崙是24歲當準將,按照現在實行英美軍銜制的國家,一個師長至少應該是個准將或少將),(想想我們21歲在幹什麼,我們一般人多少歲才能到達這樣的高度);    29歲林彪任中國工農紅軍大學(就是後來的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的前身)校長,(毛澤東任政委)。當時抗大的學員們都說:「林彪校長確實是我們八路軍高級將領中的一位傑出人才。他並沒有魁梧高大、八面威風的大將風貌,而是象拿破崙一樣,個頭不高,象韓信一樣,身體消瘦,但他卻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帥才人物……」    抗日戰爭時期,林彪30歲任八路軍115師師長,率軍取得抗戰以來的首次大捷:平型關大捷;後受傷赴蘇聯就醫,對蘇聯的衛國戰爭出謀劃策,深得斯大林賞識(後廣有傳聞說斯大林願意用5個軍的裝備換林彪去指揮蘇德戰爭。)    解放戰爭時期,38歲的林彪任東北軍區司令員,當時只有12萬人入關,在三年的奮戰中殲敵一百餘萬,自己則成為了百萬大軍的統帥。1945年的時候杜聿明率關外的國軍中精銳中的精銳四十餘萬大軍入關,最後逃出關外的不足五萬。在東北戰場上,林彪打敗了蔣介石麾下的所有名將:熊式輝、杜聿明、陳誠、衛立煌(陳誠和衛立煌都是蔣介石的嫡系五虎將)……,白山黑水成了這些享譽中外的軍事家身敗名裂的滑鐵盧,蔣介石曾憾極、哀極、恨極又無奈至極地咆哮怒罵地喃喃自語:「林彪是四期的,可你們全是一期的,全是一期的……」。奠定解放全中國基礎的三大戰役中有兩大戰役是林彪指揮的,一次是他參與指揮的。三大戰役之後,林彪的部隊又參加了渡江戰役,直至最後解放海南島。整個解放戰爭中,林彪的四野從白山黑水打到了天涯海角,解放了中國三分之一的土地。那時,在全軍所有野戰部隊中,林彪的四野人數最多,裝備最好,實力最強(遼瀋戰役結束後,林彪率軍入關指揮平津戰役,當時有七十六萬大軍,火炮一千餘門,坦克一萬餘輛,裝甲車一百三十餘輛,這種規模放在今天世界上恐怕也找不出幾個人),而林彪的年齡也較其他野戰軍司令員為輕。那時的四野是很了不起的,他們不管到哪裡,人家一聽說四野的,就會肅然起敬。四野建立了赫赫戰功,也鑄就了大量人才,20個軍出了兩個共和國的元帥,三個大將,519位將軍。    44歲時,林彪任中央軍委副主席。    1955年授勛時,48歲的林彪被授予元帥軍銜,在十大元帥中的排位緊次於朱德和彭德懷。        再聽聽世人對林彪的評價:    斯大林稱林彪為「天才戰將」。    羅斯福稱林彪為「雪地之狐」,這是與德國的隆美爾「沙漠之狐」齊名的。他還說中國有兩個半真正的軍事家,一個是共產黨的林彪,一個是國民黨的白崇禧(「小諸葛」),而半個是共產黨的第四號之帥劉伯承。    蔣介石稱林彪為「戰爭魔鬼」。    宋慶齡一直恨尊崇軍人。一次陳賡大將去拜訪她,她問陳賡帶兵多少,陳賡說:「二十萬」,宋慶齡說:「你們同是一期的胡宗南帶兵四十萬,四期的林彪帶兵一百萬……」說得陳賡很是無地自容……    毛澤東一直很器重林彪,即使在九一三事件發生後,在一次談話中他也不否認林彪曾經的功績,他認為1949年以前,林彪對於中國革命是功大於過的……    1991年,電影《遼瀋戰役》的首映式在林彪的家鄉黃州舉行,那一天恰好就是「九一三」,也就是「九一三」事件20周年。當時黃州的廣大百姓從四面八方趕過來觀看,當銀幕上出現林彪的正面形象時,他們說這說明了歷史的進步,許多老人激動得熱淚盈眶……    2006年的五一前我去黃州玩,在赤壁公園裡最引人駐足的不是蘇東坡的塑像,而是「黃岡兩百將帥畫像長廊」(黃岡共出了四百多位將軍,國共各兩百多位,還出了兩個國家主席),而其中人們最關注的人物有兩個:一個是《亮劍》中李雲龍的原型,紅安的王近山中將;另一個自然就是排在長廊第一位的林彪。當時有一批操著普通話的外地幹部模樣的參觀團中為首的一個人對著林彪的畫像說:「總有一天歷史要為他平反的。」……        個人對林彪的評價:    說實在話,我幾乎從來不崇拜任何具體的個人,因為我覺得把一個具體的人作為自己的偶像實際上就是為自己的人生髮展設定了一個不可逾越的頂峰,我只會很欣賞最多是推崇某個人。我最推崇的人有兩個,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林彪。