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局角度定位和發展中日關係
06-15
從全局角度定位和發展中日關係大公報社評 2011/08/30 因首相辭職所引發的日本政壇大地震終於八月二十九日塵埃落定。現任財務大臣野田佳彥,一舉擊敗四位對手,其中包括呼聲甚高的前原誠司和海田江萬里,成功當選日本執政黨民主黨黨代表,即將出任日本新首相。日政權更迭或可為已跌至谷底的中日關係帶來轉機,但從日本新首相的外交理念及兩國關係面臨的現狀看,兩國關係未來前景仍然是挑戰大於機遇,隱憂多於答案。要實現兩國持久和平友好的目標,還有漫長、曲折的路要走。 野田佳彥是日本著名的「經濟通」,雖對外交事務少有涉獵,但從其成長經歷及基本政策主張看,這位新首相無疑是一位「親美」的鷹派代表。野田佳彥出身軍人世家,在外交及軍事上保守強硬的立場。與其他鷹派政客一樣,野田佳彥主張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石和最優先領域,日本應以日美安保為基軸,修改和平憲法第九條,突破集體防衛權,進行再軍備。在對華關係上,野田同樣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在領土問題上主張對華採取強硬立場,並認為「甲乙級戰犯非戰爭罪人」。 在日本,野田佳彥上位絕非簡單的人事更迭,它意味著日本「少壯派」政治家羽翼漸豐,並開始主導國家內政外交。日本「少壯派」大多集中在戰後一九四五年到一九五五年左右出生的政治家,年齡在四十至六十歲間,他們既面對二戰失敗帶來的屈辱,亦親身體驗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高速增長的榮耀,又親眼目睹了九十年代開始「丟失的二十年」的蕭條。複雜的經歷塑造了這一代政治家傲慢、驕橫和落魄、迷茫的矛盾性格。突破重圍,用強硬舉措重振日本大國地位,成為「少壯派」制定國政基本出發點的動力源。對華關係成為其發泄不滿、爭取民意的主要對象。所謂「中國軍事威脅」、「中國歇斯底里」、「惡鄰說」等言論均出自「少壯派」政客之口,日本國內對華民意的改變與他們的宣傳鼓動密不可分。今後中日關係的發展將不得不面對日本國內這一現實。 當前的中日關係正面臨空前複雜局面。從大的國際背景看,美國正在從伊拉克、阿富汗兩場戰爭中抽身,戰略重心逐漸東移,在「重返亞洲」的旗幟下,美正在通過鞏固傳統同盟關係、拉攏新合作夥伴,加大了弱華、遏華的力度。日本成為配合美在亞洲投棋布子最忠實的馬前卒。從中日關係現狀看,因釣魚島撞船事件引起的中日關係惡化尚未修復,高層交往基本中斷,兩國民意基礎薄弱,敵對情緒上升,兩國間固有的歷史問題、教科書問題、南海油氣田問題隨時都可能再度激化,衝擊兩國關係的發展。 民主黨高舉「變革」大旗上台已有三年時間,外交政策幾經波折,現已近基本定型。富有理想主義色彩的「東亞共同體」外交理念破滅後,民主黨已從「脫美入亞」的幻想中清醒過來,開始死心塌地投入美國懷抱。在曾嚴重影響對美關係的普天間基地搬遷問題已達共識,日美同盟未來發展再無大礙的大背景下,尋找中日關係的突破口更加困難。 朋友可選擇,鄰居須共處。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這是誰也改變不了的地緣現實。兩國合則兩立、鬥則俱傷,這早已為千百年的歷史所證實。兩國人民需要友好和平、合作共贏,這是根本。如何面向未來,從全局角度看待和處理對華關係,妥善化解紛爭,是對日本新首相的嚴峻考驗。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加拿大本土華文報刊長期發展戰略探討
※2017中國男裝產業發展報告 出爐競爭進一步加劇
※格里芬去發展聯盟是怎麼回事?
※0-6歲是情商發展的啟蒙期, 家長不及時引導可能會耽誤孩子
※吳文翰:推手理論的發展