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超發往往引起通脹物價上漲

貨幣超發往往引起通脹物價上漲翻譯:龔蕾

2009年美聯儲宣布購買3000億美元長期國債,開啟了第一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美聯儲實際購買1.25萬億美元抵押貸款支持債券、3000億美元國債和1750億美元機構證券,累計1.7萬億美元左右。2010年美聯儲宣布推出6000億美元第二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在封閉經濟條件下,兩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一定會增加美國的流動性,但實際上兩輪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只部分增加了美國國內的流動性,大部分流動性流向了其他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美國M2全年為8529億美元,2010年為8816億美元,同比增長3.365%,GDP同比增長2.9%,CPI同比增長1.5%,M2增長率-GDP增長率=CPI增長率為-1.035%。由此看出,儘管美國國內貨幣供給數量如此之高,卻沒有像很多新興市場國家那樣出現通貨膨脹,說明美國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具有世界性,由於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和美國經濟的比較劣勢,美國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並沒有使美元在本國範圍內流動,而是大部分流向了發展中國家,在實行固定匯率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的國家不得不發行大量的本國貨幣對沖美元,引起發展中國家的通貨膨脹。 米塞斯在《貨幣、方法與市場過程》這本書中詳細做了分析闡述,米塞斯經濟學認為,任何商品的價格都是由供給和消費者對該商品需求緊迫程度(邊際效用)所決定的,因此購買力也同樣由市場過程來決定,如果超過一定限度,貨幣供應量增加會稀釋貨幣購買力。也就是通脹。 下面這篇文章來自《米塞斯日報》2014年1月15日,文章認為,貨幣超發有潛在風險,央行不應當倒持價格。 十一月,歐洲央行ECB通過降低再融資利率至0.25%來避免市場通縮,並宣布旨在保持價格增長通脹率在2%左右,這是歐洲央行的目標。溫和的通脹數據讓許多經濟學家呼籲歐洲央行更積極一些。一直以來,央行行長與經濟學家們致力於通過操縱價格來管理歐洲經濟。 也許,大多數經濟學家普遍認為,適度通脹對於經濟是一件好事。從企業角度來說,價格上漲能夠促進企業生產,企業關注成本、關注利潤,如果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市場中的價格上漲,那麼企業會預期利潤增加,即盈利增加。那麼,企業就會賣出去所有庫存中的產品。換句話說,適度通脹可能會影響到企業家做出企業盈利與下一步決定。自由市場經濟學家支持這樣的邏輯,企業關注利潤與虧損,從而決定是否擴大再生產或增加投資。那些更好地滿足了社會需求的企業也會持續生存下去,因為在市場中,資源會輸送到消費者歡迎的企業中。市場過程中的相對價格可以讓企業主進行決定,相對價格而不是價格總額,這是理解經濟的關鍵。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有兩個產品,蘋果和橘子,我們假設生產了有10個蘋果10個橘子,市場總共20元,供給和需求曲線交點決定了1.2美元的橘子價格,蘋果為0.8美元。橘子和蘋果相對價格反映了商品社會的市場需求。現在,價格人們口味發生變化,消費者想購買到更多的蘋果,短期影響是蘋果價格上漲,如果供應量保持不變,那麼橘子價格會下降。假設蘋果價格上漲了25%,橘子價格下降了16.7%,新均衡價格是蘋果和橘子都是1美元。從市場角度正在經歷8.3%的物價上漲。 現實生活中,如果石油價格上漲,那麼其它商品價格就會下降,前提是貨幣供應量保持不變。短期來看,其它商品可能會虧損銷售。而生產成本與之不相關,因為是沉沒成本。從長遠來看,高油價相對通脹最終影響將取決於各種商品需求與供給彈性。而成本推動了通貨膨脹是一個普遍的錯誤理解。從另一方面來說,商品價格普遍上漲其實是一種貨幣現象。 了解了2%通脹目標背後的整個經濟後,我們還拿蘋果和橘子的例子繼續,如果央行減少貨幣供應量改變蘋果和橘子絕對價格與相對水平,假如通脹從8.3%降低到2%,央行干預出現了通縮,或者央行增加貨幣供應量,在資本主義經濟中,這樣的相對價格並不少見。 過去三十年,印度大量印鈔,平均價格已經急劇下降,19世紀工業革命那樣,為穩定的平均價格掩蓋了相對價格巨大變化。在一些低工資水平的新興市場國家,比如醫療保健和教育,價格平均槓桿很難變化。 通常情況下,消費物價指數上升,資本價格將下降,隨著時間偏好與利率上升,這種轉變會抑制經濟,相對價格變化會影響經濟。央行改變了貨幣供應量,整個市場中價格調整過程增加了不穩定性。也就是說,央行扭曲了價格、干擾了資源,商品服務的有效配置。 歐洲央行降低再融資利率就是由於歐元升值引起了相對價格變化,這是資源配置干預。 而貨幣可以衡量價格度量尺度,而改變了尺子的長度,或者央行改變貨幣供應量後出現了市場混亂,歐洲央行沒有意識到改變了標準尺子長度,企業面對更加困難的決策。 回到金本位,密塞斯經濟學家認為,結束央行準備金,提供穩定的貨幣供應量,讓全球經濟更加穩定。 注釋: 一般來說,超發貨幣首先流入以股市和樓市為代表的資產和金融市場,引起資產價格上漲,接著就會蔓延至能源、資源等初級產品,然後流向供給彈性較低的農產品,最後流向一般工業產品。隨著時間的推移,貨幣超發最終會體現為物價水平的上漲。超發的貨幣最先流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引起股價和房地產價格大幅上漲,誘發資產泡沫。一旦貨幣政策緊縮(如收縮貨幣供應量或加息),或者因為預期改變,貨幣就會撤出和逃離資本資產市場,引起股票和房產等資產價格大幅下跌。資產泡沫破裂損害經濟增長的風險非常巨大。 超發貨幣引發物價上漲,除了流入資產和金融市場外,一般還會流向能源和農產品,需求變動會引起價格大起大落,有利於投機獲利。美聯儲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增加了美元供應量,每次都引起了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在結構性物價上漲階段,往往伴隨著部分農產品的投機泡沫。超發的貨幣還會進一步蔓延至一般性商品,引起全面的物價上漲,也即通脹。 美聯儲量化寬鬆QE,當潮水退去,是該防範資產泡沫了。 來源:米塞斯日報作者:弗蘭克·霍倫貝殼(Frank Hollenbeck)時間:2014年1月15日原文地址:http://www.mises.org/daily/6637/Why-Central-Bankers-Should-Not-Tinker-with-Aggregate-Prices翻譯:龔蕾


推薦閱讀:

化解物價上漲有何難?!

TAG:貨幣 | 物價 | 物價上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