我推崇拿破崙是因為個子不高年紀輕輕的他不僅有橫掃歐陸的戰爭天才,是一個有著雄才大略的政治家、皇帝,更是一位難得的大思想家,他主持制定的民法典的法的精神影響了整個歐洲直到現在。客觀地說,林彪和他相比,由於時代和政治土壤的不同,他沒有像拿破崙那樣的可以永久載入人類歷史的功績,但由於林彪是中國人,是黃岡人,由於他的傳奇人生,也由於比較喜歡他的性格作風,我最推崇的人就是林彪。    我推崇林彪,最主要的並不是他打了多少大仗,我雖然很尊崇軍人,但我更有宗教情懷,我對那種「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殺戮很是感到遺憾,同時我對國共三年內戰向來是持反思態度的,我推崇林彪主要是他的那種統帥的氣魄和胸懷。林彪個頭不高,這一點有點像拿破崙;身體也不好,話不多,也沒什麼脾氣,他身邊的工作人員都覺得他很好伺候,看上去一點也不像那種征戰沙場的虎將,然而這就是他的魅力所在。我一直喜歡的那種真正的統帥不是那種外在張揚的人,走到哪兒前呼後擁,逢迎拍馬,那種人永遠充其量也最多能成為一個封疆大吏,真正的有雄才大略的人是那種外表上很平常,而內心世界極其豐富的人,有那種「胸中自有百萬雄兵」的氣魄和胸懷。林彪的這種統帥氣度不僅體現在他後來在戰場上的運籌帷幄,用兵如神,也體現他的整個人生態度上,青年時他寫下了「男兒不展風雲志,空負天生七尺軀」的人生格言以自勉,這是同齡人難有的胸襟和志向。    關於林彪後期的過錯,拋開國內外的爭議不談,我想說的是建國後27年的歷史尤其是1956年後20年的歷史本來就有很多荒唐的地方,其中大多數問題不是某個具體的個人的責任,就拿文革來說,1981年《關於黨的若干重大歷史問題的決議》將文革界定為「領導人錯誤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和國家造成巨大災難的政治浩劫」,這個界定還算比較中肯的,文革的錯誤首先在於「領導人錯誤發動」,然後才是「反革命集團利用」。其實,用賈平凹的話說,文革是全民族的責任,「倘若沒有我們那麼多人的推波助瀾,文革不會有那麼瘋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反思」。用我院張星久教授的觀點,文革的災難的根本原因是在於那時的政治民主化不夠完善,是制度問題,而不簡單是某個人的問題。將文革的責任只推到林彪和四人幫身上是不嚴肅的。    2002年的9月13日,是「九一三」事件31周年,也就是林彪去世31周年,當時我寫了一篇周記《憶林彪》,得到了老師的高度讚譽。在那篇文章里我就曾說,對待林彪的態度,應該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去看待,今天我想補充點的是,就像如何公正地看待國民黨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的貢獻一樣,客觀公正地對待歷史反映的是一個國家的一種胸懷,一個國家國民的素質乃至整個國家的人類文明程度。最後我想以曾經聽我院張星久教授的一次回顧改革開放30年中國民主政治發展歷程的講座時看到的兩句話結束本文:「一個優秀的民族首先應該是一個勇於面對歷史、敢於反思歷史、善於總結歷史的民族。」「評價一個國家,不僅要看她創造了怎樣的歷史,還要看她的人民怎麼去對待她所創造的歷史。」林彪事件結束三十多年了,國人要最終公正地對待歷史還需要一個過程,不知道到了林彪誕辰120周年、150周年的時候歷史會不會給出公正的答覆,我期待著,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有很多事要做……        (後記:在網上搜林彪的相關資料的時候,無意中看到網上關於林彪百年誕辰的文章還是挺多的,這說明不管時代有怎樣的局限性,民眾對歷史的反思是不可阻擋的,無論反思有沒有結果、結果如何,這個過程都說明了歷史的進步。時間是最睿智的哲人,它會慢慢啟發我們……)      
推薦閱讀:

林彪的軍事藝術
林彪挽救了紅軍---中將劉忠的回憶
毛澤東與林彪的一些少見合影(圖)
平型關大捷林彪三次偵察地形 定瓮中捉鱉之計
2.林彪風水,怎一個「妙」字了得!

TAG:林彪 | 功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